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軍老戰士隱居山村60年 曾被日軍炮彈炸傷大腿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如果不是劉元發自己站出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隱居小山村60多年的老農民,竟然是曾立下赫赫戰功的遠徵軍戰士。

  現年91歲的劉元發是梅州興寧合水鎮羅英村人,讓他「說出自己的故事」的動力,源於今年9月初《羊城晚報》對遠徵軍老兵楊劍達重回故鄉梅縣的報導,「我以前一直不敢說,也不願意說。沒想到,現在社會這麼認可遠徵軍。」

  劉元發說,現在老了,就想在有生之年再見一見戰友。說到這裡,身體硬朗、吐字清晰的劉元發哭了:「生死與共的好戰友,你們在哪裡,松山戰役過去快70年了,我還經常夢見你們。」

  昨天,在他的農家小院裡,劉元發講述了自己赴緬甸、過印度抗戰的傳奇經歷。

  猛低頭,躲過日軍致命一槍

  劉元發出生於1921年9月。他16歲那年,抗日戰爭爆發,興寧籍的副師長陳侃四處招兵買馬,1939年,陳侃當上第9集團軍第1挺進縱隊司令,他專門派人在興寧設點招收學生軍,劉元發參軍了。經過一年的訓練,劉元發被編入挺進縱隊任班長,他清楚記得,當時的支隊長叫賴梁東,是江西人。邊訓練邊打仗。有次在福建龍巖,與日本鬼子距離僅500米展開激烈戰鬥,「『嗖』,日本鬼子一槍打過來,我本能地一低頭,前額腦門上一陣麻辣,鮮血頃刻直流,敵人的子彈只擦破了頭皮,幸虧經過戰鬥,熟悉日本槍打過的聲音,頭低得快,要不然早就腦袋開花命歸西天了。」

  後來劉元發升為排長,後又調到雲南昆明行營交通處運輸大隊,負責運送從越南河口到昆明的槍枝彈藥,運送彈藥期間從未出過事,深得交通運輸處少將處長顏健華(廣東連平人)的賞識,並住在顏健華的家中,與年約50歲的顏健華情同父子。

  一年後,在顏健華的推薦下,劉元髮帶薪帶職,到國民黨中央軍校第五分校駐騰衝幹訓班炮兵科學習。學習結束,劉元發被委任為少尉排長,自主選擇到興寧老鄉鍾彬任軍長的71軍,被安排到輜重團。劉元發至今仍記得,當時輜重團團長是吳濤,副團長是何中天。

  攻龍陵,日軍炮彈炸傷大腿

  1944年,劉元發所屬部隊接到命令,從寶山出發攻打松山。松山山勢險峻,以滿山是高大的松樹而聞名,山下是橫穿而過的怒江。戰鬥打得非常慘烈,日本人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山上挖了很多山洞,築成堅固的防守陣地,洞裡儲藏有很多糧食和彈藥。每當我軍衝鋒時,敵人就居高臨下,在洞門口利用機槍掃射和炮擊我軍。劉元發說,28師師長劉又軍也是興寧人,經過松山戰役,28師只剩下50多人。剛開始,日本鬼子還不時在夜間偷襲我們。後來,我方用大炮猛烈轟擊,18架飛機輪番轟炸,炸得松山草木不存,掀開的全是厚厚的泥土,把日本兵炸得抬不起頭來。最後,日軍只剩下30多人,被我軍層層包圍之後出來投降。「日軍被俘後,我還和日本俘虜扳手勁比試日本鬼子的力氣,最後還是我贏了。」劉元發侃侃道來,十分自豪。

  松山戰役結束後,劉元發隨軍攻打緬甸交界的龍陵、回龍山等,「在攻打龍陵時,我被敵人的炮彈炸傷左大腿,這次也非常的幸運,差一點就炸斷了大動脈,至今左腿留下深深的傷疤。」由於當時後方醫院還在昆明,劉元發在戰地醫院簡單治療後,一直隨部隊追打日軍到緬甸。之後部隊休整了一段時間,然後坐飛機到達印度新德裡整訓,三個月後接到命令回國,先坐飛機到貴州,然後坐汽車到廣西,繼續整訓準備攻打駐守桂林的日軍。就在部署攻打任務的第二天,日軍投降。

  想戰友,做夢都盼能見一見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元發到上海市民政局工作,兩年後,他覺得自己適合經商,辭職後輾轉東北一帶做藥材生意,賺了一些錢。1949年11月,思念家鄉的劉元發單身途經江西回家,路上遇到一群土匪,身上的錢財被洗劫一空,連身上穿著的棉襖也被搶走了。一路徒步,劉元發終於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孩子們都很爭氣,在村裡蓋了一棟樓房。後來,妻子、兒媳、兒子先後病逝,孫子們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劉元發一個人待在院子裡。

