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我軍每天打3萬發炮彈,這麼多炮彈從哪裡來?粟裕告訴你

2021-01-08 俠客論春秋

在閱讀本文前,麻煩您點點上面的「關注」哦!您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完全免費!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

抗日戰爭剛剛結束,社會經濟還沒有完全的恢復,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為了竊取抗戰勝利的果實,悍然向共產黨發動了猛烈的炮火進攻,為了早日實現國家社會的穩定運行,共產黨決定迎難而上,同國民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終於直到1948年,大陸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長達3年之久的內戰宣告徹底結束。

提到解放戰爭,劉伯承領導的淮海戰役可以說是不得不提的戰役,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軍實現北方地區全部解放的基礎,可見當時的廝殺有多麼的激烈。根據當時的評論,這場戰役是解放戰爭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歷時65天,解放軍投入了最多的兵力,殲滅了最多的敵軍,發射了最多的炮彈,實行了最複雜的戰術,因此其勝利的政治和軍事含義影響深遠。

戰事的慘烈程度究竟如何表述呢?就連當時身經百戰的劉伯承都回憶說:"戰後自己根本就不敢去回憶戰鬥的過程,我不時會夢到無數的寡婦問我要丈夫,無數白髮蒼蒼的老人問我要兒子,我不想去回憶,或者說不敢去回憶。"可以看出這場戰役解放軍也是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

據說,這場戰役中解放軍投入的火力是規模最大的,一天大概要發射出3萬枚炮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可以說當時戰火連天,黑夜都被映照成白天。但是有人要問了,印象中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要遠遠好於共產黨,為什麼共產黨會有這麼多炮彈呢?其實啊,這些炮彈還真不是俘獲來的,而是解放軍自產自用的。粟裕將軍揭秘了這個問題,原來在1938年到1949年,共產黨就已經在建造了不少的兵工廠來生產武器。其中比較大的,在淮海戰役中發揮重要價值的,就不得不說膠東兵工廠了。膠東兵工廠不僅僅具有生產線,而且具備完善的武器配置中心、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軍事人才技術培訓學院,因此在解放戰爭時期膠東兵工廠一共生產出了252.8萬的炮彈。這些炮彈足夠打3場淮海戰役和15場孟良崮戰役了。因此其總產量高居各區第一,成為了解放戰爭北區最重要的火力供應中心。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所以當時的黨中央特別重視膠東地區的防禦。在1947年8月23日,陳毅、粟裕等人向黨中央專門的匯報:"膠東地區是我方武器供應基地的主要區域,供應範圍涉及京津冀,假如敵方向山東腹地進攻,必然會造成我方物資巨大的損失.....華東野戰軍的武器供應,至少十分之七是由膠東產出......"

因此膠東兵工廠從一開始生產步槍,到後來生產出各種火炮、機槍、迫擊炮、子彈等等,在解放戰爭時期為解放軍的勝利保駕護航。被稱為"華東總後方"、"解放軍主要軍事基地之一"等等榮譽稱號。再後來,膠東一帶就成為了解放軍重點防禦的區域,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將軍張靈甫曾經想帶領軍隊出其不意的進攻山東地區,解放軍立馬集結了大量的軍隊進行阻擊,最終瓦解了對方的攻勢,張靈甫也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打死。

那麼繼續說膠東兵工廠生產出那麼多的火力武器是如何被運送到前線的呢?陳毅將軍曾經在這麼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當時膠東地區的人民群眾早已經看穿了蔣介石政府的算盤,也被解放軍服務人民的作風所打動,因此人民群眾把解放軍戰士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於是群眾自發用小推車運著炮彈,供給在前線作戰的解放軍戰士。據統計,當時膠東志願前線的群眾人數可以達到180萬餘人,佔整個山東支援前線人數的25%以上。因此可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其實是解放軍和人民群眾一起作戰,努力拼搏得來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顯然深諳這個道理,共產黨軍隊從一開始就真切的傾聽群眾的呼聲,真實的反饋群眾的意願,真情的關心群眾的疾苦,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主體位置,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因此解放軍贏得戰爭的勝利,原本就在情理之中。

這是一本對於我國近現代戰爭時期的元帥、大將進行盤點的書籍,其中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小趣事,通過這些細節故事,能讓這些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名將、名帥的形象更為鮮活飽滿,也能讓我們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那個時代的艱辛與不易,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這對於我們當下的生活也是很有幫助的。我們有許多文章就是出自於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了解。

