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兩次與死神靠近,一次子彈打穿耳部顳骨,另一次彈片嵌入頭顱

2021-01-09 談秦說漢

談秦說漢(346)粟裕兩次與死神靠近,一次子彈打穿耳部顳骨,另一次彈片嵌入頭顱

在和平的年代裡,沒有人喜歡戰爭;但在特殊的年代中,戰爭卻可以換回和平;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為我們今天的繁榮與穩定無私奉獻的人。

粟裕大將一生曾經六次身負重傷,南昌起義後,部隊轉移到廣東潮州時,被子彈打穿了右耳上側顳骨,但大難不死,稍作包紮就馬上去追趕部隊。在富田戰鬥中,三枚炸彈殘片,卻永遠留在他的頭部無法取出,他仍然是舊傷未痊癒又重回了戰場。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5月,許克詳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以武力鎮壓湖南的工農群眾,常德的形勢也突然緊張了起來,國民黨殺害了常德第二師範的校長,還下令通緝粟裕及其他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

粟裕與幾位學生最後一批撤離常德,從洞庭湖坐船到了長沙,爬上開往武昌的火車,通過組織關係進入了葉挺領導的二十四教導大隊,並正式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隨後,奉命向南昌進發,並擔任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總指揮部的警衛隊的班長。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當天就佔領了南昌城。8月3日,起義部隊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南下,以佔領廣州,發展革命力量,再次北伐。粟裕所在的警衛隊隨軍南下,負責前敵委員會和參謀團的警衛任務。

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與作戰,到了廣東的潮州。主力部隊被敵人重兵圍攻,損失慘重。粟裕所在部隊也得撤出潮州與朱德率領的二十五師餘部會合,向西北方向轉移。部隊到達閩贛交界的武平被敵兵追上,朱德命令粟裕所在的排掩護部隊轉移。

粟裕和戰友在武平城西門外的山坡上設伏,阻擊敵軍。戰鬥正激烈的時候,一顆子彈從粟裕的右耳上側顳骨穿了過去,他立即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全排完成阻擊任務後,迅速撤離了陣地,而排長以為粟裕已經犧牲,卸走他的駁殼槍就走了。

幸好當時雙方沒有及時打掃戰場,過了好長的時間,粟裕漸漸恢復了知覺,稍稍能動彈時,四周已經空無一人。渾身無力的粟裕,只好順著山坡滾下去,爬到馬路處,又滑進路邊的水田裡。幸好後面跟上來的戰友幫他包紮傷口,帶他追上部隊。

在敵人不斷的圍追堵擊下,起義部隊處境艱難,一些不堅定的官兵的革命信念產生了動搖,一批批地離開了隊伍。而頭部中槍居然能奇蹟般地活著、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粟裕,以堅定的信念為革命事業無畏犧牲,受到上級的肯定與戰友們的稱讚。

1927年10月底,朱德率領剩餘的起義部隊到達信豐,進入贛粵邊界的大庾山地區與陳毅率領的軍隊匯合。朱德、陳毅將部隊進行整頓,縮編為一個團,朱德任團長,陳毅任團指導員。全團由九個連隊組成,粟裕被任命為第五連的政治指導員。

1928年,粟裕隨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攻克了湖南宜章城,部隊正式打出了「工農革命第一師」的旗幟。接著又佔領了郴州、永興、耒陽、資興等縣城,建立工農革命政權。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革命軍在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兩支部隊合編為中國工革命軍軍第四軍,後改稱為中國工革命軍軍第四軍。

1929年4月,粟裕擔任紅四軍第一縱隊一支隊第三大隊的政委。6月,粟裕被調任為紅四軍第一縱隊二支隊的政治委員,當時一個支隊相當於團級的編制。9月下旬,粟裕率部參加了攻佔上杭的戰鬥,隨後,又參加了紅四軍進入廣東後的作戰。

1930年2月,粟裕率領部隊在富田與敵軍展開激戰,忽然一枚炮彈在他不遠處轟然炸響,硝煙中,幾塊彈片如利刃般呼嘯著刺破空氣,倏然擊中正在指揮戰鬥的粟裕。他霎時倒下,鮮血布滿臉頰。粟裕頭部中彈後,被輾轉送往後方醫院醫治。

但當時的戰地醫療條件十分有限,三枚殘留在粟裕頭顱中無法取出。三個月後,粟裕帶著體內的彈片重返戰場。富田戰鬥,殲其第28師大部、第47師第1旅大部,俘4100餘人。是紅一方面軍第二次反「圍剿"的第一仗,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但頭部沒有及時取出的彈片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一直苦苦地折磨著粟裕,給他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後來粟裕將軍的夫人楚青曾回憶說,「他的頭疼得實在受不了,就讓警衛員反覆摁頭,或用涼水衝頭,或者用看地圖來分散疼痛,帶病指揮作戰。」

