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中國近代抗戰史上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楷模,位於湖北省的紅安打響了鄂豫皖地區反抗的第一槍,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之地,據統計,在戰爭年代紅安地區參加紅軍的戰士就有6萬多人,他們之中開國上將就有8位,韓先楚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但其實在授予儀式之前,韓將軍原來是中將軍銜,經偉人等商議後破格提拔他為上將軍銜,這次變動並沒有引來爭議,甚至可以說好評一片,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913年韓將軍出生在紅安縣的一個貧困家庭中,他吃苦耐勞,小時候沒怎麼讀過書,從小就放過牛、學過工匠也做過短工,對底層人民的生活有著很直接的感受。
雖然沒有讀過書,也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學習,但是韓將軍就像是三國裡的趙雲一樣,可以說渾身是膽,他被稱為「旋風將軍」,一生從未嘗敗仗,他帶領的部隊也被稱為旋風部隊,令敵人聞風喪膽。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徵中,只有韓將軍的部隊人數只增不減。
1946年10月份,國軍調動了大量的部隊南下,情況十分緊急,並且隨時都有戰爭爆發的可能,敵方甚至還出動了王牌師團25師,想要對我軍進行一次猛烈的打擊。
面對這種情況,當時身為第四縱隊副司令的韓將軍毫無膽怯之意,立馬組織起部隊,決定先下手為強,不分晝夜的加速前進,敵人哪裡料想到我軍會主動攻擊,進軍速度和指揮策略讓他們無法招架,最終敵軍傷亡人數超過8000人,嚴重的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
韓將軍的一生戰績輝煌,他分別跟隨過彭、劉、徐、林四位元帥,並且深得信任。彭總稱韓將軍會打仗;劉總贊他是好樣的;陳雲說他是一員戰將;林總說他打仗用腦子。
而戰友們評價他是個「好戰分子」,仗打的快,打的好,打的狠還打的刁,別人身上有的他都有,別人身上沒有的他一樣有,打出了自己的風格特色,軍隊的福音。解放戰爭時期,韓將軍更是創下了數不盡的功績,打出了多個經典戰例。
在剛擔任東北四縱副司令員的時候,就指揮了三縱四縱兩個主力縱隊,有種亮劍中李雲龍指揮萬人攻打平安縣的味道,在我軍的歷史中也是不曾見到的,而真正讓韓將軍一躍成名的還是解放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
在渡江戰役之後,我軍勝利已成定局,百萬雄師過大江,老蔣的敗局已定,解放軍就像一把利刃一樣橫衝直撞,國軍僅剩下了一些殘餘分布在西南,這個時候就要考慮解放周邊島嶼了。而解放海南島的任務,就放在了韓將軍的肩上。
1949年12月,韓將軍率軍開進了雷州半島,開始著手戰前準備。想要解放海南島,沒有船可不行,正在韓將軍一籌莫展,為了船隻問題絞盡腦汁的時候,突然接到了一個情報,說在北海的某島上,有一股敵人,他們手裡掌握著從百姓手中搶來的400多艘船。這可把韓將軍高興壞了,馬上進行緊急部署,一舉消滅了島上的敵軍,400多艘船隻自然成為我軍的戰利品。
在解決了船隻的問題之後,作戰計劃卻遲遲沒有被批准,因為我軍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但是韓將軍卻主動請纓,他認為如果在穀雨前不發動戰鬥,那麼作戰計劃就要被再次延後一年,因為船隻都是沒有動力的風帆木船,只能依靠風力過海,他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中央,並且還表示如果兄弟部隊沒有準備好,自己願親率部隊渡海作戰。在他的努力徵求下,中央終於同意下達作戰命令。
1950年4月16日,韓將軍冒著極大的風險親率部隊跨海作戰,渡海時間整整一夜,第二天凌晨部隊才登島成功,當時的總參謀長聶帥擔心的一夜未睡,直到得到答覆後,懸了一夜的心才落了下來。
而韓將軍更是沒有讓眾人失望,率領了部隊乘坐木質帆船,先是突破了國民黨的炮艦攔截,然後對其發動總攻,僅僅58天,就解放了海南島,隨即一鼓作氣,相繼解放了周邊群島。
在解放海南島兩個月後,韓戰爆發,美軍進入臺灣海峽,而我軍就此失去了進軍臺灣的機會,如果不是韓將軍當時極力儘快發起戰鬥,將個人生死和榮譽置之度外,恐怕海南島現在就成為第二個臺灣了,因此這仗打得精彩,給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1955年授銜名單中,偉人發現韓將軍的名字在中將行列裡,他說:「不要忘記他1950年解放海南島的貢獻了」,最終在商議之後,韓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5年的授銜儀式,被授銜的開國將士們不僅有出色的戰鬥能力,驍勇善戰的勇氣精神,更有一顆愛國的心,當然不管是出色的名將,還是默默無聞的士兵,他們都為我國開國大業做出了貢獻,我們將永遠銘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