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航系統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紀實

2021-01-10 搜狐網
我國民航系統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紀實

來源:

新華網

2010年04月23日20:49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 通訊:雪域高原上的空中大救援——我國民航系統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紀實

  記者林紅梅

  房塌屋陷,路阻電斷,通信失靈,寧靜美麗的青海玉樹,地震襲來的瞬息之間,成為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究竟有多少生命在廢墟下呻吟?有多少群眾受凍挨餓?災區群眾急盼救援。

  危難關頭,中國民航局迅速做出決策:「調集全系統力量,打通空中大通道,把救災人員、救災物資爭分奪秒運到災區!」

  打通空中生命線

  西寧通往玉樹的唯一公路被地震阻斷,而且,800多公裡的距離,開汽車要走20多個小時;鐵路則距離玉樹200多公裡。儘快進入玉樹災區的所有目光,聚焦到了中國民航身上:距離玉樹震中結固鎮20多公裡的玉樹機場,是西寧進入災區的唯一機場。

  地震後的一瞬間,這條空中通道,同樣也陷入了死寂中。手機、座機打不通,空中呼叫也沒有回應。

  14日8點40分,民航空管短波呼叫中,傳來了玉樹機場管制員微弱的回應:「機場斷電,塔臺、跑道沒有受損,目前用備用的柴油機發電,可起降飛機。」

  中國民航局馬上發出指令:「一定要保持玉樹機場與外界的聯繫。」中國民航局抗震救災指揮部14日上午在西寧成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要求全行業全力以赴,保證救災物資運得上去,重傷病員能轉運出來,同時確保飛行安全。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率工作組趕至玉樹,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14日10時30分,民航抗震救災指揮部發出指令:西部機場集團要及時恢復玉樹機場電力供應;西北空管局要確保與玉樹機場的通訊暢通;東航西北分公司馬上調派2架抗震專機飛赴西寧隨時待命;中航油西北公司要確保航油供應。

  20多分鐘後,10點55分,東航一架適合高原飛行的飛機,從上海飛往西寧機場,第一架救災飛機奉調來了!總部位於上海的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迅速成立了以總經理劉紹勇和書記李軍為組長的「東航玉樹抗震救災領導小組」。

  15時23分,這架專機在玉樹機場平安落地。青海省長來了!98名救援人員攜2隻搜救犬來了!2145公斤救援物資來了!專機的降落,向國內外宣告了玉樹救災空中生命線的安全暢通。 接著,3架空軍運輸機在玉樹降落,部隊官兵們走下飛機,迅速撲向地震廢墟。

  與此同時,在中國南方的廣州市,中國南方航空公司14點50分接到執行救援任務的通知,迅速安排飛機到位。17時45分,南航CZ8885航班滿載著157名公安消防部隊官兵和3.39噸生命探測儀等物品,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起飛,飛向青海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飛機行李架上、旅客座椅下方、廚房的空餐車位都擺滿了救災物資。

  國航14日也急調3架飛機,將救災人員和物資空運到高原。

  託起生命希望的機場

  玉樹機場去年8月才投入運營,僅有4個停機位。大災面前,成為一座 託起生命希望的機場。

  地震後,依靠短波的空中交通指揮,信號時斷時續,無法滿足大規模救災飛機飛行空管指揮的需要。

  4月14日17時10分,西北空管局的李政華與青海分局的沙東亮、楊文科一起,搭上西寧飛往玉樹的救災飛機。他們必須以最快速度調通玉樹機場的KU衛星電話,拓寬空中信息通道。到達玉樹後,他們愣住了:玉樹KU衛星站裝機後從未使用,衛星站處於關機狀態,並且不在通信網內!

  李政華忘記了頭痛欲裂的高原反應,忘記了吃飯,和沙東亮、楊文科一起忙碌著。夜裡,溫度降到零度以下,大風把樓頂上的衛星天線圓形大鍋颳得微微亂顫。在樓頂上調試天線的李政華幾乎站立不穩,渾身似乎凍僵了。但他咬牙堅持著。15日凌晨3時,終於把衛星天線裝好。

  15日10時30分,經過16個小時的奮力搶戰,KU衛星電話終於通了。在地面電信光纜中斷、手機不通的情況下,這部電話成為玉樹機場完成大量管制協調工作、確保玉樹抗震救災順利進行的寶貴通信手段。

  銀燕在高原上飛翔

  西寧至玉樹上空,東航的救援飛機如同擺渡「巴士」,往來不停地穿梭飛行。飛機上的「銀燕」標徽,閃耀在雪域高原上。

  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到50%,天空時雨時雪,特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還會導致飛機性能的衰減。2009年6月22日,東航西北分公司順利通過高原試飛驗證。直至目前,東航西北分公司仍是國內唯一一家具有執飛玉樹巴塘機場資質的航空公司。

  大災面前,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東航身上。西北分公司現有5架適合高原飛行的A319機型飛機,其中四架具備玉樹巴塘機場RNP飛行條件。

