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2021-01-09 奧古說歷史

都統,清朝武官,官階從一品,有著八旗都統與駐防都統之分。

八旗都統,即八旗其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旗分滿洲、蒙古、漢軍三旗,如正黃旗就有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漢軍正黃旗。而「八旗都統」就是任一八旗中任一滿洲、蒙古、漢軍三旗的最高軍政長官,如正黃旗滿洲都統就是負責滿洲正黃旗這一旗的軍政事務的最高長官,而正黃旗漢軍都統則就是漢軍正黃旗這一旗的軍政事務的最高長官。

而「八旗都統」的職權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負責所屬旗職官的銓選。清代,八旗所屬職官,如參領、協領等的選補並不是由軍機大臣或吏部決定,而是由都統決定。首先,八旗參領以下的職官及旗外應由本旗選用的旗缺職官的人選,都先由所在旗的都統負責提名,然後引見補放。其次,對於駐防協領以下官、陵寢防禦、盛京調繁官員,及下五旗包衣參領、佐領的人選,雖不由都統負責提名,但當相關官員揀選後,會交由都統審核,都統滿意後,才會引見補放。

此外,自乾隆以後,王府長史、貝勒府司儀長若出缺,也會由上三旗的都統來負責提名,之後領侍衛內大臣同意後,也由他來引見補放。

其二、負責所屬旗世爵世職世襲事務。世爵世職出缺時,都統要負責將出缺緣由及原領誥送往吏部進行審定,通過後,再會同吏部具奏承襲。此外,對於世職中的世管佐領,其一旦出缺,都統還需對將要承襲這個世職的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調查他到底有沒有這個資格去承襲這個爵位,若有資格,則引見補放。

其三、負責所屬旗部分官員的考核。清代,都統每五年要負責對所屬旗的官吏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主要有操守、才能、騎射能力、任職年限這四方面。完成考核後,都統還需「考語、開明四柱,並將各官履歷,及有無出兵打仗受傷得功牌之處」,即將考核得出的信息登記造冊,而後送往兵部存檔。

其四、負責所屬旗戶口統計、造冊及分類。清代,凡旗人育有子女,滿月後就需到所在佐領、參領處進行登記,而後佐領、參領每三年就會將旗內滿十歲的孩子進行一次統計,然後將其錄入到「丁冊」中。之後,「丁冊」造好後,就上報給參領,最後呈達都統處,都統查驗無誤後,加蓋都統印信。再之後,「丁冊」就會被分為兩份,若是在京八旗的「丁冊」,則分存本旗、戶部,若在外八旗的「丁冊」,則並存戶部。

其五、負責馬甲、養育兵等八旗兵的挑選。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選取馬甲,該佐領與驍騎校等,先將正身人等擇其應選者告知參領,參領等復加詳閱,擇其優者送都統、副都統驗其人才,公同選取」,清代,在選取馬甲、養育兵時,會先由佐領與驍騎校將符合條件的八旗子弟送往參領處,參領在獲知名單後,就會從中選出平時表現良好的,將其送往都統、副都統處,此後都統、副都統就會對這些八旗子弟進行考核,從中選出最優者為馬甲、養育兵。

其六、負責查核不能選送或殘疾的秀女,其情況是否屬實。清代,每三年就會進行一次選秀女,而按照清制規定,凡族中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是要參加這次選秀女。當然,如若是遇到特殊情況,如殘疾的,則可不用參加選秀。而此時,負責查實不能參加選秀的那些秀女所給出的理由是否屬實的,就是都統。當時,一旦所屬旗有人不能參加選秀的,則都統就要派人前往調查,看其是否屬實。

其七、負責管理所在旗官員的出行。清代,在旗官員若想出京前往近地及口外遊牧的,均須向所在旗的都統說明出發的緣由、前往的地區及待在該地區的期限,如若不報備則會被視為逃亡,是要被緝拿嚴辦的。

其八、負責查驗所在旗的俸餉發放。據《戶部.八旗俸餉處》所載:「各旗王公、世爵世職、文武官員兵丁、漢侍衛俸餉,及隨甲戰糧、鰥寡孤獨養贍銀,俱在本旗領取,由本旗俸餉房查造俸餉冊檔,送部查核」,在當時各旗俸餉的發放會先由都統、副都統進行查驗,查驗無誤後,再由參領、佐領、驍騎校監視發放。

其九、負責所在旗的賞恤工作。當時,若都統所管轄的八旗兵丁遇貧苦、婚嫁、白事等事,就都由都統負責出面賞恤。如遇鰥寡孤獨者,核實後,都統就會按規定給予養贍銀米;遇婚嫁,在得到佐領、族長的奏報後,都統查驗後,屬實則開具證明,婚假的旗人就可前往府庫支領賞銀;遇白事,則可先由佐領、驍騎校、領催、族長出具蓋印證明,讓其赴府庫支領撫恤銀,之後再由都統補開證明。

