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2021-01-08 朝文社社長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作為一位在落後挨打的晚清時代,執掌近代中國大權四十七年的「大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一樁常被「歷史票友」拿來「塗金」的事情,正是「她死了大清才亂」。

在他們看來,別看這位「老太后」曾兩次扔下京城跑路,敗仗打了一堆,喪權辱國的條約籤了一堆。但她直到生命最後時刻,還能牢牢把持清王朝大權。轟轟烈烈的反清運動,也大多是在她身後才鬧得風起雲湧。以這個意義說,這位老太后簡直是「威懾力十足」嘛。不少近代題材的影視劇裡,也跟著各種塗金,給慈禧太后增加了不少「英明睿智女強人」的人設,「慈禧不死清朝亡不亡」的討論,也在「票友」間十分火熱。

那放在真實歷史上,慈禧太后的「威懾力」,真的有這麼強大?

其實,就以治國眼光來,慈禧太后比起同時代的「頑固派」或「晚清權貴」們,確實也有強大之處。且不說甲午戰爭前,她對「洋務運動」的各種力挺,以及對「收復新疆」「民族造船業」的各種支持。就說「庚子國難」後,她也十分明白,大清不能像以往那麼活了。「庚子國難」時她離京西逃,跑到西安後就發上諭,要求各地封疆大吏針對「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精」等問題,「通限兩個月,詳悉條議以聞」。

可以說,對當時晚清王朝「缺人」「缺錢」「兵弱」等弊病,慈禧比起那些晚清政壇上滿嘴高調的清流,以及飽食終日的「王爺」們,確實要明白得多。

而在庚子國難後,她人生最後六年的執政生涯裡,她強力推行的「清末新政」,其內容也不乏進步之處。諸如「廢科舉」「練新軍」「興辦商務」乃至「預備立憲」等內容,樣樣對中國近代史有深遠影響。那是不是可以說,倘若慈禧再能「長壽」幾年,大清就能多撐幾年?當然不是

首先一個要明確的真相是,「有眼光」「有手腕」的慈禧,始終也沒改變一個痼疾:有權任性。

她的「任性」,單看她「庚子國難」後狼狽的逃亡路,就叫人唏噓不已:明明是扔下京城,被八國聯軍打得西逃。可她逃跑這一路上,依然維持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特別是她在山西的五十三天,正是山西遭受空前旱災的災年,但不管不顧的慈禧,途徑每個縣,都要壓榨當地幾十萬兩白銀,單是她「跑路」時的夥食,比如在侯馬鎮一地,就徵用八十多個廚子,擺了一百零八道滿漢全席。在西安的幾個月裡,每天都是一百多道菜。這哪裡是「逃難」,分明是「度假」。

而且,慈禧並不覺得她有多奢侈,以她自己的話說:「向來在京膳費何止數倍,今可謂省用」。國難當頭,哪怕被打成這樣,慈禧放不下的,依然是她自己的好日子。這樣的貪婪與自私,多好的「治國思路」「治國眼光」,最後也必然跑偏。

於是,看上去「思路很美好」的「晚清新政」,在慈禧太后的六年折騰下,很快就迸發出了大毛病:不可救藥的腐敗。

晚清的腐敗,在「庚子國難」之前,就已經爛到骨頭裡。「新政」開始後,當時的晚清官員梁士詒就嘆息說「太后維新, 主媚外以安天下, 惟所用非人, 對守舊洩沓諸臣, 意存瞻詢, 不肯決意淘汰 。」這麼一個統治階層,「新政」效果也可以想。單是慈禧視為心腹的軍機大臣奕劻,就把日常行政開成「慶記公司」,大小官職都是金錢開路。甚至就是在慈禧在世時的1907年,爆出了「段芝貴行賄奕劻十萬兩白銀謀求黑龍江巡撫」的醜事,鬧的中外瞠目結舌。

其實,這類醜事放在那時大清,早已是司空見慣,單是在奕劻的操作下,郵傳部尚書的價碼就暴漲到六十萬兩白銀。為求官能花這麼多錢,這幫人上任後,當然要想方設法「回本」,同樣是慈禧當政時,新任的山東巡撫楊士驤,到任後就先摟走了十萬兩漕銀。看上去紅紅火火的「新政」,對於這些高官們來說,不過是打開了新的「摟錢」門路。

