大清朝九門提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兒?

2021-01-17 呂海峰專欄

    文/呂海峰

    話說,我們在電影電視當中,經常會看到有「九門提督」身份的官員出現。那麼,這個九門提督究竟是個多麼大的官職呢?

    事實上,九門提督就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它的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除此之外,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而它的級別初為正二品,嘉慶四年改為從一品。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人員精幹,裝備精良。相當於咱們現在的京城武警部隊司令員。所以,可以說,九門提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職位。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以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廢立。唯其如此,九門提督在清代歷次宮廷爭權鬥爭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清朝最高統治者對九門提督的人選極為重視,非滿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擔任此職。因而,在咱們中國的歷史上,相對於別的官員更加出名。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這麼幾位:

    第一,麻勒吉:滿洲正黃旗人.順治九年滿榜狀元,是第一位滿狀元.

    第二,隆科多:這位就不用太多介紹了.這傢伙九門提督一當就是十三年.

     第三,福隆安:滿洲鑲黃旗人.傅恆之子.其妻為乾隆之女和嘉公主.襲一等公爵,歷任兵部尚書等.雖然沒有其弟福康安有名,但這位公爵額駙也算是個人物了.

     第四,和紳:這位更是大名鼎鼎.從乾隆四十二年起一直當到嘉慶四年,也夠長了.

     第五,綿恩:定親王.是四位由親王擔任的九門提督中與皇帝血緣最近的一位.

     第五,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官至文華殿大學士.鹹豐元年被革職.

     第六,耆英:字介春,宗室,隸滿洲正藍旗.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三十年降為員外郎.鹹豐八年被殺.

     第七,奕經:乾隆曾孫.滿洲鑲紅旗人.曾任協辦大學士、吏尚書、揚威將軍.道光二十二年革職.後任刑部右侍郎.鹹豐三年死.

     第八,賽尚阿:蒙古正藍旗人.翻譯舉人出身.是同治皇后的祖父.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鹹豐元年授欽差大臣,次年革職.後起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光緒元年死.

     第九,載銓:定親王.定親王綿恩的孫子.

     第十,端華:鄭親王,是位鐵帽子親王,鹹豐十一年受命為顧命大臣,後被殺。

     第十一,榮祿:滿洲正白旗人,慈禧的親信。

     第十二,載勳:莊親王.

     第十三,善耆:肅親王。他的女兒就是著名的女間諜川島芳子.

     第十四,毓朗:貝勒,定郡王載銓的孫子。

     但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最後一任九門提督榮祿仿效國外的治安方式,設立「善後協巡營」,支持軍警分離的改革。並於1905年正式創設立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現代警察制度才開始初步創立。最早,以前的九門提督衙門就設在崇文門裡頭。一直在辛亥革命後仍然沿用。直到1924年其職權歸到了京師督察廳為止。(文/呂海峰)

  

  