其十、負責所在旗八旗子弟的教化。清代,因最高統治者十分重視八旗子弟的教化,由此作為八旗最直接的管理者都統,她自然就被賦予重任,包括宣揚崇立品行、安分守法、崇儉去奢、勤習騎射清語等美行;查禁酗酒滋事、設局賭博、狎比優伶等惡行等等。如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就曾下嚴旨:「若有酗酒無賴者,拿送該都統,傳集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族長等,當不時誡訓,務令儉約,各安本業勤生理」,即八旗子弟有酗酒鬧事者,都統要負責捉拿,並加以教化。

綜上所述,清代的八旗都統,其權力是很大的,在其所管轄的旗中,他就是一個土皇帝的存在,上至所在旗官員的銓選與考核、爵位的世襲,下至八旗百姓的學習與教化,都歸都統管轄,他對所屬旗的旗民有著近乎生殺予奪的權力,其旗民若想參加科舉,想獲得爵位,想升官,幾乎都得通過都統,若沒有都統點頭,則很難成行,因此權力不可謂不大。

同時,基於清代是滿人的天下,而八旗又是滿人的命脈,因此其掌握著八旗命脈的都統,其地位更是超然的。當時,要想擔任八旗都統這麼一個重要職務的,是非王爺、八旗重臣不能擔任,而尤其是正白、正黃、鑲黃這上三旗,更是非天潢貴胄及皇帝最為寵信的重臣所不能擔任的。

駐防都統,清代的住房都統就兩個,即察哈爾都統與熱河都統。其中察哈爾都統掌察哈爾之軍政及察哈爾八旗遊牧之事,熱河都統掌熱河之軍政及木蘭圍場和熱河八旗遊牧之事。從兩個駐防都統的執掌,我們可以看出,駐防都統就是其所轄區域的最高軍事長官,同時執掌所在地的八旗事務。

那駐防都統的職權主要都有哪些呢?

以察哈爾都統為例。

其一、統率及訓練察哈爾八旗士兵。清代,八旗軍分別駐紮在察哈爾地區的三個地方,其一鑲黃、正黃、正紅、鑲紅四旗駐紮在張家口外;其二鑲藍一旗駐紮在殺虎口外;其三正白、鑲白、正藍三旗駐紮在獨石口外。當時,這三個地方的八旗軍隊皆歸察哈爾都統統率和訓練。

其二、考核察哈爾地區的八旗官員。清代,每五年就會對軍政界的官員進行考核,並填寫考語。而其中察哈爾地區的八旗官員就由察哈爾都統進行考核,及填寫考語,時察哈爾都統就會對所屬八旗官員進行操守(或廉、或平、或貪)、才能(或長、或平、或短)、騎射(優、平、劣)、年歲(或壯、或中、或老)等四項內容的考核。

考核完成後,填寫考核結果,然後註明有五軍前受傷或者軍功等重要信息,即送往兵部造冊,作為今後是否能升職的佐證。此後,在考核的過程中,若發有表現卓異者,都統就可諮部引見,而若發現年老有疾者,都統也有權將其直接革職。

其三、調節滿漢糾紛,穩定察哈爾地區。從雍正年間開始,朝廷就「壩內以為農田,畫井分區,村落碁布……耕氓皆冬歸春往,毋得移家佔籍」,即招募漢民前往墾種察哈爾田地,冬歸春往。因此,此時察哈爾地區不但有滿人,還有漢人,《風俗物產》就曾載:「系鑲黃旗遊牧境內,旗戶五百零七,民戶(漢人)二千八百二十四,鋪戶一百零五,通共戶三千四百三十六」,當時屬鑲黃旗的遊牧地,其旗人有五百零七戶,漢人就有二千八百二十四戶。

如此,隨著蒙人、漢人、滿人皆盤踞在察哈爾地區,蒙滿漢之間的矛盾也就與日俱增,可當時「察哈爾鑲紅旗右翼四旗副總管及捕盜官,不曉清文蒙古語者甚多,有名無實」,有權調節滿漢糾紛的察哈爾鑲紅旗右翼四旗副總管及捕盜官,他們多是或不曉清文,或不曉滿文,因此根本就無法解決此類問題。

為此,為了不讓蒙滿漢矛盾持續惡化,進而影響到察哈爾地區的穩定,於是清廷就在張家口置「理事同知」,專門負責調節蒙滿漢糾紛,而在當時這個官就由都統節制,也就是說都統也是有權參與到蒙滿漢糾紛的調節中的,他也是被賦予了維護察哈爾地區安定的重任。

