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粟裕手握65萬大軍,卻沒能解放臺灣的真正原因

2020-11-29 新歷史

臺灣是中國的最大島嶼,臺灣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這裡東面就是太平洋,西面隔著臺灣海峽和福建省相望。臺灣對面的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是我國最為富庶的地區,但是臺灣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多次被分裂出祖國。

抗戰勝利之後,臺灣重新回歸祖國,但是後來由於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勢力逃到了臺灣,致使臺灣再次孤懸海外。其實早在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一次會議上就指出:「華東局的管轄範圍包括臺灣,三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為華東局常委並分管軍事。」這就意味著,以後解放臺灣的重擔是粟裕具體負責。同年6月,中央指示粟裕,張震研究解放臺灣的具體方案,並任命粟裕為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

1949年7月20日,粟裕、張震調整部署,以第9兵團第20軍、第26軍、第27軍共3個軍和兩個炮兵團「集結於上海市外整訓進行航海登陸教育」。 8月1日,第23軍歸第9兵團建制,也擔負攻臺任務。這樣的情況下,粟裕以華野九兵團四個軍作為攻臺的第一梯隊,另外四個軍作為第二梯隊,共八個軍,準備解放臺灣。當時臺灣方面只有十幾萬軍隊,而且都是從大陸逃過去的殘兵敗將,但是蔣介石很快就意識到了臺灣的防禦力量薄弱,從日本重金招募了兩萬名僱傭軍,同時在東南沿海大規模抓壯丁,在臺灣也開始進行大規模徵兵,補充兵力,使總兵力達到了20萬人。

鑑於臺灣軍隊的不斷擴充,而且有兩萬名日軍參與起來,粟裕要求撥出60億斤糧食作為軍糧,並花一億美元購買艦艇,擴充海軍力量。1950年2月,毛主席到蘇聯訪問後籤訂了兩份海軍裝備的協議,總額達1.5億美元,購買了兩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四艘掃雷艇。到1950年4月,海軍擁有各型艦艇92艘,艦炮309門,總共3.5萬人,空軍有戰鬥機,轟炸機,殲擊機共80多架,另外還組建了我軍第一支空降兵部隊,下轄七個營又七個連。

但是在1950年春夏之際,蔣介石將舟山群島的12萬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防守,在鄧華,韓先楚發動海南島戰役後,薛嶽不敵四野部隊,也從海南島撤走了七萬多名官兵到臺灣。當時臺灣島上的國民黨軍正規作戰部隊達到了30萬人,加上後期訓練的新兵,一共有50萬人。另外,蔣介石還擁有各種飛機743架,飛機場設備完全者11處,海軍方面有艦艇220艘,還向駐菲律賓美軍購置了1000艘小艇。

鑑於臺灣島上的變化,粟裕又緊急增兵,命令第三野戰軍12個軍50萬大軍全部參戰,又從四野調來了四個軍,使總兵力達到了65萬人的規模。但是在戰役準備的關鍵時刻,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6月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臺灣高雄,基隆港,巡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

其實當時還發生了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那就是1950年1月,臺灣地下黨領導人蔡孝乾叛變,蔡孝乾的叛變致使臺灣地下黨幾乎全軍覆沒,數千人被捕後被國民黨反動派處決。這其中還包括國防部次長吳石中將,他當時把臺灣所有的軍力部署情況都交給了華東局,但是在他被捕後,臺灣方面迅速調整了戰前部署。

