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時年101歲的張震將軍與世長辭。
在緬懷將軍的時候,他的老戰友、老部下們談起將軍的一些往事,事情都不大,卻把將軍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在他們的印象中,張震將軍特別喜歡下部隊,他十分享受跟戰士們在一起的感覺。
將軍自己不喜歡照本宣科作報告,也不願意聽別人長篇大論匯報工作,他更樂於下連隊,進廚房、宿舍,甚至看看豬圈。
戰士們也非常期盼老首長的到來,就像期盼一位長者、一個朋友。
一開始,戰士們在將軍面前會有些拘謹,張震將軍往往會先講一段笑話,一會兒工夫,就能跟戰士們打成一片。
可是,部隊裡卻有不少幹部怕見將軍,倒不是因為將軍「官大」,而是因為將軍經常會提一些問題「拷問」幹部。
這些問題看似不大,卻一個個都非常「接地氣」,如果平常不留意,一旦將軍突然問起來,幹部們著實不好回答。
1997年夏天,張震將軍視察陸軍某部,在下連隊之前,將軍召集了一次座談會,與會者都是中、高級軍官。
座談會的主題是「關心戰士生活」。
一位上校軍官的發言剛開了個頭,就被張震將軍打斷了:「不要念稿子了,你回答我一個問題吧。」
上校軍官非常緊張,他不知道將軍會提什麼問題。
張震將軍問:「你知道戰士們每個月領多少津貼嗎?」
上校軍官的臉漲得通紅,他根本就不知道戰士們的津貼標準。
張震將軍沒有繼續追問下去,而是給在做的軍官們講了一個典故:「民國有個『三不知將軍』張宗昌,他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條,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小老婆。」
將軍話鋒一轉:「解放軍中可不允許有『三不知將軍』……」
將軍不再多說什麼,座談會就戛然而止。
什麼都不用說了,將軍寥寥幾句話,直擊要害,勝過千言萬語。
張震將軍對「形式主義、走過場」等現象深惡痛疾。
有一次,張震將軍視察某部「紅一連」,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獲獎無數的「功勳」連隊。
連長、指導員向將軍匯報:「我連已經連續四年達標,年年被評為先進連隊。」
張震將軍問連長:「你能告訴我達的什麼標嗎?」
連長支支吾吾解釋了半天也沒有說清楚,一旁的營教導員、團長、政委急了,你一句,我一句,還是沒有「補充」清楚「達標」是什麼,怎麼樣才算「達標」。
將軍發怒了:「達的什麼標你們都不知道,還達什麼標?評的什麼先進?」
作為一個戎馬一生的軍人,張震將軍對槍有特殊的感情。
張震將軍曾經「拷問」過駐港部隊某連的連長:「你們連有幾支步槍?幾支手槍?」
連長明明白白、十分乾脆地回答了問題。
張震將軍似乎很滿意,接著又問:「你的手槍編號是多少?」
連長一下子被問住了。
將軍沒有批評這位連長,只是當場報了一串數字,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當連長的時候才有了一支手槍,那支手槍的編號我現在都背得出來……」
一直到晚年,將軍都沒有忘記自己第一支手槍的編號。
將軍的兒子好奇地問父親:「那麼多年了,你怎麼還能夠記得住?」
張震將軍反問道:「槍是軍人的第二條生命,是你的戰友,你會忘記你的戰友姓甚名誰嗎?」
將軍的兒子不再言語,他也是軍人,自然能夠理解他的父親。
張震將軍對幹部是出了名的嚴厲,但是,對普通戰士,將軍卻更像一個慈愛的父親,關愛之至。
張震將軍擔任軍委副主席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條指示:保證讓戰士們一天吃一個雞蛋。
在下部隊視察時,將軍還對上述指示做了補充:必須是煮雞蛋,炒、蒸、煎都不算數。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規定是不是過於死板了?
將軍的回答很明了:「第一,煮雞蛋營養價值高,第二,煮雞蛋可以保證分量不少。」
將軍是不是管得太細了?
這恰恰正是我軍的光榮傳統,關愛每一個士兵,不僅是一項制度,更是一種責任,這種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無微不至。
張震將軍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震將軍是最後一個逝世的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