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熱門診護士口述:體溫計甩到手抖拿不穩筷子,最想大睡一覺

2020-11-24 第一電動網

武漢封城時,我已從北京回到老家過年。跟家人一起烤火聊天時,我說,我還有媒體朋友選擇留在武漢報導疫情。我姐說,太危險了。我就沒有多說了,心想,要是早個三年我還在社會媒體做編輯時,一定會不顧家人反對(不會告訴他們),我早就在封城前飛奔過去了。

接下來這段時間,每天關注疫情發展,憂心忡忡,一面為逆行在一線的醫生感動,一面又被一些奇葩和愚蠢的事情(比如湖北紅會的表現)氣到不行。很多記錄病人命運的特稿,都不忍心看。這段時間,心情是壓抑的。

這兩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則信息:

我當即想到了汽車媒體和這次事件的結合點,有強烈的衝動想要專訪這位哪吒汽車N01車主,記錄她在發熱門診一線「戰疫」故事。在「暴風眼」之中,她的經歷、見聞和體會是什麼?

而她所在的武漢第四醫院,正是前幾天有抗疫醫生被毆打的醫院。

51歲的謝紅莉,只是奮戰在一線的一名普通醫護人員,但身上有讓我動容的力量。

因為女兒結婚,武漢封城時,她正在西安休年假。大年三十,領導問她能不能回來,她說一定回,只有回來上班,才能讓自己心安。大年初一,她回到武漢,初二上班,到現在,她已高強度地連續上了10天班,每天接診一百多個病人,甩體溫計甩到手腕酸麻,以至於吃飯時拿不穩筷子。

現在,全國人民都在給武漢加油,等疫情結束後,很多人想去武漢吃碗熱乾麵。我問謝紅莉,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她說,我最想好好睡一覺。

謝紅莉

——————————————————

口述:謝紅莉,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發熱預檢分診處護士,哪吒N01車主

採寫:蔣保信,《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01

大年初一,我從西安坐高鐵回武漢。到了武漢站,就我一個人下車,下來之後,整個武漢站也只有我一個人出來。車站工作人員問,你到武漢來幹什麼?我說,我是醫護人員,我回來上班。

因為我女兒早就定好了婚期,要在西安舉辦婚禮,所以春節前我就辦好了手續,休年假去了西安。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24日,大年三十,領導找到我,說醫院過年的休假都取消了,現在也封城了,你能不能回來?我說,我一定回來。

當時,家人都勸我不要回,說武漢很危險,你51歲了,身體又不好,能不回儘量不要回。我說,不行,我還沒退休,肯定要工作。他們再說勸阻,說你人在外地,武漢也都封城了,你不回去也很正常。但我還是堅持要回來。我覺得,發生了這種事情,我們應該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別人都上班,我怎麼能休假?我當時就想趕緊回去,回去和他們一起上班,我心裡才踏實。

初一到武漢後,第二天我就到醫院上班了。

武漢火車站封站

02

初二一早,我到醫院後,發現變化挺大。醫護人員全部穿著防護服,戴護目鏡,還有手套、鞋套等,全副武裝。一個人都看不清楚了,誰也叫不出誰來,大家都專心做自己的工作,很忙碌。

我在門診大廳的預檢處工作,所有發熱、腹瀉的病人,先要在我這裡預檢。如果是疑似感染者,要送去發熱門診;如果是普通病人,就安排正常就診。我的工作就是確保二者分開就診,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平時,哪怕是流感季,我每天接診的病人也就二三十人,最多四五十人。但現在,每天都有一百人左右,特別忙。測量體溫,詢問病史,再分診、送診,我一個人負責所有這些工作。中途有一個同事會過來換我上個廁所,大概不到半個小時。

謝紅莉工作中

病人和家屬,都是帶著口罩過來的,但都很緊張,要我幫他們儘快確診。我每天要跟他們說很多話,告訴他們不要恐慌,要多注意一些什麼,比如在家裡應該怎樣消毒,怎樣做好隔離等等。

在我每天接診的100多個病人中,普通病人還是大多數,差不多有20個會被送到發熱門診,具體多少會被確診為感染病人,我手上沒有具體數據。

但不管怎樣,我在第一線,剛開始還是有點害怕,現在不怕了。因為我覺得我們防護得還可以,在家裡我自己也會吃連花清瘟、抗病毒口服液等藥來預防。而且,萬一感染了,也很光榮。所以,我心態還好。

