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對面就是中國最為富庶的東南沿海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由於各種原因,在近代歷史上,臺灣曾多次被列強侵佔。抗戰結束之後,臺灣回歸祖國,但是沒過多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又逃到了臺灣島上,致使臺灣再次孤懸海外。
早在渡江戰役結束之後,第三野戰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解放臺灣的戰役了,粟裕在東南沿海地區一度增兵到12個個軍共50萬人的兵力。為了配合粟裕作戰,新中國的海軍,空軍力量也在迅速發展起來,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很多人都說後來之所以沒有能解放臺灣,主要是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其實當時還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件,那就是地下黨在臺領導人蔡孝乾叛變,致使在臺地下黨全軍覆沒。
1908年,蔡孝乾出生於中國臺灣省彰化縣,1924年,蔡孝乾來到中共創辦的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讀書。在學習的過程中,蔡孝乾受到了瞿秋白,任弼時等人的思想影響,參加了臺灣進步青年組織的上海臺灣青年會。
1928年,蔡孝乾受命到臺灣組建臺灣共產黨組織,負責組織在臺宣傳工作。蔡孝乾的行動很快就遭到了日軍的察覺,後來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捕,蔡孝乾逃到了大陸,潛入到了福建漳州。1934年,蔡孝乾參加了紅軍長徵,是唯一參加過長徵的臺灣人。1935年,蔡孝乾擔任反帝聯盟主席。抗戰全面爆發後,蔡孝乾擔任八路軍總部野戰政治部部長兼敵工部部長,後調回延安工作。
1946年4月,被任命為臺灣省工委書記的蔡孝乾回到臺灣。蔡孝乾到臺灣之後迅速展開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農民的減租減息運動,還有工人罷工運動,並採取遊擊戰和國民黨軍正規部隊進行周旋,在當時的臺灣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隨著國民黨軍在大陸的全面失敗,蔣介石越發的重視臺灣,開始調集大量的軍警憲特人員圍剿臺灣的武裝勢力和地下黨組織。面對日益惡化的局勢,蔡孝乾不但不提高警惕,生活反而逐漸腐化,他開始逐漸痴迷於生活享樂,結交臺灣所謂的上流人士。蔡孝乾為了討好自己的小姨子,還頻繁地挪用活動經費。
1950年1月和3月,蔡孝乾兩次被捕。在第二次被捕之後,蔡孝乾叛變。他的叛變,致使臺灣地下黨幾乎全軍覆沒,3000多人被槍斃,8000多人被逮捕。國防部次長吳石中將,國防部中將高參陳寶倉,國民黨東南長官公署總務處上校交際科科長夏曦等人也都被逮捕後槍斃。這幾人都是國民黨軍當時位高權重的人物,尤其是吳石中將,他當時把臺灣的軍力部署情況都通過秘密渠道送交給了正在準備解放臺灣的華東局。吳石將軍被捕後,國民黨方面很快改變了在臺的軍力部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