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辛亥革命,清朝的「官老爺」當時都跑到哪裡去了?

2021-01-18 G睜眼看西安

話百裡秦川,講陝西風雲,巡三秦沃土,紀周秦漢唐,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辛亥革命,清朝滅亡。這一次改朝換代是中國歷史上成本最低的改朝換代,人口沒有多大損失,經濟未遭重大破壞。除了武昌和西安發生激烈戰鬥,其它各省基本上是傳檄而定,袁世凱只用了區區400萬年薪就買斷了滿清276年的基業,中國進入民國時期。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義,湖北光復,11天後西安武裝起義,陝西光復。相比於武昌起義,西安起義軍真正碰到了鋼板上,西安滿城不但有上萬八旗兵,當時主政陝西的清朝五駕馬車地方官個個也不是省油的燈。辛亥革命證明一個地方是否光復的標準就是駐地的地方官是否逃跑還是被殺,只要起義軍佔了衙門,砍倒龍旗,咋了招牌,此地就算光復了。當時陝西的統治機構以撫臺、藩臺和臬臺這三大部院為主。

撫臺就是陝西巡撫,是主管一省軍政的封疆大吏,正二品,當時陝西巡撫因恩壽已經奉調安徽,暫由布政使代理。藩臺就是布政使,分管民政,從二品,當時的陝西布政使叫錢能訓,代理巡撫一職。臬臺就是按察使,主管司法,正三品,當時的陝西按察使叫錫桐。還有兩個實權人物不得不提,這就是掌管西安滿城八旗精銳的西安將軍文瑞,正一品。還有就是開缺留居西安的前陝甘總督升允。有人要問掌管綠營兵的陝西提督呢?清末組建新軍,綠營兵已經裁撤了,而起義軍的主力就是陝西新軍。

1911年10月22日,陝西辛亥革命爆發,西安將軍文瑞是蒙古正黃旗人當時正在諮議局開會,一聽到槍響,立即退縮到了滿城裡,滿城異常堅固,八旗兵又死戰不退,雙方戰鬥了六七個小時,一度打成相持狀態,八旗軍組織馬隊反覆衝擊,截至下午三時,起義軍還沒有攻下一個城門。 這時有人報告,說在大差市有一截滿城坍塌過,曾在原址上蓋起房屋,利用房子的後牆來填補那一段缺口。得知此事起義軍挖開該房後牆,從豁口殺入滿城,城破後文瑞率家人投井自殺,只有一個兒子被保姆抱回老家長安縣撫養,第二年才被文瑞北京的親戚接走。

原陝甘總督升允是蒙古鑲藍旗人,光緒二十七年曾任陝西巡撫,光緒三十一年任陝甘總督,因抵制立憲,被罷官閒賦西安家中,當時升允正在西安城北的草灘別墅修養,聽聞新軍起義,立即渡渭河逃亡甘肅。清政府啟用升允為陝西巡撫,進兵平叛,升允以"勤王"為名,妄圖攻下西安,迎奉溥儀建立偏安小王朝。升允率甘軍數十營人馬入陝大戰陝西義軍,攻克十餘城,正當全陝垂定之際,清帝遜政之詔被頒下,甘軍拒戰而退兵。後來升允成為「宗社黨」領袖,四處鼓吹復闢,直到1931年才病死。

當時的陝西按察使叫錫桐,在其主持陝西司 法期間,考取錄用者竟「無一通曉法律之人」,錫桐雖然也是滿族八旗出身,但是與西安將軍文瑞和陝甘總督升允比起來就差遠了。錫桐被捕後,自願捐銀2萬兩助餉起義軍,被軍政府暫押後遣送出陝,算是撿了一條命。

當時的陝西布政使叫錢能訓,時任陝西巡撫因恩壽已經奉調安徽,錢能訓代理巡撫一職,可謂當時陝西真正的實權派。錢能訓並非滿族,是地地道道浙江人,這個人在最後混的最好,對陝西起義軍危害最大的也是這個人。西安辛亥革命爆發,錢能訓藏身於隨同副官甜水井家中,被起義軍搜出。錢能訓直接對自己連開兩槍,可惜自殺未遂,被起義軍救活,禮送出陝,也撿了一條命。到了北洋政府時期,錢能訓竟然混到國務總理,成了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因為自殺兩槍的緣故,錢能訓對陝西義軍一直耿耿於懷,護法運動時期,上躥下跳大力鼓吹陝西靖國軍為土匪。五四運動爆發,錢能訓引咎辭職國務總理,1924年病逝北京。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裡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西安辛亥革命前夕,大雁塔歃血結盟36兄弟都有誰?

