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哀公射殺麒麟後,孔子為何停止編寫《春秋》,並很快憂傷逝世

2021-01-09 洗劍讀史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攻打魯國,孔子的弟子冉求率領魯軍迎戰齊國,大獲全勝。

戰後,魯國權臣季康子問冉有,為何能指揮軍隊打敗強齊?冉有回答說:都是從老師孔子處學來的。

拓片《孔子見老子》

以此為契機,已經68歲並在外漂泊多年,周遊列國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接回魯國。

孔子周遊列國14年,至此結束。

孔子歸魯後,雖仍有心從政,但季康子對其敬而不用。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圖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政治上的不得意的孔子繼續從事教育及編書工作。同年冬,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70歲的孔子稱自己達到: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的至高人生境界。

同年,心愛的弟子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感慨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已不在身邊受教了。

孔子攜弟子周遊列國圖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魯哀公同大臣圍獵於嘉祥的南部山區,戰馬嘶鳴,旌旗獵獵,眾人飛箭射殺野獸,圍捕豬、鹿。

期間,突然驚擾到了一隻怪獸,這隻怪獸被驚擾之後倉皇逃命,魯哀公和大臣們驚奇之下,拼命的追趕。

明代《孔子聖跡圖-西狩獲麟》

其中孫叔氏之車子鉏商的馬跑得最快,車子鉏商在後面對著怪獸拈弓搭箭,怪獸中箭後繼續向西逃命。

眾人窮追不捨,最終怪獸因負傷而體力不支,在今天的嘉祥臥龍山西部,被車子鉏商一等班人馬圍住捕獲,眾人近觀之下,發現此怪獸為母獸,隨即魯哀公等人也趕到,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認識此獸為何?

西狩獲麟圖

此後魯哀公下令將麒麟帶回療傷。

隨後請來孔子等大批學問大家鑑定,認定此獸乃麟也,為天下第一仁獸。

孔子看到麒麟負傷而驚魂未定的樣子心中萬分悲痛,隨後幾天麒麟因驚嚇過度而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魯哀公下令將其葬在今巨野縣麒麟鎮,現在麒麟鎮還存有麒麟冢。

麒麟冢

麒麟的頭像龍、獨角,體形像鹿,尾巴像牛尾,背上長有五彩毛紋,腹毛為黃色,聲音如雷。

中國古代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大聖人出現時,此獸才會出現。

孔子與麒麟素有緣分,相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

「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孔子認為麒麟是神靈之物,在太平盛世才會出現,而現在正逢亂世,出非其時,而被人抓獲,所以他懷著一種非常沉痛和絕望的心情,記錄此事件為「西狩獲麟」後,就終止了《春秋》的寫作,這就是所謂的"絕筆於獲麟"。

同年六月,齊國陳恆弒齊簡公,周禮的維護者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後求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以維持「禮」的正義性,魯哀公卻沒有同意。