其四、管理遊牧八旗,兼理馬政。察哈爾都統設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管理由察哈爾部八個札薩克旗改編而成的遊牧八旗,其「總隸於理藩院典屬司。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外,官不得世襲,事不得自專」,由察哈爾都統總掌其所屬事務。同時,在管理遊牧八旗的同時,察哈爾都統還要兼管交由遊牧八旗的養馬事務,一旦朝廷有需要,其就可以直接徵調遊牧八旗旗內的土地、馬匹,及使用其旗內的牧場。

綜上所述,駐防都統的權力也是很大的,當時設有駐防都統的察哈爾與熱河地區,其境內的八旗軍隊皆歸其統轄,同時其所屬八旗官員的前途也悉數由其說了算,是升,是降,是調,都由他說了算,因此權力也是非常大的。

總得說,無論是八旗都統,還是駐防都統,身為從一品的高官,又是作為清朝統治天下的根本八旗的直接掌控者,其無論是地位,還是權力都是屬於清廷最為頂尖的存在,是清朝最高統治者最為信任的存在。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清朝的將軍分三種。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些什麼官?
    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高級武職官員。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勢必會出現一些滿漢二元化的制度設計,尤其在軍事制度上更是如此。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分為兩個系統,其一是八旗系統,其二是綠營系統。其中,將軍和都統屬於八旗系統,提督和總兵屬於綠營系統。
  • 清朝:提督跟八旗都統哪個級別更高?原來是這樣!
    這兩支軍隊,成為清朝早期平定天下的重要力量。作為這兩支軍隊的指揮官,提督跟八旗都統,哪個級別更高呢?先來講講提督。在綠營軍當中,提督已經是最高級別的官職了。他們可以管轄的軍隊,可以有一個省份,或者兩個省份的綠營軍。地位級別這麼高的官職,在官銜上也是極高的。從一品官職,相當於六部衙門裡的尚書,地上漕運總督這個級別。這等於是地方軍隊的實權人物。
  • 八旗都統,提督,將軍這幾個官職在清朝具體負責的是什麼?
    清宮戲現在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爆,男主角先不提,就拿女主角來說,個個都是相當的厲害。人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清宮戲裡面女性角色不要太多,這戲什麼時候能看完。而且,就拿這個女性角色來說,這穿著打扮真的是非常講究。
  • 大清朝九門提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兒?
    那麼,這個九門提督究竟是個多麼大的官職呢?    事實上,九門提督就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它的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除此之外,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而它的級別初為正二品,嘉慶四年改為從一品。
  • 《鹿鼎記》韋小寶的「都統」到底是什麼官職?它的職權都有什麼?
    如康熙朝,重臣隆科多任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再如雍正朝,諴親王胤秘任正白旗滿洲都統、慎郡王胤禧正白旗滿洲都統。那到這裡,肯定就有人問,清朝的「都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官職?他都有什麼職權?為何在清朝連王爺都會去擔任這個官職呢?首先,在解釋「都統」是什麼職務,職權都有哪些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下清朝的八旗。
  • 真正財統官八字
    一個財星生多個官,叫財統官,制了官就發財,化了官就當官。官統財,多個財星來生一個官叫官統財,官統財,制了財就發財。 合制化了官就當官又發財,所有財都來生一個官,就當官發財,只要合到身上,那麼真正財統官的八字什麼樣?
  • 劉謙結婚也能「見證奇蹟」,妻子來頭不小,祖上都是清朝大官
    文/趣談歷史點滴劉謙結婚也能「見證奇蹟」,妻子來頭不小,祖上都是清朝大官劉謙可是中國觀眾的老朋友了,自從他上了春晚,一句「見證奇蹟的時刻」讓大家銘記於心。厲家菜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內務府大臣厲子嘉的後裔的私房菜。而厲子嘉是清朝內務府都統,深受慈禧喜愛和信任,由厲子嘉記錄的很多宮廷菜的配方和做法代代相傳,除了國際政客名流,梅玖葆、成龍、金庸都是它的座上客。厲家菜融合了漢、滿、蒙、回多民族菜系的精華,製作工藝繁瑣,更重要的是它傳承了中國宮廷御膳的烹飪技巧。而王希怡是厲家菜第四代掌門人厲愛茵的女兒,而且厲家菜沒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西安辛亥革命,清朝的「官老爺」當時都跑到哪裡去了?
    話百裡秦川,講陝西風雲,巡三秦沃土,紀周秦漢唐,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辛亥革命,清朝滅亡。這一次改朝換代是中國歷史上成本最低的改朝換代,人口沒有多大損失,經濟未遭重大破壞。相比於武昌起義,西安起義軍真正碰到了鋼板上,西安滿城不但有上萬八旗兵,當時主政陝西的清朝五駕馬車地方官個個也不是省油的燈。辛亥革命證明一個地方是否光復的標準就是駐地的地方官是否逃跑還是被殺,只要起義軍佔了衙門,砍倒龍旗,咋了招牌,此地就算光復了。當時陝西的統治機構以撫臺、藩臺和臬臺這三大部院為主。
