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著名書法家李明:字越寫越小了 作品卻更加勁道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20-06-19 17:5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愛群 劉晨茵

最近,著名書法家李明在北京宋莊畫家村琢廬工作室舉辦了「越竹風」小型個展。

展出的30多件作品,都是他今年以來創作的。更準確點說,是他4月份從老家安徽回到北京後創作的一些小楷、小字行草書作品。

儘管展覽深藏在一個3樓上,但聞訊前來觀摩的還是絡繹不絕。參觀者發現,李明經過疫情期間「閉關修煉」後的這批作品更加靜逸自然、法趣兼容。尤其是他的小楷作品,從魏晉二王得法,又融入唐人及趙孟頫、董其昌的筆法。個別作品的字徑小到1釐米以內,但筆力卻更加清健、勁道。

行草了得的李明,楷書更是方家裡手,尤以小楷見長。其小楷作品曾獲全國第二屆、第五屆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談及本次展覽的作品,性格沉靜的他竟然爽朗地笑了:「算是自我封閉幾個月後一次集中釋放吧,感覺『境界』與之前似有不同。」

他所謂的「境界」,是指自己在創作時達到的知行合一,「心」「手」合一,意即心中所思、所想能行雲流水般見諸筆端。表現在作品中,就是更加飽滿、厚重、完備,也更見從容。

李明是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協國展評委,曾擔任中央數位電視臺書畫頻道《名家臨碑帖》節目主講導師,擔綱主講過趙孟頫行書《洛神賦》32講。因而名聲在外的他,平時教學和書法活動不斷。「疫情期間的宅家生活,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完善的機會,對於我來說有更完整的時間去深入思考,人也更加獨立,可以把平素積累的想法加以實現。」他說。

整整2個月,就在安徽老家,他把精力都花在臨帖功課上了。王羲之的《蘭亭序》《興福寺半截碑》《聖教序》,顏真卿《祭侄文稿》《爭座位帖》,蘇軾手札系列、楷書《赤壁賦》,趙孟頫手札,董其昌小字行書……每天,他就這樣「與古人對話」,在大量的對比和理解中不斷深入,如痴如醉。

「特別是《興福寺半截碑》,為唐代興福寺僧人大雅等集晉王羲之行書所刊碑刻而成,是繼《聖教序》之後又一塊王書集字的代表性碑刻。學習此碑可以和《聖教序》互參,大有裨益。這段時間我足足臨摹10多遍,有的忠實於原作,有的在意會後去生發,並用小品、手卷、冊頁等不同形式來表現。」李明表示,「只有通過臨帖時充分的『意會古人』,才能更好的『化古為我』,特別是在精準的起筆、收筆變化和古人的精神表達上。」每天的臨帖日課,終於有了回報。李明在用筆上較前更加豐富,對筆墨的把控更加自如。

4月,他回到北京後,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一直在不停地寫,創作激情一上來有時就有點收不住!」令人驚喜的是他最擅長的小楷又有了新的突破。字徑更小,卻越加精到,更見精微。雖小卻依然做到筆筆遒潤,字字勁道,是謂「小中見大」「寬綽而有餘」。

不惟小楷,李明的小行草也更見功力,愈發成熟。誠如我們在本次展出作品中見到的,氣韻把握到位,章法自然天成,嚴整而不乏靈動,古拙而每見匠心。楷中帶行,行中有楷,動靜相生,充分體現李明大小結合、動靜結合、碑帖結合的學書思想,展示出一個精微而廣大的書法世界。

記者還發現,本次李明書法小品展,在材料運用上也充滿「古意」,與我們以往看到的展覽大不相同。他書寫用的紙張,全部為產自浙江富陽的品牌紙張「越竹齋」手工本色紙。純淨的白元書「月光紙」、淡雅的「千年唐紙」「南宮金版」,以及晶瑩剔透的「玉竹」,在裝裱上有意穿插使用,利用色塊對比營造出純淨、高潔、自然、文雅的筆墨意境。

原來,生產高端紙張的「越竹齋」竹紙在造紙工藝上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創始人潘筱英是李明的粉絲和朋友。聽說李老師要辦個展,潘筱英不僅提供了全部紙張,還費心研發了具有複雜製作工藝的名貴「玉竹」紙。

對此,李明深有感觸地說:「宋人就常用竹紙書寫,所以竹紙有紙壽千年之譽。筆墨工具、紙張材料是書法創作的重要因素,能否與書法相得益彰,從書寫過程和展覽效果來看,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講究。」