孔子又向權臣季孫請求出兵,結果又被拒絕。

此後不久,孔子便去世,故而麒麟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

相關焦點

  • 《春秋》為何「絕筆於獲麟一句」?關鍵在儒家理念與史實的衝突
    《春秋·哀公十四年》有這麼一條記載:「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這條記載後,傳統儒家學者觀點,《春秋》就到此結束了。因此,專門負責解經的《春秋公羊傳》與《春秋穀梁傳》都終於此年,「西狩獲麟」成了此二傳的最後一條記錄。可流傳至今的《春秋》記載卻並未結束,而是到魯哀公十六年截止。這也很正常,因為孔夫子是在此年去世。
  • 揭秘麒麟真相,傳說有誤,此「麒麟」非彼「麒麟」
    麒麟自古就被大家稱作是祥瑞的象徵,而出現麒麟就代表著好運和福氣,但是大部分的人並沒有真正的見過麒麟,只是聽過麒麟的傳說,以及在一些古籍中看到過麒麟,那麼麒麟到底是何物?從古至今,無數人對其進行探討。相傳在上古時期麒麟是有不少的,但是到了春秋時代,麒麟已經很少見了,也只有少數的人見到過麒麟,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孔子了。「西狩獲麟」一詞,源自《春秋》中的一句話:「西狩獲死麟」,後演變為美麗傳說,聞名全國。元、明、清《曹州府志》、《曹南文獻錄》、《巨野縣誌》(明清版本),以及相關古碑刻,皆有「西狩獲麟」之記載,其內容與諸古籍相同。
  • 孔子曾見過的麒麟,究竟是什麼動物?
    麒麟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瑞獸,一直到今天名氣都很響亮。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的地位甚至不低於我們中國民族的象徵——龍。古人認為,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因此在許多擺件、飾品上面,都喜歡雕刻上麒麟的紋樣。每次麒麟現身,都會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徵,號稱"祥瑞",要上報給一國之君。傳說孔子的父母經常到尼丘山上燒香祈禱,一日,忽見天降麒麟,並吐血於石上,孔母因曾坐於石上而受孕。孔子出生之前,又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 四靈之麒麟:孔子出生,麒麟來庭——麒麟寓意何在?
    作為四靈之一,麒麟在中國文化代表著仁慧祥瑞,集靈氣、才氣、瑞氣、福氣於一體,故影響深遠。 比如,山有麒麟山,閣有麒麟閣,鎮有麒麟鎮,村有麒麟村,瓜有麒麟瓜,星座有麒麟座…… 如今,很多人在家中擺放著麒麟擺件,或在身上佩戴著麒麟的飾件。
  • 麒麟或與孔子相關 仁獸形象頻頻出現
    原標題:麒麟或與孔子相關 仁獸形象頻頻出現 麒麟,是古人心目中的「四靈」之一,被稱為「仁獸」。但其形象在先秦極少出現,漢代以後才開始流行,並隨時代而變化。早期似鹿體、馬體、羊體,後來像獅像虎,宋以後逐漸走向龍形化。
  • 神獸麒麟出沒,見者新年大吉!
    後來借指「麒麟」,比如成語「鳳毛麟角」。 《詩經·周南》有「麟之趾」篇。 傳說孔子出生前,其母親顏氏曾夢見有麒麟獻寶,因此有了「麒麟送子」的傳說。 《公羊傳》還記載了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0年)「春,西狩獲麟。」
  • 麒麟是如何走上神壇的?
    孔子悽然道,「如今正逢亂世,禮崩樂壞,麟也出現了,它生不逢時必遭殘害啊。麟啊,麟啊,你讓我真擔憂!」 當時,孔子正在寫《春秋》。回家後發了好一陣子呆,才寫下一句話: 「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因此,《春秋》又稱《麟經》。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到底跟誰姓
    這裡我來說說孔子家世: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二十七日),死於公元前479年3月4日(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夏曆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歲。孔子的祖先,是宋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縣)貴族。宋的始祖是微子啟。微子啟卒,由弟微仲即位。
  • 公元前608年,那一年不屬於魯宣公,也不屬於哀姜
    魯宣公公元前608年的春天,魯國的都城中吹起了微冷的風,王宮內外的道路上鋪滿了白色的花瓣,宮殿的深處傳來低沉的哭泣聲,人們踩著細碎的腳步奔忙著,魯國的第十九任君主魯文公薨了。魯國的儲君到底選誰這一年的冬天,東門襄仲和叔孫莊叔來到了齊國,「襄仲請齊惠公,惠公新立,欲親魯,許之」,齊惠公顯然知道魯國的重臣中東門襄仲是舉足輕重的,而且齊惠公新即位,魯國也將有新任君主,有一個陷入內亂的魯國,顯然要比多一個同仇敵愾的魯國更好
  • 麒麟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
