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是55年的中將,88年的上將,曾經發表過「煮雞蛋」的指示

2021-01-09 樂享趣聞軼事

2015年9月3日,時年101歲的張震將軍與世長辭。

在緬懷將軍的時候,他的老戰友、老部下們談起將軍的一些往事,事情都不大,卻把將軍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在他們的印象中,張震將軍特別喜歡下部隊,他十分享受跟戰士們在一起的感覺。

將軍自己不喜歡照本宣科作報告,也不願意聽別人長篇大論匯報工作,他更樂於下連隊,進廚房、宿舍,甚至看看豬圈。

張震將軍下連隊

戰士們也非常期盼老首長的到來,就像期盼一位長者、一個朋友。

一開始,戰士們在將軍面前會有些拘謹,張震將軍往往會先講一段笑話,一會兒工夫,就能跟戰士們打成一片。

可是,部隊裡卻有不少幹部怕見將軍,倒不是因為將軍「官大」,而是因為將軍經常會提一些問題「拷問」幹部。

這些問題看似不大,卻一個個都非常「接地氣」,如果平常不留意,一旦將軍突然問起來,幹部們著實不好回答。

1997年夏天,張震將軍視察陸軍某部,在下連隊之前,將軍召集了一次座談會,與會者都是中、高級軍官。

張震將軍下部隊

座談會的主題是「關心戰士生活」。

一位上校軍官的發言剛開了個頭,就被張震將軍打斷了:「不要念稿子了,你回答我一個問題吧。」

上校軍官非常緊張,他不知道將軍會提什麼問題。

張震將軍問:「你知道戰士們每個月領多少津貼嗎?」

上校軍官的臉漲得通紅,他根本就不知道戰士們的津貼標準。

張震將軍沒有繼續追問下去,而是給在做的軍官們講了一個典故:「民國有個『三不知將軍』張宗昌,他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條,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小老婆。」

將軍話鋒一轉:「解放軍中可不允許有『三不知將軍』……」

將軍不再多說什麼,座談會就戛然而止。

張震將軍下部隊

什麼都不用說了,將軍寥寥幾句話,直擊要害,勝過千言萬語。

張震將軍對「形式主義、走過場」等現象深惡痛疾。

有一次,張震將軍視察某部「紅一連」,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獲獎無數的「功勳」連隊。

連長、指導員向將軍匯報:「我連已經連續四年達標,年年被評為先進連隊。」

張震將軍問連長:「你能告訴我達的什麼標嗎?」

連長支支吾吾解釋了半天也沒有說清楚,一旁的營教導員、團長、政委急了,你一句,我一句,還是沒有「補充」清楚「達標」是什麼,怎麼樣才算「達標」。

將軍發怒了:「達的什麼標你們都不知道,還達什麼標?評的什麼先進?」

張震將軍下部隊

作為一個戎馬一生的軍人,張震將軍對槍有特殊的感情。

張震將軍曾經「拷問」過駐港部隊某連的連長:「你們連有幾支步槍?幾支手槍?」

連長明明白白、十分乾脆地回答了問題。

張震將軍似乎很滿意,接著又問:「你的手槍編號是多少?」

連長一下子被問住了。

將軍沒有批評這位連長,只是當場報了一串數字,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當連長的時候才有了一支手槍,那支手槍的編號我現在都背得出來……」

一直到晚年,將軍都沒有忘記自己第一支手槍的編號。

將軍的兒子好奇地問父親:「那麼多年了,你怎麼還能夠記得住?」

張震將軍反問道:「槍是軍人的第二條生命,是你的戰友,你會忘記你的戰友姓甚名誰嗎?」

將軍的兒子不再言語,他也是軍人,自然能夠理解他的父親。

張震將軍下部隊

張震將軍對幹部是出了名的嚴厲,但是,對普通戰士,將軍卻更像一個慈愛的父親,關愛之至。

張震將軍擔任軍委副主席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條指示:保證讓戰士們一天吃一個雞蛋。

在下部隊視察時,將軍還對上述指示做了補充:必須是煮雞蛋,炒、蒸、煎都不算數。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規定是不是過於死板了?

將軍的回答很明了:「第一,煮雞蛋營養價值高,第二,煮雞蛋可以保證分量不少。」

將軍是不是管得太細了?

