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粟裕大將病逝,訃告中這句話,在開國將帥中絕無僅有

2020-11-25 騰訊網

關於抗日戰爭大家聽說的大部分都是抗日八年,其實日本開始侵華到戰爭結束,這中間一共有14年的時間。如今的生活安寧、繁華的世界是來之不易的,這些都是先烈揮灑熱血給我們換來的。在我們珍惜當下的同時,在抗日戰爭中存活下來的英雄如今已經越來越少。無論在戰場上犧牲的軍人,還是至今還活著的老革命,他們都是中國億萬人的英雄,是祖國的英雄。可能再過十年或二十年,抗日老革命都會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和事跡會永遠存在這個世界上。

開國大將軍——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會同,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 大將之首。粟裕不僅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也是共產黨遊擊隊的偉大創立者。1927年,20歲的粟裕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就參加了南昌起義,進入井岡山。同時也參加了數次「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1929年,年紀輕輕的粟裕就已經有了很大的作為。粟裕因屢獲戰功,相繼擔任營長、團長、師長,還是紅四軍的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這些並不是他在1929年同時獲得的職位,更不是他最終的職位。

抗日戰爭中的粟裕以及他對共產黨軍隊的影響

1935年,紅十軍團餘部在懷玉山遭到日軍的圍殲。當時情況十分緊急,粟裕也顧不了那麼多,親自率領千餘人開始突圍,到達閩浙贛蘇區。2月— 4月,建立浙西南遊擊區,任挺進師(四百餘人)師長。5月―8月,與劉英一起指揮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挺進師的第一次「進剿」,挺進師發展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閩浙邊臨時省軍區成立,任省軍區司令員、省委組織部長。

1938年,正是日軍開始瘋狂侵華的開始,粟裕率領自己帶領的遊擊隊一路殲敵最後加入新四軍的戰鬥行列中。部隊整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同年6月17日,粟裕率領軍隊在韋崗伏擊日軍,殲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隊撤銷,仍回第二支隊任副司令員,後任代司令員。粟裕曾經也說過:有很多羨慕我升官夠快,但職位大的同時責任也大,很多人的生命可能跟我的一個決策有關,壓力真的很大。

1939年,粟裕親自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並帶領軍隊參與橫山戰鬥和奇襲官徒門等戰鬥,殲敵加俘虜共達457人。同年八月新四軍在江南成立指揮部,粟裕擔任副總指揮。1941年,粟裕擔任新四軍第一師的師長,在反擊日軍報復性掃蕩時,共作戰130餘次,殲敵1300餘人。同年八月創立相對較穩定的革命根據地。

1944年,粟裕率領軍隊向日軍發起猛攻,當時在他帶領下解放的土地有3千平方公裡。隨後又發起車橋戰役、南坎戰役、討陳戰役,一共炸毀日軍碉堡50多座、佔領日軍根據點70多個,更是殲敵3000餘人。1945年,粟裕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直至抗日戰爭的勝利。

剛結束抗日戰爭,又迎來內戰

1946年,蓄謀已久的蔣介石果斷髮起內戰。中共中央採納粟裕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線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線作戰。 1947年1月,粟裕率華東野戰軍先後發起了 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芙戰役、泰蒙戰役、孟良戰役等,共殲國民黨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

1948年,粟裕發起濟南戰役,共殲敵10.4萬人,同年11月,發動淮海戰役,投入解放軍部隊66萬,當地軍40萬,殲滅國民軍44萬餘人。毛澤東誇讚:「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一等功。」

至此,國民黨已經處於瓦解狀態,次年,1949年10月1日,由共產黨主導的新中國正式成立。

粟裕病逝,訃告中一句話是對粟裕極高的讚揚

1984年,粟裕將軍病逝。回望他的一生,榮耀無數。從營長開始、團長、旅長、師長、新四軍參謀長、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更是我國的開國家將軍之首,也正是如此,在粟裕逝世以後,他的訃告中有著「尤善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評價,而這也是所有開國將帥中絕無僅有的評價。

結語

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永存,無論何時何地,英雄都一直存在於人們的心中,存在祖國的心中。粟裕用一生告訴我們什麼是英雄,什麼是華夏人民,雖然現在世界和平了,社會也和諧了。但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相關焦點

