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性子急,得不到及時滿足就會哭鬧,巧用「延遲滿足」正確糾正

2021-01-16 莓果媽媽

「媽媽,趕緊地,爸爸已經在下面等半天了。」璐璐一直在催媽媽趕緊下樓,璐璐不明白,為啥媽媽總是慢半拍呢?媽媽也不理解,為啥我不是急性子,璐璐處處都要趕在前面呢?每次去幼兒園,璐璐總是第一名。媽媽說,晚兩分鐘也沒有事,璐璐卻不依不饒。而璐璐放學後,也是要媽媽第一個來接她。有時候,媽媽有事耽擱, 璐璐就不高興了,還哭鼻子。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不急不躁,家長肯定會著急上火,希望孩子做事能夠再快一點兒。而當某些家長遇到個急性子的孩子,也是有很多煩惱的。這樣的家長,難道就不會上火了嗎?就會不鬧心了嗎?

自從孩子降生到這個世界中,家長就寄希望於孩子,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倖幸福福,性格好,學習好,……可是,孩子的成長是在一定的客觀環境中進行的,難免會有家長預料不到的情況出現。若是孩子形成了急性子,家長難道就聽之任之嗎?幫助孩子改正,是必須要做的。而在此之前,家長要弄清楚,導致孩子性子急的原因有哪些,以便有的放矢。

一、導致孩子性子急的原因有哪些?

1、受家長性格的影響。

急性子的家長也是很常見的,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成為急性子,所佔的比例要大一些。再加上孩子每天耳濡目染家長的一舉一動,會進一步加深孩子性格的固化,隨著年齡的成長,表現出急性子的次數就會越來越頻繁了。

2、孩子沒有形成準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3歲之前,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他們不知道一個小時有多長,也不知道一分鐘能夠完成多少事情。他所想的,就是儘快完成自己想幹的事情。看書快快地翻,喝水咕咚咕咚地喝,走路也是要風風火火,不甘心落後。

3、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

小孩子的述求一般都是以哭的形式表現的,有些家長聽不得孩子哭。只要是孩子一哭,家長就好像聽到了集結號,立刻行動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對於家長來說,這樣做好似無不妥之處,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這些舉動,就會給孩子的潛意識中形成一種「我一有需求,家長就會滿足」的思維模式,孩子的耐性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或許有些家長會說,性子急些的孩子會有啥問題呢?不就是做事快一些,說話聲音大一些嗎?這樣總比那些做事慢半拍的孩子好吧?若是單純地與慢性子的孩子對比,好像許多家長更傾向於接受急性子的孩子,但若是仔細分析一下性子急對孩子的影響,或許這些家長的認識會有所改變。

二、性子急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1、性子急的孩子脾氣大。

因為性子比較急,孩子就無法忍受等待所帶來的痛苦,在等待時,孩子認為一分鐘甚至比一個小時的時間還長。這不是一種煎熬嗎?為了避免承受更大的心理折磨,孩子會不自覺地發脾氣來排遣自己的焦躁情緒,伴隨而來的,就是大著嗓門說話,甚至還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2、性子急的孩子坐不住。

性子急的孩子還容易和多動性格聯繫在一起,比如在幼兒園上課時,他們會很不安分,尤其是臨近下課時,總是感覺已經到了下課時間,為啥老師還是講個不停?手錶不知已經被他們看過多少次了,屁股自然也就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刻鈴聲響起。這樣肯定會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聽課效果就會相對差一些。

