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很多孩子,人類是最調皮的那一個。
自誕生起便有了野心,要直立行走,要使用工具,要用火,要吃的和別的兄弟姐妹不一樣,要俘虜他們,最後還要徵服自然,打敗父親母親,自立門戶......
也曾無數次打開潘多拉魔盒,引發大災大患。
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原罪。
根據聖經的說法,是人性七宗罪——「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
這七宗罪與其說是宗教教條,不如說就是對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
1995年,大衛·芬奇將這頗為敏感的拷問影像化,誕生了這部經典的——
《七宗罪》Se7en
影片靈感來源,是但丁的經典之作《神曲》中的煉獄篇。篇中但丁作為主角,額頭被刻上七種死罪。但丁每往上爬一個懸崖,就會自動擦掉一個罪,最後到達天堂。
相同的,在基督世界中,普通人的救贖也與」贖罪「有關。他們必須要接受」末日審判「——凡是得到內心歸屬,行善之人皆可升入天堂,反之就會接受懲罰,下罰地獄。
其中審判者自不用說,是耶穌與上帝。那麼,劊子手由誰扮演?
在影片《七宗罪》中,一個平時連雞都殺不動的宗教信徒,舉起了鐮刀......
說是審判,不如說是屠殺。
第一天,一名肥胖男子被殺。兇案現場的地板上,兇手用血寫著:貪婪。冰箱上還有兩個字:暴食。警察很快發現,他是被迫吃了大量的食物,導致急性胃擴張,內出血而死。
第二天,死的是一名貪婪的律師,被人脅迫割下身體的一磅肉,同樣是大出血而死。
第三天,奄奄一息的癮君子,靠著兇手的抗生素和其他藥物在床上苟延殘喘,維持了一年的生命體徵,警察找到他的時候,背部褥瘡和全身傷口已經化膿性感染,人的形貌與殭屍無異,只要接觸到光線就會立馬休克。
第四天,一名金髮妓女被尖刀捅死,屍體旁邊寫著「淫慾」兩個字。
第五天,過度追求美麗反而被毀容的女人,死時被捆在床上,一隻手拿著安眠藥,一隻手拿著電話。這是兇手給她選擇的權力:是選擇活下去,頂著這一張可怖的臉過一生?還是吞下安眠藥,乾脆一死了之?很顯然,女人選擇了死。
(前方高能預警)
暴食:
貪婪:
懶惰:
淫慾:
驕傲:
這是一起性質惡劣的連環殺人案。
接手這樁案件的警官威廉和米爾斯,在第三個死者之後,突然警覺起來:
和一般的殺人犯不同,這位兇手顯然有著非比尋常的理智,並且智力極高。
很快,他們根據死亡現場的字眼,也推斷出兇手的目的:
」以殺虐的方式進行傳道。「
「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嫉妒......」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接下來還會有兩起兇殺!
就在兩位警官全力追捕,阻止新一輪兇殺發生時,他們沒想到,這時候幕後兇手約翰,突然上門自首。
再高明的警察,都玩不過喪心病狂的瘋子。
因為他們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威廉和米爾斯沒有想到,這麼輕易就抓獲犯人。
然而,七宗罪中還有兩宗,就這麼放棄了嗎?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對於一個狂熱的變態來說,是絕不允許這樣的遺憾發生的。
約翰聲稱,很快他們就會見到下一個死者,那個犯了「嫉妒之罪」的人。
就在這時,米爾斯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裝著,正是自己的女友翠西的頭顱!
盛怒之下,米爾斯開槍打死了約翰。
最終完成了最後一樁罪:憤怒。
沒錯,七宗罪的最後一樁,正是由這位「正義的守護者」米爾斯親自犯下。
米爾斯從一開始追擊兇手,到成為兇手。由始至終,是這場瘟疫的感染者,也是犧牲者。
至此,七罪,七罰,一一兌現。
影片的最後,只剩下威廉一人對著夕陽默默無言。
他是最後的倖存者,將會帶著原罪,反省,思索,遵循——直到他最後的審判到來。
而人類的罪過還會繼續:搶劫案為了幾個小錢,不惜刺瞎一個人的眼睛;女人受到侵犯喊救命沒用,只能喊救火。
同你我一樣的,既生而為人,就絕無可能倖免於難。
約翰作為傳道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贏了。
因為在現實中找到了七宗罪原型,殺虐也找到了高高在上的理由。
這場勝利可悲又可恥。
因為過於激進,《七宗罪》被不少人詬病。
極端、暴力、冷酷、不圓滿......
這是引起觀眾不舒適的原因。
而作為另一種聲音的擁護者,我認為這種不舒適很有必要,正如約翰所說,「這是一場醒世的行為藝術。」
要醒,就必須要疼。
」七宗罪「作為宗教理解也好,故事理解也好,這不過都是一種介質,一件外衣。它要表達的是更深層的東西——剝去這層宗教外衣,你能看到人類對自然的原始的認知、對自身的反思。
我們的祖先曾經是大自然的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沒有那麼聰明,也沒有那麼多欲望。對於這個世界,他們懷有一份虔誠。
而到了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造成了某些領域的退化——
在西方,啟蒙運動發現了理性。自此,人類自我意識不斷膨脹。近代,科學技術代替人的理性,摧毀了信仰的力量,催生出狂妄、傲慢......
於是,尼採口中」上帝死了「的時代,真正到來——
l 車諾比核爆,上百萬人直接死亡,被輻射過的胎兒,以後仍會生出畸形兒;
l 剛果爆發伊波拉病毒,染上的人器官溶解,舉止如殭屍,充滿攻擊性,致死率極高;
l 美國一個叫做湯姆斯河鎮的地方,無數人因為工業汙染患上癌症。幾十年後,悲劇一代傳一代,現在這個地方因癌症得名——」癌症村「
......
如今,病毒從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
很多時候,最可怕的不是飛來橫禍,而是不懂敬畏的人心。
不管你信不信宗教,我們要相信,」最後的審判「或早或晚,總會來的。
或許《七宗罪》的表現過於極端——
足足展現了罪惡與冷酷,最後絕望之餘,它也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保持人性的善與前程,是對上帝的皈依?還是對惡人的懲戒?
如果是前者,豈不是拋棄了宗教之外的人?如果是後者,豈不是另一種暴行的重複上演?
電影給不出答案。但是可以讓我們重新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什麼時候,人類才能找回敬畏呢?
我們本該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