高官們如此,底層官員,那更是有樣學樣。就以當時清王朝臭名昭著的「賭風」來說。當時的情況是,「宮廷既倡導於上, 而外王公大臣, 部寮百職以逮諸官眷 屬, 竟以麻雀為消遣款客工具」。「賭博」的風氣從慈禧太后開始,一路遍布各級衙門,種種權錢交易,就這麼不知不覺「賭」出去。「,麻雀不可不打, 而麻雀又變酬應為宦階也」更是官場共識。

小官們的腐敗水平,在晚清的最後幾年裡,也是越發突破尺度:1905年成立的京城巡警廳,其主要的財源,竟是「收妓院保護費」,好些原本「地下」的妓院,這下公然打出了「奉憲設立」的招牌。湖南候補道張賡飈在總辦勸工院任上,一人就侵吞了十萬兩銀子的公款。湖北巡警道馮啟均,僅在武昌漢口兩地,就颳走了白銀二十萬兩。所有這些「撈錢新花招」,無不是搭了「慈禧新政」的便車。

而這種種折騰法,最終買單的,還是晚清的老百姓。

於是,與晚清新政相對應的,就是慈禧人生最後幾年,晚清百姓越發苦難的民生。打著「新政」的旗號,晚清的各級官府無不巧立名目,加劇壓榨百姓。比如最基本的田賦,在1900年以前,不過每年3000萬兩。到1903年,就暴增到每年3700萬兩。而且這在晚清的苛捐雜稅裡,都算是漲得少的——田賦之外,還要加各種「捐」,比如「警捐」「學捐」等。所謂「辦新學」「警政」等改革,就是官員們撈錢的新花樣。只這幾樣,增幅就是田賦的兩三倍。另外還有鹽酒糖等各種加派,樣樣叫老百姓苦不堪言。

當時流行的一首詩,就足以說明慈禧在位最後幾年,大清「新政」下的苦難民生:新政紛紛次第興 , 國民擔任力難勝 , 諧來議去皆籌款 , 但見捐輸日日增。

這樣的「新政」,從慈禧最後幾年到辛亥革命前的載灃「攝政」,幾乎一脈相承。十年之間,清王朝爆發的民間抗暴抗稅風潮,多達1300多次,「民變」幾乎年年發生,「幾乎無地無之,無時無之」。慈禧就是再有「威懾力」,也是攔不住。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說是「意外」,不過是水到渠成——選擇靠腐敗和竭澤而漁維持統治的清王朝,註定無法長久,慈禧的「威懾力」,除了在近代史上敲響警鐘,對於大清國祚,已是沒什麼用。

參考資料: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屈辱的歲月,奮鬥的徵程》、陸興龍《清末新政對民生問題的惡性操作與社會矛盾的激化》、聶立申《論腐敗對清末新政的影響》、孫立萍,陝勁松《流亡日誌:慈禧在山西的五十三天》

