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及以上軍銜有254人,他是唯一北京籍將星,部下18位上將

2021-01-19 妙筆君

作為清政府曾經的大本營,革命的春風吹到北京時受到了不少阻撓,這也導致了開國中將(含)以上的軍官僅有一位北京籍,而且是中將級。雖僅僅被授予中將軍銜,但他曾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巨頭之一。

倪志亮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是一位優秀且忠誠的軍人,在參軍前他進過私塾,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得上是文化不低的年輕人。倪志亮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報效祖國,所以在17歲時就選擇參軍入伍,開始在戰場中磨礪自己。

倪志亮在軍隊中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軍事天賦,從小士兵做到排長、從普通文書到進入黃埔軍校,倪志亮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直到成為軍隊中的一員虎將,實現自己的保衛國家的人生目標。

由於參軍早,倪志亮有幸曾參加了三大起義之一的廣州起義,隨後成功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年輕的他成為了根據地創始人,並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帶兵作戰的經驗。因此在早期抗戰過程中,他往往身居要職且能打勝仗,是軍隊中不可缺少的元老之一。

在倪志亮所帶領的部隊中,也走出了很多傳奇人物,這位有勇有謀的將軍,貫徹以身作則的指導方針和雷厲風行處事風格,受到了不少部下的稱讚。

倪志亮的性格帶有北方人的豪邁和無畏,在戰場上把敵人嚇得不敢還手,在軍隊裡也讓部下們膽戰心驚,作為紅四方面軍四位頭目之一,不怒自威的氣勢讓他在軍隊中頗有威懾力。

一次,倪志亮給團長下達命令,而團長卻因為疏忽忘記向他做匯報工作,於是倪志亮把他叫到跟前談話。談話過程,倪志亮手中拿著皮鞭、氣勢如宏,讓這位被批評的團長出了滿身的大汗,從此不敢再做延誤任務的事。

在滿是血性男子的軍營中,倪志亮仍做到了讓部下敬畏,僅是做到這一點就實屬不易,可能也是在這種強有力組織領導的影響下,紅四方面軍成為了中堅力量。這個時期,很多優秀將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比如王樹聲等人,都還只是倪志亮的跟班,可能也是與這位優秀的師長相處時間久,紅四方面軍走出的大部分將領都帶著幾分超乎常人的血性。

在抗日戰爭時期,倪志亮是傳奇部隊——八路軍第129師的參謀長,這支部隊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作戰勇猛無畏又頗懂戰術,在抗日戰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129師師長是劉伯承,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副師長是徐向前,也是元帥軍銜,政委是鄧,如果參與授銜,元帥之位也跑不掉。

1955年大授銜,開國元帥有十位,大將也是十位,上將五十七位,中將一百七十七位,倪志亮55年授中將軍銜,是北京籍中將(含)以上唯一的將星,當年能以參謀長身份與這些人在一起討論方案制定計策,可見其出色的軍事能力。

1937年在倪志亮等人的策劃下,我軍開始趁夜攻打敵人的重要據點,僅僅一小時就將敵人殺得繳械投降,給日軍嚴重打擊。倪志亮最擅長的就是遊擊戰,他總能在實戰中演繹遊擊戰的精髓。

在神頭嶺一戰中,倪志亮部隊僅用240人犧牲的代價換取了日軍1500人的生命,此外還繳獲大量槍枝馬匹,相似的戰役還有不少。從汽車到大炮,倪志亮用繳獲的武器一點點強化著自己的隊伍,最終把自己的隊伍養成人口眾多、武器精良的中共中堅部隊。

隨著隊伍的慢慢壯大,自然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才,包括陳賡這些解放後家喻戶曉的名人,據統計,129師中走出了18位上將。這樣一對比,僅被授予中將的倪志亮,好像黯然失色了許多,其實不然,作為129師的巨頭之一,不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指揮能力必然是極其優秀,不論之後部下有何際遇,都可以看出倪志亮將軍是不遜色於他們的。

