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海峰
話說,我們在電影電視當中,經常會看到有「九門提督」身份的官員出現。那麼,這個九門提督究竟是個多麼大的官職呢?
事實上,九門提督就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它的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除此之外,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而它的級別初為正二品,嘉慶四年改為從一品。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人員精幹,裝備精良。相當於咱們現在的京城武警部隊司令員。所以,可以說,九門提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職位。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以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廢立。唯其如此,九門提督在清代歷次宮廷爭權鬥爭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清朝最高統治者對九門提督的人選極為重視,非滿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擔任此職。因而,在咱們中國的歷史上,相對於別的官員更加出名。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這麼幾位:
第一,麻勒吉:滿洲正黃旗人.順治九年滿榜狀元,是第一位滿狀元.
第二,隆科多:這位就不用太多介紹了.這傢伙九門提督一當就是十三年.
第三,福隆安:滿洲鑲黃旗人.傅恆之子.其妻為乾隆之女和嘉公主.襲一等公爵,歷任兵部尚書等.雖然沒有其弟福康安有名,但這位公爵額駙也算是個人物了.
第四,和紳:這位更是大名鼎鼎.從乾隆四十二年起一直當到嘉慶四年,也夠長了.
第五,綿恩:定親王.是四位由親王擔任的九門提督中與皇帝血緣最近的一位.
第五,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官至文華殿大學士.鹹豐元年被革職.
第六,耆英:字介春,宗室,隸滿洲正藍旗.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道光三十年降為員外郎.鹹豐八年被殺.
第七,奕經:乾隆曾孫.滿洲鑲紅旗人.曾任協辦大學士、吏尚書、揚威將軍.道光二十二年革職.後任刑部右侍郎.鹹豐三年死.
第八,賽尚阿:蒙古正藍旗人.翻譯舉人出身.是同治皇后的祖父.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鹹豐元年授欽差大臣,次年革職.後起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光緒元年死.
第九,載銓:定親王.定親王綿恩的孫子.
第十,端華:鄭親王,是位鐵帽子親王,鹹豐十一年受命為顧命大臣,後被殺。
第十一,榮祿:滿洲正白旗人,慈禧的親信。
第十二,載勳:莊親王.
第十三,善耆:肅親王。他的女兒就是著名的女間諜川島芳子.
第十四,毓朗:貝勒,定郡王載銓的孫子。
但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最後一任九門提督榮祿仿效國外的治安方式,設立「善後協巡營」,支持軍警分離的改革。並於1905年正式創設立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現代警察制度才開始初步創立。最早,以前的九門提督衙門就設在崇文門裡頭。一直在辛亥革命後仍然沿用。直到1924年其職權歸到了京師督察廳為止。(文/呂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