相關焦點

  • 清朝為何在慈禧去世後才大亂?老太后真有這麼大的威懾力?
    在很多現代影視劇中,各種各樣的金畫接踵而至,給慈禧太后增添了不少「賢惠的女人」。「慈禧太后不死於清朝」的討論在「票友」中也十分火爆。真實歷史上,慈禧太后的「威懾力」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其實從治國的角度來看,慈禧太后的確比同時代的「頑固派」或「晚清權貴」更有實力。且不說甲午戰爭前她對「洋務運動」的支持,對「收復邊疆」、「民族造船業」的支持。
  • 掌握清朝政權半個世紀的女人「慈禧」
    我們從各種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有關慈禧太后的各種事跡。其中有真有假,但大部分都說出了慈禧的性格,及做事方式。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說慈禧是怎麼由一位不起眼的秀女搖身一變成為清朝執政者的傳奇故事。 慈禧剛一進宮,只是一位普通的秀女。我們大家也知道清朝後宮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最上面一層是皇后,下邊依次是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 甲午戰爭、庚子國難都能挺過來,為什麼慈禧一去世,大清就亡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我方唱罷他登場,背後卻是慈禧太后在坐鎮指揮,大清也就這樣在風雨飄搖中繼續漂泊。 但,慈禧老太太畢竟是人不是神,過了一個生日,吃多了拉稀,活活拉死了,還好,死之前光緒帝先她而去,算是保證了死後不被清算。 可是,為什麼慈禧太后去世也就三年時間,大清就亡了呢?
  • 慈禧長得有多漂亮,為什麼鹹豐皇帝那麼喜歡她?
    2、這是一張中西合璧的圖片,居中正坐的是慈禧,在其旁邊的是外國使團的相關人員,這時的慈禧與著裝時尚的外國人相比,漂亮也真實談不上。如果慈禧告訴她們:「宮人以我為美」,恐怕得到的只有笑笑了,但是也不排除在慈禧右邊的小女孩,會反駁她一句:「真的嗎?」。接著,我們再來看一看,還原後的效果。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太監總管李蓮英陪伴慈禧53年,守孝百日才離宮,死後身首異處
    太監太接近權力中心,太監安全的生存是個大問題。因為大多數人不願意過這麼長的生活,太監也會努力爬上去,越接近權力的人越容易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此時,即使很多王公大臣歧視太監,也罵閹人,希望行動上有各種各樣的喜好,為自己說話。正因為太監的特殊性,自古以來的權力者對太監有很大的防範心理,規定太監不能干政。
  • 25歲安德海與34歲慈禧,兩人到底是否清白?慈禧貼身侍女說出實情
    宦官專權現象,也是清朝皇帝重點打擊的目標之一。清朝入關之初,多爾袞與順治就三令五申,內臣宦官中「有犯法幹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官吏、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處死,定不姑貸」。但隨著時過境遷,到了清朝末年,這種局面不知不覺中開始有了轉變,宦官集群迅速崛起,出現了很多紅極一時的大宦官。
  • 清末陝西女首富,慈禧認她為乾女兒,死後卻被葬在亂葬崗
    慈禧太后一直以專政跋扈為著稱,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和她合得來,更沒有幾個人能夠得到慈禧的重視,因為她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上好多倍,然而有這樣一位女子就被慈禧認可並認她為乾女兒,死後的下場卻令人唏噓,直接被扔到了亂葬崗。
  • 清朝東南互保是什麼意思?張之洞推舉李鴻章為領袖?慈禧答應嗎
    不過在名義上,東南各省依舊受到清政府掌管,畢竟李鴻章對清朝是非常忠心的。01滿清從太平天國時期,就開始失去了南方的控制權。南方尤其是江蘇浙江地區,是清政府賦稅的重要來源之地,可是太平天國太牛了,他們打不下湖南長沙,所以繞開這裡,一路東進,將金陵城給打下了。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
  • 史料《慈禧御嶽外史》寫到了慈禧和榮祿是戀人的關係,真的嗎
    史料記載慈禧和榮祿是戀人關係,這史料是清末公主德齡寫的《慈禧御嶽外史》,在這本史料裡面,她寫到了慈禧和榮祿從小青梅竹馬,是一種戀人的關係,那麼這個是不是真的呢?事實上我們知道的情況是,榮祿是深得慈禧喜愛的,而且慈禧一直對他重用有加。
  • 慈禧並非一開始就不支持戊戌變法?
    《欽定憲法大綱》與其說出自垂死的滿清朝廷,毋寧說來自於當朝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慈禧之手。儘管它強調了「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的旨意,但是它也附著了一個中國版的《權利法案》,規定:「臣民於法律範圍以內,所有言論、著作、出版及集會、結社等事,均準其自由。」問題來了——這個「老妖婆」為什麼在臨死之前還要做出這樣驚天動地的舉動?
