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紙幣-貨幣發展史中的時代記憶

2021-01-12 泉藏優品

我國是世界上發行紙幣種類最多的國家,清末民初時期,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及國內銀行業的興起,中國的紙幣發行步入了鼎盛時期。據初步統計,僅民國時期所發行的官方紙幣就達3000種以上。民國紙幣的種類有軍用票、關金券、金圓券、銀元券、銅圓券、法幣、商業銀行與特種銀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的紙券等很多品種。

因民國時期特殊的歷史原因,民國紙幣的收藏價值與其面額高低多半關係不大,主要與其品種珍貴與否有關,例如有孫中山頭像的紙幣比無頭像的紙幣價值要高些,各省地方銀行發行的紙幣因存世量較少,一般比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價值要高,題材上佳的比題材一般的價值要高,這中間差異很大。一些規格和面值特殊的民國紙幣的價值尤其不菲。例如有一枚票幅為2.5釐米×5.1釐米、僅有拇指大小的紙幣,這是1941年,因杭州淪陷而南遷至浙南山區的浙江地方銀行,由於受到日軍的嚴重封鎖,導致印鈔材料極度缺乏,為了渡過難關,印鈔廠只好節省印鈔紙張,於是便產生了這枚我國歷史上最小面幅的紙幣——浙江省地方銀行橫式一分紙幣。如今這枚紙幣在藏市裡的身價已過萬元,但還是很難尋覓。還有一種面值為60億元的民國紙幣,1949年5月,由國民政府新疆銀行發行,面額標明「陸拾億圓」。這枚天價紙幣當時的實際價值究竟是多少呢?紙幣上寫有「折合金圓券1萬元」,這1萬元金圓券又可買多少東西呢?按照當時上海的物價,這枚60億元的紙幣只能買到77粒大米。這表明了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已經瀕臨破產,但國民黨政府出於內戰的需要,仍大量濫發紙幣,導致了一場中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民國初期,我國曾使用大清銀行紙幣加字,因有飛龍圖案,故稱大龍票,面值有1元、5元、10元、100元,但未正式流通,存世量稀少。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該紙幣上端是交叉五色旗,下為奔馳的火車,面值有5角、1元、5元、10元4種,按顏色可分為8個品種。

還有,中國銀行曾發行一種李鴻章頭像大清紙幣,加字」中國銀行」,年號為民國元年,面值有1元、5元、10元3種,籤字分各種版別,並各不相同。民國元年,孫中山曾在南京發行過赭色1元、藍色5元的中國銀行紙幣。不過,中國銀行發行的袁世凱頭像紙幣,更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民國三年,由造幣局負責,報財政部批准,委託美國鈔票公司設計印刷。1915年,鈔票印好後裝船運回,卻在日本海域意外沉沒,雖打撈出一部分,但已無法使用,只好銷毀,估計可能未有存世者。

在民國時期,中國銀行發行的黃帝、黎元洪、廖仲愷等頭像的紙幣都是珍品。在」中國嘉德2000年春季拍賣會」上,」黎元洪像中國銀行兌換券印樣全組」,在多位收藏家和金融機構競拍中以42.9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近代單套紙幣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

關金劵

關金劵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準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一元折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共流通17年半。期間正式發行的關金券種類有47種,未發行的有4種。

金圓券

解放戰爭後期南京國民政府為支撐其崩潰局面而發行的一種本位貨幣。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消耗了巨量財富,引起財政赤字直線上升和物價瘋狂上漲,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經濟一片混亂,1948年通貨膨脹達惡性時期,法幣急劇貶值。

銀圓券

銀圓券是「銀圓兌換券」的簡稱。1949年遷到廣州的國民政府以金圓券取代的形式發行的一種新貨幣。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繼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收回後銷毀。國民政府遷到廣州後曾繼續發行金圓券,但其價值已接近廢紙,到了7月3日,廣州政府宣布停止發行金圓券,改以銀圓券取代,結束了金圓券的歷史。 

1949年7月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公布「銀圓及銀圓兌換券發行辦法」,規定「國幣以銀圓為單位,自即日起恢復銀本位制,銀圓1元含純銀23.493448克,所發銀圓券可十足兌現銀圓,在銀圓未鑄造充分時,銀圓券得以用黃金兌現,各種銀圓一律等值流通」,並規定5億元金圓券可向中央銀行兌換銀圓券1元。

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只剩下華南、西南幾個省,故所發銀圓券只指定了少數幾個兌換點,並限量兌現,實質上銀圓券仍不兌現,不能取信於民,加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在銀圓券一出籠時便宣布不收兌華南、西南偽幣的聲明,使銀圓券遭到致命的打擊。國民黨統治區已普遍發起拒用銀圓券的風潮。廣州解放後,不僅西南百姓拒用銀圓券,甚至連國民黨軍隊也拒用銀圓券。大陸全部解放後,銀圓券也被徹底廢除。