1930年6月,粟裕任紅十二軍五支隊支隊長。12月,粟裕任紅二十二軍六十五師師長,不久後,六十四師與六十五師合編為六十四師,粟裕出任六十四師師長。粟裕從一個學生晉升到師級首長,短短的三年內出生入死,卻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將走完了橫刀躍馬的一生。他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在篩選骨灰中,工作人員和粟裕大將的長子粟戎生在頭顱骨灰中發現一塊直徑約有黃豆大小和兩塊綠豆粒大小烏黑色薄片小東西,竟然是三塊殘碎的彈片。

在中國革命史上,粟裕以深厚的軍事才能與領導藝術,指揮部隊取得了車橋大捷、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史詩式的經典戰役,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榮獲開國上將之稱。

而粟裕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第一次被子彈擊穿頭部右耳上側的顳骨,第二次又被炸彈殘片所傷,三枚彈片殘留在粟裕的頭部54年。雖說殘彈片帶給他無盡的疼痛,但也不得不承認,常勝將軍粟裕也是一位命硬的福將。

2020/12/21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戰神粟裕談戀愛有多笨拙:兩次求愛被拒,想在咖啡廳架機關槍
    1939年3月,時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的粟裕,大步走進了雲嶺軍部教導總隊。粟裕來雲嶺軍部,主要是參加周恩來召開的軍部和支部負責人會議。會議結束後,粟裕又匆匆去了一趟後方醫院。因為他在指揮戰役時,受過槍傷的右臂每逢陰雨天就疼痛麻木,讓他難以忍受。所以他想趁來後方開會的機會,取出右臂中的子彈。
  • 官兵開展實彈演練 子彈從頭頂飛過彈片四處橫飛
    「軍人就是一顆上膛的子彈,隨時準備脫膛而出。」這是常掛在徐龍奎嘴邊上的一句話。為了隨時準備上戰場,他與士兵一樣,每天腳蹬戰靴,身著迷彩;戰備背囊始終放在床頭,攜行物資一應俱全。他每周都組織全旅官兵進行戰備拉動演練,四年如一日,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作為軍事指揮員,在關鍵時刻,就是要敢於擔當。」徐龍奎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 它全身鐵甲,堅硬無比,子彈都難以打穿
    有人曾嘗試用非常鋒利的刀劃開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但是失敗了,僅僅在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上留下了一道非常淺的劃痕,甚至還有人嘗試用槍射擊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嘗試用子彈打穿它,但是還是失敗了,那麼為什麼鱗角腹足蝸牛能夠超出一般的蝸牛,擁有如此堅硬的外殼呢?
  • 保定九旬老兵遺體火化,骨灰中發現兩枚子彈……
    當時醫生還拿不準,說是有金屬異物,認為可能是碎彈片。考慮到子彈已經在我爸腦袋裡多年,並且身體上並無大礙,就沒有做開顱手術……」至今提及父親腦袋裡這顆子彈,李景湖54歲的二女兒李文新,臉上滿是悲痛。 1924年11月,李景湖出生在高陽縣王福村,家裡兄妹5人。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當上了冀中軍區一名通訊兵,一直到1958年以團級轉業到地方工作。
  • 強大土匪形成獨立小王國,粟裕帶著警衛員赤手空拳前往,兵不血刃
    軍長王良、政委羅瑞卿、參謀長粟裕和總部派來的炮兵連長一起去前沿觀察地形和敵人布防情況。他們在一所破房子裡觀察,王軍長和那個連長想看得更清楚些,便再往前走了幾步。粟裕一見不妙,大喊一聲:"軍長,危險!"但,還是晚了,軍長和連長均被土匪的冷槍打死了。這一次怎麼辦?粟裕決心"闖山"與匪首談判。鍾期光主張派代表去談判。粟裕認為與土匪談判非常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出事。
  • 粟裕與胡璉的戰場爭鋒
    毛澤東對胡璉有「狡如狐,猛如虎」的評價,曾多次告誡中原和華東戰場上的劉伯承、粟裕對胡璉要多加提防。粟裕也稱胡璉為「悍將謀才」。在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淞滬戰場上,胡璉成為粟裕的勁敵。粟裕立即趕赴前線指揮所,協助陳毅指揮作戰。
  • 粟裕導演的「狗咬狗」讓眉頭緊鎖的陳毅也連連叫好
    當天晚上,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來電說:南京將出動5000 名日軍,對二支隊駐地江寧、當塗、博望「掃蕩」。陳毅立即派出3 路便衣偵查員,進一步探明敵情。次日下午,偵察員紛紛回來報告:這5000 名日軍已向江寧方向移動,先頭部隊已到達秣陵關。這時,粟裕也策馬來到。兩人互相問候之後,不敢怠慢,立即認真地研究起反「掃蕩」方案。粟裕詳細地向陳毅匯報了這次日軍「掃蕩」的前因後果。
  • 他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他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 1948年,粟裕提出三大建議,偉人高度讚賞:淮海戰役,粟裕第一功
