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筆楷書中,方框「囗」這個偏旁不同於其它任何偏旁,應該算得上最不好書寫的一個偏旁。各尤其是這個大方框,這個大方框在一個文字中的原由布局是所有偏旁中最獨特的一個,那就是只有一個布局位置--所有筆畫的外圍。而此外的任何筆畫都還可能出在一個漢字的「上下左右」或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八個方位上。
圖:最能體現方塊字的偏旁「囗」
大「囗」的獨立位置,造就了「囗」在書寫中少了某種靈活性,只能獨立研究。結合田英章先生工筆書法書法經驗「囗:形態端正,左收右展,行筆要外柔內剛。框形不宜過大、過寬。筆畫不可粗重」。
當然在書寫過程需要區別的就是與「口」字旁的不之處。國字在楷書之中也算最難書寫的一個字。
圖:大方框與口字旁書寫中有明顯的不同
田項章關於大小方框「口/囗」的書寫經驗也稍有不同:「圍而不堵。圍而不堵、守不宜困為「口」之常法。凡書大「口」,均不可堵塞過於嚴緊,過於嚴緊使人有呆板、滯悶之感,行書尤甚,古人有「興致不弘曰速」之說」。
大「囗」字是嚴格的全包圍貫結構字,在章法上要做到「字間一線,字距相等;繁字應大,簡字應小;斜鉤寫長,長豎突出;開門字大,尾字加重」。
圖:啟功書法中大方框技巧
田英章先生的楷書開闢了中國書法文化中的「工筆楷書」形式,有其明顯的創新貢獻。但是也得提醒初學書法的朋友們,工筆楷書的筆法與結構技巧是源於「以時間換精巧」的思路,在實用法上有其明顯的弱勢。淺顯直白地說,工筆楷書的書法技巧短時間對於象作業書寫、考試書寫這種要求又要快又要美觀的實用硬筆書寫幫助不大,所以練習工筆楷書的話就得主動穿插實用「硬筆書法」的練習。否則短期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