3、性子急的孩子缺乏耐心。

這一點許多家長會較為容易理解了,一般性子急的人,都是缺乏耐心的。沒有耐心,對於將來的工作選擇,會有一定的限制。而在孩童時期,性子急的孩子會和其他的小朋友節奏不一致,尤其在參加集體活動時會表現得比較明顯,而這些,也是會影響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培養的。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他們準備了好吃的軟糖給4歲的孩子吃,但是有條件,20分鐘後吃糖的孩子,可以有額外的獎勵,而立即吃的孩子沒有。心理學家用「延遲滿足」來概括20分鐘吃糖的孩子的行為。而根據後續的多年持續觀察發現,具有「延遲滿足」性格的人,行事沉穩、考慮事情比較周全,對於情緒的管理也非常到位。若是孩子性子急的話,家長們可以用「延遲滿足」來引導孩子適當放緩做事的節奏。

三、家長善用「延遲滿足」,教孩子管理情緒。

1、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適合使用「延遲滿足」?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以前,是建立安全感的敏感期,若是此時家長刻意營造延遲滿足的場景,在孩子內心會形成家長不愛他的意識,長期以往,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是不利的。所以,若是家長有實施延遲滿足的意願,則適合在孩子3周歲之後進行。

2、實施「延遲滿足」,家長要循序漸進。

在實施延遲滿足時,家長切不可急於求成,單方面地認為孩子也會配合家長的行動,耐心地按照家長的節奏完成。家長要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來摸索孩子的耐心,從而因事施教,以便既可以延遲孩子的忍耐時間,又不至於將事情變得不可控制。

3、一旦下決心實施,家長的心就要「狠」一些。

若兩位家長下決心通過延遲滿足這種方式來糾正孩子的急性子,那麼,在實施時,兩位家長的默契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一位家長延遲滿足正在哭鬧的孩子的願望,另一位家長心就軟了,悄悄地開始幫助孩子了,這樣,不就等於是前功盡棄了嗎?所以,此刻的家長,心一定要「狠」一些,才能換了最後的成效。

若家長本身就是急性子,在引導孩子時,家長一定要嚴格克制自己。若是條件允許,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改變,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家長在實施「延遲滿足」時,還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才能做好的事情,比如泥塑、長跑等等,逐漸讓孩子的性格步入正軌。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面對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您會採取哪些措施來引導孩子朝著更穩重的方向努力呢?歡迎您結合自己的故事,參加大家的討論。