03

雖然我們也配備了紅外線體溫槍,但體溫槍要與病人的額頭間隔5到15釐米,因為現在天氣比較涼,這個間距會受到氣溫的影響,導致結果不準確。而病人體溫是很重要的症狀表現,我一定要得到很精準的數據,才能做好分診。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都是用水銀體溫計給病人測量體溫。而每個病人用完水銀體溫計之後,我都要用手腕把它甩好幾下,甩到35度以下,再插到消毒液裡面,消毒半個小時,再用無菌紗布擦乾,然後放到乾燥室裡面備用。

37度3以上的病人,以及24小時內腹瀉超過3次的病人,我都要給他們做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詳細的住址、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體溫情況、有沒有腹瀉、有沒有初診以及病史情況等信息,都要有詳細記錄。

因為病人多,量體溫很頻繁,所以我甩體溫計也很頻繁,手腕很容易酸痛麻木。從初二到現在,我每天吃飯是用勺子吃,因為手拿筷子拿不穩,會抖。我們單位給我們送的盒飯,也都會給我們配勺子。

謝紅莉和她的同事,正在用勺吃飯

04

有些醫生不敢回家住,怕把病毒帶回去,就在外面住。我家離我們醫院很近,我肯定是得回去的。但回去之後,還是挺麻煩的。

因為我在醫院待著,我也不希望把可能的風險傳給家人,所以必須從上到下,把我的用品,帽子、上衣、下衣、鞋子、包包、手套、圍巾等,全部要用酒精消毒一遍,然後放在陽臺上吹著,分開放。

因為我穿了一天的防護服,帽子戴著,還有手套,捂了一天,出汗很多,所以,我把手洗乾淨之後,就洗手、洗頭、洗澡、換衣服,每天個人衛生都要搞半天才能坐下來。非常時期,真的很麻煩。

我從初二開始上班,到今天(2月4日)正好連著上了十天。這段時間,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很累,真的很累。以前我是上五兩天班休兩天,但現在我每天的工作量至少是平時的三倍,還沒法休息,要連著上班。

我每天6點多就起床了,7點40就到醫院,因為要準備一些物品,包括穿防護服等,都是很耽誤時間的。8點之前,我們要到崗。我下午是5點半下班。下班後,馬上要消毒,脫衣服,換衣服,6點多鐘能回到家,一洗,一收拾,直到8點多才吃完飯。

身著防護服的醫生

現在病人多,跟病人講話多,但上班時間連水都不能喝,只有在早晨上班前、中午吃飯時和晚上下班後才能喝口水。我們每天上班穿這種憋氣的衣服,裡面的衣服都溼了,又不能換,又出汗又不能喝水,很難受的。連續這麼長時間,現在人已經很疲勞了,我很希望這段疫情快點過去,真的希望早點過去。

我覺得現在都在挑戰醫護人員的極限,我們雖然覺得很疲憊,但還是要堅持。每天回到家,搞好個人衛生後,就躺著想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就躺著休息,這樣第二天才有力氣。

我看到很多人說,等疫情結束了,都想來武漢吃個熱乾麵,到武大看櫻花。但我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的睡一覺。我都是50多歲的人了,以前每天中午都要睡一會午覺,可現在中午吃飯都要掐著點,吃完馬上接著上班,把以前的正常規律都打亂了。 

05

我從20歲開始在醫院上班,一直做護士,到現在已經工作31年了,對這個行業體會很深。我以前在臨床一線上了20多年的夜班,非常辛苦,風險也大,所以我們這一行的人比別人都要嚴謹一些,平常對病人事事都要親歷親為,哪怕一點小事,都要仔細核對不能出錯。

所以,我很早就養成了嚴謹的職業習慣,任何事情自己要看仔細,放心了才能去做,否則就不踏實。像我們在家裡有什麼事情,比如在外面籤合同什麼的,家人都沒有耐心把合同看完,但我有耐心,我一定要把合同從頭到尾仔細看完。