隨著後期革命的進行,倪志亮同志被中央任命為省委軍事部部長,主管晉冀豫軍區的軍事行動安排,隨後調任軍委負責教育方面工作。也因此,倪將軍在後期參戰不多,更多時是以一位管理者的形象出現在人民群眾中,之後還有幸成為首任駐朝大使,用一種溫和的方式來守衛祖國和平。

可能是因為受張等人的牽連、可能是因為後期比較低調,倪志亮將軍在1955年僅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但是這並不是代表倪志亮將軍沒有過人軍事才能,正相反,倪將軍能文能武是中國解放軍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

參考文獻:《開國中將倪志亮》

相關焦點

  • 88年授銜3位河南人被授上將,2位開國少將,另一人是誰?什麼資歷
    這一日,大堂內將星無數,這一批跟隨著新中國誕生的將軍們,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功勳卓著。一共授予元帥、將官合計共1054名。在這其中,河南籍上將1人,中將9人,少將104人。授銜儀式結束後,激烈的掌聲傳至禮堂內外。這最耀眼的時刻,他們值得擁有,這也是新中國為他們的付出做出最好的褒獎。
  • 江西1988年有一開國少將晉升上將,他是誰?
    1988年,我國恢復軍銜制度,當時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中有不少是開國將軍,其中有一位是開國上將洪學智,他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也被譽為六星級上將。1988年的17位上將中,山東籍有四人,而我們江西有一人,你知道他是誰嗎?也就是說,江西老紅軍中,有四位上將。
  • 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他們被尊稱為「開國將帥」。1988年9月,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中斷了23年的軍銜授予與晉升機製得到恢復。當月14日,軍委為17名上將授予軍銜。
  • 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夫妻將星」:畢生以身作則
    甘泗淇和李貞夫婦 資料圖片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徵,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甘泗淇從山衝裡走出,投身於革命時代的洪流,成就了傳奇的人生。時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有些擔心,他一面派政治部宣傳員們去尋找藏族老鄉,儘量勸說他們回家,另一方面重申收莊稼要按市價付錢的規定,還特別強調:找不到主人也要付錢,不清楚市價寧可多付一點。過草地時,糧食奇缺,甘泗淇就試著吃那些不知道是否有毒的野菜。這樣很冒險,萬一中毒,以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講很難搶救。但他總是執意由自己先嘗,因此得了一個「神農」的綽號。
  • 原屬湖北麻城乘馬崗的9位開國將軍,為何劃歸新縣,他們都有誰?
    眾所周知,中國十大將軍縣在湖北有2個、再加1個將軍鄉。分別是紅安縣、大悟縣、將軍鄉是麻城市乘馬崗鎮。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麻城不是開國大將、中將、少將都有30多人也不算少,為什麼麻城卻只是將軍鄉呢?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又一將星隕落,享年104歲,開國將星僅存8顆
    據澎湃新聞11月18日消息,記者從楊思祿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楊思祿同志於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作為第一任校長,他是從第一塊磚幹起來的……更為重要的是,不但他個人先後完成多型新式飛機的改裝,成為為數不多的老紅軍中能開超音速戰鬥機的飛行員,而且航校為空軍培養一大批合格的飛行員,任內沒有發生一起嚴重飛行事故,成為當時空軍航校工作的典範。1961年,楊思祿晉升少將軍銜。也是這一年,任軍長的他帶領高炮部隊擊落一架敵機。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引言 據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作的《史記·田叔列傳》記載,當時的司法官趙禹曾言:「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意思是說父輩如果有超強的軍事才能,那么子孫的本領也不會差。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但是,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開國將帥中,最先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以及少將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那些曾經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將領們都被授予了相應的軍銜,同時也標誌著我國的軍隊已經走向了正規化。 因此軍銜制度很重要,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部隊經過嚴格整合後,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這些軍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 開國中將兩個兒子都是將軍,一門三將星,一位曾獲軍事學碩士學位
