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大小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

2021-01-08 敏敏愛家鄉

月亮本身的大小並不會發生變化,它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不會像氣球一樣忽大忽小然而地平線附近的月亮為什麼看起來顯得特別大呢?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折射的原因。月光經過大氣時發生折射,的確會令月亮發生輕度扭曲一一大約扭曲1.7%。但這個數字實在太小,我們是不會對這麼小的變化有明顯感覺的。而且這種扭曲造成的效果不是令月亮顯得更大,而是令它顯得更小和更扁。飛行員在雲層上駕駛飛機時,看到初升的月亮很大,水手在海面上看到的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月亮也很大,平原上的農夫看到的也是如此。

可見,附近物體(如樹、山、路)的存在,與月亮在天空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是一樣的,同樣不會影響到人看到的月高的科學家認為,真正的原因和人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有關,屬於我們的一種視覺幻覺。許多視覺幻覺是由於大腦試圖將互相衝突的信息處理為一幅可以被我們理解的畫面而造成的。在地平線附近參照物的對比下,初升的月亮與平常見到的高掛於天空中的月亮非常不同,人的感覺機制無法明確處理這種信息,因此,便會產生錯覺,誤以為月亮的大小會發生變化。

地球繞著地軸自轉,朝向或背離太陽,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我們還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是365天多一點,也就是一年。但是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太陽是不斷運動著的。為了跟得上橫穿太空的太陽,它的行星和行星的衛星也需要長途跋涉。

首先,太陽和地球一樣,也會自轉。其次,天文學家認為太陽會脈動,它的體積有節奏地脹大、縮小。另外,太陽會橫穿太空,繞其旋轉的行星就像飛蛾繞燈泡飛行一樣,也要跟著遨遊太空。太陽之所以自轉,原因和行星一樣。46億年前,太陽同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由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團演變而來。整個太陽系生來就是運動的。但是太陽不是固體,而是個閃光的氣體球,這與地球有所不同,所以它的自轉有它獨特的方式。比如,太陽的不同部分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在太陽赤道附近,也就是中間部分,自轉周期是25天。

而在頂部和底部,也就是極區,自轉周期約為33天。而我們地球是固體的,所以整個地球的自轉周期是24小時。有很多關於太陽的奧秘,其中之一就是太陽中心的超熱核。天文學家認為,這個熱核有特定的自轉周期,速度大約是其他部分的4倍。

在自轉的同時,太陽還會脈動,即大約每5秒鐘脹大、縮小一次,就仿佛是整個巨大的恆星在呼吸。目前還不清楚太陽究竟為什麼會脈動,但有人猜測,這種有規律的膨脹和收縮是由穿過太陽氣體的複雜聲波引起的。太陽上還存在另外一種形式的脈動。天文學家認為引力使太陽每半小時脈動一次太陽中心附近濃稠的熾熱氣體向周圍氣體密度較稀薄的區域擴散,使太陽的體積脹大;隨即,引力又將氣體拉回到中心,於是體積又縮小了。

在太陽光突然消失以後的最初8分鐘裡,我們沒什麼感覺,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太陽消失的事實。但是很快,事情將變糟。8分鐘是光和重力波從太陽上到達地球的時間一光能走30萬千米/秒,而太陽距我們有1.5億千米遠。將距離除以速度得到的時間是500秒,約8.3分鐘。在那之後,因地球不再有太陽可以圍繞著旋轉,軌道將開始變化;地球將可能會以直線前進而不再是在一個圓形的軌道裡運動,不過這一點很難被確認。總之,地球將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會突然轉向到誰也不知道的宇宙裡。

一場迅速的冰凍是否會發生還存有疑問,因為地球已經從太陽中吸取了很多熱能,而且還有它所獨有的、滾燙的、熔融的核守在它的中心,以及一個像毯子一樣的大氣層,所以地球的冷卻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更有可能的是,地球會經歷類似於日落後的降溫過程,但是隨後溫度將急劇地下降

最悲慘的是失去了植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陽光,莊稼將停止生長,而飼養動物的植物將很快死亡,動物將被餓死。但仍會有大量的生命能夠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繼續生存一一例如,自養的細菌和某些深海生物(如生活在熱噴口的管蟲)一它們將比人類存活得更久,雖然很難說能有多久同樣也很難預知當太陽不再是最強的引力,而月球對潮汐的影響變得更大時,海洋將會怎麼運動。並且月球可能也會遠離自己的軌道而使地球的行星處於潮汐減弱的境地。