辛亥雙雄:弟舉槍武昌首義;哥豎旗西安緊隨,清朝應聲而倒!

相關焦點

  • 清朝皇族在辛亥革命時全身而退還被優待,原來是這個原因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清庭與南方革命黨達成協議和平退位,清朝正式滅亡。一般來說,每次改朝換代都伴隨著對前朝皇族的血腥屠殺,而清朝皇族竟然是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清朝結束意味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民國代表著新時代的來臨,所以封建社會那一套斬草除根民國也不會用。二是清朝滅亡是清庭和南方革命黨妥協之下的成果,意味著這次是和平退位,民國自然不好意思對清朝皇族下手了。下面宋安之來大概說說。一、封建社會的結束清朝的滅亡意味著封建社會的結束。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孫中山在哪裡?
    另據中國現代女作家李菁2006年出版的《孫中山傳》中則記載,當時孫中山正在美國和「洪門」的負責人黃芸蘇一起前往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路上,是12號中午從報攤上買的一份報紙上看到武昌起義的消息。以上說法細節不同,但總之,孫中山並未參與武昌起義。整個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都是在國外度過的。
  • 一品官老爺萬聖節活動道具介紹
    萬聖節要到了,很多遊戲都推出了自己的萬聖節活動,《一品官老爺》當然也不例外。那麼《一品官老爺》的萬聖節活動道具都是哪些呢?下面來一起跟隨小編來看一下吧,有興趣的小夥伴們都可以一起來看一下哦。
  • 高二歷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學設計
    此後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該報導的設想相符的是  A.臨時政府基本按照美國政體原則構架  B.革命成功後建立了一個聯邦共和國  C.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西化的國家  D.民國臨時大總統都有西方民主觀念  4.
  • 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庚子國難」時她離京西逃,跑到西安後就發上諭,要求各地封疆大吏針對「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精」等問題,「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聞」。可以說,對當時晚清王朝「缺人」「缺錢」「兵弱」等弊病,慈禧比起那些晚清政壇上滿嘴高調的清流,以及飽食終日的「王爺」們,確實要明白得多。
  • 清朝為何在慈禧去世後才大亂?老太后真有這麼大的威懾力?
    特別是她在山西的53天,是山西遭遇空前大旱的災年,但拋開慈禧不談,每個縣都要壓榨幾十萬銀子,那只是她「出走」時的糧食。比如在侯馬鎮,她徵用了80多名廚師,設置了108個滿漢全席。在西安呆了幾個月,每天有100多個菜。這不是「飛行」,而是「度假」。而且,慈禧並不覺得自己奢侈。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北京的夥食費一直是好幾倍,現在可以說是省吃儉用了」。就算她被打成這樣,慈禧放不下的還是她自己的好日子。
  • 清朝滅亡後,滿族人去哪了?如果你是這個姓,沒準祖上是皇家貴族
    好看的歷史都在這裡|山川講堂清朝滅亡後,這些曾經依靠清朝生存的一大票皇室宗親也解散了,這麼多人為何到後來都尋不到蹤跡了呢,這些人到底去了哪裡呢?這就不得不從這個朝代建立的初期說起了,雖然在清朝的第一姓氏是愛新覺羅,但那個時候如果沒有葉赫那拉氏、鈕鈷祿氏等這些家族的鼎力支持,僅僅只依靠愛新覺羅氏,是根本不可能獲取政權,建立王朝的。在建立清朝後,這些曾經幫助過皇家的家族就受到了皇帝的庇佑,大多都被封了官職。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馬勇:辛亥革命新解讀
    我們講清帝退位,但是沒有說打倒清帝,歷史上這一點,清朝也並沒有在這一點上吃大虧,因為一個統治者從入關以後,想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秦始皇的問題,中國所有的帝王都是想的秦始皇的問題,我怎樣一世、萬世傳下去,辛亥革命給了他一個機會,可以傳下去,愛新覺羅家族可以永遠傳下去,但是前提要達成和民國的南北優待的條約。所以,我個人覺得辛亥革命並沒有哪個是純粹的輸家。
  • 一品官老爺天降祥瑞土木相合 升官發財好前兆
    小編夜觀天文掐指一算,預測在《一品官老爺》的冬至,太陽系最大的兩顆行星——木星和火星,即將上演「土木相合」奇觀,這也是近800年以來,兩星相距最近的時候,可謂是天降祥瑞,吉星高照。對於《一品官老爺》的玩家來說,這可是一個升官發財的吉兆,於是小編決定在這樣絕妙的時刻,發放福利助大人升官發財,祝大人前程似錦。
  • 辛亥革命從何時算起?史家並無定論
    細心的讀者、觀眾一定會發現,某些受「告別革命論」影響的作家、劇作者站在所謂反傳統的立場上,為沒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唱輓歌,為自稱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鴻章唱頌歌,為用權謀、實力推翻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凱唱讚歌,好像這三個人物就真的成了清末民初天字第一號的大英雄。