這恰恰正是我軍的光榮傳統,關愛每一個士兵,不僅是一項制度,更是一種責任,這種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無微不至。

張震將軍

張震將軍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震將軍是最後一個逝世的開國中將。

相關焦點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其實在1988年,一級上將沒有被授予任何將軍,上將那個時候已經是實際上的最高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一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中將大概有145人,少將1359人,其中中將和少將,在後來又有不少人晉升,但是晉升是一步步的,比如少將,第一次只能晉升為中將,第二次如果有機會才能晉升為上將,而恢復軍銜制首次實行軍銜晉升是在1993年,也就是恢復軍銜制度的5年之後。
  • 這位獨腿將軍,好幾位部下成上將,他卻為何只是中將
    在開國將軍中,有獨臂上將,比如賀炳炎和彭紹輝。那麼,有獨腿上將嗎?沒有。但是有獨腿中將,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鐘赤兵中將。很多人可能要問,鍾赤兵為什麼成獨腿中將了? 那要問貴州軍閥王家烈了。話說,建國後,鍾赤兵去貴州任職。有一天,正巧遇到了王家烈,王家烈不認識鍾赤兵,他就問將軍尊姓大名?
  • 1955年首次授銜,第一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分別是誰?
    1955年,對於中國的很多軍事家來說,都是特殊的一年。因為在幾年的發展後,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和物質的堅實基礎。軍銜制也因此橫空出世,第六次會議通過後,決定在這一年的9月進行首次授銜。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807名,那麼這麼多的優秀將領之中,誰又是第一呢?
  • 1955年授銜,縱隊司令員被授予中將,下屬卻當了上將,怎麼回事?
    1955年評銜時,解放戰爭中的軍級指揮員多為中將或少將軍銜,兵團級才是上將居多。然而原東野四縱司令員胡奇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當時他的副司令韓先楚卻成為了開國上將。為何如此呢?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是東北局面困難時期留守南滿的主力部隊,牽制了杜聿明集團的大量兵力,四縱對於東北野戰軍的壯大及戰略反攻有著重要意義。
  • 他3年從中將擢升上將,曾任海上閱兵總指揮,什麼來頭?
    而即便是到了現在我們依然也有很多保衛國家的戰士與將軍,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吳勝利將軍,他是河北吳橋人,吳橋縣位於山東省西北與河北省東南邊緣,滄州市管轄區。滄州地區南端。被稱為"人間遊樂無雙境,天下雜技第一鄉"。吳將軍就出生於此。
  • 開國中將及以上軍銜有254人,他是唯一北京籍將星,部下18位上將
    作為清政府曾經的大本營,革命的春風吹到北京時受到了不少阻撓,這也導致了開國中將(含)以上的軍官僅有一位北京籍,而且是中將級。雖僅僅被授予中將軍銜,但他曾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巨頭之一。倪志亮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是一位優秀且忠誠的軍人,在參軍前他進過私塾,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得上是文化不低的年輕人。倪志亮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報效祖國,所以在17歲時就選擇參軍入伍,開始在戰場中磨礪自己。倪志亮在軍隊中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軍事天賦,從小士兵做到排長、從普通文書到進入黃埔軍校,倪志亮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直到成為軍隊中的一員虎將,實現自己的保衛國家的人生目標。
  • 開國將帥中,最先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以及少將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那些曾經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將領們都被授予了相應的軍銜,同時也標誌著我國的軍隊已經走向了正規化。 因此軍銜制度很重要,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部隊經過嚴格整合後,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這些軍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 88年授銜3位河南人被授上將,2位開國少將,另一人是誰?什麼資歷
    這一日,大堂內將星無數,這一批跟隨著新中國誕生的將軍們,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功勳卓著。一共授予元帥、將官合計共1054名。在這其中,河南籍上將1人,中將9人,少將104人。授銜儀式結束後,激烈的掌聲傳至禮堂內外。這最耀眼的時刻,他們值得擁有,這也是新中國為他們的付出做出最好的褒獎。
  • 他本該授中將 , 偉人: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提為上將
    中國近代抗戰史上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楷模,位於湖北省的紅安打響了鄂豫皖地區反抗的第一槍,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之地,據統計,在戰爭年代紅安地區參加紅軍的戰士就有6萬多人,他們之中開國上將就有8位,韓先楚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 這兩位將軍,同年出生,1955年又一起授中將,後又同一年去世!