  今年已經91歲了,劉元發每天仍然樂呵呵的,自己種菜、做飯,唯一的遺憾是,他所有的證件包括國民黨頒發的抗戰獎章,在30年前一場大火中丟失了。

  村幹部劉新添告訴記者,劉元發做人很低調,1949年回到村裡後一直沒告訴大家他參軍打仗的「威水史」,大家都知道他是國民黨老兵,「他在我們村裡隱居了60多年」。村裡曾想為劉元發申請補助金,但因缺少證件證明,戰友要麼死去了,要麼失去了聯繫。「我們都相信他是真的,但現在沒證明,民政局也無能為力。」

  記者與國內幾個關注遠徵軍老戰友的團體聯繫,劉元發講述的部隊番號、首長姓名等都絲毫不差,但遠徵軍名冊早已丟失,無法查找劉元發到底在哪個師部。記者聯繫過七位71軍的老兵,但電話要麼打不通,要麼接電話的人說「老兵已去世」。(記者 尹安學 通訊員 羅偉義 巫南昌 )

相關焦點

  • 孫立人率遠徵軍大破日軍,戰場變成「軍需庫」,廖耀湘:恭喜發財
    孫立人:先打加邁,後攻孟拱1944年5月,英軍聯絡官貝森上校接到英軍的情報,說來自曼德勒的日本援軍,今晚在卡薩附近突破了英軍第3師陣地後,繼續向加邁靠近。加邁城下,我軍的有利態勢可能逆轉!一直在猶豫中的孫立人,立即變得堅定無比:先打加邁,後攻孟拱。決心既下,孫立人回頭一看,覺得自己剛才很可笑。迷惑徘徊這半天,其實就因為眼前一團霧。
  • 激戰侵華日軍 中國守軍曾一炮炸死日軍將領
    「這個記錄也顯示:井手龍男是目前有證據可以明確證實的,中國軍民在南京城的不屈反抗之中擊斃的唯一一個日軍將領。」胡卓然說。發出反擊的中國士兵下落如何?胡卓然認為,他們很可能成功轉移了。「首先是日軍的報導、史料中,並沒有提到任何發射迫擊炮彈是何人所為的情況。」
  • 抗戰時打死一名日軍,能繳獲多少子彈?這一數字你恐怕都不敢信
    導語:在中國近代史當中,人們曾經歷了太多的苦難與戰爭,而現在的我們可以過著這麼幸福安定的生活,那都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而在近代的眾多戰爭當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14年的抗日戰爭了。當年日本在通過明治維新後,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從而令其野心也急劇膨脹。
  • 六位1933年被日軍殺害的抗日將領,最後一位生前是當地土豪
    02、田霖田霖,吉林人,早年曾加入張作霖的奉軍,在吉林陸軍軍官教練處接受訓練。畢業後任連長、營長等職。九一八事變後,留守東北。1932年3月,成立了吉林人民抗日自衛軍,任司令。自衛軍約有500餘人,在吉林多地抵抗日軍入侵,取得了多次勝利。曾在蛟河縣白石山附近襲擊日軍的一輛軍車,擊斃日本兵60多人,繳獲大量糧食和槍枝。
  • 抗美援朝老戰士70年後見到了戰友……
    抗美援朝老戰士70年後見到了戰友…… 2021-01-0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鄧華曾率部伏擊日軍 肉搏戰中有戰士咬掉敵人耳朵
    建根據地 鄧宋會師  1937年8月,在陝西洛川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冀察邊境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以霧靈山為中心,建立冀熱遼根據地。1938年2月下旬, 以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3大隊為主,組成鄧華支隊,亦稱冀東支隊。支隊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就是鄧華。
  • 日本投降前,小兵偷埋幾十個彈藥庫,六十年後良心發現來中國指認
    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難書,抗戰時期,因為日軍細菌戰死去的中國軍民,在30萬—60萬人之間。根據不完全統計,因為日軍細菌戰染上傳染病的中國軍民,高達1200多萬人。木村在日本投降前,曾帶領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偷偷隱埋了80多個含有化學武器的彈藥庫。1943年,16歲的木村,被日軍強徵入伍,被派往黑龍江巴彥一帶。當時,木村還是一個娃娃兵,負責看管日本關東軍彈藥庫。
  • 八路軍發現一院落不對勁,果斷連射4枚炮彈,次日日本舉國哀悼
    今兒筆者要給大家說的故事,便是《亮劍》第1集的靈感來源,當年我軍發現一院落不對勁,便讓18歲的「神炮手」李二喜連射4發炮彈,一舉將日本一大將擊斃,最後輕鬆取得勝利,今天我們便來說說這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時間回到1939年10月,侵華日軍對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妄圖剿殺我方抗日武裝。