  14日13點47分,西北分公司緊急調派第二架救援飛機A319/B-6172馳赴西寧待命;16點02分,馬衛東機組駕駛這架救援飛機從西寧起飛,飛往玉樹。

  到4月14日晚19時停止飛行,東航的兩套機組,當天沒有間歇地執行了6個架次的飛行任務,從西寧向玉樹運送救援人員273人,運送救援物資23噸,將生的希望,送到災區人民面前。

  15日早8點,馬衛東機組駕駛B-6172飛機載著救援人員和物資從西寧飛往玉樹;8點30分和9點,其他兩架飛機相繼起飛。

  在此後的救援日子裡,3架飛機錯開時間,在高原上空穿梭運行。餘震不斷,強風、揚沙、亂流時時襲來,他們在飛行中精神高度緊張。高強度的勞動和每天不到4小時的睡眠,已經達到甚至超過飛行員的極限。但他們咬牙堅持著!

  60%的傷員搭乘東航的3架飛機,空運出玉樹。僅15日一天,就空運了422名地震傷員。不少傷員上飛機後用藏語喊著:「感謝國家,感謝共產黨。沒有國家,我們的生命就沒有了。」

  全線集結千裡馳援

  面對災區人民的呼喚,南航、國航、深航等在內的中國民航15家航空公司,都調集了大批經驗豐富的飛行機組,將全國人民支援抗震救災的物資和人員,從四面八方空運到西寧。這是一場「全線集結,千裡馳援」的大兵團作戰。

  15日清晨,玉樹受災群眾已經接近10萬,急需大量血漿和食品維持生命。15日6點10分,南航公司接到新任務:「從北京運送1000袋血漿前往災區」。

  血漿的保存時長受到溫度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一項特殊的任務。公司提前與衛生部專家取得聯繫,明確了客艙的特殊布置要求。11點51分,CZ6994承載著衛生部專家和1000袋血漿從北京起飛飛赴災區。

  這架飛機剛起飛,新的任務來臨:有一批廣東地區籌集的30噸食品,急需運至西寧支援災區。21點56分,滿載著20.8噸急救物資的B757騰空而起。

  航油,是維繫救災生命線的血液。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孫立承諾:「救災飛機飛到哪裡,中國航油就加油加到哪裡!」地震當天,中國航油馬上調配14臺運油車,運輸280噸航油,由蘭州石化公司星夜兼程一千多公裡,途中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巴顏喀拉山,運往西寧機場、玉樹機場。在整個抗震救災過程中,西寧、玉樹機場的航油庫存一直充足。