相關焦點

  • 月球已被地球潮汐鎖定,若地球也被太陽潮汐鎖定,會有哪些變化?
    以地球為例,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天,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約為365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年,地球的自轉是一種自主行為。但月亮就不同了,由於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所以月球的自轉並不是自主行為,而是受地球引力控制的。正因如此,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與其繞行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相等的。簡言之,月球上的一天和一年都等同於地球上的一個月。
  • 從地球上看,有時太陽看起來甚至還沒月亮大,那太陽到底有多大?
    從地球上看,太陽似乎只不過是夜空中的月亮,看起來不大。但是,正如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那樣,太陽可比我們的星球和月球大得多。儘管我們認為我們的星球是非常大,但站在整個宇宙的角度,我們的星球只不過是一滴微小的塵埃。太陽有多大?
  • 地球、太陽與月亮的愛情故事
    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默默地守護著地球,地球痴痴地愛戀著太陽。太陽出現之前的世界一片黑暗,地球上也是冰冷到沒有一絲的生氣!月亮和地球雖然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對方。直到有一天,太陽經過了厚積薄發的巨變,綻放出萬丈光芒,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溫暖與光明。地球漸漸地從黑暗中醒來,她被火熱的太陽解凍了,追隨著太陽,漸漸充盈而豐富,漸漸欣欣向榮而生機勃勃,她愛上了光芒四射的太陽,整天圍著太陽轉。而月亮醒來後終於看清了地球的模樣,那麼碧藍的星球,一個承載著生命的搖籃。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早在數十年之前,人類就已經多次踏上月球的土地,我們不僅從那裡帶回了月球塵土,了解到了曾經以為的「月海」不過是一些低洼的平原;更通過放置的地震儀,了解到月球上也經常有「地震」現象的發生,並因此而對月球的內部構造結構有了清晰的認知。那麼,宇宙中到底是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球?為什麼地球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個球形外觀,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月亮,卻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各種形狀?
  • 如何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
    當月亮和夜晚的天空之間二者對比非常明顯的時候,很多人只看到了夜晚的月亮。(當然了,排在在太陽之後)月亮是天空中第二亮的物體,另外一些有經驗的人可以在白天看到金星,因此在白天看到月亮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那麼,為什麼還會有許多人在白天看到月亮時仍然會感覺驚訝呢?是什麼原因致使我們能在白天看到月亮呢?
  • 神秘的月亮,探索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與潮汐的關係
    何以解憂,唯有東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東,通過一個比例的關係可以知道太陽地球的引力是月球地球引力的174倍,乍一看上去感覺是太陽潮汐的影響更大,這裡面所說的是萬有引力,所以還是會受到月球或太陽引力的。同時那地球本身也是受到引力的作用。
  • 人類需要的是太陽還是月亮?科學家:月亮借太陽的光,你認為呢?
    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日月運轉之學產生了陰陽曆算,在傳統觀念中,太陽和月亮就分別代表陽和陰,也有了男人為陽、女人為陰的說法,並以此來體現男女的重要性同等,不管缺了誰都無法繁衍後代。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改變了很多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包括所謂的陰陽和日月活動,那麼,以目前的認知來看,人類更需要的是太陽,還是月亮呢?縱使太陽系中的行星大多都擁有不止一個月亮,但和地球同步旋轉月球,卻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歷來就有賞月的習慣,並傾注了複雜的思念之情,所以才有了月圓之夜便是團聚之時的寓意。
  • 白天為什麼會出現月亮?月亮是怎麼追上太陽的?
    今天白天的時候,孩子們偶然抬頭看見晴朗的天空有一輪彎月,隨即興奮的大喊:「快來看,月亮、月亮。白天為什麼會出現月亮?月亮是怎麼追上太陽的?……。」我舉目望去,蔚藍的天空上不知什麼時候有一彎彎的月亮悄悄的露出頭兒,在燦爛的陽光下淡得不易察覺,卻又是那麼清晰,有一種虛無縹緲的美!
  • 為什麼有那麼多超級月亮? 原因:年年都有卻年年有別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臺媒稱,每隔一段時間,新聞媒體上面都可以看到「超級月亮」這個名詞,為什麼超級月亮這麼多呢?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14日報導,臺灣天文研究所表示,「超級月亮」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天文景觀,神奇的不是這個現象本身,而是人類可以用科學知識,正確預測超級月亮出現的時間,這比超級月亮更神奇。
  • 日食和月食只是地球、太陽、月亮三體利用光影演出的一出視覺大餐