    麒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所代表的吉祥含義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精神世界所追求的、永恆不變的主題,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研究麒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麒麟是中國人「集美」思想的體現   在史書記載中,較早出現「麟」字的是《詩經》和《春秋》。《春秋》載:「(魯)衰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作為一種神異的動物被載入史冊。
  • 說古談今|孔子誕辰到底是哪一天,其實一直存在爭議
    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9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以及韓國、日本等地都有紀念活動。在文廟舉行「祭孔典禮」是常見的正式紀念活動。不少人可能會有疑問,孔子的誕辰是哪一天,難道在2500多年前就有明確的記載?
  • 麒麟風水擺設作用,如何在家中擺放?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分類有送子麒麟、賜福麒麟、鎮宅麒麟等,麒麟專為家宅消災解厄,護佑家人平安健康。在住宅裡擺放麒麟掌,可以增添吉利,給人們帶來好運氣,事業步步高,財源滾滾來。化 煞:麒麟是吉祥的代表,將其安放在家中,有鎮宅闢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單令屋主事業順昨,連帶財運亦會好轉。除此之外,麒麟還能替主人擋去滯運的黴氣。
  • 文廟主祀曾易主,孔子逆襲夢中人!
    而孔子則在35歲以前只做了幾任不知名的小官,而後去齊國三年也沒幹成什麼事,只能回來繼續聚眾講學,直到51歲才短暫的做了魯國大司寇,終因和魯哀公理念不和,只得去周遊列國,去宣講周公制定的禮樂,顛沛流離了十四年,才回到魯國,一直沒被魯哀公任用,繼續講學和整理古籍,五年後去世。一生飄零,幾無所成。小夥們這是不是有損你心中哪個偉大的至聖先師的形象?沒辦法,這就是真實的孔仲尼!是不是很囧?
  • 「孔子絕筆於獲麟」——中國古人竟然這麼痴迷「吉祥物」
    三、西狩獲麟,孔子絕筆《春秋》麒麟,中國神話中的瑞獸,傳說麒麟為仁獸,含仁懷義,叫起來聲音像音樂,走路也是中規中矩中規,入水必逆流而上遊,腳下從不踩踏蟲子,身體從不折青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羅網,身上有著美麗的花紋。麒麟現世象徵著明王在位,太平盛世,因此比龍更加受到古人的重視。後來用麒麟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可以說是中國古人最喜愛的吉祥物。
  • 孔子:後浪們別慌,我也是喪家狗
    被《後浪》刷屏的第6天。前浪感動。表達了退休前的姨母笑式欣慰。「這是一場有使命感的交接儀式!」後浪嘲諷。罵罵咧咧地退出了群聊。「先把房價降了再嗶嗶!」作為一支優秀商業廣告片,《後浪》抓住了一個核心:基於B站利益點的挖掘,把格局放大,完成一氣呵成的談心。
  • 悠悠千載,話說春秋之文姜
    最早、最權威的記載是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經:「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魯桓公十八年,魯侯姬允與齊侯諸兒相會於濼地,就是今天的濟南。距離齊都臨淄不遠了,魯侯夫妻二人於是到齊國訪問。呆了將近三個月時間,在四月丙子日,魯桓公死於齊國。只有客觀簡練的敘述,後人稱之為春秋筆法。
  • 丙申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舉行 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主祭
    4月2日,丙申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舉行,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主祭官。李欣 攝 4月2日,丙申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舉行,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主祭官。 李欣 攝4月2日,丙申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舉行。 李欣 攝4月2日,來自孔子故裡的學童在夫子洞廣場行「習禮尚賢?明德篤行」——丙申年學童啟蒙開筆禮,學寫「人」字。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周公受封后因為要留京輔佐周武王,於是派了自己的長子姬禽代他去魯國做國君,而姬禽就是魯國的第一代國君魯公伯禽。 從伯禽開始,周公的子孫就世代生活在了這裡。《左傳·昭公二年》記載: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