    這些開國將領的後代們,大部分都受其影響,躋身軍界,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其中,秦基偉將軍的兩個兒子更是追上了他的步伐。秦基偉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而他的兩個兒子不僅都是將軍,還和他一樣,都是中將軍銜,一門三將星,其中一位更是獲得了軍事學的碩士學位,正應了那句話:虎父無犬子。
  • 【一周人事觀察】最近新晉4名上將都是什麼來頭?一年晉升2批上將...
    2020年底,又有4人晉升上將。上將是我國現行軍銜警銜制度中的最高等級。這次在八一大樓舉行的晉升上將軍銜儀式,獲頒上將軍銜警銜的軍官警官有4人:軍委後勤保障部政治委員郭普校、西部戰區司令員張旭東、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委員李偉、武警部隊司令員王春寧。這也是中央軍委今年第二次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88年規定解放軍的軍銜制,規定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沒有了元帥和大將,但是有一級上將,當時並沒有人被授予一級上將軍銜。到了1994年,又規定,軍委主席不授予軍銜,而且取消一級軍銜,從此揭上將作為解放軍中的最高軍銜。
  • 1955年授銜,縱隊司令員被授予中將,下屬卻當了上將,怎麼回事?
    1955年評銜時,解放戰爭中的軍級指揮員多為中將或少將軍銜,兵團級才是上將居多。然而原東野四縱司令員胡奇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當時他的副司令韓先楚卻成為了開國上將。為何如此呢?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是東北局面困難時期留守南滿的主力部隊,牽制了杜聿明集團的大量兵力,四縱對於東北野戰軍的壯大及戰略反攻有著重要意義。
  • 解放軍新十大上將學歷高 平均年齡61.7歲
    在6月24號,中央軍委為十位上將舉行了授銜儀式,到現在從我國1955年開始首次實行軍銜制,到1988年恢復軍銜制,我們國家已經有164位軍官和警官獲得了上將的軍銜和警銜,今天我們的話題就圍繞這次授銜展開,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到場的嘉賓,是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學術研究部的研究員徐平大校,歡迎您徐老師。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次授銜的情況。  日前,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
  • 他本該授中將 , 偉人:不要忘記他1950年的貢獻!後提為上將
    中國近代抗戰史上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楷模,位於湖北省的紅安打響了鄂豫皖地區反抗的第一槍,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之地,據統計,在戰爭年代紅安地區參加紅軍的戰士就有6萬多人,他們之中開國上將就有8位,韓先楚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 1988年上將,山東籍最多,他們都是誰?
    軍銜是軍人的身份和等級,是一種榮譽,軍銜在軍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一般軍銜高的,職務也就更高,方便開展軍事工作。1988年,我國恢復軍銜制度,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其中有不少人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其中安徽籍的洪學智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譽為六星級上將。
  • 他本可以評為中將,最後軍銜是大校,後他用援疆建設來發奮圖強
    1955年授銜時,出現了很多傳奇,有很多將領高風亮節,主動請求降銜,還有的將領被認為評低了又再次提拔,但也有一些比較負面的例子,比如王近山、鍾偉都被降到了與功勳不相符的等級。有一個人比他們還慘,直接被降成了大校,連將軍都沒有了。這個人就是楊宗勝。
  • 又一開國將軍辭世,開國將星僅存11顆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11人均為開國少將。開國少將、原總參某部政委、部長張中如於2019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張中如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尚存11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 唯一一位副軍級開國中將,遺體火化後,骨灰中發現了21塊彈片
    楊秀山,這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起來就很陌生、很普通的名字,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是這樣的''陌生''和''普通''。相信你一定知道開國將領們,楊秀山其實是開國中將中的一個,1995年授銜活動,他也有參加的資格;那時候參與授銜的開國中將一共有177個,裡頭包括了54個準兵團級的,95個正軍級的以及4個沒有等級的;在這四個裡,楊秀山是當時唯一的副軍級別。為什麼要專門說一點呢?是這樣的,當時授銜是有一定規定的,需要符合標準才能被授銜,而副軍級是沒有資格被授予中將的軍銜的,那麼楊秀山是怎麼被授予中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