相關焦點

  • 1950年,華野準備解放臺灣,此人叛變致使在臺地下黨全軍覆沒
    臺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對面就是中國最為富庶的東南沿海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由於各種原因,在近代歷史上,臺灣曾多次被列強侵佔。抗戰結束之後,臺灣回歸祖國,但是沒過多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又逃到了臺灣島上,致使臺灣再次孤懸海外。
  • 1950年中國為何沒有解放臺灣?蔣介石為何在臺灣省失去民心?
    事實上,到了1950年六月,也就是韓戰爆發前的時候,美國武裝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和對臺灣實施軍事佔領的決心的已經悄悄的下定。美國人當時只是在等待時機,這個決心之所以能夠下定,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遠東協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促成的。這麥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敗了日本,以後拿聲望可是相當的高,而且麥克阿瑟這個人也是相當的狂妄,目中無人,目空一切。
  • 臺灣1950年―1978年大事記
    1950年5月16日,蔣介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1950年5月18日,人民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解放臺灣的計劃被推遲.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
  • 粟裕學生說了一句話,破格提拔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隨著中央軍事委員會命令下達全國各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抗日遊擊隊等部隊,全部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 1948年,粟裕提出三大建議,偉人高度讚賞:淮海戰役,粟裕第一功
    1948年9月,粟裕大將連攻帶阻,發兵32萬打下解放濟南戰役的大捷後,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和華中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部,適時收縮防線,並圍繞徐州中心,通過津浦路和隴海路兩條鐵路,向周邊輻射,形成海州、商丘、臨城和蚌埠合圍防禦戰線,枕戈待旦,而粟裕三次鬥膽直陳偉人,爭取到殲敵於長江以北的戰略目標後,在濟南戰役結束當日
  • 建國初期,如果解放臺灣,首任臺灣省長是誰
    臺灣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在《尚書·禹貢》成書之時,臺灣就已經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對臺灣的管轄權。1949年國民黨政府因內戰失利而退守臺灣。
  • 1975年,毛澤東曾想讓鄧小平訪問臺灣談統一
    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7月初,毛澤東與朱德討論了進攻臺灣的問題。他們認為:只要蘇聯援助我們幾十架飛機,掌握了制空權,解放軍就可以發起進攻臺灣的戰役。7月3日,毛澤東和朱德致電華東軍區的陳毅、粟裕、張愛萍:「新中國就要成立了,希望你們抓緊做好解放臺灣的準備工作,加強海軍力量,做到中央一聲令下,隨時殲滅敵人。」1949年10月金門之戰的失敗,並沒有動搖黨中央和毛澤東解放臺灣的決心。
  • 粟迷們:讓咱們一起看看「戰神」粟裕都當了些什麼「官」?來次夠
    1932年3月率部參加的東陂、草臺岡兩次戰役,被朱德稱為「紅軍戰術上最好的戰例。12、軍團參謀長兼師長、政委,26歲。因為能打仗會打仗,1933年10月又調任紅7軍團參謀長兼紅20師師長、政委,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3、軍團參謀長,27歲。1934年7月,紅7軍團編遣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粟裕被改任先遣隊參謀長。
  • 1984年粟裕大將病逝,訃告中這句話,在開國將帥中絕無僅有
    粟裕不僅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也是共產黨遊擊隊的偉大創立者。1927年,20歲的粟裕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就參加了南昌起義,進入井岡山。同時也參加了數次「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1944年,粟裕率領軍隊向日軍發起猛攻,當時在他帶領下解放的土地有3千平方公裡。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則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拒絕了。
  • 粟裕「鬥膽直陳」:華野暫不過長江,毛澤東主席從善如流
    1947年6月30日, 在黃河中下遊河南與山東交界處,自臨濮至張秋鎮約一百五十公裡的河段上,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十餘萬人馬由北向南強渡黃河。劉鄧大軍、陳謝兵團、陳粟大軍三路大軍呈「品」字形配合作戰,目標直指國土腹地的國民黨控制區域。1947年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兵分三路,開始了人民解放戰爭史上著名的軍事行動——千裡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吸引了國民黨軍近九十個旅的兵力,打亂了國民黨軍向山東和陝北進攻的計劃。
  • 他本該授中將 , 偉人: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提為上將
    1913年韓將軍出生在紅安縣的一個貧困家庭中,他吃苦耐勞,小時候沒怎麼讀過書,從小就放過牛、學過工匠也做過短工,對底層人民的生活有著很直接的感受。: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 在解放海南島兩個月後,韓戰爆發,美軍進入臺灣海峽,而我軍就此失去了進軍臺灣的機會,如果不是韓將軍當時極力儘快發起戰鬥
  • 淮海戰役我軍每天打3萬發炮彈,這麼多炮彈從哪裡來?粟裕告訴你
    抗日戰爭剛剛結束,社會經濟還沒有完全的恢復,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為了竊取抗戰勝利的果實,悍然向共產黨發動了猛烈的炮火進攻,為了早日實現國家社會的穩定運行,共產黨決定迎難而上,同國民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終於直到1948年,大陸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長達3年之久的內戰宣告徹底結束。
  • 70年前的今天,海南全島解放:木船是如何打敗軍艦的?
    1950年4月16日,野戰軍主力發起大規模渡海作戰,萬舟齊發,強渡瓊州海峽。本文資料圖片由海南省史志館提供70年後再回望,依然心潮澎湃,其間多個重大抉擇更是驚心動魄。木船怎麼能打軍艦?假若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推遲一個月渡海,海南晚一兩個月解放,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 他一生心系打仗,母子離別23年才得以團聚……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於湖南懷化市會同縣伏龍鄉。粟裕的堂弟粟多瑛回憶道:粟裕離家時,在家裡住了最後一晚,給父親留下一封信和幾個梨子,取「離別」之意,第二天就走了。這一去,再也沒回家。在1949年解放軍渡江前夕。老戰友陳毅問粟裕:「你離家20多年了,想不想家?」粟裕回答說:「我家有老母、哥哥、姐姐和兩個妹妹,怎麼不想?現在我只能以戰鬥勝利的消息,借反動派的報紙,遙遠地向家鄉人報喜,讓家裡人知道我還活著。
  • 1950年,海南島戰役,韓先楚用木帆船撕破了薛嶽的「伯陵防線」
    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1950年,這裡發生了解放戰爭時期最後一次主要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解放海南島,它的勝利有兩方面深遠的意義,一是徹底打破並摧毀了蔣介石把海南島變成「第二個臺灣」的夢想;二是使抗美援朝如期打響。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早已被淡忘的歷史,感受一下當年「跨海搶灘登陸戰」的驚心動魄。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日本打算進行最後的掙扎。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只說了4個字
    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日本打算進行最後的掙扎。8月6日和9日,美軍為了速戰速決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進行威懾,9日蘇聯百萬軍隊傾巢而出,令日軍膽寒。然而此時日本的岡村寧次將軍還在中國戰場,此時國內已經向他通報了當前的日軍情況,岡村寧次也知道眼下這種狀況已經無力回天了。
  • 亮劍臺海:我軍首次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紀實
    1953年駐紮大陳島的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有一萬多人,佔國民黨駐浙東島嶼總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擔任司令,並有艦隊司令齊鴻章和「海上突擊縱隊」司令黃八妹協助。大陳島成為國民黨海軍在浙東沿海的軍事指揮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軍成功地奪回大鹿山、小鹿山、雞冠山和羊嶼4島,並乘勝追擊奪回積穀山島後,胡宗南被蔣介石調回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