  • 八旗都統、參領、佐領是幾品官,他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如《上諭旗務議覆》中說:教養兵「每一旗滿洲、蒙古、漢軍共六百名」,這裡的「每一旗」是指同色旗的三個固山。而雍正《大清會典》所謂:護軍統領,每旗,滿洲、蒙古,總設一員「,則是指同色旗下的滿洲固山、蒙古固山,這兩固山合設一員。固山分為三級組織,我們經常在很多文獻中看到「都統」、「參領」、「佐領」這些稱呼,這三個職務就是固山的三級組織。
  • 70條兄弟的性命,宋江只換來一個楚州安撫使,這官究竟有多大?
    說起《水滸傳》大家馬上就會想到108個好漢之間的豪氣沖天的義氣,兄弟們因為各種原因走上了梁山,聚在一起日子過得也是紅紅火火,可與當時的北宋朝廷分庭抗禮。可是這些好漢的「頭頭」宋江卻親手葬送了他們的起義。
  • 《長安十二時辰》裡都尉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大眼 摘要: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男一號張小敬的官職是都尉,那麼唐朝的都尉是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 放到現在,是多大官?和一種稱謂很相似
    放到現在,是多大官?和一種稱謂很相似如果是看過《九品芝麻官》的讀者們,一定忘記不了皇上封給包龍星的官職:「八府巡按」,這立刻成為包龍星的本錢,變成了他斷案最有力的支持武器,既然「八府巡按」這麼牛這麼有排場,那麼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職呢?
  •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這裡就必須要講講清朝的歷史,眾所周知,早在秦代以後,社會從奴隸制正式轉變為封建社會,然而滿清的前身後金,卻同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奴隸制政權。在以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的情形下,旗人當中,又按照身份地位,分成了三種,地位最高的,是旗丁,也就是女真人,地位最低的,是「啊哈」,翻譯過來就是奴隸奴才,大多為俘獲收容的漢人或者朝鮮人,而夾在中間,不高不低地的,便是「披甲人」,他們大多為降將,民族多種多樣。在披甲人當中,又分為馬甲(騎兵)和步甲(步兵)。
  • 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
    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有多大的能耐,就幹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的飯,稱量而為,不可多,當然也不要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為,不可違拗。有句老話,說多大的命,容納多大的福量,有命擔之尚可為,無命相擔,任你多大的福分,在你的眼前也只是浮雲一般,不可強力圖之,否則就是擔不動這福分,還白白夭折了你的命。可世間之人,往往是這山看著那山高,圖一而想得其二,有三還想四,欲望填不滿,捨命圖之,甚至根本都不屬於自己的,也想方設法據為己有,貪財得利,就沒有滿足的時候。
  • 村長到底是個多大的官?
    中國的村官到底是個多大的官?  這官兒彈性好得出奇,說大便大,說小便小。跟孫大聖的金箍棒似的。小,可以藏到耳朵眼裡,就像一根繡花針,大,可以一柱擎天,頂天立地。在中國當下,村長歲是不入「品」的,就是說連芝麻官都算不上,但這不影響他們的權力和地位,名是虛的,權是實的。
  • 九門提督在清朝權力有多大?在清朝滅亡後,還保留了10多年才裁撤
    我們在看有關清朝的一些影視作品時,經常會出現一個場景:每聽到九門提督大人駕到,其他官員都會紛紛上前迎接。那么九門提督在清朝的權力是有多大呢?為什麼清朝滅亡之後,九門提督一職還保留了十多年?其實九門提督只是一個簡稱而已,它是清朝時期設立的駐京武官,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開始設立於康熙年間,主要負責京城的治安和警備工作。從九門提督這個名號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也是一個權力非常大的職位。因為他關係著京城皇家的安危,所以一般的人是不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只有皇帝信任的人才能夠勝任。
  • 太平軍第一次進入安徽境內時,清朝的大官們都在忙啥?
    小佛一直覺得這種速度不會是單方面原因造成,後來細細看資料後發現,太平軍行軍速度如此之快,少不了清朝大官們在背後的「支持」。已然兵臨城下,已然知道城池丟失會讓坐在朝堂上的鹹豐皇帝大怒甚至降罪處罰,為什麼還是不賣力守城?今天小佛給大家聊幾個清朝的大員在危機時刻都在忙著做什麼。
  • 清朝的「建威將軍」,相當於今天什麼軍銜?級別太高,你可能不信
    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  「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