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舉的荒唐往事:一位書生靠拍馬屁,被嘉慶欽點為狀元!

2021-01-09 指縫間的歷史

文/晚風暮雨

自從隋朝開創科舉考試以來,作弊也隨之誕生,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作弊手段雖然不斷更新迭代,但始終相對單一、落後,可是到了清朝,作弊手段不僅花樣繁多,而且形成了一條黑色的產業鏈,使科舉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不過,清朝科舉最令人髮指的地方,還是歷代皇帝無視考生成績,僅憑自己喜好就隨意欽點狀元,如乾隆因喜愛排第十的考生胡長齡名字的寓意,就取其為狀元,慈禧不喜歡成績第一考生的名字(朱汝珍)和籍貫(廣東),就欽點了劉春霖為狀元等等。

嘉慶皇帝劇照

因懲辦巨貪和珅而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嘉慶皇帝,雖然廟號為「仁宗」,但在欽點狀元方面,也和其他皇帝一樣,無視成績,全憑自己好惡。

嘉慶年間,有一位讀書人叫龍汝言,家境貧寒,屢試不第,不得不到一位滿洲都統家裡做家庭教師。

嘉慶皇帝過壽時,這位都統請龍汝言作祝壽詞獻給皇帝,龍汝言受命後,認為按照以往慣例書寫,千篇一律,沒有新意,也很難脫穎而出,於是另闢蹊徑,從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御製詩中,選出二百句組成一首集句詩。

康熙和乾隆都喜歡寫詩,尤其是乾隆,一生寫詩4萬多首,幾乎與全唐詩比肩,龍汝言從二帝浩如煙海的詩歌中編纂出集句詩,可謂煞費苦心。

都統將這首詩進呈御覽,嘉慶帝閱後大悅,立即召見都統,並大加賞賜。都統受寵若驚,但是不敢隱瞞實情,就上奏稱這首詩的作者是龍汝言。

沒想到,嘉慶不僅沒怪罪,反而更高興了,說道:「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讀先皇詩,此人熟讀如此,足見其愛君之誠!」當下賜龍汝言舉人,參加會試。

第二年會試結束後,考官們將考生成績上報,嘉慶覽畢,沒有見到龍汝言上榜,臉色立即陰沉下來,將考官們訓斥了一通。

考官們挨了一頓罵,卻不知道皇上為何生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後來才從皇帝身邊的親信太監嘴裡打探到原因:錄取名單上沒有龍汝言。

嘉慶十九年的會試,考官們將龍汝言錄取為一甲第一名,嘉慶看完名單,龍顏大悅,說到:「朕所賞之人,果然不謬。」隨即授予龍汝言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等職務。

嘉慶對龍汝言極為賞識,屢屢賞賜,讓其他官員羨慕不已。

俗話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處於人生巔峰的龍汝言,很快就將跌入谷底。

龍汝言幼年時蒙嶽父照顧,再加上妻子路氏性格剽悍,所以他一直懼內,後來和一位戲子好上後,在妻子面前更是戰戰兢兢,惶恐不安。

有一次,龍汝言又遭到妻子痛罵,不敢回家,只好跑到一位朋友家借宿。

巧合的是,這天,實錄館吏員送來《高宗實錄》,請他校勘,由於龍汝言不在家,吏員就交給了路氏。

路氏沒文化,不知道事情輕重緩急,就把《高宗實錄》就放到一旁,也沒有派人告知丈夫,第二天,吏員來取,路氏又把原封未動的書交了回去。

吏員以為龍汝言已經校勘過了,就在上面寫下「臣龍汝言恭校」。

實錄館讓龍汝言校勘的《高宗實錄》中,「高宗純皇帝」的「純」字被誤寫為「絕」字,這個錯誤,自然未被校正。

嘉慶翻閱實錄,看到這錯誤後,火冒三丈,當即下旨:「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革職,永不敘用。」