民國大洋票

民國廣東省大洋鈔紙幣,從它的誕生到結束歷史使命,從進入收藏領域的初期高價到目前的一落千丈,都極富傳奇。大洋票全套八枚,主幣有一元、伍元、拾元、壹佰元四種,輔幣有一分、伍分、壹角、伍角四種。正面圖案八枚統一都是孫中山像和面值,背面圖案除小面額一分和五分券無圖案外其他全部都是廣州中山紀念堂,發行年份為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由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製。

一. 中華民國退守大陸所發行的最後一套錢幣。

二. 中國有史以來戰爭中,被保存最完整的古紙幣。(八張一套;可聯號一萬張以上)*{2008年1月30日後.全世界只剩壹套一萬張聯號}

三. 中華民國定都廣東省時期的國幣。

四. 國共戰爭中被運來臺灣保存最久的錢幣民國38年~97年。

五. 近代史中被各大博物館與民間大量收藏的錢幣。

六. 中國有史以來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流通了四個月又六天,比金圓劵流通了九個月還少一半。

作者:小康金泉

相關焦點

  • 理財-2017民國紙幣值多少錢民國紙幣圖片及價格一覽
    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紙幣的使用其實是到了近現代的時候才大量出現,特別是中華民國的成立也使得紙幣的流通成為了稀鬆平常的事情。那麼,2017民國紙幣值多少錢呢?隨小編來看看民國紙幣圖片及價格吧。
  • 老屋中「淘」出三張民國時期紙幣 價值多少?
    昨天(10月10日),家住蘇州高新區的莫先生帶著三張民國時期的紙幣找到記者,說這些鈔票是在他家老屋中發現的
  • 薌城市民曬民國十九年蓋廈門地名紙幣 欲尋收購者
    編讀往來:熱心讀者老張給本報編輯部來信爆料,他有民國十九年的廈門中國銀行伍圓紙幣專家:這是銀元票,升值空間不大  閩南網10月21日訊 最近,本報編輯部收到漳州薌城區讀者老張的來信。此來何事?  熱心的老張說,手上有一張民國十九年廈門中國銀行伍圓紙幣。但不知道這張紙幣是否有收藏價值?
  • 從最原始的貝殼到如今的紙幣,談談中國古代貨幣千年來的發展歷程
    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貨幣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歷代統治者剝削百姓的工具,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發生貨幣制度的變革,數千年來,中國貨幣已經經歷了原始貨幣、金屬貨幣、紙質貨幣等各自不同的發展階段。貨幣中國貨幣的發展,是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而變化。
  • 民國錢幣,民國25年十元紙幣值多少錢?
    民國到現今已經過去百年有餘,能留在歷史長河記憶裡的,唯有那些書籍、民間傳說、人物傳記等,當然還有藝術珍品。後世的我們從這些古時珍寶裡能徹頭徹尾的了解民國之時的風土人情、人物軼事。同樣在收藏界也潛藏著一枚藝術珍品,它便是民國25年十元紙幣,那麼,民國25年十元紙幣值多少錢?
  • 民國貨幣五花八門:"孫小頭"取代"袁大頭"(圖)
    有種銀元名叫「孫小頭」  -臭名昭著的「法幣」也曾經很值錢  「民國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政局錯綜複雜,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也因此名目繁多。我家裡收藏的這些錢幣,看數量挺多,實際上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市民劉先生指著父輩留下來的各式錢幣告訴記者,民國時期的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可謂是五花八門。「有外國的銀元、清朝的元寶,還有各路軍閥自製的錢幣等等。」
  • 這些民國的黃魚金條,在幾十年硝煙過後,能有多少價值?
    民國是一個極端混亂的時期,從大體的概念上來說,我們可以將民國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1912年到1928年存在的北洋政府時期,第二部分就是1928年到1949年存在的國民政府時期。因為是兩股完全不同勢力的原因,所以他們所使用的貨幣是有些不一樣的。
  • 硬幣收藏好紙幣收藏的價值如何?
    硬幣和紙幣它們都隸屬於貨幣的一種,在每個時期裡這兩種也都是相伴而出,有著緊密相關的作用,缺一不可,如果論價值的話,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民國時期在錢幣上慢慢的就有了改革和創新,也是有兩種:大面值為民國紙幣,小面值的有銅元、銀元、金幣等…
  • 統一幣制,古代日本以金銀銅做錢幣的時代來了~——日本貨幣3
    從戰國時代開始,大領主帶領日本貨幣進入獨立幣制的階段,首先就是戰國武田氏製造的「甲州金」,接著是幕府大家豐臣秀吉製造的金銀幣。因為需要購買火槍需要支付高額的貨幣資金的背景下。各個地方的大名大力的開採金銀。所以出現了很多金銀為主的貨幣。戰國時代的領主武田氏在自己的領地甲斐國(甲州)製造了品質優良的甲州金。在自己的領地通用發行。
  • 新疆造幣廠鑄民國卅八年壹圓銀元—新疆民國末代金融「最後晚餐」
    (1949年)5月由新疆造幣廠鑄制發行的最後一款民國時期地方流通的「關門幣」,亦是新疆唯一以圓為貨幣單位的大洋銀元,可謂為民國末代金融的「最後晚餐」。  民國時期,國民黨中央政府欲完全掌控新疆的政治、經濟和金融,但由於新疆地處偏遠,環境特殊,最終鞭長莫及。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央銀行在迪化、哈密兩所分行發行新疆省流通券,以收回地方鈔幣發行權,達到統一貨幣發行之目的,但僅僅3個月便因地方特權的掣肘而停止。無奈之下,只好特準新疆商業銀行在財政部派員監督下續發地方鈔,同時由該行向央行繳納黃金5萬兩,作為發行準備金。