    其實日食和月食就是太陽、地球、月球這三個球玩的一出捉迷藏遊戲,是通過相互的光影遮蓋上演給人類的一出出視覺大餐。眾所周知,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年是365.25天左右。而月亮是圍繞著地球公轉,公轉周期有恆星月和朔望月之分。恆星月是指月亮與恆星位置角度的變化周期,比如面向太陽一面那一個點經過一個周期又回到了那個點的位置,就是一個恆星月,周期為27.32天。
  • 從月亮上看地球,有何恐怖之處?
    月亮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大小和形狀循環往復地發生變化,看了很多年了,卻並不感覺到厭煩。如果從月亮上看地球,將別有一番滋味,心中滿是五味雜陳。  可不要幻想坐在彎彎的月亮上大地,因為月亮或月球是一顆星球,它是地球的衛星。  俯看  從月球表面看過地球,全世界目前只有12個人,就是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前後6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
  • 從科學角度看,太陽和月亮哪個重要?
    就比如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太陽上出現的黑色斑點,有的黑子甚至能和地球一般大小。這些黑子會對我們地球的降雨產生影響,偶爾也會影響厄爾尼諾現象。這個現象是有周期性的,根據已知的周期大概為11點左右,但是沒有人能給出具體的周期。太陽的輻射給我們地球帶來了生機,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植物將會失去養分。在幾個月之內就會枯萎,死亡。
  • 地球四季的變化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和地球離太陽的遠近有關係嗎?
    其中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決定了晝夜和四季的變化。地球人幾乎都知道,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公轉一周為一年,然而,地球圍繞著太陽轉的軌道並不是看上去的正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太陽的位置就在橢圓形的一個焦點上 那由於這個焦點和橢圓形的中心點並不是一個點,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會出現遠近之分。
  • 孩子一句話,他就整了個「太陽地球和月亮」,高能家長...
    ,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轉,月亮圍著地球轉,這款「日地月三球儀」向人們展示出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的基本原理。太陽下面就一個主電機,它在控制月球和地球進行公轉的同時,還通過底部的皮帶帶動遠端同軸齒輪讓月球圍著地球轉,而地球則有一個單獨的電機。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地球公轉軌道 圖片來自:環球網)距離測算歷史上第一個測量到太陽的距離的人是大約公元前250年的希臘天文學家Aristarchus(阿里斯塔克)。他利用月相測量月亮到太陽的距離。在半月期間,三個天體應該形成一個直角。通過測量月球和太陽之間的夾角,他判斷出地日距離是地月距離的19倍,因此太陽有月球的19倍大。事實上,太陽的直徑比月球大400倍左右。
  • 月球、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影響
    本文主要是計算月球和太陽對地球表面的潮汐力的大小,以及廣闊海域的潮汐高度。前提條件:1、地球本身是完全剛性的球2、海水的分子間作用力忽略,不考慮液體張力3、月球、太陽看成質點4、非相對論01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如下圖,一個單位質量的物體在地球表面的P點,P到月球的距離為
  • 原來地球有這麼大啊-太陽系中的行星大小排序
    引力吸引力在其中心最終崩潰,形成了太陽。一些理論認為,年輕的太陽的能量開始將較輕的氣體顆粒推開,而更大,更固體的顆粒(例如灰塵)則保持更近的距離。 首先是找到比木星大許多倍的大型行星,然後最終找到巖石的行星,還有幾顆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另一個變化是找到了與冥王星相似的世界,當時冥王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距離最遠的行星,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距離較遠。起初,天文學家開始將這些新世界當作行星對待,但是隨著更多信息的到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召開了一次會議,以更好地確定這個定義。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一樣大,若在月球上看地球有多大?又有多亮呢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也是我們最常見的天體之一,除了太陽之外,它也是我們目視所能看到的最亮的天體,看上去它的視面積和太陽差不多,但其實它的體積和太陽差遠了,是因為它距離地球非常近,平均只有38萬公裡,而太陽距離地球卻遠達1.5億公裡。
  • 太陽星座/月亮星座/上升星座
    星座](SIGN),指的是[太陽星座](SUN SIGN);亦即以人(當然是地球上的人)為中心,同時間在太陽運行的軌道(希臘文即ZODIAC:意即——動物繞成的圈圈,又稱「黃道」)上所運行到相對的星座位置。
  • 月亮為什麼會發生圓缺的變化?
    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指出:「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它主要是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的,我們本來是看不見月亮的,只是因為太陽把它照亮了,我們才看到它。月亮在繞地球旋轉的時候,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會時常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