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在乎貧窮富有、職位高低,就看能否選擇全心投入,即使是再平凡的人物,都可能因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而變得高尚起來。
時隔二十年,重溫編劇劉恆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時,在李雲芳身上,讓我重燃了對家庭生活的期待和熱情。
劉恆說,自己筆下的雲芳有妻子的身影,有一次寫著寫著痛哭起來,妻子對他說:「既然寫得這麼難受咱不寫了不行嘛?」
年輕的時候,劉恒生活在一個小胡同裡,為了和妻子結婚,搭建了一個6平米的小棚,而這個小棚原本是種了顆葡萄樹,為了建房子結婚,砍了葡萄樹,澆灌了水泥。
誰曾想,劉恆和妻子結婚不久後,葡萄樹破土而出又長出來了。這就是劇中張大民和李雲芳婚房裡那棵樹的背景由來。
作品後來被沈好放導演拍成了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飾演李雲芳的朱媛媛當時只有24歲,從中戲畢業不到一年,一個黃毛丫頭出演一個生過孩子的婦女?沈好放半信半疑,當時整個劇組都替她捏一把汗。
電視劇播出不久後,朱媛媛憑藉李雲芳一角攬獲各種大獎,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模範媳婦」。
劇中的李雲芳是毛巾廠的會計,膚白貌美大長腿,穿著一襲長裙,整天笑嘻嘻的穿梭在狹窄的胡同裡。
張大民嘴角叼著牙刷,手裡拿著尿壺,直勾勾的看著李雲芳,那一刻他肯定想不到,青梅竹馬的白天鵝李雲芳將來會變成他的媳婦。
當時的李雲芳和徐萬軍正處於熱戀期,形影不離,如膠似漆,於是決定一起去美國定居,徐萬軍先去,穩定了再把李元芳接過去。
結果,徐萬軍到美國不久後,一封書信跟李雲芳直言分手,不再聯繫。雲芳接受不了現實的打擊,蒙著被褥,不吃不喝,差點抑鬱。
張大民憋著內急好說歹說,反覆勸說無用,大膽表白,在李雲芳情場失意的時候送去了一縷陽光,也許就是這一刻,李雲芳內心突然接受了張大民,最後嫁給了他。
如果不是因為編劇,「讓半個班的男生追著跑」的李雲芳,可能不會選擇嫁給這個體態肥胖,愛耍貧嘴,家庭負擔極重的張大民吧。
婚房問題
雲芳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眼淚總比笑容多。雖然說張大民是個愛耍貧嘴的,什麼事情一到他嘴裡,那都能吹出蓮花,跟這樣的人過一輩子,應該樂趣不少吧?可是,結婚畢竟不是2個人的事情,婚後都要面對7口家人的一地雞毛。
婚姻的洪流開始一輪又一輪的衝刷著李雲芳,逼迫著這個鄰家小妹快速成長成賢妻良母,承擔起長嫂如母的責任。
原本就不寬敞的小平房因為張大民要結婚,需要想辦法隔開一個獨立空間,於是家裡每個人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一家7口,家裡只有兩個房間,怎麼睡都是個大問題。
大雨和大軍最難對付,聽說大哥要結婚就一直沒有好臉色,大軍覺得如果不是自己分手,一定比張大民先結婚,也能先在家裡佔個好位置。
張大民結婚的時候說了一句話:「結婚,就要做到增加一個李雲芳,不添一件新家具」。基本等於家裡白進來個媳婦,還不用倒貼一分錢。
結婚後,雲芳和大民住在裡屋,2個妹妹,2個弟弟和大民媽媽住在外屋。狹窄的兩居室,讓二人想行點夫妻之事都得小心翼翼,不發出聲音。
新婚第一晚,雲芳和大民激動難耐,正準備幹正事,張大媽不小心踢到了尿壺,打破了二人春宵時刻,頓時興趣全無。
而第二次暴露這個問題是張大軍結婚,沒地方住,和大哥大嫂擠在一個房間,兩張床僅一簾之隔。新婚之夜張大軍兩口子太不注意了,鬧出很大動靜。
張大民轉身對雲芳說,要不咱兩也整點動靜出來,雲芳側過身,留下了傷心,委屈的眼淚。
妯娌問題
張家大女兒張大雨是一直都看不慣這個長得漂亮,性格又比自己溫柔,處處比自己受歡迎的大嫂雲芳,甚至婚後也沒少給雲芳臉色看。
有一回雲芳爸媽吵架,張大民去勸架遲遲沒回來吃飯,張大雨乘著這個機會明裡暗裡酸李雲芳,稱:「要不當初被人甩了,你能看上我哥?長著一張漂亮臉蛋兒,你骨子裡瞧得起誰啊?改明兒瞧見個好的,還不定怎麼著呢」
雲芳生孩子後奶水一直下不來,大民只好每天豬蹄、鯽魚、王八的換著給雲芳吃。結果大雨看不慣,說外甥命苦遇到個沒奶的,家裡這麼窮還得緊著好的給雲芳吃,連張大媽都吃不上一口。
