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政府曾經的大本營,革命的春風吹到北京時受到了不少阻撓,這也導致了開國中將(含)以上的軍官僅有一位北京籍,而且是中將級。雖僅僅被授予中將軍銜,但他曾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巨頭之一。
倪志亮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是一位優秀且忠誠的軍人,在參軍前他進過私塾,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得上是文化不低的年輕人。倪志亮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報效祖國,所以在17歲時就選擇參軍入伍,開始在戰場中磨礪自己。
倪志亮在軍隊中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軍事天賦,從小士兵做到排長、從普通文書到進入黃埔軍校,倪志亮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直到成為軍隊中的一員虎將,實現自己的保衛國家的人生目標。
由於參軍早,倪志亮有幸曾參加了三大起義之一的廣州起義,隨後成功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年輕的他成為了根據地創始人,並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帶兵作戰的經驗。因此在早期抗戰過程中,他往往身居要職且能打勝仗,是軍隊中不可缺少的元老之一。
在倪志亮所帶領的部隊中,也走出了很多傳奇人物,這位有勇有謀的將軍,貫徹以身作則的指導方針和雷厲風行處事風格,受到了不少部下的稱讚。
倪志亮的性格帶有北方人的豪邁和無畏,在戰場上把敵人嚇得不敢還手,在軍隊裡也讓部下們膽戰心驚,作為紅四方面軍四位頭目之一,不怒自威的氣勢讓他在軍隊中頗有威懾力。
一次,倪志亮給團長下達命令,而團長卻因為疏忽忘記向他做匯報工作,於是倪志亮把他叫到跟前談話。談話過程,倪志亮手中拿著皮鞭、氣勢如宏,讓這位被批評的團長出了滿身的大汗,從此不敢再做延誤任務的事。
在滿是血性男子的軍營中,倪志亮仍做到了讓部下敬畏,僅是做到這一點就實屬不易,可能也是在這種強有力組織領導的影響下,紅四方面軍成為了中堅力量。這個時期,很多優秀將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比如王樹聲等人,都還只是倪志亮的跟班,可能也是與這位優秀的師長相處時間久,紅四方面軍走出的大部分將領都帶著幾分超乎常人的血性。
在抗日戰爭時期,倪志亮是傳奇部隊——八路軍第129師的參謀長,這支部隊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作戰勇猛無畏又頗懂戰術,在抗日戰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129師師長是劉伯承,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副師長是徐向前,也是元帥軍銜,政委是鄧,如果參與授銜,元帥之位也跑不掉。
1955年大授銜,開國元帥有十位,大將也是十位,上將五十七位,中將一百七十七位,倪志亮55年授中將軍銜,是北京籍中將(含)以上唯一的將星,當年能以參謀長身份與這些人在一起討論方案制定計策,可見其出色的軍事能力。
1937年在倪志亮等人的策劃下,我軍開始趁夜攻打敵人的重要據點,僅僅一小時就將敵人殺得繳械投降,給日軍嚴重打擊。倪志亮最擅長的就是遊擊戰,他總能在實戰中演繹遊擊戰的精髓。
在神頭嶺一戰中,倪志亮部隊僅用240人犧牲的代價換取了日軍1500人的生命,此外還繳獲大量槍枝馬匹,相似的戰役還有不少。從汽車到大炮,倪志亮用繳獲的武器一點點強化著自己的隊伍,最終把自己的隊伍養成人口眾多、武器精良的中共中堅部隊。
隨著隊伍的慢慢壯大,自然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才,包括陳賡這些解放後家喻戶曉的名人,據統計,129師中走出了18位上將。這樣一對比,僅被授予中將的倪志亮,好像黯然失色了許多,其實不然,作為129師的巨頭之一,不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指揮能力必然是極其優秀,不論之後部下有何際遇,都可以看出倪志亮將軍是不遜色於他們的。
隨著後期革命的進行,倪志亮同志被中央任命為省委軍事部部長,主管晉冀豫軍區的軍事行動安排,隨後調任軍委負責教育方面工作。也因此,倪將軍在後期參戰不多,更多時是以一位管理者的形象出現在人民群眾中,之後還有幸成為首任駐朝大使,用一種溫和的方式來守衛祖國和平。
可能是因為受張等人的牽連、可能是因為後期比較低調,倪志亮將軍在1955年僅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但是這並不是代表倪志亮將軍沒有過人軍事才能,正相反,倪將軍能文能武是中國解放軍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
參考文獻:《開國中將倪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