  • 在老戰士紀念碑前佇立
    (本報記者 蘭萃 攝)□王 川  編者按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老戰士紀念廣場位於長清區孝裡鎮龍泉官莊南側的山東人文紀念園內,由中共山東省委老幹部局與山東福壽園共同投資興建,佔地6000多平方米,其主體部分是一道全長72.6米的老戰士紀念牆。紀念牆的中間是一組大型浮雕,兩邊是以「軍」為單位的老戰士名單。紀念牆刻有12個在山東誕生或由山東部隊為主組建的軍及12個軍首任軍首長的姓名和部隊簡要戰史。
  • 中國遠徵軍女兵被野人抓走後,頭骨被當作水瓢,後輩:帶您回家
    ▲中國遠徵軍艱辛的遠徵軍蔣介石為了防止日本政府得逞,於是在1942年初的時候正式成了中國遠徵軍,這支遠徵軍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前往東南亞戰鬥。但是由於各個因素的影響,這支遠徵軍在1942年再一次組織了緬甸北部大撤退,在撤退的過程中,中國遠徵軍死傷無數。
  • 齊齊哈爾8名日軍遺留毒氣受害者明日將赴日請願
    歷時兩年的中日律師就日軍侵華遺留化武齊齊哈爾對當地群眾危害的調查取證,於近日結束。27日中午,齊市毒氣受害者王成、丁樹文等8人赴日請願團從齊市乘火車前往北京,29日中方律師與8名毒氣受害者從北京飛往日本,要求日本政府給予受害賠償,並採取切實可行措施,徹底清除日軍侵華遺留大量毒氣彈,以保障中國民眾人身財產安全。
  • 一個隱居深山25年的數學天才,如何成為美國史上最難抓的恐怖分子
    因為他越來越反感這個社會,曾寫信告訴家人:技術進步在不久的將來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他不能作為數學家來促進這一過程。 但是,特德的隱居生活幾年後就受到了打擾:房地產的拓展,機器砍伐樹木,森林上空的飛機。他尤其痛恨噪音,曾多次用獵槍徒勞的射擊天上的飛機,還破壞過工人的機器,遊客的雪橇車,甚至鄰居愛叫的狗也被他毒死。
  • 率8千人戰日軍三萬大軍剩60人,逃跑被執行槍決,6萬人上書免一死
    餘程萬是廣東臺山人,1902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餘程萬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家人送到學堂讀書。由於刻苦讀書,成績優異,還考上了師範學校。在1924年的時候,餘程萬棄筆從戎,報考了黃埔軍校,成為了黃埔一期的高材生。在北伐戰爭時期,餘程萬因為戰功顯赫,不久後就擔任了少將政治部主任。
  • 炮彈藏腦內71年 夜裡常常做夢在打仗
    原標題:炮彈藏腦內71年夜裡常常做夢在打仗     昨日,冬陽和煦,坐在家中,看著珍藏的解放戰爭紀念章和抗美援朝紀念章,老人又一次回憶起曾經的崢嶸歲月。     王克德1931年出生於江蘇省沐陽縣。1948年夏季,17歲的他參加縣大隊(民兵組織),後來帶著3顆手榴彈加入 軍。當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後,一天夜晚,王克德和同連隊的其他兩名戰士到一個集鎮附近偵察敵情。突然,一發迫擊炮的炮彈,在王克德和另外一名戰士中間的土地上爆炸。聽到聲音,王克德趕緊臥倒,爆炸帶起的泥土等物飛濺到身上。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甲午風雲》電影,我第一次看還是在甲午戰爭110年紀念日,當時跟著父親一起看,在看到鄧世昌敕令致遠艦上的海軍將彈頭拔下後,從炮彈裡面倒出來的全部是沙子時,我父親非常的憤怒,而我也被他帶動了情緒,於是也開始變得憤怒,並且迎合我父親,但那時年少的我還沒有學過歷史,只知道是清朝因為沒有炮彈打了敗仗。
  • 抗戰士兵救了一名日本女護士,結婚40年後,這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從1939年9月1日正式拉開帷幕的,而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便已經打響,無數抗日戰士的犧牲才換來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在殘忍的戰場之上也曾有過許多動人而婉轉的故事。
  • 湖南山村年味濃 曬春聯送年貨宰年豬
    「曬」春聯、宰年豬、辦年貨、送年畫、扎龍獅……中國傳統佳節春節將至,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炎陵縣的山村年味頗濃,村民忙碌著恭迎新年。  「曬」春聯  「摩託絡繹豬滿圈,大廈林立糧成山。」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民「曬」春聯活動,讓三河鎮大坑村村民楊聖發率先「曬」起了自創書寫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