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風暮雨
自從隋朝開創科舉考試以來,作弊也隨之誕生,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作弊手段雖然不斷更新迭代,但始終相對單一、落後,可是到了清朝,作弊手段不僅花樣繁多,而且形成了一條黑色的產業鏈,使科舉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不過,清朝科舉最令人髮指的地方,還是歷代皇帝無視考生成績,僅憑自己喜好就隨意欽點狀元,如乾隆因喜愛排第十的考生胡長齡名字的寓意,就取其為狀元,慈禧不喜歡成績第一考生的名字(朱汝珍)和籍貫(廣東),就欽點了劉春霖為狀元等等。
因懲辦巨貪和珅而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嘉慶皇帝,雖然廟號為「仁宗」,但在欽點狀元方面,也和其他皇帝一樣,無視成績,全憑自己好惡。
嘉慶年間,有一位讀書人叫龍汝言,家境貧寒,屢試不第,不得不到一位滿洲都統家裡做家庭教師。
嘉慶皇帝過壽時,這位都統請龍汝言作祝壽詞獻給皇帝,龍汝言受命後,認為按照以往慣例書寫,千篇一律,沒有新意,也很難脫穎而出,於是另闢蹊徑,從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御製詩中,選出二百句組成一首集句詩。
康熙和乾隆都喜歡寫詩,尤其是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幾乎與全唐詩比肩,龍汝言從二帝浩如煙海的詩歌中編纂出集句詩,可謂煞費苦心。
都統將這首詩進呈御覽,嘉慶帝閱後大悅,立即召見都統,並大加賞賜。都統受寵若驚,但是不敢隱瞞實情,就上奏稱這首詩的作者是龍汝言。
沒想到,嘉慶不僅沒怪罪,反而更高興了,說道:「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讀先皇詩,此人熟讀如此,足見其愛君之誠!」當下賜龍汝言舉人,參加會試。
第二年會試結束後,考官們將考生成績上報,嘉慶覽畢,沒有見到龍汝言上榜,臉色立即陰沉下來,將考官們訓斥了一通。
考官們挨了一頓罵,卻不知道皇上為何生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後來才從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嘴裡打探到原因:錄取名單上沒有龍汝言。
嘉慶十九年的會試,考官們將龍汝言錄取為一甲第一名,嘉慶看完名單,龍顏大悅,說到:「朕所賞之人,果然不謬。」隨即授予龍汝言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等職務。
嘉慶對龍汝言極為賞識,屢屢賞賜,讓其他官員羨慕不已。
俗話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處於人生巔峰的龍汝言,很快就將跌入谷底。
龍汝言幼年時蒙嶽父照顧,再加上妻子路氏性格剽悍,所以他一直懼內,後來和一位戲子好上後,在妻子面前更是戰戰兢兢,惶恐不安。
有一次,龍汝言又遭到妻子痛罵,不敢回家,只好跑到一位朋友家借宿。
巧合的是,這天,實錄館吏員送來《高宗實錄》,請他校勘,由於龍汝言不在家,吏員就交給了路氏。
路氏沒文化,不知道事情輕重緩急,就把《高宗實錄》就放到一旁,也沒有派人告知丈夫,第二天,吏員來取,路氏又把原封未動的書交了回去。
吏員以為龍汝言已經校勘過了,就在上面寫下「臣龍汝言恭校」。
實錄館讓龍汝言校勘的《高宗實錄》中,「高宗純皇帝」的「純」字被誤寫為「絕」字,這個錯誤,自然未被校正。
嘉慶翻閱實錄,看到這錯誤後,火冒三丈,當即下旨:「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革職,永不敘用。」
龍汝言對此事毫不知情,直到被革職時才得悉事情原委,可惜為時已晚,只好收拾東西返回老家。
龍汝言靠抱乾隆大腿,拍皇帝馬屁而成為狀元,收穫高官美職,最終也因對乾隆不敬,得罪皇帝而被罷官,他的仕途,就是清朝荒唐科舉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