相關焦點

  • 一個要求沒滿足,娃就開始暴躁?孩子性子急,大多是這些原因造成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蠻橫無理,只要稍不順心或沒得到滿足就鬧、就急甚至打人,慢慢地急性子就養成了。 但快起來質量卻很差,不但得不到稱讚,還會被家長責罵。這樣心裡就越難受,越想快點證明自己,越急,事情就越做不好。
  • 愛一個女人的最好方法:延遲滿足
    女人談戀愛的心理,就是喜歡「得不到更想要」的過程。愛一個女人,可以選擇滿足她們的需求。但是每個人都不是容易滿足的,她們往往會在得到的越多之後,需要的也越多。很多人會覺得這種女人比較物質,比較現實,但這其實是每個人的心理。正如歌詞裡說到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 玩具車引發的「大戰」,爸媽笑看孩子鬧,延遲滿足究竟害了多少人
    視頻爆火後,很快就有人提到"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是近幾年經常出現在成功學的詞語,他表示的是一個人願意為了更具價值的結果,而放棄現在的即時滿足,這被很多成功學人士認為是必備的品質。有些人認為孩子的家長們是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品質。
  • 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他?兩個研究結果告訴你寶寶哭鬧到底要不要抱
    這種說法的贊成者表示,寶寶如果一哭鬧,家長就立馬抱孩子的話,那麼其本質就是寶寶在用哭聲來控制家長、操縱家長,是一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 寶寶為啥喜歡被「豎著抱」?主要有2點原因,家長要滿足寶寶
    經歷10個月的孕育,寶媽把寶寶「帶到」這個世上,本以為寶寶出生之後就可以輕鬆一些,可是沒想到照顧寶寶才是最辛苦的事情。如果寶寶的月齡比較小,寶媽需要經常把寶寶抱在懷裡,可是有很多寶媽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如果是橫著抱寶寶,寶寶會特別不安分,甚至會哭鬧,但如果豎著抱寶寶的話,寶寶就會變得很安靜。
  • 孩子的需求該不該滿足?不恰當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精選
    作者 | 錢志亮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張圖:一對年輕的家長,遠遠地站著看孩子趴在地上哭鬧,全程「冷漠臉」。網友們覺得好玩,也對90後父母的「冷漠式帶娃」表示理解:孩子想要什麼東西,父母不滿足他,就會用哭鬧來「要挾」父母,不能助長孩子的這種壞習慣。的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希望父母能滿足自己。
  • 脾氣暴如颶風,性子急若閃電,該拿這樣的娃怎麼辦?
    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哭鬧,在低齡階段是情緒的表達,而到了高齡階段就屬於自我調節能力的缺乏,也就是無法在不滿意的環境中使用適當的情緒技能來調節自己的感受。 所以本質上來說,家長應該教授孩子一些自我調節的技能,比如轉移注意力、替代法等,來逐漸幫助孩子獲得自我調節的能力和自控力。
  • 愛夜鬧的寶寶是「討債鬼」?別誤讀了生理需求,天使寶寶這樣養成
    寶寶夜鬧無外乎十種原因,寶媽要學會「對號入座」來應對1)寶寶肚子餓了寶寶在吃飯這件事上也是很認真的,如果到了半夜寶寶覺得自己餓了,那麼他就會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注意。關於這個寶媽應該一點也不陌生,每次寶寶半夜哭鬧,只要給寶寶餵奶或者衝奶粉,吃飽喝足之後寶寶就乖乖地睡覺了。
  • 寶寶總是半夜驚醒後哭鬧不止,是什麼原因,聽聽專家的解答
    所以,如果寶寶夜哭,家長首先得查看下寶寶的夜哭是上述哪種原因造成的,並針對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比如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或是更改睡眠環境。當然,為了減少寶寶夜哭,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建立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寶寶在白天不要睡得太多;確保寶寶晚餐進食量合理,不要在太靠近睡覺時間的時候才給寶寶吃晚餐;保證寶寶睡覺的環境乾淨無蚊蟲,不要使用有刺激性的去汙劑清洗寶寶的床單被罩。
  • 家長性子急,導致孩子性格急躁?看萌萌姐媽媽怎麼處理!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的性子很急,沒有耐心等待,說走就要走。在我看來大多性子急的人,都是缺乏計劃和安排的人。 萌萌姐爸爸就是性子特別急的人,每次休假他不會安排行程。剛吃完早餐,還沒來的及收拾好,就喊:「快點啊!今天去哪裡!哪裡玩。」
  • 寶寶紅屁屁怎麼辦?用對這4個方法護理就夠了
