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我人民軍隊以驚人的速度,消滅了國軍高達800萬的大軍,解放了除臺灣島以外的大陸所有地區。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我們往往會注意到我軍高層運籌帷幄之中和廣大前線將士決勝千裡之外,解放軍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援等因素。所以獲得了勝利,迎來了如旭日東升的新中國。
但是,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
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程潛和傅作義級別太高,授予上將低了點,元帥和大將的名額只有十位,兩位國軍大佬授予元帥或者大將都不太合適。盧漢和龍雲級別也不低,所以這幾位索性不授軍銜為宜。
上將陳明仁
陳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人,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同徐帥、陳賡大將都是同學。參加過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一、第二次東徵,在慶功會上受到了老蔣的嘉獎。抗戰時期,曾參加指揮抗擊日軍的九江保衛戰和桂南會戰。陳明仁是國軍的一員悍將,在解放戰爭初期,四平戰役,曾經打敗了林總的軍隊,由少將晉升中將。
1949年8月4日,陳明仁與程潛率部在長沙宣布起義。所部加入了四野林總的部隊,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後擔任過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湖南政府臨時主席,為和平解放湖南作出了巨大貢獻。11月,任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二十一兵團司令、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等職。1951年,率領所部去廣西剿匪。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上將董其武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山西河津人。他的軍事職業生涯,可謂是典型軍人升遷的真實寫照。從部隊排長、連長、營長、旅部副官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最後做到了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等要職。從一名普通士兵做到了封疆大吏。
在其近三十年的戎馬生涯中,經歷了北伐戰爭。在抗日戰爭中,參與指揮了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等,是真正的戰功累累,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1949年9月,在傅作義將軍的幫助下,董其武率綏遠省(內蒙古)國軍政人員4萬餘人起義,為內蒙古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足以被歷史銘記的貢獻。內蒙古的解放意義也不同凡響。
抗美援朝時期,任志願軍23兵團司令員。指揮軍隊,完成了朝鮮境內機場地修建,和其他軍事工程的任務。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成績。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他為人民解放事業和保家衛國,所做的貢獻,上將軍銜實則受之無愧。
上將陶峙嶽
陶峙嶽 (1892.09.18─1988.12.26),湖南省寧鄉市仙鳳鄉人。畢業於赫赫有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革命資格很老,還參加過國父孫中山領導的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紅軍時期,參與了對我軍中央蘇區的歷次圍剿。抗戰戰爭時期,參與了艱苦卓絕的淞滬會戰。1946年,在國軍名將張治中的支持下,陶峙嶽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1949年9月,陶峙嶽帶領10萬國軍將士毅然決然投入人民的懷抱,宣布通電起義。在我軍解放新疆的關鍵時刻,選擇棄暗投明,順應歷史潮流,此乃明智之舉。後來,陶峙嶽擔任第22兵團司令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等要職。同王震上將一道,為新疆的穩定和建設作出了利在千秋的偉業。
新疆這片佔祖國大陸六分之一的神聖疆土,西漢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後世又脫離中央政府管轄千百年,清朝乾隆年間又回到祖國懷抱。新疆經歷了太多的波折。陶峙嶽將軍為和平解放新疆作出的貢獻,其非凡的意義自然不言自明。1955年,陶峙嶽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這軍銜也是當之無愧。
總結: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的大批將士,及時改邪歸正,投入人民的溫暖懷抱。大大加速了解放事業的勝利進程,避免了更多的生靈塗炭,避免了我萬千將士做無畏的犧牲。總覽古今中外,恐怕沒有哪支軍隊,會為起義的軍隊將領授予軍銜。但是我人民軍隊,摒棄前嫌,給了他們應有的待遇和榮譽。除了三位上將,還授予了一批中將、少將。比如中將曾澤生、中將韓練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