生活中的謝紅莉

這30多年,我每天工作都很踏實,沒有發生過一起操作事故。所以,我是問心無愧的。現在我到門診來,承擔門診傳染病人的分診工作,也沒出過什麼偏差。我真的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我把本職工作做好了,我心裡是很踏實的。

我們醫院有幾個醫生被感染的,也在隔離治療。但具體有幾個,我沒有統計。可能因為最初防護措施不怎麼到位,剛開始也沒有防護服,感染的機率大一點,現在基本上能保證每個人醫護人員都有防護服了。所以,除了前幾天我聽說有醫生被感染之外,這幾天我沒有聽說誰被感染了。

我們醫生的狀態,是大家都在盡力。目前防護的物資,我們還夠用,但時間長了,我不知道會怎樣。我們這周每天發的防護設備,比如口罩,明顯就比上個星期的差一些了。

這十天來,最讓我感動的瞬間,是我晚上在電視上看到金銀潭院長張定宇的報導。

張定宇:「我得了漸凍症,兩年前就犯病了,下樓吃力,更怕摔倒。」

他以前曾在我們武漢第四醫院做過副院長,那時候他的精神很好,神採飛揚。2013年,他到了金銀潭醫院去當院長,後面我也沒有他什麼消息了。這次在電視上看到他身患漸凍症,還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連續工作了30來天,每天凌晨一兩點甚至更晚才能睡覺。他老婆還在我們醫院做護士,被感染了,在隔離病房治療,他也沒時間來陪她。

我在電視上看到張院長忍著自己的病痛,還堅守在第一線,走路一瘸一瘸的。我當時覺得好感動啊。他怎麼這麼拼,不顧一切,他是在跟時間賽跑啊。真的,他這個精神,感動了我。

我看完這個電視報導後,又為他感動,又為他痛惜。

後記

整個電話專訪乃至寫作過程,我都充滿了感動。在謝紅莉身上,我看到了平凡人的英雄氣概,不動聲色而有千鈞之力。專訪完她之後,我還專訪了一位在一線服務的武漢滴滴司機。然後,我這些天心頭的鬱悶,被驅散了很多。因為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力量,所有平凡人的努力,雖然並不那麼驚天動地,但匯聚在一起,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希望所在。