  • 沒有慈禧阻撓,戊戌變法能否成功?真相說出來讓人很扎心
    因此現在很多人對於慈禧的所作所為是痛恨至極,因為慈禧的幹預,清朝失去了一次崛起的機會。然而事實上,歷史真如同人們所說的那樣嗎?沒有了慈禧的變法,戊戌變法真的能成功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就算慈禧不幹預光緒,這戊戌變法也很難成功,相反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導致清朝提前滅亡,而民國的軍閥混戰之局面只會提早爆發。
  • 慈禧太后是怎麼吃西瓜的?知道真相後,後人都說怪不得清朝會滅亡
    在中國近代史中,談起來清末這幾位皇帝,有一個女人是不得不提的,她才是清末的統治者——慈禧。  同時我們也無法容忍她在當時那麼艱難的環境下,仍然過著驕奢無度的生活。不論是她的日常生活還是死後陪葬,都花費了一筆巨資,震驚了世人。那麼,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件小事來具體了解一下慈禧到底是多麼的奢侈?
  • 慈禧太后葬禮上,為什麼那麼多送葬的人都捂鼻子?
    當今,很多人辦什麼大型活動,總喜歡冠之「世紀」的名字,顯得該活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比如世紀婚禮,黃曉明結個婚花了2億元人民幣,金額之大令人咋舌,要說起「世紀葬禮」,估計沒有人能超過慈禧太后了,據史料記載,清朝廷為慈禧太后的葬禮花了200萬兩白銀,相當於今天的10億多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棺材裡面的金銀珠寶呢
  • 庚子國難慈禧倉惶西逃,逃難的路上她是如何借錢的?
    在沒有得到想要的回覆以後,列強的軍艦出現在天津大沽口,向清朝「示威」。慈禧想要息事寧人,有鎮壓太平軍的想法,但她又不想就這樣向列強交出權力,於是清政府遲遲沒有明確指示。在這種情況下,列強軍隊大搖大擺地向北京開進,主戰的王公大臣們見此情景以後打開北京城門,允許義和團進入北京城內。隨著義和團與列強的矛盾進一步擴大,各地時常發生列強軍隊挑釁團民甚至屠殺團民,以及團民殺死洋人用來報仇的事件。
  • 慈禧和榮祿到底是什麼關係?民間傳言她倆關係不一般,是真的嗎?
    說起清朝時期最有權力的女人,那一定就是慈禧太后了,在金鑾大殿之上,她是坐於垂簾之後盡顯威風的太后,而榮祿是立於金殿之下,順眼低眉的臣子,這兩個人就是民間經常傳聞關係曖昧的慈禧和榮祿了,慈禧一直是高高在上,而榮祿一直是恭恭敬敬,他們之間存在著特別嚴格的尊卑等級,就算見一面,他也要對她三跪九叩,特別的恭敬
  • 甲午清朝為啥戰敗?看慈禧太后和日本天皇都在幹啥,你就知道了!
    甲午清朝為啥戰敗?看慈禧太后和日本天皇都在幹啥,你就知道了!說起甲午戰爭,在不少人心中都是一段非常陰暗的歲月。在這段歷史中,中國實在是太憋屈了。明明有著更強大的海軍,卻被日軍打得是滿地找牙,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將全部的過錯歸咎於李鴻章,覺得是他訓練出來的北洋水師戰鬥力不行。
  • 發動辛酉政變的恭親王奕訢和慈禧是什麼關係?既是政敵也是盟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剷除顧命八大臣? 原因很簡單:爭權奪利。 所以當慈安和慈禧太后也不滿八大臣擅權,派人聯合奕訢的時候,他立刻就同意了。 剷除顧命八大臣的辛酉政變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正是通過辛酉政變開始了她垂簾聽政、左右朝局的生涯。但在一開始,她可能還沒那麼大的野心,就是孤兒寡母想要找個出路。
  • 慈禧太后身穿一件新做的壽袍,為什麼李鴻章評價是「有點大」?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2期: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這一年正好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而這場大壽足足準備了十年之久。這邊清朝還在準備慶典,那邊日本已經對朝鮮出兵,並對清朝虎視眈眈,大戰一觸即發。畢竟李鴻章的慈禧太后的人,當然要諮詢太后的意見,那麼在國際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他去見太后,為什麼卻扯上了一件壽袍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2期:慈禧問李鴻章,自己這身壽袍怎麼樣,李鴻章為何只回答一個大字?
  • 每年的七月十五,為什麼慈禧太后都不出門?原因很簡單
    清朝的慈禧太后是一個非常有講究的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很好,從每天定時起床,花幾個小時打扮,然後吃飯,處理朝政,遊玩等等,都是有時間表的。作為晚晴時期最有權力的人,慈禧太后也有自己比較忌諱的事情,或者說害怕的事情。也許有夥伴會說,還有慈禧太后害怕的事情嗎?當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