1592560466000

相關焦點

  • 行走鄉村文化潤鄉 越城區書法家協會寫「福」字送春聯
    行走鄉村文化潤鄉 越城區書法家協會寫
  • 展訊|「即古即真」——李明書法作品慈善公益展
    ,藏家認購作品款項,李明將全部捐贈給北京市通州區慈善協會,用於幫助弱勢困難群眾。 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一定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在任何時候都不忘記社會責任,「即古即真」是李明的書法個展,展出作品近50件,作者並且將所有作品作為慈善公益的形式進行展出,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書法展,展覽作品全部捐贈給北京市通州區慈善協會。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是值得大家的敬重。有這種愛心的書家一定會引導一批學員關愛貧困人群,擔當起自己能夠承受的社會責任。
  • 現代著名書法家吳玉如,最美3幅書法作品,筆法瀟灑自如讓人稱讚
    ,大家熟悉的有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顏真卿等著名書法家,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被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了下來,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家是現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名字叫吳玉如。
  • 400餘字書法對聯獲獎,這楷書表面看不出奇,越細看越敬佩
    在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上,四川書法家祝昌勳以一件楷書對聯獲得最高獎——優秀獎。祝昌勳是四川金堂縣成名已久的書畫家,不僅能書法,繪畫水準也很高。更重要的是,在他以及金堂縣書法界同仁的努力下,金堂縣被中國書協授予中國書法之鄉的榮譽。
  • 「金牛聚福雙年展」——著名書法家文道
    反觀著名書法家文道先生的書法作品,必是大振心顏!他的翰墨創作,正是傳統書法形神兼備,尤貴於神的精彩表現!書法之淵妙,代不絕人。通過對文道先生的書法觀賞,可知書法文化龍脈正在他的加持中,做出了古今永傳的非凡造詣!
  • 這位從寶雞走出的書法家四次斬獲蘭亭獎 獨字作品獨樹一幟
    但在寶雞,有一位書法家,他連續四次入選中國書法蘭亭獎,他就是唐永平。廢寢忘食臨摹「古貼」 筆耕不綴數十載唐永平出生於陝西乾縣,小時候他就對書法藝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父親看他頗有天分,更是對他要求甚嚴,每一個字都力求精益求精,這為他後來的書法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大學後,唐永平正式開始臨帖,特別對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行草最為青睞。
  • 【金豬送福】書法家走進龍潭長江村,為村民現場寫春聯
    「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 寫一個字蘸多次墨,算不算書法?
    我們先來看看古人蘸一次墨寫多少字?大書法家的草書作品最能看出其一筆到底最多寫出了多少個字來。計算的方法是,以粗筆開始為第一個字,越往下寫,筆劃越細,直到出現下一個粗字,這就是一個舔筆的周期,從而我們可以看出書法家一筆到底寫出了多少個字來。
  • 河北邯鄲著名書法家王建勳楷書《中華善字經》冊頁創作完成
    著名書法家王建勳楷書《中華善字經》冊頁創作完成 日前,著名書法家王建勳楷書《中華善字經》冊頁創作完成,倍受關注。著名書法家王建勳(左)與善字經作者尹飛鵬(右) 河北省邯鄲市作者尹飛鵬先生歷經4年編寫的 《中華善字經》,以善為核心,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線,取材典範,內容包括人倫道德、孝道文化、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沒有簡化之前的漢字,許多字在書寫上,往往有好幾種寫法,對識字不多的人,容易引起認知上的混亂。四是為了適應漢字信息化的要求,便於把漢字編碼後輸入計算機,方便電腦輸出。這是書法家不喜歡寫簡體字的根本原因。比如,在書寫一、二、三時,這些字的筆畫太少,如果一幅書法作品中有好幾個一、二、三,不管在筆法上怎麼變化,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為了追求變化,如果把一、二、三的橫畫拉長或縮短,在造型上不但會顯得突兀、彆扭,失去了美觀性,而且還有可能跟整篇其它字產生衝突,最終破壞整個篇幅的和諧。
  • 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傳世行書五言對聯欣賞,筆力蒼勁,字體古厚