這麼多天,我從來沒說過一句武漢加油,因為覺得太空了。現在,我想對謝紅莉,以及跟她一樣奮戰在一線的人們,說一句:加油,保重,感謝。

在本文的採寫過程中,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想要為參與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一線人士留下一些記錄,盡我所能記錄值得記錄的人和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871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武漢協和醫院護士墜亡:壞了的攝像頭,讓我想起蔡莉的獰笑
    昨天,武漢協和醫院發生心內科護士墜樓事件。悲痛之中,關於女護士死因的矛盾也越發尖銳。疑似墜樓護士與護理部主任起衝突的朋友圈內容在網絡瘋傳。武漢協和醫院反應很快,發布公告稱:墜樓護士已搶救無效死亡,具體情況正在調查。且警方已進入墜樓護士生前科室,介入調查。唏噓不已。1武漢協和醫院。
  • 照顧患病雙親27天,武漢女子未被感染:不能染病,每晚都做噩夢
    她認為我CT是好的,不能染病,我每晚守著我媽,都安頓好了,再開車回家,第二天繼續,那段時間是最難熬的。我穿光面襖子,口罩戴兩層,戴日常近視眼鏡,每天照顧完媽,回家立刻熱水澡衝半小時,外面襖子脫下來放陽臺通風,裡面衣褲洗衣機洗過後烘乾半小時,這套「戰袍」十幾天沒換過。1月30日,很幸運,我媽收進發熱門診留觀病房。
  • 4把「傘」護安全,武漢生活如常中的不尋常
    目前,武漢市62家定點發熱門診呈「網格化」布局,形成發熱患者「12分鐘醫療圈」,覆蓋全市各個城區。一旦出現疫情,接診機構必須嚴格落實2小時網絡直報,檢測機構及時採樣,6小時內反饋檢測結果。9月11日,江城已由夏入秋,武漢兒童醫院仍實施預檢分診,前來就診的市民掃健康碼、測溫後進入門診大樓。有發熱症狀的患兒須前往該院發熱門診登記就診,堅持疫情防控不鬆懈。
  • 福安一白衣天使獲省「最美護士」稱號!她的名字是……
    「5·12」是國際護士節,近日,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工作委員會、省護理學會授予33名白衣天使「最美護士」榮譽稱號,其中,我市2名護士榜上有名。被授予2020年福建省「最美護士」榮譽稱號的陳曉清,是閩東醫院發熱門診及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
  • 老人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 如何治療老人手抖
    那麼,老人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老人手抖怎麼辦?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老人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1、腦功能障礙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症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
  • 20位武漢人口述「我的2020」:那些爭分奪秒仿佛就在昨天
    對我而言,2020年在發熱門診經歷了太多,好好活著最幸福。1月23日下午,醫院抽調麻醉醫生支援發熱門診,我第一個報了名。大年初一進入紅區。「雨聲滴滴答答,仿佛是在催促我們,加快拯救患者生命的腳步……」拍視頻那天是2月14日,武漢氣溫驟降,大雨、雪花飄灑在寂靜的空中。當我將鏡頭對準一位正在穿防護服的護士時,她打趣道:「我又不是你的情人,你怎麼拍我呀。」還沒想好怎麼回答,一旁的另一位護士脫口而出:「在武漢,你雖然不是我的情人,但你是我的親人」。
  • 超過多少度算發熱?提示:不同溫度計標準不同
    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是,先取出體溫計,輕輕的甩兩下體溫計,把內部的水銀針甩到起始的位置。然後把水銀溫度計放在腋窩下,等待五分鐘,取出溫度計,堵取水銀針的指示數值即可。雖然用水銀針測量體溫的方法簡單,但是在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不然測量的結果會出現偏差。首先測量體溫的時候,不能亂動,一定要保持平靜。
  • 出徵武漢前為行動方便 一護士剪掉留了十餘年的長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張可嬌解培華攝&nbsp&nbsp&nbsp&nbsp出徵武漢前 哈爾濱護士剪掉長發
  • 網傳標準拿筷圖七大要領 網友感嘆不會拿筷子(圖)
    @武漢吃喝玩樂:這個必須要保存,至今還不會正確用筷子的孩子飄過。「然後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頭輕輕將筷子拿住。」「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邊,無名指的指甲墊在筷子下面,拇指和食指的中間夾住筷子將其固定住。」如圖所示,筷子的標準拿法清晰瞭然,每個步驟都有註解,有網友仔細看了之後表示,「長這麼大原來一直都是錯誤的拿法,看了這張圖片受教了。」也有人覺得,「從小總被父母說自己筷子沒拿好,後來長大了也就不說了,只要能夾到菜吃到嘴就可以了,幹嘛非要這些條條框框呢。」
  • 「拿筷子7標準」熱傳 專家:禮儀比姿勢重要