龍汝言書法

龍汝言對此事毫不知情,直到被革職時才得悉事情原委,可惜為時已晚,只好收拾東西返回老家。

龍汝言靠抱乾隆大腿,拍皇帝馬屁而成為狀元,收穫高官美職,最終也因對乾隆不敬,得罪皇帝而被罷官,他的仕途,就是清朝荒唐科舉的一個縮影。

相關焦點

  • 慈禧的荒唐事:因為他名字寓意好,被慈禧欽點為狀元!
    大家都知道狀元都是學富五車,飽覽詩書或者因為書法寫的好的人,但是有一個人不僅書法寫的好,而且名字起的好被欽點為狀元,你聽說過嗎?這個人就是清朝末年的狀元劉春霖,當時是光緒三十年的殿試,經過一番角逐,暫定朱汝珍為狀元。朱汝珍的書法字跡工整,文採斐然,博得人們的好評。
  • 清朝衰敗時期有多荒唐,兵部大印不翼而飛,廚子都敢刺殺皇上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封建王朝時代,皇權都是至高無上的,那時候皇帝一句話上萬人人頭落地那可都不是開玩笑的,可見當時的皇帝權力有多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觀,到了清朝晚期,隨著朝代的衰敗,皇權的威懾力遠遠沒有之前那麼恐怖了,就這樣,在這個時期的清朝就發生過非常多的奇葩事,有三件事情特別荒唐
  • 此人隨手寫一對聯,在場眾人看後高聲驚呼,皇帝下詔:狀元就你了
    至於讀書人中的佼佼者——狀元,更是受人追捧,上至權貴下至商賈,都將之奉為座上賓客,只因其前途無量。 為考驗讀書人的能力,在科舉制度發展完善的過程中,歷代政權其實都對其進行過改革,增加了許多實用型科目和考試內容,以挑選德才兼備的士人。經過歷代的發展,科舉制度在明朝時定型,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其中會試和殿試都是國家級考試,各地英傑俊才匯聚一堂,接受禮部安排進行測試。
  • 慈禧欽點科考,狀元落榜原因奇葩,此人逆位後成中國最後一名狀元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真正統治者,她獨攬政權達四十年之久,她執政期間藵貶不一,成為眾矢之的,下面來看慈禧的愛恨兩個小故事。首先,來看慈禧的「恨」。慈禧最恨的人莫過於親人——光緒皇帝,個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慈禧恨光緒皇帝秀恩愛。
  • 古代狀元了不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寫的字比印刷體還要好!
    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狀元,那是慈禧太后欽點,名叫劉春霖。這個狀元不僅是書法家,還是一個近代畫家,他生於1872年,河北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他考中狀元,因為他考中狀元的第二年,清朝就把科舉制廢除了,所以劉春霖就成了中國史上的最後一個狀元。
  • 科舉靠運氣、當官靠長相,古代官場實在太奇葩
    看看古時科舉、官場的那些「小故事」,先是好笑,後是啞然,真的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官場奇葩事多,倒也可以接受,史上奇葩統治者多,吏治不會好到哪裡去。但是科舉不同啊,歷代都相當重視,各種防作弊手段,只是誰也防不了「意外」發生。《夢溪筆談》故事一:宋仁宗嘉佑年間的一次科舉,殿試還沒開考,坊間就傳出消息,說「王俊民」會中狀元。
  •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試卷真跡,這字體讓現代人汗顏,遠勝許多書法家
    在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下,古代上到貴族下到平民,無一不希望自家能出個進士,如果高中狀元,那更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以前的科舉考試除了考寫作功底,還很看重考生書法水平,因此,狀元們的字通常寫得很不錯,比如今天這一位。劉春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摘取桂冠,一朝成名天下知,那一年他32歲。
  • 他是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狀元,以82歲高齡中狀元,2年後去世
    科舉在中國存在了上千年,據史書記載,曾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以及10多萬進士。然而,中文狀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狀元有多難可想而知。不僅是中狀元難,就連中舉人都很難。小說《範進中舉》中,54歲的範進還是一個秀才,中舉後喜極而泣,甚至高興得瘋了。
  • 清朝最牛考生:科舉寫了8個字,皇帝看後拍案叫絕:狀元就是你了
    科舉是封建王朝歷史上,統治者吸收人才的一種方式,不論貧賤富貴,只要有能力,榜上有名,並可走向仕途,再獲得賞識或是才能突出,得到提拔,一步步晉升,施展自己的才華,而史上有一位最牛的考生,科舉寫了8個字,皇帝看後拍案叫絕:狀元就是你了!
  • 五本古言科舉甜寵文:狀元郎美嬌娘,大小登科,最愛《妻憑夫貴》
    大家好啊,這期給大家準備科舉大禮包,喜歡的話趕緊打開吧。五本古言科舉甜寵文,狀元郎,美嬌娘,大小登科,最愛《妻憑夫貴》。第一本:《妻憑夫貴》作者:清越流歌第二本:《科舉寵妻日常》作者:茶蔻第三本:《穿到明朝考科舉》作者:五色龍章第四本:《科舉之步步入青雲》作者:陳佳杏第五本:《寒門夫妻》作者:老衲不懂愛清越流歌的《妻憑夫貴》應該算是我早期看的一本科舉文了,它不是純粹的科舉文,更夾雜著寵妻日常,個人覺得文筆流暢,還不錯,經常找出來重溫的一本小說之一
  • 皇帝亂點狀元譜:皇帝點狀元不看文章看什麼?所有大臣沒想到!
