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發行紙幣種類最多的國家,清末民初時期,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及國內銀行業的興起,中國的紙幣發行步入了鼎盛時期。據初步統計,僅民國時期所發行的官方紙幣就達3000種以上。民國紙幣的種類有軍用票、關金券、金圓券、銀元券、銅圓券、法幣、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的紙券等很多品種。
因民國時期特殊的歷史原因,民國紙幣的收藏價值與其面額高低多半關係不大,主要與其品種珍貴與否有關,例如有孫中山頭像的紙幣比無頭像的紙幣價值要高些,各省地方銀行發行的紙幣因存世量較少,一般比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價值要高,題材上佳的比題材一般的價值要高,這中間差異很大。一些規格和面值特殊的民國紙幣的價值尤其不菲。例如有一枚票幅為2.5釐米×5.1釐米、僅有拇指大小的紙幣,這是1941年,因杭州淪陷而南遷至浙南山區的浙江地方銀行,由於受到日軍的嚴重封鎖,導致印鈔材料極度缺乏,為了渡過難關,印鈔廠只好節省印鈔紙張,於是便產生了這枚我國歷史上最小面幅的紙幣——浙江省地方銀行橫式一分紙幣。如今這枚紙幣在藏市裡的身價已過萬元,但還是很難尋覓。還有一種面值為60億元的民國紙幣,1949年5月,由國民政府新疆銀行發行,面額標明「陸拾億圓」。這枚天價紙幣當時的實際價值究竟是多少呢?紙幣上寫有「折合金圓券1萬元」,這1萬元金圓券又可買多少東西呢?按照當時上海的物價,這枚60億元的紙幣只能買到77粒大米。這表明了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已經瀕臨破產,但國民黨政府出於內戰的需要,仍大量濫發紙幣,導致了一場中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民國初期,我國曾使用大清銀行紙幣加字,因有飛龍圖案,故稱大龍票,面值有1元、5元、10元、100元,但未正式流通,存世量稀少。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該紙幣上端是交叉五色旗,下為奔馳的火車,面值有5角、1元、5元、10元4種,按顏色可分為8個品種。
還有,中國銀行曾發行一種李鴻章頭像大清紙幣,加字」中國銀行」,年號為民國元年,面值有1元、5元、10元3種,籤字分各種版別,並各不相同。民國元年,孫中山曾在南京發行過赭色1元、藍色5元的中國銀行紙幣。不過,中國銀行發行的袁世凱頭像紙幣,更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民國三年,由造幣局負責,報財政部批准,委託美國鈔票公司設計印刷。1915年,鈔票印好後裝船運回,卻在日本海域意外沉沒,雖打撈出一部分,但已無法使用,只好銷毀,估計可能未有存世者。
在民國時期,中國銀行發行的黃帝、黎元洪、廖仲愷等頭像的紙幣都是珍品。在」中國嘉德2000年春季拍賣會」上,」黎元洪像中國銀行兌換券印樣全組」,在多位收藏家和金融機構競拍中以42.9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近代單套紙幣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
關金劵
關金劵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準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折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共流通17年半。期間正式發行的關金券種類有47種,未發行的有4種。
金圓券
解放戰爭後期南京國民政府為支撐其崩潰局面而發行的一種本位貨幣。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消耗了巨量財富,引起財政赤字直線上升和物價瘋狂上漲,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經濟一片混亂,1948年通貨膨脹達惡性時期,法幣急劇貶值。
銀圓券
銀圓券是「銀圓兌換券」的簡稱。1949年遷到廣州的國民政府以金圓券取代的形式發行的一種新貨幣。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繼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收回後銷毀。國民政府遷到廣州後曾繼續發行金圓券,但其價值已接近廢紙,到了7月3日,廣州政府宣布停止發行金圓券,改以銀圓券取代,結束了金圓券的歷史。
1949年7月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公布「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規定「國幣以銀圓為單位,自即日起恢復銀本位制,銀圓1元含純銀23.493448克,所發銀圓券可十足兌現銀圓,在銀圓未鑄造充分時,銀圓券得以用黃金兌現,各種銀圓一律等值流通」,並規定5億元金圓券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圓券1元。
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只剩下華南、西南幾個省,故所發銀圓券只指定了少數幾個兌換點,並限量兌現,實質上銀圓券仍不兌現,不能取信於民,加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在銀圓券一出籠時便宣布不收兌華南、西南偽幣的聲明,使銀圓券遭到致命的打擊。國民黨統治區已普遍發起拒用銀圓券的風潮。廣州解放後,不僅西南百姓拒用銀圓券,甚至連國民黨軍隊也拒用銀圓券。大陸全部解放後,銀圓券也被徹底廢除。
民國大洋票
民國廣東省大洋鈔紙幣,從它的誕生到結束歷史使命,從進入收藏領域的初期高價到目前的一落千丈,都極富傳奇。大洋票全套八枚,主幣有一元、伍元、拾元、壹佰元四種,輔幣有一分、伍分、壹角、伍角四種。正面圖案八枚統一都是孫中山像和面值,背面圖案除小面額一分和五分券無圖案外其他全部都是廣州中山紀念堂,發行年份為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由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製。
一. 中華民國退守大陸所發行的最後一套錢幣。
二. 中國有史以來戰爭中,被保存最完整的古紙幣。(八張一套;可聯號一萬張以上)*{2008年1月30日後.全世界只剩壹套一萬張聯號}
三. 中華民國定都廣東省時期的國幣。
四. 國共戰爭中被運來臺灣保存最久的錢幣民國38年~97年。
五. 近代史中被各大博物館與民間大量收藏的錢幣。
六. 中國有史以來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流通了四個月又六天,比金圓劵流通了九個月還少一半。
作者:小康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