相關焦點

  • 1948年,粟裕提出三大建議,偉人高度讚賞:淮海戰役,粟裕第一功
    ,就直電延安總部:第一建議發起淮海戰役,並提出了兩大出兵方向。1948年11月8日,淮海戰役開打第三天,粟裕大將適時南渡,重兵直插徐州以東,逼迫敵軍在江北節節相抗,為撤兵蚌埠,撤防長江,劃江而治,江南和華南固防爭取時間,但也不排除敵軍藉此暗中蓄力,企圖反攻,而粟裕為了保證我軍在將來順利渡江南下,與敵決戰,向總部直陳第二大建議:在新安攻破黃伯韜部後,暫停攻打兩淮,主攻徐州,削弱敵軍,力爭在江北殲敵,不給敵軍破壞江南的機會。
  • 1948年碾莊戰役,黃百韜的國民黨第七兵團,是如何被粟裕殲滅的?
    1948年11月初,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準備在淮海地區同國民黨部隊展開戰略性的戰役顧祝同奉命來到徐州督戰,並和前線的國民黨將領商討應對方案,在會議上,黃百韜給出的方案是放棄海州,撤到徐州和華東野戰軍進行較量很快他們的作戰方案,被我軍安插在國民黨國防部的高級特工郭汝瑰獲取,於是國防部發了一封電報給黃百韜,讓他等待劃歸他指揮的建制44軍,匯合後,再撤到徐州
  • 千萬人廝殺的淮海戰役,為什麼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等記者們參觀完戰利品後,突然問「剿總」副司令杜聿明:「這麼大的勝利,黃百韜哪去了?」其實黃百韜已經戰死了,但杜聿明不敢明說,那不是打臉麼?於是杜聿明告訴記者:「黃百韜回家休息去了。」三、大淮海戰役開始的時候,劉峙命令駐紮安徽的黃維兵團撤到徐州,希望大兵團集中到徐州附近,堅持的時間久一點。
  • 1948年粟裕指揮的淮海戰役,國民黨邱清泉陣亡,他的子女後來怎樣
    1946年,老蔣以談判為幌子,暗中調兵遣將,意在全國範圍內侵佔我軍在抗擊日本侵略者建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1946年7月,老蔣調集重兵,準備在江蘇合圍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為了達到戰役的目的,老蔣也派出了自己的主力將領邱清泉,抗日戰爭時期,邱清泉先後參與了南京保衛戰、崑崙山等戰役,具備出色的指揮才能
  • 1953年抗美援朝,我軍20分鐘打光1900噸炮彈,彭德懷:停戰籤早了
    1953年7月中旬,我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最後一場金城戰役打響,此戰,我軍厚積薄發,展現出超強火力,20分鐘打出130餘萬發炮彈,最後打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堅殲滅戰,收復失地達到160餘平方公裡,但彭老總在晚年寫自傳的時候,卻不無遺憾地提到:停戰協議籤早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粟裕「鬥膽直陳」:華野暫不過長江,毛澤東主席從善如流
    可他沒想到,自己的兩個拳頭這麼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呢,給他來個針鋒相對,也還他一個黃河戰略:緊緊拖住他這兩個拳頭,然後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澤東將解放戰爭直接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宏大的戰略決策要出臺了。
  • 敵我兵力是60對80萬還是70對50萬?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敵我兵力是60對80萬還是70對50萬?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向徐州附近的國軍發動進攻,淮海戰役爆發。【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六十期】(軍事系列第424講)淮海戰役是60萬對80萬嗎?紙面數字如此,實際上就不是這樣。我們先看看解放軍。
  • 淮海戰役,老蔣擺出了一字長蛇陣,卻被解放軍「攔腰夾頭去尾」!
    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政委的粟裕向中共中央建議此時可以乘勝追擊殲滅徐州外圍的黃百韜、李延年兵團,為奪取徐州做準備,10月11日毛主席回電即同意此方案。濟南的失守以及整個山東守軍的潰敗,讓蔣介石憂心忡忡,一旦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和意欲南下的華東野戰軍在江淮匯合,那南京危矣!國民政府危矣!於是蔣介石在遼闊的中原大地上排出了一條長蛇陣來對付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的匯合。
  • 粟裕離開師部102天後幹了一件大事,有人不高興,敵人卻很佩服