  • 潮汕知多少 | 什麼是拜老爺?潮汕人為什麼執著於拜老爺?
    「拜老爺」是廣東潮汕地區一種傳統民俗和民間祭祀活動,歷史悠久。「老爺」是古時對上司或主人的尊稱,在潮汕就演變成對神明的敬稱。「老爺」涉及的神明數量龐雜,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超乎一般人想像。「拜老爺」除了要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這種類似於求籤佔卜的活動。
  • 我寫電視劇《辛亥革命》
    四十三集電視劇《辛亥革命》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寫的。      去年,中央主管部門的領導兩次和我約談,希望我寫一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電視連續劇。      細心的讀者、觀眾一定會發現,某些受「告別革命論」影響的作家、劇作者站在所謂反傳統的立場上,為沒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唱輓歌,為自稱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鴻章唱頌歌,為用權謀、實力推翻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凱唱讚歌,好像這三個人物就真的成了清末民初天字第一號的大英雄。
  • 清朝的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都統,清朝武官,官階從一品,有著八旗都統與駐防都統之分。八旗都統,即八旗其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旗分滿洲、蒙古、漢軍三旗,如正黃旗就有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漢軍正黃旗。
  • 解析:太平天國運動折騰十四年,為什麼不如辛亥革命的半年時間?
    1、 大清國的風雨飄搖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大清帝國,處於空前的危機狀態:甚至認為清朝處於滅亡的前夜也不為過:當時清朝江南省幾乎被太平軍佔領。而江南省對大清國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清國財政的主要來源丟了,大清國的錢包沒有了。並且,當時清朝的全境都在打仗:雲南的農民軍割據云南,四川的農民軍宣布認同太平天國起義,上海有小刀會,而北方還有捻軍。此時的清朝幾乎沒有一個地方太平。
  • 辛亥革命時期,清政府全國有多少軍隊,為什麼要用北洋軍隊呢?
    辛亥革命的時候,清朝還只能仰仗袁世凱所代表的新軍。除新軍外,清朝原先的部隊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八旗軍,也就是清朝最早在關外起家的部隊,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大約有13萬人,這部分軍隊在清朝早期的時候戰鬥力非常強。
  • 史論: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嗎?
    另一個事實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清朝政府已是個一味媚外的政府。籤訂《辛丑條約》,後皇皇上諭中「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那句話,刺痛了多少愛國者的心!陳天華寫道:「朝廷固然是不可違拒,難道說這洋人的朝廷也不該違拒嗎?」它激起人們廣泛的共鳴。這個政府又是個極端腐敗無能的政府。
  • 辛亥革命中世界影響及歷史價值
    一百年前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270多年的清朝封建統治,使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終結,建立起共和國;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及其代理人;促使新興民族資本主義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階級利益重新分化組合;新的生產力代表者———產業工人隊伍開始形成並逐漸壯大,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 金衝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鬱積多年憤怒大爆發
    這次起義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由於1911年是幹支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圖為革命軍佔領武昌城後,軍政府掛起象徵十八省團結一致的十八星軍旗(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原文載於《北京日報》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20世紀中國的「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