  • 哪年出生的開國將帥最多?1907年的質量太逆天,千年難遇
    常看歷史客棧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人是個「數據控」,很喜歡比較歷史人物的共同點,今天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開國將帥中的同齡人。首先,在十大元帥中,有兩個同齡人,即陳老總和徐帥,都是生於1901年。比較陳老總和徐帥的早年經歷,倒很有相似之處,陳老總1919年去了法國勤工儉學,同一年徐帥考入了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1921年,陳老總因在法國參加愛國運動,被遣送回國,同一年,徐帥也因在學校中宣傳愛國思想,被學校開除。其次,在十大大將中,也有兩對同齡人,分別為1903年的陳賡、蕭勁光,和1906年的譚政、羅瑞卿,而且,陳賡和蕭勁光還都是湖南人。
  • 開國將帥中,最先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以及少將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那些曾經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將領們都被授予了相應的軍銜,同時也標誌著我國的軍隊已經走向了正規化。 因此軍銜制度很重要,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部隊經過嚴格整合後,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這些軍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 十大將軍省:從元帥到少將各個級別的開國將帥,只有三個省擁有
    蕭華上將第一大將軍省:江西省。江西省共走出開國將帥327位,是名副其實的將軍大省。來自江西的將軍佔據全國開國將帥的五分之一,約為20.26%。湖北省共走出開國將帥232位,位列全國第二。湖北省湧現出1位開國元帥,2位開國大將,14位開國上將。就走出的開國上將排名,位列第二。這14位開國上將分別是韓先楚(紅安)、王平(陽新)、郭天民(紅安)、周純全(紅安)、陳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劉震(孝感)、陳錫聯(紅安)、陳士榘(荊門)、王新亭(孝感)、黃永勝(鹹寧)、賀炳炎(松滋)、謝富治(紅安)、王建安(紅安)。
  • 1955年授粟裕大將軍銜對其他大將有什麼影響?
    1955年給粟裕評定大將對其他大將有什麼影響?一句俗話說出原因在1955年我國進行的大授銜之中,有一個將領的位置至今都存在著一定的話題,此人就是大將粟裕!因為當時很多人都認為粟裕有可能會被授予元帥的軍銜,但是等結果出來之後,發現他只不過是大將,這倒並不是說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戰功是能夠排得上前三位的。對於這樣的一位高級將領沒有被授予元帥應該是很多人比較意外的一件事情,至今也有很多的說法,認為當年的粟裕是主動謙讓的元帥位置,那麼當時我們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給這樣的一位高級將領授予大將之位呢?
  • 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夫妻將星」:畢生以身作則
    記者探訪將軍的出生地寧鄉市黃材鎮八渡水村楠竹山組,從家鄉父老講述的故事中,感受革命先輩的堅定黨性和偉大人格。 紅色故事以身作則的政工將軍眾所周知,在人民軍隊的傳統中,政治工作歷來都是重中之重,而甘泗淇是高級將領中的政工代表,被譽為最優秀的「政工將軍」。
  • 55年授銜結束,毛主席對粟裕說:你擔的大將銜,幹得卻是元帥活
    前言毛主席曾言:論功、論才、論德、論歷,粟裕都是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華東粟裕呀!粟裕是可以當元帥的1955年9月27日下午2時30分,國務院宣布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等10位將領授予大將軍銜,並在同日下午5時舉行授銜儀式。
  • 新中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五十七名上將都是什麼星座?
    星座是西方佔星學說中的很重要一部分,作用類似中國的生辰八字,其理論基礎是人的出生時間影響人的性格及命運。本文並非推崇西方的封建迷信,旨在利用現代大數據對新中國開國將帥的星座進行分類,以方便不同行業的人進行研究與分析。
  • 新中國三名開國大將在今日出生
    今天是1月4日,二十世紀初的這一天,中華大地上出生了三位開國將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位開國將軍青史留名,他們分別是肖勁光大將,呂正操上將,陳錫聯將軍。肖勁光原名蕭勁光,1903年1月4日出生,1989年3月29日病逝,生於湖南長沙市嶽麓山鄉一貧苦家庭。
  • 粟裕兩次與死神靠近,一次子彈打穿耳部顳骨,另一次彈片嵌入頭顱
    談秦說漢(346)粟裕兩次與死神靠近,一次子彈打穿耳部顳骨,另一次彈片嵌入頭顱在和平的年代裡,沒有人喜歡戰爭;但在特殊的年代中,戰爭卻可以換回和平;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為我們今天的繁榮與穩定無私奉獻的人。粟裕大將一生曾經六次身負重傷,南昌起義後,部隊轉移到廣東潮州時,被子彈打穿了右耳上側顳骨,但大難不死,稍作包紮就馬上去追趕部隊。
  • 開國將帥戰爭中被埋38小時,獲救後終身不打蒼蠅,有什麼故事?