    1948年9月,粟裕大將連攻帶阻,發兵32萬打下解放濟南戰役的大捷後,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和華中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部,適時收縮防線,並圍繞徐州中心,通過津浦路和隴海路兩條鐵路,向周邊輻射,形成海州、商丘、臨城和蚌埠合圍防禦戰線,枕戈待旦,而粟裕三次鬥膽直陳偉人,爭取到殲敵於長江以北的戰略目標後,在濟南戰役結束當日
  • 彭德懷與粟裕,當兩個牛脾氣湊到一起
    彭老總的火爆脾氣眾所周知,不必多說;而粟裕,雖然面相和藹,但牛脾氣一上來,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即使如陳老總之慷慨粗放,有時也會感慨這個粟裕確實很難對付。不過陳老總一直是粟裕的老上級,對這個小兄弟極為賞識,而且粟裕也對陳老總這個老上級一向甚為敬重,所以兩人倒也能相得益彰,沒有發生過太大的矛盾。
  • 粟裕離開師部102天後幹了一件大事,有人不高興,敵人卻很佩服
    定下目標後,粟裕開始選擇對日偽進行反攻的起點。粟裕的百天旅程1943年6月上旬,粟裕接到通知,新四軍將於7月中旬在軍部駐地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召開會議,讓他屆時參加。粟裕此時的職務是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蘇中地區卡在長江航道下遊,俯視日軍在華東的大本營上海、南京,是日軍重點對付之地。
  • 他是最有福氣的黃埔生,戎馬一生竟一次也沒受傷,88歲高齡去世
    而這12年中,鄭洞國也是每一戰都抱著馬革裹屍的決心,戰勝了死亡恐懼的將軍反倒嚇住了死神,這才能毫髮無傷。 有趣的是,鄭洞國差點沒能進入軍校。黃埔軍校成立時,鄭洞國雖然毅然投筆從戎,但他身在湖南,無奈路途遙遠,沒能趕上黃埔軍校的報名。但峰迴路轉的是,他的一個老鄉黃鰲報了兩次名,就分給了他一個名額。結果兩人同時考上,而且被分到了同一個隊。
  • 1948年碾莊戰役,黃百韜的國民黨第七兵團,是如何被粟裕殲滅的?
    為了消滅黃百韜兵團,粟裕進行如下戰前部署1.策應賈汪起義為了保證碾莊戰役的實施,1948年11月8日粟裕策應了何基灃、張克俠率領的國民黨的77軍和59軍進行了賈汪起義然而讓敵人意想不到的是,何基灃、張克俠是我黨隱蔽的黨員,他們率領的部隊進行了起義,為消滅黃百韜兵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追擊黃百韜的部隊當時粟裕收到黃百韜西撤徐州的意圖後
  • 粟迷們:讓咱們一起看看「戰神」粟裕都當了些什麼「官」?來次夠
    1932年3月率部參加的東陂、草臺岡兩次戰役,被朱德稱為「紅軍戰術上最好的戰例。12、軍團參謀長兼師長、政委,26歲。因為能打仗會打仗,1933年10月又調任紅7軍團參謀長兼紅20師師長、政委,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3、軍團參謀長,27歲。1934年7月,紅7軍團編遣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粟裕被改任先遣隊參謀長。
  • 1950年,粟裕手握65萬大軍,卻沒能解放臺灣的真正原因
    其實早在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一次會議上就指出:「華東局的管轄範圍包括臺灣,三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為華東局常委並分管軍事。」這就意味著,以後解放臺灣的重擔是粟裕具體負責。同年6月,中央指示粟裕,張震研究解放臺灣的具體方案,並任命粟裕為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
  • 2004年,長春般若寺挖出無名頭骨,專家鑑定後:這是趙尚志的頭顱
    1942年,在特務的引誘下,他不幸中彈被捕,面對日本人的殘酷刑罰,以及利益誘惑,他沒有選擇屈服,最後日本人惱羞成怒,將其殘忍殺害,他的頭顱也被割下,送去了長春,屍體則被丟進了松花江中。當時抗聯的同志一直在尋找趙尚志的頭顱,可怎麼也沒有找到,這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
  • 粟裕「鬥膽直陳」:華野暫不過長江,毛澤東主席從善如流
    粟裕得出的結論是:「我軍必須高度集中兵力,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方能逐次殲滅敵軍主力,迅速改變中原戰局。」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粟裕指揮華野西兵團和中野的陳謝兵團,發動平漢路戰役,吃掉了蔣軍三萬兩千人。粟裕更堅定了集中中野、華野、陳謝兵團打大殲滅戰的思考。
  • 1955年授粟裕大將軍銜對其他大將有什麼影響?
    1955年給粟裕評定大將對其他大將有什麼影響?一句俗話說出原因在1955年我國進行的大授銜之中,有一個將領的位置至今都存在著一定的話題,此人就是大將粟裕!因為當時很多人都認為粟裕有可能會被授予元帥的軍銜,但是等結果出來之後,發現他只不過是大將,這倒並不是說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戰功是能夠排得上前三位的。對於這樣的一位高級將領沒有被授予元帥應該是很多人比較意外的一件事情,至今也有很多的說法,認為當年的粟裕是主動謙讓的元帥位置,那麼當時我們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給這樣的一位高級將領授予大將之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