    不知後來是否真的下雨了,但劉春霖的人生立馬迎來一場及時雨,慈禧太后讓他成為了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朱汝珍算是躺槍了,這一切跟他真沒一分錢關係。順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擬定狀元王揆,也是一位躺槍的主兒。在唱名時順治帝突然想起了一出當時的流行戲《王魁負桂英》。劇中王魁忘恩負義,在妓女桂英的資助下考中了狀元,卻嫌棄桂英並設計殺了她。
  • 狀元詩詞為學子助力!
    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在古代為科舉考試。 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科狀元」。 科舉考試,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徑,而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更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 這些狀元必然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也留下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佳作。
  • 古代有777位狀元,這幾位大詩人都是當年的狀元,您喜歡哪一位?
    如果說狀元們是否留下一些優秀的文化遺產、文學作品的話,還是有一些的。老街平時比較喜歡研究詩詞,下面就列舉幾位優秀的狀元詩人,不知道您喜歡哪一位?一、唐朝狀元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這首進入小學課本的詩詞作者,大家都知道是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這位大詩人也是一位狀元郎。
  • 海州故事|考棚路,這兒曾經是海州歷史上的科舉考場
    說到科舉世人都知道,那是古時為朝廷候選官吏而制定的一種選拔辦法,讀書人通過科舉而入仕途,報效朝廷,加官進爵,榮宗耀祖。科舉是那時讀書人上升的唯一通道,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科舉考試自隋朝大業元年,也即公元605年開始,至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停廢,前後經歷了1300年。考棚就是科舉考試的場所,科舉時代各州、縣都建有考棚。
  • 清朝唯一殉葬的皇后,才華橫溢舉世無雙,身懷龍種自盡身亡
    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非常殘忍的制度,一直以來屢禁不止,持續到清朝。在清朝後宮史上,有四個女人曾為大清皇帝殉葬,第一個是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第二個是順治後宮的貞妃,第三個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第四個便是本文要講的孝哲毅皇后,由於孝恭仁皇后生前並未做過皇后,因此孝哲毅皇后便成了清朝唯一殉葬的皇后。
  • 清朝:美男子和珅富可敵國?乾隆知情不辦,其中有何緣由
    清朝:美男子和珅富可敵國?乾隆知情不辦,其中有何緣由說起貪官啊,大家心裡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那麼最有名的呢,自然就屬清朝美男子和珅了,您沒聽錯啊,歷史上的和珅確實是帥哥一枚啊,跟影視作品裡的形象大相逕庭就是了。那麼他到底有多貪多有錢呢?最後的下場有怎麼樣呢?
  • 八字標準給考生的顏值打分 趣談清代科舉「大挑」制度
    然而,清代中後期卻誕生了一個科舉正途之外的新制度——「大挑」。「大挑」本是河務建設的術語,意思是疏浚河道的壅塞,使之暢通。科舉「大挑」制度的本意,也是為落第的舉子開闢另一條出路。這一制度內容很簡單:科舉中參加會試不中的舉人,參加朝廷統一舉辦的「大挑」,被挑中者可以擔任縣令、教職等職。
  • 古代一個書生不用聘禮,只靠一首詩娶到漂亮妻子,千百年傳為佳話
    而在古代,詩詞除了科舉考試和藝術展現外,還有許多現實中的大作用。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詩詞故事吧。根據古籍《醒睡編》記載,古代有一個書生叫做張松茂,他在年輕的時候和隔壁家的女孩戀愛,沒有結婚就偷偷約會,沒想到被女孩家裡人抓個現行,直接扭送到官府。在古代,這種和未婚女孩私通的罪名是非常重的。
  • 乾隆殿試出一對聯,考生當場翻臉拂袖而去,乾隆說:欽點為狀元
    科舉考試誰都不會陌生。作為封建時代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科制自誕生以來成為中央選拔官員最重要的依據,科制誕生前的統籌選拔人才主要採用地方推薦。身份較低的寒門學生不能走上仕途,限制了國家的發展前景。因此,為適應隋朝時期政治關係的發展,擴大統治階級規模,加強中央集權,將公務員選拔權收回中央,統一進行科舉考試,學生不問區內每個人都有機會當官,從出生到廢除清朝,共成為維持封建統治一千多年的重要支柱。科舉制度給了很多寒門學生做官的機會,但科舉很嚴厲,明清時期科舉制度日臻完善,最終分為四個等級,其中最低等級是原始考試,是各州縣組織進行的選拔審查。
  • 狀元因貌醜被降為榜眼
    中國目前考古出發現最早的梳妝盒即為男性所使用:湖北棗陽九連墩一號楚墓出土的"可攜式"梳妝盒,盒內相應部位鑿空,分置著銅鏡、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盒子的上下各裝一可伸縮的支撐,以便使用時承鏡。古代化妝面部打底的第一步是敷粉,最開始的時候古人是用米粉來作為粉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