  在空管、航空公司、機場、航油等的共同努力下,到4月23日11時,民航累計投入救災飛行504架次,運送物資1185噸,運送救災人員8817人。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2019年國內民航十大新聞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懷、親自推動的首都重大標誌性工程,對於提升我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更好服務全國對外開放、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興機場航站樓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體航站樓,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機場於2014年12月開工建設,本期工程主要建設「三縱一橫」4條跑道、7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268個機位的站坪以及相關配套設施。
  • 繼續大力發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妥善安置群眾科學開展恢復重建...
    他強調,蘆山強烈地震搶險救援階段工作取得重大勝利,抗震救災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要繼續大力發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全力救治傷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科學布局災後恢復重建,讓災區人民早日走出災難陰影,開始美好新生活。 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習近平高度關心,第一時間對抗震搶險作出重要指示,並命令軍隊立即投入搶險救援。他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 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氣象傳真系統正式對外播發
    六年徵途終於亮劍2014-2020 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系統誕生紀實系統誕生由來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與海洋環境密切相關,據統計 近年來,我國氣象預報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12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同時,我國還建立了以接收風雲衛星為主的、兼收外國環境衛星的衛星地面接收和應用系統,我國氣象衛星系統能夠實現對大氣的三維探測與全球高解析度觀測,並支持全天候工作,在氣象預報預測、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收益管理系統(PROS)緣何在中國水土不服?
    一、中國民航運價管理歷程我國八十年代,坐飛機需要達到一定級別並憑介紹信購票,航空旅行可謂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時的中國逐漸引入了計算機訂座系統但多等級艙位制還無從談起。國內航線票價是由國家物價局和民航總局統一制定並管理的。
  • 中國首套海上無線電氣象傳真系統投入試運行
    近日,由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通信中心(上海海岸電臺)為主導研發的首套無線電氣象傳真系統在我國東海、包括釣魚島水域、黃巖島、宗谷海峽等重點關注水域投入試運行。目前,航行在我國周邊海域的國內外船舶主要接收日本鹿兒島電臺播發的圖像格式氣象信息,不僅信號較弱,而且常有「誤報」。特定水域的氣象信息宣誓著國家主權,完全依靠國外播發的氣象信息可能在關鍵時刻導致嚴重後果。
  • 致力民航英語,響應疫情防控!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的《土星英語》免費開放……
    兩年的努力沒白費,此刻正好為民航飛行和管制員提供線上手機學習平臺。民航強國的一個標誌就是從業人員個人素質得以和國際強國一致。代表國家形象的飛行員和管制員的英語水平是民航強國最直接的因素。我真誠期待著國家強大,民航強大,飛行員們精彩,管制員們威武!
  • 在西航 | 致力民航英語,響應疫情防控!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的《土星英語》免費開放……
    專供民航人員使用的英語學習和考試平臺《土星英語》免費向民航人開放。此平臺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語言專家吳土星教授領銜開發,歷時2年多,耗資巨大,傾注了其團隊大量的心血,此舉措也代表著吳土星教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對疫情防控的大力支持。
  • 阿里雲總裁張建鋒:全力投入數字經濟新基建
    3月6日,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阿里雲將全力投入數字經濟新基建,將阿里巴巴20年建設的技術能力帶給全社會,幫助政府和企業建設面向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
  • 「非典」記憶:疫情衝擊下的中國民航
    2002年末至2003年上半年,中國遭遇SARS衝擊,在新世紀開始後一路高速增長的中國民航,也在這一時刻遭遇了沉重打擊。全國疫情背後,民航市場又又是如何發展?本文也將藉此機會,回顧2003/2004中國民航運輸情況。
  • 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判了,楊文醫師被害細節曝光!
    法院審理查明,2019年12月4日,被告人孫文斌及親屬將其母孫魏氏送至民航總醫院治療。因孫文斌不滿醫生楊文對其母的治療,懷恨在心、意圖報復。12月24日6時許,孫文斌在急診搶救室內,持事先準備的尖刀反覆切割、扎刺值班醫生楊文頸部,致楊文死亡。孫文斌作案後報警投案,被公安機關抓獲。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新華社西昌6月23日電題: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胡喆、張汨汨  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
  • 國內民航市場回暖之時 支線航空業也「熱」了起來
    疫情之下,全球民航市場陷入冷寂。而在國內民航市場回暖之時,支線航空業也「熱」了起來。  在剛剛落幕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期間,支線航空運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從資本層面看,在疫情的衝擊下,「支線航空第一股」華夏航空今年站在了「C位」,是2020年前三季度唯一實現盈利的航司。
  • 成功應對重大災害 我國應急體系逐步走向成熟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趙超、朱國亮)當前,我國正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    抗擊非典,成為推動應急體系完善的契機,中國的應急體系逐步走向科學與成熟——    面對2003年春天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由於在初發階段應急準備不充分,信息渠道不暢通,暴露出了我國在處置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方面機制的缺陷。
  • 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一審宣判
    法院審理查明,2019年12月4日,被告人孫文斌及親屬將其母孫魏氏送至民航總醫院治療。因孫文斌不滿醫生楊文對其母的治療,懷恨在心、意圖報復。12月24日6時許,孫文斌在急診搶救室內,持事先準備的尖刀反覆切割、扎刺值班醫生楊文頸部,致楊文死亡。孫文斌作案後報警投案,被公安機關抓獲。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之後,我國「863計劃」倡導者之一的陳芳允院士,創造性提出「雙星定位」建設方案,即:把地心視為一顆虛擬衛星,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構成星座,實現對區域內地面目標的快速定位。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
  • 國新辦就青海玉樹抗震救災進展情況舉行第九場發布會
    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介紹抗震救災工作進展第九場新聞發布會。出席發布會的是民政部新聞發言人、救災司副司長龐陳敏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地震災區救災工作進展情況,並回答提問。現在先請龐陳敏先生介紹情況。
  • 我國公立高校投入模式:變遷、分析與思考
    原標題:我國公立高校投入模式:變遷、分析與思考摘 要:經費籌措在公立高校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時間上將我國公立高校投入模式劃分為「政府全額資助、多元籌資探索、擴招後再調整、特色拓展和『提質增效+國際化發展』」五個階段,歸納梳理各階段投入模式具體內容。
  • 民航局介紹2020年1月民航安全運行情況、下一步疫情防控措施等
    下面我通報今年1月份全國民航安全生產運行情況和下一步採取的安全管理舉措。安全運行方面:1月份,全行業實現運輸航空飛行105.7萬小時,同比增長1.0%。未發生運輸航空事故,全行業安全生產繼續保持平穩態勢。截至1月底,我國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13個月、8173萬小時。生產運行方面:航空運輸市場出現負增長。
  • 中國北鬥星初創,自力更生,抗震救災顯神威
    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決定研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 )。北鬥衛星系統第一代,北鬥衛星實驗系統即北鬥一號。主要原理是「雙星定位法」,這是一種有源定位技術。2顆正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為圓心,它們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作為半徑,形成2個球面,用戶接收機必定在這2個球面相交的圓弧上。
  • 每年的12月7日是國際民航日 國際民航日的宗旨
    如今大眾已經越來越趨向於選擇乘坐飛機出行,的確隨著民航的發展,飛機也變得越來越高效便捷和舒適,於是國際上確立了國際民航日這個節日,那麼這個節日在哪一天呢?國際民航日你又了解多少每年的12月7日是國際民航日  根據芝加哥公約的規定,1947年4月4日,國際民航組織ICAO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