    秦基偉 在開國將軍中,同年出生,又都是老鄉,而且都當過司令員,建國後更是一起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將軍 秦基偉和胡奇才都是湖北紅安人,而且都是在1914年出生的,秦基偉出生在春天,胡奇才出生在冬天。 秦基偉參加黃麻起義的時候才13歲,他加入紅軍隊伍的時候也不過是一位15歲的小少年。一年後的1930年,胡奇才也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紅軍的一員。比較巧的是,兩人都在紅四方面軍當兵,紅軍時期,秦基偉最高擔任過師長一職。
  • 司令和將軍有什麼區別?誰的職位更大?
    「將軍」是一種軍銜,在我軍中,它包括: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四等。根據我軍的相關規定,一般只有師或師級以上軍隊編制的軍事主官才能被稱為「司令」。但師級(例如:(地級)軍分區司令)的軍銜只是大校,還不能稱之為「將軍」。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功夫比許世友還厲害,出家少林寺,當了開國中將,六十歲徒手劈大石
    提到許世友上將,可謂忠孝無雙,而且早年出身少林的經歷,更是讓許司令練就了一身上陣殺敵的硬功夫。而歷史上還有位曾經在少林寺出家為僧的高級將領,也是一身硬功,這個人便是開國中將錢鈞!錢鈞,原名錢運彬,是河南光山縣人,少年家貧,6歲便出來討生活,13歲進入少林寺學功夫,錢鈞中將的絕活是鐵掌,練就的硃砂掌威力不同凡響,分磚斷石,老將軍晚年還應武術團體的要求,編寫了一本《硃砂掌功法》,組建其掌法造詣之深。18歲學成,錢鈞將軍榮歸故裡。1929年,參與並領導了殷區農民起義。後部隊被編入紅軍11軍31師。
  • 解放軍新十大上將學歷高 平均年齡61.7歲
    我國正式開始設置上將軍銜是在50年前。1955年,朱德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粟裕等十人被授予大將軍銜,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1956年、1958年王建安、李聚奎又分別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一代共和國上將,平均年齡45.6歲,年齡最小的肖華上將只有39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上將方陣。
  • 1988年17位上將,有4位百歲將軍,他們是誰?誰最高壽
    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以後,在這一年裡有17位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李德生、趙南起、楊白冰、李耀文、洪學智、張震、王海、尤太忠、向守志、萬海峰、遲浩田、劉振華、徐信、王誠漢、郭林祥、劉華清、秦基偉。這17位將軍都很高壽,其中有4位年齡超過百歲,他們是誰呢?誰最長壽呢?
  • 江西1988年有一開國少將晉升上將,他是誰?
    1988年,我國恢復軍銜制度,當時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中有不少是開國將軍,其中有一位是開國上將洪學智,他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也被譽為六星級上將。1988年的17位上將中,山東籍有四人,而我們江西有一人,你知道他是誰嗎?也就是說,江西老紅軍中,有四位上將。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01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 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賀誠將軍:因何直到1958年才被補授中將軍銜?與中醫有關
    但眾所周知的是,我軍一共有177名開國中將,剩餘的兩名分別是聶鶴亭將軍和賀誠將軍,他們分別是在1956年1月和1958年被補授於中將軍銜。那麼他們都是什麼原因被推遲授予軍銜了呢?前面我們說了聶鶴亭將軍,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賀誠中將被推遲授予軍銜的原因。
  • 1988年上將,山東籍最多,他們都是誰?
    1988年,我國恢復軍銜制度,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其中有不少人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其中安徽籍的洪學智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譽為六星級上將。 山東,是我國的十大將軍省之一,山東有有89位開國將軍,有孔慶德(享年100歲)、孫繼先、劉興元三位開國中將和86位開國少將,他們多數是抗日時的老八路。儒家文化發源於山東,孔子、孟子、墨子、孫子等先賢也都為現山東人。曲阜市,由濟寧市代管。曲阜,古為魯國國都,「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此留下了足跡,是先賢孔子的故鄉,有「東方聖城」之稱,1982年被評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1967年有小鬼大喊:秦基偉,把他交出來!秦將軍藏的是哪位上將?
    1967年有小鬼大喊:秦基偉,把他交出來!秦將軍藏的是哪位上將?自從南昌一戰之後,我們從一支初期只有八百人的小軍隊,二十幾年風雨兼程,隊伍不斷壯大,最終成為了令敵人聞風喪膽無堅不摧的鐵血雄師。1909年,閻老出生在陝西省安定縣(也就是如今的子長縣)瓦窖堡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之中,他的本名叫做閻候雁,曾經還使用過周濟、陳一川等名字。在其9歲的時候,前往米糧山私塾中學習,但僅僅半年時間,因為家中實在太過貧窮,導致了他不得已輟學回家,並且還要在磚窯廠工作以貼補家用。後來由於部隊招兵,他便前去報名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