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報記者 楊凌凌
昨日我市空氣品質指數一路下降至重度汙染,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再次啟動重汙染天氣Ⅲ級黃色應急響應。而距離上次解除Ⅲ級黃色應急響應剛過去5天。
▲1月5日,被霧霾籠罩的城市風景 記者 謝慧 攝
監測
城區9個站點中,8個處於重度汙染
「這天又開始有些灰濛濛了」,除了感觀上十分明顯外,一些體質較為敏感的市民更是覺得有些「不對勁」。昨日,記者發現,在霧霾籠城的天氣下,街道上不少市民紛紛戴上了口罩。而前天和昨天株洲的空氣品質,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
1月4日,記者登錄株洲市空氣品質實時發布系統,城區9個監測站點有8個呈現輕度汙染、1個良好水平。到了1月5日,空氣品質迅速「變臉」。
昨日下午14時,城區9個監測站點,除開淥口區自來水公司這個監測點為「中度汙染」外,其餘8個監測站點全部呈現紫色「重度汙染」,AQI最大值出現在雲田中學監測站點,數值達到了258。各站點的首要汙染物都是細顆粒物PM2.5。
臨近城市也是「難兄難弟」。常德、嶽陽、長沙、湘潭、益陽均達重度汙染。
防範
再啟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1月5日,記者從株洲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獲悉,受外部輸入和本地極不利氣象擴散條件影響,從1月5日3時開始至10時,株洲市空氣品質已經持續3個小時中度汙染、5個小時重度汙染。經研究,株洲市於1月5日12時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同時啟動III級響應措施。
事實上,在2020年12月24日,株洲已啟動過一次重汙染天III級響應,12月31日解除響應。時隔幾天,重度霾就捲土重來,為何露面的頻率這麼高呢?
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的專家解釋說,此番重汙染天殺了個「回馬槍」,最主要還是由於氣象條件造成的。
根據推測,1月5日至1月8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株洲可能出現連續三天的汙染天氣。
建議
老人小孩應停止戶外活動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後,各級各部門將結合實際,加大工業企業、建築工地、機動車輛、城市道路、面源汙染的監督管理。
「空氣品質AQI指數達重度汙染後,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症狀會明顯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也可能會感到不適。」醫生建議,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肺病患者應停止戶外活動。一般人群也應當減少戶外運動。
昨日記者在街頭隨訪時,多數市民表示打算購買空氣淨化器或醫用口罩,對抗PM2.5。那麼如何才能正確、有效地抵禦空氣汙染呢?呼吸科醫生建議,外出儘可能要戴口罩,回到家後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籤蘸點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待在家中,則應當儘量少開窗。飲食方面則要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