    自1931年9月18日中國正式開啟抗日戰爭至今,已經足足有89年之久了。那些在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士,大多都已經不在人世。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仍在人世的開國將帥,已經僅剩9人,王扶之就是其中之一。
  •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他們被尊稱為「開國將帥」。1988年9月,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中斷了23年的軍銜授予與晉升機製得到恢復。當月14日,軍委為17名上將授予軍銜。
  • 1948年,粟裕提出三大建議,偉人高度讚賞:淮海戰役,粟裕第一功
    1948年9月,粟裕大將連攻帶阻,發兵32萬打下解放濟南戰役的大捷後,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和華中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部,適時收縮防線,並圍繞徐州中心,通過津浦路和隴海路兩條鐵路,向周邊輻射,形成海州、商丘、臨城和蚌埠合圍防禦戰線,枕戈待旦,而粟裕三次鬥膽直陳偉人,爭取到殲敵於長江以北的戰略目標後,在濟南戰役結束當日
  • 又一開國將軍辭世,開國將星僅存11顆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11人均為開國少將。開國少將、原總參某部政委、部長張中如於2019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張中如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尚存11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 這位開國中將是電影《大決戰》的首席顧問,而且有福命,最受重用
    他這位歷史顧問的身份與一般的電影類歷史專家類顧問不同,他是電影演繹的那段歷史的親身經歷者,而且他在該歷史事件中不是普通角色,而是有著很高的地位,例如淮海戰役中,張震將軍當時是華東野戰軍的副參謀長,全程協助代司令員粟裕指揮該戰役。
  • 1961年3月16日,陳賡大將因心臟病發作在上海一家醫院去世!
    1961年3月16日,陳賡大將因心臟病發作在上海一家醫院去世。當時粟裕也在上海治病,他穿著病服就急匆匆地趕了過去,對著陳賡的遺體嚎啕大哭,眾人勸都勸不住。陳賡在革命戰爭年代馳騁疆場,軍功赫赫,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是新中國十位開國大將之一。
  • 2020年,還在世的四位開國少將,分別是誰?如今多少歲了?
    近代中國的特殊時代背景造就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將領,他們為了祖國和民族的獨立自由投身革命事業,在血雨腥風的變革潮流中身先士卒,一往無前。建國後,新中國為表彰這些偉大的民族功臣,為1614名開國功臣授予了相應的軍銜。如今,半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了,當年被授予軍銜的開國將領們先後辭世。
  • 粟迷們:讓咱們一起看看「戰神」粟裕都當了些什麼「官」?來次夠
    介紹粟大將,就要學粟大將作風,來幹的說實的,直接了當,開說。一、學員班長,20歲。從6歲開始,斷斷續續上了13年學,師範生身份的粟裕,在接受革命思想併入黨後,於1927年5月入伍葉挺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4師教導隊並任學員班長,1927年8月1日以此身份參加了南昌起義。二、連黨代表,21歲。
  • 華東軍區海軍司令袁也烈:曾是林帥上級,55年因何僅被授少將銜?
    而在798名少將中,有幾人的爭議是比較大的,認為其軍銜偏低了;比如時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的袁也烈將軍,他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就是25師(葉挺獨立團擴編)75團3營的營長,開國元帥林彪當時也僅僅是73團下屬的一個連長,解放戰爭時期也擔任過渤海縱隊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2年軍隊評級的時候,他也被評為了準兵團級;1955年大授銜時,按照「副、準兵團級,多可授予中將」的授銜標準
  • 1984年世界「大事年鑑」獻給1984年出生的人們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在小說裡1984代表著未來,然而今天,1984已經成為了回憶,甚至是有些遙遠的回憶了~1984年發生了無數的事情,有報紙上的大事,有街頭巷尾的小事。對於這一年出生的人來說,1984是他們故事的開始~ 下面盤點下那一年他們故事的插曲。
  • 1965年,軍銜制改為行政級別,十位大將分別享受什麼待遇?
    十位開國大將也不例外,當時有七人被定為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他們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羅瑞卿、王樹聲。除了已經去世的陳賡,還有一位大將享受元帥待遇,一位享受上將待遇,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在十位大將當中,張雲逸年紀最大,級別最高,被定為行政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