    然後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輕輕將筷子拿住。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邊,無名指的指甲墊在筷子下面,拇指和食指的中間夾住筷子將其固定住。」示意圖上仔細地標出了筷子的標準拿法,每個步驟都有註解。「我小時候就一直拿得不對。」看著示意圖,南京姑娘小羅笑著說。自己從小拿筷子的方法都很「彆扭」——像拿筆一樣拿筷子。因此吃飯時老是被大人用筷子敲,但當時習慣已經養成了,便很難改掉。
  • 武漢人口述「我的2020」!有人看著看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
    從死神手裡搶人,我只有90秒 對我而言,2020年在發熱門診經歷了太多 1月23日下午,醫院抽調麻醉醫生支援發熱門診,我第一個報了名。 大年初一進入紅區。最開始的幾天,我遭遇了前所未有過的挫敗感。我和同事們痛定思痛:一定要想辦法把病亡率降下來!
  • 一年了,武漢中心醫院變了嗎?_商者無疆_晉商資訊_中國晉商俱樂部...
    一位護士回憶。病區裡,每天會送入幾個大冰塊。上班時間,只要有機會就去抱抱冰。這成為這個夏天,很多醫護人員的共同記憶。「只要想起來了,一定得去摸一下,至少能涼快兒一點。」一位醫生回憶,不過,忙起來,就沒時間去摸了。雖然醫護人員反映強烈,醫院還是沒敢馬上開空調。「那時武漢剛『解封』,醫院是中央空調,疫情這段時間一直沒用過。」
  • 為抗疫狠心趕走懷孕女兒回武漢,準外婆曹玉芳所由為何?
    特別是,那些年前從武漢返鄉的人們,在臨近春節前,都想進醫院作檢查,檢測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發熱門診裡,最忙碌的人,自然是門診部主任曹玉芳了。大年三十一大早,又忙碌了一身熱汗的曹玉芳,直到11時許才尋機歇了口氣。窗外遠處,雖然沒有鞭炮和焰火,但大多數居民還能關在自己家裡準備團圓飯了。可是,此時她家裡連菜都來不及洗,哪有心思吃年夜飯呢?
  • 唐山90後護士劉豔傑:「馳援石家莊是毫不猶豫的決定」
    唐山90後護士劉豔傑連夜馳援石家莊。1月6日9時許,在石家莊市裕華區,護士劉豔傑穿上防護服,開始了一天的排查工作:往返於各個核酸檢測點詢問情況、記錄需求、進行調配……根據當地安排部署,和她一樣來自唐山玉田縣醫院的其他9名護士,在檢測點進行繁忙的核酸檢測工作,直到下午3時左右,他們才補上午餐。
  • 標準拿筷圖微博熱傳 你用筷子的方法正確嗎(圖)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何婷 通訊員錢芷涵  @武漢吃喝玩樂:這個必須要保存,至今還不會正確用筷子的孩子飄過。  記者追訪:筷子,可謂是中國國粹。「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邊,無名指的指甲墊在筷子下面,拇指和食指的中間夾住筷子將其固定住。」如圖所示,筷子的標準拿法清晰瞭然,每個步驟都有註解,有網友仔細看了之後表示,「長這麼大原來一直都是錯誤的拿法,看了這張圖片受教了。」也有人覺得,「從小總被父母說自己筷子沒拿好,後來長大了也就不說了,只要能夾到菜吃到嘴就可以了,幹嘛非要這些條條框框呢。」
  • 戰「疫」|唐山90後護士劉豔傑: 「馳援石家莊是毫不猶豫的決定」
    唐山90後護士劉豔傑連夜馳援石家莊。1月6日9時許,在石家莊市裕華區,護士劉豔傑穿上防護服,開始了一天的排查工作:往返於各個核酸檢測點詢問情況、記錄需求、進行調配……根據當地安排部署,和她一樣來自唐山玉田縣醫院的其他9名護士,在檢測點進行繁忙的核酸檢測工作,直到下午3時左右,他們才補上午餐。
  •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
    紅外線體溫計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這就是紅外線體溫計的工作原理。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早已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溫。由於多數情況下,物質無法向外界輻射其全部的紅外能量,因此儀器會根據物體的紅外輻射率(95%)進行讀數修正。同時,不同測量部位的紅外體溫計,還會根據部位的差異,進行相應的修正。讓我們最終看到的度數,能夠大致表現出我們人體的真正體溫。當然,再精準的測量元件,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 筷子的正確用法,你拿對了嗎?拿對筷子對身體有益哦!
    (對照此圖,小編發現自己拿筷子的姿勢很標準嘛,真正的吃貨,拿筷子一定要對……此處省略百字)
  • 武漢紅會被趕,話筒被帶跑,「眼睛」又中招,央視「憨」記者走紅記
    3月7日,張鵬軍在進入武漢的醫院隔離區報導後,脫防護服時,護目鏡不慎蹭到眼睛。護士們生怕他被感染,一出隔離區,馬上摁著記者用生理鹽水幫他衝洗眼睛。這不是張鵬軍第一次上熱搜了,有眼尖的網友認出來這不是那個採訪武漢紅十字會被值班大爺趕出來的"憨"記者嗎?原來,早在2月1日下午,"央視記者探訪武漢紅十字會"的新聞就是張鵬軍深入拍攝的。
  • 明星拿筷子姿勢,易烊千璽最標準
    我們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當然是筷子咯!筷子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發明於中國呢!那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娛樂圈明星們拿筷子的姿勢,來找找同款哦!楊冪啊!怎麼啦?不關我事!讓我先吃一口再說!吃飯得優雅,我得捍衛我「女演員的尊嚴」。大冪冪,我的注意力全被你吃的泡麵吸引過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