可是雲芳從沒有跟大雨真正計較過,大雨被貨車司機欺騙感情,未婚先孕,分手後做了人流,所有人都嘲笑她的時候,只有雲芳站出來替她解圍。
張大軍媳婦莎莎覺得一家十幾口人一起吃飯,夥食費公攤對她們家不太公平,於是建議分夥吃飯,各做各的。
可是她和張大軍哪裡是會做飯的人,全家等著看傻傻笑話的時候,還在哺乳期的雲芳主動提出來幫他們做飯。
就在全家人都還在為誰先做飯,後做飯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雲芳一席話讓兄妹五個顏面掃地:
「今天是爸的忌日,你們沒看見媽從昨天開始就擦酒盅嗎?」於是拿著錢讓大軍去買二兩肉和酒,大軍當時就說了一句:「嫂子,這錢我不能拿,這事兒本該是我們記著的,」
其次就是小兒子張大國,家裡唯一的大學生,高傲無比,誰都不放在眼裡,可唯獨對這個大嫂充滿讚美。
李雲芳給張大國帶去的是他成長時期缺失的母愛。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意外去世,母親一個人拉扯五個孩子長大,張大國一定是在哥嫂的陪伴下,又打又罵成長的。
所以長嫂李雲芳的到來,讓他為自己未來的妻子確定了一樣的標準:美麗、知性、善良。
工作問題
李雲芳是某毛巾廠的會計,幹了大半輩子了。突然有一條廠領導找她,因為她文憑不夠要調去車間當檢驗工了,辦公室裡除了李雲芳,就數領導學歷最低,不可能把領導調走,所以只好犧牲李雲芳。
得知要去基層做檢驗工的雲芳回到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不吃不喝,摟著兒子小樹崩潰大哭。
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兢兢業業,恪守本分,憑什麼就把我給調走了?氣憤和委屈之下,雲芳決定參加成人教育,把學歷提一提。
可是這個年紀的女人,記憶力和精力大不如前不說,還有個這麼小的兒子,患痴呆的張大媽,李雲芳白天在工廠做工,下班接送兒子回家還在做飯,伺候一家老小。有多少時間會留給她自己,用來學習,提升學歷?
在李雲芳心意已決的時候,張大民一番話再次戳傷雲芳。
「咱們還是把心思都花在兒子身上吧,咱們這把年紀,現在學什麼都晚了。」
當年無法體會張大民這句話有多扎心,現在自己也和雲芳一樣,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回顧這段劇情的時候,不禁潸然淚下。
時間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擁有時間才有機會擁有一切。李雲芳被張大民這句話刺痛,所以她和大民說,自己錯過了很多東西。不但沒得到張大民的勸導,反而引發了一場夫妻爭吵。
所以李雲芳嫁給張大民後,一天都沒有替自己活過。
當她決定用三年時間完成成人教育的時候,老公張大民從廠裡光榮下崗,老二張大軍做生意血本無歸,老三張大雨忙著在山東養豬,老四張大雪患白血病去世,老五張大國無心顧家,而婆婆張大媽老年痴呆加重。
李雲芳考試結果不盡人意,無緣高校。於是徹底放棄了這個念頭,將全部身心回歸家庭。
寫在結尾
看劉恆的小說,會更加壓抑,小說中雲芳結婚的時候,父親跑到小廚房悄悄抹眼淚,一個人嘟嘟囔囔:「多好的一對兒呀!貧了點兒,也矬了點兒,可是這倆小兔崽子一公一母是多麼合適的一對兒呀!」
整部小說是張大民一個人在苦中作樂,可是現實中的生活就是如此,需要不停的處理生活中的瑣事,需要隨時做好準備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
看完小說,再看電影版,最後看電視劇,讀不到李雲芳的幸福,看盡的皆是心酸。
我記得雲芳第一次小產,身體不舒服,依然急匆匆趕回家做飯,就是怕大姑子大雨嚷嚷,想跟老公張大民說不太舒服,可是張大民正忙著給即將參加高考的大國複習。
劉恆在寫劇本的時候,邊寫邊哭,這不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越質樸的描述越能觸動人心最軟弱的地方。
李雲芳和張大民是用什麼扛過了這並不幸福的生活?是豁達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正如片尾的那句話:「爸,人活著沒意思怎麼辦?沒意思,也得活著。別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