    最近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題目就是,字寫得好的男生,性格一般都比較沉穩嗎?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有很多的見解。我個人認為書法是後天修煉的,對性格上卻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從小到大的性格是很難有所改變的,特別是形成的思維模式。
  • 90後青年書法家鮑威,精美書法作品欣賞,行雲流水,年少有為
    按照書法家的理論,學書法就必須從楷書學起。則固然是正確的,但是很多的書友表示就是簡單地把字寫好,並不想從楷書學起,而是想從使用較多的行書開始。這樣行不行呢,答案是可以的。關於層面的劃分,從形式邏輯上來說就是一種分類。角度是非常多的。對一個話題涉及的內容如何分類,要以更好地說清楚話題內容為準。作為基礎,我說過是從時序和性質看效果來說的。並沒有再談絕對的基礎。拋開效果,當然可以直接學行書。
  • 著名書法家陳阿新,創新行書書作欣賞,筆法蒼勁結字新穎,好書法
    當代書法創新的字體中行書和草書算是創新字體的主要攻克對象,楷書在創新方面顯得舉足不前,這不是對楷書的放棄,而是真正能把楷書寫得有個性的書法家極少,就更別說楷書創新了,能寫好就不錯了。行書和草書的創新主要還是其筆畫構造及行筆的特點,而導致書法創新的書法家更傾向於這兩種字體。行書變化重韻律,基本筆畫要重,牽絲卻可細可無,層次分明。
  • 顏真卿最「醜」的一幅字,普通人看不懂,卻被書法家膜拜1000多年
    在書法史上,有一件名噪天下的「醜書」作品,這件作品屬於外行看了想罵街,內行看了想膜拜的作品。這件作品在書法界被膜拜了1000多年,至今仍舊是千古不易的經典這就是被譽為顏真卿最「醜」的書法——《祭侄文稿》。
  • 侯冠榮書法作品欣賞,用墨外柔內剛!風格個性是好字!
    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一位當代書法名家,他叫侯冠榮。說到侯冠榮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大家肯定也不陌生,他在我國的書法界名氣非常的大,因為在書法和繪畫方面的成就非常的高,而且書法也寫出了藝術美,所以侯冠榮成為了高級書畫師、還是中國書畫藝術協會理事,聽到這些榮譽稱號以後大家是不是也體會到了侯冠榮在藝術界的成就非常的高呢?
  • 越喜歡你的男人,越會這樣「冷」著你,別會錯意
    那麼請你讓自己的心離開這個花花世界一小會兒,也許你會發現,孤獨也是一種境界,它會沉澱你的浮躁,甚至讓你的身邊只有音樂,讓你的身心得到最好的放鬆。這時也許你會感知生活也並非那麼不堪,門前的那棵櫻花樹還有著曾經的約定;手機通信錄裡還有著那個時時刻刻關心你的通話記錄,甚至還有微信上捨不得刪掉的話語…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生活有太多不堪,是因為我們把孤獨想的太可怕了。
  • 鞏俐為「中國女排」題寫寄語,字裡行間充滿英氣,令書法家都汗顏
    作為一個以著名排球運動員郎平為主角的電影,在上映初期,「誰出演郎平」便一直備受網友所關注,最終鞏俐沒讓眾人所失望,把女排精神展現到了極致,給人一種熱血而又高燃的激情,而值得人們所欣賞的,並不僅僅有著影片,還有著鞏俐為中國女排題寫的寄語。
  • 以人民的名義書法創作,國家級書法家共同創作「四字吉言」
    2016年12月《草書觀察》面向全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徵稿,邀請國家級書法家共同創作「四字吉言」。從全國範圍策劃類似這樣的創作活動尚屬首次,創作形式統一,並由國家級書法家書寫,該作品創作形式為書法作品常見形式之一,其字數少,章法獨特,亦能體現書家才情與格調,該作品形式深受老百姓喜愛,故名「以人民的名義書法創作」。
  •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王馨:越到高處越謙卑
    在這次專訪過程中,她不時露出真性情地哈哈大笑。她說,此次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企業增值稅由16%降為14%,對於年銷售10萬以內的小微企業免收各項稅費等系列舉措,是國家送給廣大企業家的大大禮包,讓人很感動。「這是有史以來,國家對實體經濟最高的重視。」
  • 劉炳森寫老百姓喜歡的字不行嗎?醜書家讓其背上了俗書的黑鍋
    劉炳森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其隸書成就最高,在當代找不出第二位能夠將隸書寫的如此標準、到位、嚴謹的書法大家了。當時在處在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的迅猛階段,全國各大城市新建了很多高樓大廈,劉炳森給好多標誌性的高樓題字,大部分都是免費題字,當時他就說:我寫的字受到老百姓的歡迎,老百姓喜歡我的字,就算是我支持新城市建設做貢獻。劉炳森的書法不僅在業內非常出名,在普通老百姓當中享有盛譽,因為其書畫的表現形式都是比較接地氣的,寫老百姓看的懂得字是其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