    人民解放軍「大將之首」的粟裕,指揮作戰,從不拘泥於條條框框,每戰都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哪裡好消滅敵人就在哪裡打,什麼時候好消滅敵人就在什麼時候打,哪種戰法有效就採取哪種戰法。到1943年夏季時,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勝利的形勢日漸明朗。粟裕敏銳地意識到,日軍正在作垂死掙扎,抗日戰爭進行到了轉折關頭。
  • 遠徵軍老戰士隱居山村60年 曾被日軍炮彈炸傷大腿
    沒想到,現在社會這麼認可遠徵軍。」  劉元發說,現在老了,就想在有生之年再見一見戰友。說到這裡,身體硬朗、吐字清晰的劉元發哭了:「生死與共的好戰友,你們在哪裡,松山戰役過去快70年了,我還經常夢見你們。」  昨天,在他的農家小院裡,劉元發講述了自己赴緬甸、過印度抗戰的傳奇經歷。
  • 1984年粟裕大將病逝,訃告中這句話,在開國將帥中絕無僅有
    中共中央採納粟裕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線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線作戰。 1947年1月,粟裕率華東野戰軍先後發起了 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芙戰役、泰蒙戰役、孟良戰役等,共殲國民黨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
  • 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79年猖狂的越軍被我軍暴揍
    1953年的奠邊府戰役中,中國提供了戰役所需要的全部武器彈藥,通訊設備,糧食,藥品,甚至連軍裝都中國給的。1955年,中國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還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300噸麵粉,從農業到工業所需要的設備,工廠都是成套的贈送,還有大量的技術人員也派到越南幫助建廠。
  • 1948年粟裕指揮濟南戰役,王耀武做了2個關鍵決定,受到陳毅點讚
    1948年9月16日開始,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經過戰前的周密部署,向國民黨駐守濟南的部隊發起了攻城戰役,當時國民黨濟南戰區的最高司令長官是王耀武,他同時主政山東,華東野戰軍勢如破竹,對王耀武部署在濟南外圍的國軍部隊,發起了猛烈的打擊,我軍作戰英勇,國民黨的部隊紛紛潰逃,國民黨佔領的外圍陣地很快就被解放軍攻下了由於濟南周圍陣地都被華東野戰軍佔領,王耀武的主力部隊無奈只能向濟南城撤退
  • 1950年,粟裕手握65萬大軍,卻沒能解放臺灣的真正原因
    其實早在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一次會議上就指出:「華東局的管轄範圍包括臺灣,三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為華東局常委並分管軍事。」這就意味著,以後解放臺灣的重擔是粟裕具體負責。同年6月,中央指示粟裕,張震研究解放臺灣的具體方案,並任命粟裕為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敵我雙方為了在停戰談判中取得有利地位,最終爆發了金城戰役。韓戰最後一戰:金城戰役為了取得最佳戰果,我軍作了充分的軍事部署。金城正面志願軍共有6個軍,82毫米迫擊炮以上火力1483門,兵力對比志願軍以3:1佔優勢,火炮對比志願軍以1.7:1佔優勢。
  • 粟裕兩次與死神靠近,一次子彈打穿耳部顳骨,另一次彈片嵌入頭顱
    8月3日,起義部隊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南下,以佔領廣州,發展革命力量,再次北伐。粟裕所在的警衛隊隨軍南下,負責前敵委員會和參謀團的警衛任務。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與作戰,到了廣東的潮州。主力部隊被敵人重兵圍攻,損失慘重。粟裕所在部隊也得撤出潮州與朱德率領的二十五師餘部會合,向西北方向轉移。部隊到達閩贛交界的武平被敵兵追上,朱德命令粟裕所在的排掩護部隊轉移。
  • 粟迷們:讓咱們一起看看「戰神」粟裕都當了些什麼「官」?來次夠
    介紹粟大將,就要學粟大將作風,來幹的說實的,直接了當,開說。一、學員班長,20歲。從6歲開始,斷斷續續上了13年學,師範生身份的粟裕,在接受革命思想併入黨後,於1927年5月入伍葉挺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4師教導隊並任學員班長,1927年8月1日以此身份參加了南昌起義。二、連黨代表,21歲。
  • 金剛川的背後,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終局之戰
    李承晚 戰役前部署 志願軍指揮部在金城戰役打響前,三個軍團的指揮官都想打這關鍵性的一仗,3兵團司令許世友戰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