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構成是由基本筆畫或偏旁部首組合而成的一種特殊字體,由此每一位書法愛好者及書法家都曾練習過楷書,楷書是基礎,是進階行書、草書的一個必然過程。在楷書的練習中,首先就要對基本筆畫有所認識,其次結構掌握,用筆方法……章法等等。
為此,筆者經驗,基本筆畫「橫」的實際應用及用筆方法作分享、交流。筆法是用筆的根本方法,也稱「用筆」,是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和書法技藝的核心,筆法是一種經久不衰的寫字規矩、準則。
一、短斜橫
「短斜橫」從文字中並不難理解,一是短,至於短要短到什麼程度,這要根據字體中所在位置和結構安排,及個人書寫特點而定。二是斜,也可以理解為「斜勢、扛肩」,書寫時形成左底右高的筆法,如「正、豐」字中首筆,筆畫相對較短且扛肩。
筆法要領:入筆輕頓,向右上運筆至收筆(斜傾角度大),收筆時需藏鋒。筆畫左輕右重挺拔而圓潤。
二、長平橫
橫畫有「無橫不斜」的說法,橫畫一般都向右斜上取勢,其橫畫與水平線的斜度掌握在5至10度之間,一般來說,「橫要平,豎要直」。「平」,對於應該取斜勢的橫畫來講,只能做「平穩」來理解,橫畫向右上斜出後為了求得平衡,在收筆處又加重了頓筆或回鋒,使這個橫畫的右側在不平衡中得到平穩,絕非「水平」。如「正、豐」字中的長橫。
筆法要領:書寫楷書橫畫過程,表現為一個先自斜右而下頓筆、再自左向右行筆(輕盈流暢)、最後頓筆向右下和回鋒收筆。上下、前後、左右運行的動作連貫、流暢。
三、短平橫
單個字中的每個橫畫取勢應該一致,一篇楷書中,每個字的橫畫取勢也應一致,當然,以上所說的橫畫取勢,並不是千橫一筆,在一個字中橫畫要在平衡的基礎上加以變化,以求字體平穩,可稍作處理。而穩中求險是楷書結構的高難度要求,只有把握好「穩」才能求「險」。如「士、壬」二字中的末筆橫畫雖不是主筆,但其作用是整個字的點睛之筆。
筆法要領:頓筆(輕)、行筆(左輕右重)、收筆(幹練灑脫)連貫,一氣呵成。橫的形態接近水平。
「士、壬」二字的長橫為主筆,左低右高及不平衡,筆勢「險」。短平橫為輔,求得字體平穩。
四、長斜橫
「七、毛」二字中的長橫必斜勿正,這是中國漢字中少有的筆畫之一,其斜勢較常橫斜,平即為錯。
筆法要領:同長橫,其注重角度,左低右高是該筆畫的取勢。
楷字結構中的橫畫斜傾也影響著其他筆畫的取勢應用。
【圖文】書法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