    如果發現寶寶肛門附近、臀部、會陰部等部位 ,皮膚發紅並有斑丘疹或膿皰疹,甚至潰爛流水,同時,寶寶還哭鬧不安、睡不踏實,那寶寶就很可能是得了尿布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屁股。 雖然尿布疹很常見,但對於很多新手寶媽來說,一看到寶寶的紅屁股就常常急得手足無措。
  • 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鬧發脾氣,爸爸媽媽別恐嚇哄騙,訓練孩子掌握...
    雖然孩子的冒險行為需要被制止,但經常對寶寶的探索行為潑冷水會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失望,也容易變得妥協、膽小怕事。建立安全觀念:父母應在平時多給寶寶上安全教育課,跟他解釋哪些行為容易受傷,要學會儘量避免。相對安全的事則可以大膽探索。4.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寶寶如果得不到某種玩具、食物或外出遊玩的機會等,就會通過哭鬧來達到目的。
  • 和澤療愈師:十一月白羊座感情運勢,得不到滿足,回到正軌
    和澤療愈師:十一月白羊座感情運勢,得不到滿足,回到正軌是不是像別人所表現出來的那麼美好,一旦他沒有在這個感情裡面得到他想要的那種感覺之後,他可能就會比較懈怠,但也有可能是他的某些比較作的一些行為,讓伴侶對這段感情懈怠了。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因為得不到滿足感,而在這段感情裡面不振作了,他對這段感情投入的熱情很快會冷卻。
  • 寶寶快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看看下面這些問題你有沒有忽視
    只要排除排除生理和病理的可能,教養方式正確,我們就不必過於擔心和焦慮。在寶寶說話這件事上,有三大誤區,家長一定要注意。一、說話是本能,完全放任不管。「孩子大了,自然就會了」,在養娃路上,很多家長被這句老話坑了,在寶寶語言啟蒙上更是。有些爸媽對寶寶的語言處於完全放任的狀態,只要寶寶吃好喝好玩好,沒有樹立語言方面教育的正確態度。二、會叫爸爸媽媽就等於會說話了。
  • 原來這才是正確餵奶的姿勢!10個新手媽媽9個都做錯
    1、寶寶牙齒要遭罪正確的餵養姿勢會給上下牙骨帶來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進上下牙骨的發育。但如果媽媽的餵養姿勢不對,寶寶的吮吸運動會對牙骨的生長發育起到負面引導作用。拿奶粉餵養的寶寶來說,當我們給寶寶餵奶時,如果總是讓奶瓶處於斜向下的狀態,瓶口就會對寶寶的下唇和下頜造成一定的壓迫,寶寶用力吸奶時,會導致上頜骨前伸,易造成上牙前突、開唇露齒的畸形。
  • 寶寶身上的3幾個「壞習慣」,容易影響將來顏值,家長要及早糾正
    經過一番檢查,醫生表示,寶寶右側面部相對較大,是因為肌肉用的比較頻繁,也就是說,寶寶總喜歡用右邊的牙齒嚼東西,右側肌肉用多了,就會相對發達一些,肌肉纖維比較粗壯,從外部看右側的臉就會稍大一些,如果現在不糾正過來,寶寶臉型方面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像小漫遇到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除了單側咀嚼,還有這些壞習慣,也會影響到寶寶的顏值!
  • 寶寶拉臭臭後用清水洗還是溼巾擦?正確方法和步驟,爸媽要學會
    寶寶拉臭臭後用清水洗還是溼巾擦?正確方法和步驟,爸媽要學會想要作為父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想要成為合格的父母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剛出生的新生兒,如果看護不好,就會出現很多麻煩,作為父母也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伺候新生兒讓不少人焦頭爛額。
  • 左手吃飯、左手畫畫,寶寶是左撇子,一定要糾正他們用右手?
    「寶寶,吃飯拿勺子用右手,不要用左手!」 「我家寶寶習慣用左手拿東西,拿筆畫畫也用左手,不行不行,趁年齡小趕緊糾正過來,否則上學就麻煩了。」
  • 「青筋過鼻梁,無事哭三場」寶寶鼻梁有青筋,老人說法有道理嗎?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抵抗力低下、身體素質差,一點點風吹雨淋都可能給寶寶帶去不小的傷害,所以寶媽對於孩子身體上的一些變化格外關心,尤其是新手媽媽,就怕因為自己經驗不足,沒能及時發現異常,讓寶寶陷入危險中。
  • 為什么半夜寶寶總喜歡哭鬧?注意這幾點,拯救寶寶睡眠質量
    家長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寶寶小的時候,一個晚上要醒好幾次,每次醒來不是要喝奶,就是躁動、哭鬧一陣。等寶寶大一些了,每天晚上,自己早已經眼皮打架,甚至是無數次被孩子從睡意朦朧中吵醒,孩子卻還在那專心致志地玩玩具,或者精力充沛地蹦來蹦去,又或者是纏著你要再講一個故事。一想到明天還要早起上班,真不知道誰能來拯救我們的睡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