  • 59年前禮金驚現「1萬元」 禮簿中含4種貨幣(圖)
    禮簿中包含四種貨幣  昨天下午,記者在和平區張貽治老人的家中見到了保存完好的喪禮簿。泛黃的方形紙張中用黑色毛筆從上到下縱向記錄著隨禮人的姓名、住址和禮金數額。最早的一本記錄於民國五年(1916年)臘月,是張老祖父去世時候的喪禮簿。記者看到,親戚張某某隨的禮金標註為「二五」,另一親屬李某某禮金為「二百」。
  • 民國時期貨幣有哪幾種?
    1918年陳炯明率領粵軍入閩,建立「閩南護法區」以後,曾鑄造民國八年、民國九年兩種雙角銀毫,質量比「龍毫」差,比值亦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僅限於統轄地區。至1923年、1924年間,又鑄造「三面旗」銀毫,質量亦差,流通範圍亦不廣。同時廣東省鑄造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雙角銀毫,亦流通於漳屬一帶,但數量極少。由於各種銀毫的質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為銀元一元。
  • 「璀璨明珠 貨幣菁華」 ——榆中縣博物館藏曆代錢幣展(二十)
    春秋戰國時期,長期使用的是仿形貨幣和各類刀幣。秦統一六國後,確立了方孔圓錢的基本形式;秦漢開創了諸如半兩、五銖等以重量名稱命名的又一貨幣時期。西漢末年,王莽篡權,託古改制,恢復布、刀、貝等貨幣,東漢又改成五銖。唐高祖武德四年到清末,不再以重量命錢,而冠以皇帝年號或注以地名。宋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明清相繼沿用紙幣,清代還實行了銅元和銀元。中華貨幣可謂千姿百態、琳琅滿目。
  • 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到底有多少購買力?可換算多少人民幣?
    貨幣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交換中介,可以說貨幣的發展史是貫穿的整個人類的發展史的。在封建社會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使用的大多是銅幣或者金銀這樣的貴重金屬來作為標準貨幣,不過隨著清政府的覆滅,這樣的情況也得到了改變。
  • 簡說民國五常私人錢莊發行的「帖」
    到1920年左右,在五常登記的各類企業戶數近200戶,這些企業中既有工業企業,又有糧食加工、木材加工以及商業流通等企業。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貿易量的增加,大量使用貨幣結算的情況逐漸增多,原來傳統使用金屬貨幣進行結算的方式感覺越來越不方便,於是催生了一批憑帖取錢的私人錢莊錢號,這些錢莊錢號發行的紙幣(簡稱帖),極大的方便了商人們的生意經營和匯兌結算。
  • 回收紙幣價格表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人民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
  • 民國25年的一分硬幣,面值雖小,卻包含了一個大故事
    貨幣一直是人們經濟交流的重要憑證,它在中國出現的時候非常早,根據錢幣的製造工藝的不同,可以將中國的貨幣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鑄模階段、機制幣階段和印刷階段。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民國25年時候,也就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一分銅幣。
  • 民國時期的「銀元」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今天可算是知道了
    民國時期「一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從古至今,我國發行的貨幣可不少,而不同時期都有當期的貨幣。當大多數朝代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單位和計量也會有所不同。那民國時期「一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起來看看!
  •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倘若放到現在,大概能兌換多少錢?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如今帶現金出門的人是越來越少,畢竟只要掏出手機,展示出「付款碼」,「滴滴」兩下就能完成支付,確實很方便,在這種趨勢下,現金也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也由此引發了新的問題。 昨日,星巴克門店竟然拒收硬幣,理由是「去存錢不方便」,頓時引起人們的憤怒。
  • 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值多少錢?換算成人民幣,能買很多東西
    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民國,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僅有短短的38年,但是它對我國的文化、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其中它的貨幣政策的改革,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眾所周知,從我國上古時期便有了貨幣交易。從最初的珍珠貝殼,到先秦時期的庫幣,再到後來的金銀、各個帝王的銅錢,每個時代的貨幣都有著鮮明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