相關焦點

  • 九門提督在清朝權力有多大?在清朝滅亡後,還保留了10多年才裁撤
    我們在看有關清朝的一些影視作品時,經常會出現一個場景:每聽到九門提督大人駕到,其他官員都會紛紛上前迎接。那么九門提督在清朝的權力是有多大呢?為什麼清朝滅亡之後,九門提督一職還保留了十多年?其實九門提督只是一個簡稱而已,它是清朝時期設立的駐京武官,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開始設立於康熙年間,主要負責京城的治安和警備工作。從九門提督這個名號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也是一個權力非常大的職位。因為他關係著京城皇家的安危,所以一般的人是不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只有皇帝信任的人才能夠勝任。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所謂軍門,其實就是清朝對提督的尊稱。提督,全稱提督軍務總兵官,簡稱提督,為武職從一品官員。因其統帥的軍隊為綠營、不包括各地的駐防八旗,所以有時候提督也被稱為「綠營提督」。清朝的提督主要分為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共設十二員陸路提督和長江、福建、廣東三員水師提督。換言之,只有這十五員提督才是最「正牌」的軍門!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清朝的九門提督不是提督,一般也不被尊稱為軍門。
  • 權力巨大的九門提督,關上城門就能造反?皇帝並不傻,早就有提防
    皇城四門分別是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而內城的九個門是正陽門(前門)、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成、西直、德勝、安定等九個城門。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到四九城是老北京城的核心地方,九門提督就是管轄內城上的這九個門的。清代,京師的衛戍、警備和治安保衛機構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 ,通稱「步軍統領衙門」。長官簡稱「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清朝的將軍分三種。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些什麼官?
    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高級武職官員。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勢必會出現一些滿漢二元化的制度設計,尤其在軍事制度上更是如此。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分為兩個系統,其一是八旗系統,其二是綠營系統。其中,將軍和都統屬於八旗系統,提督和總兵屬於綠營系統。
  • 八旗都統,提督,將軍這幾個官職在清朝具體負責的是什麼?
    清宮戲現在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爆,男主角先不提,就拿女主角來說,個個都是相當的厲害。人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清宮戲裡面女性角色不要太多,這戲什麼時候能看完。而且,就拿這個女性角色來說,這穿著打扮真的是非常講究。
  • 清朝:提督跟八旗都統哪個級別更高?原來是這樣!
    這兩支軍隊,成為清朝早期平定天下的重要力量。作為這兩支軍隊的指揮官,提督跟八旗都統,哪個級別更高呢?先來講講提督。在綠營軍當中,提督已經是最高級別的官職了。他們可以管轄的軍隊,可以有一個省份,或者兩個省份的綠營軍。地位級別這麼高的官職,在官銜上也是極高的。從一品官職,相當於六部衙門裡的尚書,地上漕運總督這個級別。這等於是地方軍隊的實權人物。
  • 盜墓筆記中的九門世家,現實中存在嗎?有幾個?
    老九門在劇中是一個盜墓體系完善的組織,又被稱為九門提督。這九門又被分上三門,平三門,下三門。上三門是做官。像二月紅,張啟山他們中三門是賊。吳老狗,黑背老六下三門為商。解九爺他們據說在很久之前,只要是長沙出土的古董流出在外的話,必然會經過這九門中的其中一家。為什麼又叫老九門呢?
  • 「重文輕武」不光是宋朝有,清朝也有,而且到了後期還很嚴重
    眾所周知,清朝的地方長官是督撫,其實「督」與「撫」是兩種不同的官職,提督、總督為從一品,提督為武職、總督為尚書加銜的文職,巡撫則是比「督」低一級的文職。當然,由於,總督通常由中央官員兼任,所以,也出現了正一品總督的情況。從官職上來看,除了在地方掛職的總督,提督是地方行政機構的「一把手」。不過,通常提督在處理政務時要聽從總督和巡撫的指示,所以手中的實權非常有限。
  • 清朝的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都統,清朝武官,官階從一品,有著八旗都統與駐防都統之分。八旗都統,即八旗其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旗分滿洲、蒙古、漢軍三旗,如正黃旗就有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漢軍正黃旗。
  • 清朝最憋屈的職務是什麼?位列從一品與總督比肩,實權還不如知府
    如果不是抱著廝混養老的心思,這個職位幾乎沒人主動願意出任,因為說不定就會這麼閒一輩子,更談不上有什麼大的作為。那麼,這個官職到底什麼呢?▲清朝提督劇照這其實就是電視裡常見的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在清朝,提督乃是高級武官之一,品秩為從一品。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同為古城要塞,南昌為什麼沒設置九門格局?
    老南昌的「七門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主要從這個時候開始說起。一般的古都都有九座城門,皇家護衛軍別號就是「九門提督」,也就是皇城的城防司令。北京、南京、西安,包括同時期的杭州,都大體上屬於九門格局。為什麼南昌,卻設置了七座城門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就是南昌的客觀地形。
  • 宿遷首次發現清朝「紅夷大炮」身長1米55帶38字銘文
    經過初步鑑定,這是清朝鹹豐辛酉年時期鑄鐵的一門紅夷大炮。5月14日,記者從泗洪縣博物館獲悉,這門火炮是今年2月20號,在泗洪縣龍集鎮尚嘴村的一處建築工地上發現的,村民當即向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匯報了此事。由於疫情原因,直到4月下旬,泗洪縣博物館才開始對這門大炮進行清理和研究。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黃海大海戰中,清朝海軍的士兵素質被日軍完爆,其中最大的弊病就是打不準,日本戰艦的命中率是清朝戰艦的10倍以上,日軍松島艦的第一輪齊射擊中定遠艦,使得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望臺被擊毀、帥旗被打落、信號索具被摧毀、提督丁汝昌負傷,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信號索具被摧毀,使得無法發出,戰艦失去指揮和聯絡,開局北洋水師就便陷入了被動之中。
  • 藍鳳 | 清朝南勝出仕的總兵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鎮守廣州等地總兵官達五十年,授「榮祿大夫」「三省大巡按」、「五福將軍」、「義族公」, 子孫世襲「一品大夫」。從小就受到何義(一品內大臣、福建將軍)、藍理(福建陸路提督)等鄉親族叔祖的影響,立志長大為國效力。六歲習武,九歲放牛,十歲割茅賣草開始謀生,十二歲賣柴燒火炭,在艱苦的生涯中,煉就了一身好武藝。到16歲時, 氣可吹落葉,力拔樹叢,手斷樹枝,腳滅火焰,肩擔千斤。
  • 清朝能造巨艦大炮,抗戰8年只造出98門炮,其問題至今影響中國
    二戰中各個參戰國生產出數十萬的各類大炮,而抗日戰爭時的中國作為二戰主要參戰國,8年時間裡只生產了98門大炮,炮彈更是各軍隊中的寶貝疙瘩,發射一枚甚至都要師部同意才行。抗戰時還在使用清朝生產的大炮,虎門要塞炮臺上布防的還是甲午戰爭前10年李鴻章從德國採購的克虜伯大炮。而日軍的艦船也領先了中國至少30年,就是憑藉這些裝備中國守軍在1937年還打贏了一次虎門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