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到底有多火?上市公司名字一改,股價馬上翻倍!

2021-01-08 財經銳眼

今年股市什麼板塊最火?晶片和新能源無疑是兩大熱門。

如果一家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主業是什麼的上市公司,把名字一改,變成與晶片和新能源高度相關的名字,那麼它的股價會怎樣?

答案自然是:漲!大漲特漲!

這家公司,之前叫澳洋順昌,現在叫蔚藍鋰芯。

2020年12月14日,澳洋順昌將證券簡稱改名為「蔚藍鋰芯」,股票代碼依舊是002245。

與此同時,公司還宣布擬在全資子公司天鵬電源目前產能基礎上,投資年產10億AH高安全性、長壽命、高能量密度新型鋰離子電池擴建項目,項目預計投資12.56億元。

身披新能源和晶片雙重概念的蔚藍鋰芯,在12月22、23日連續走出兩個漲停板。

早在11月20日,澳洋順昌就發布擬更名和變更經營範圍為電池製造、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的公告,因此公司在11月20、23、24日走出連續三個漲停板。

從11月初至今,兩個月不到,蔚藍鋰芯的股價已經翻倍。

更名引發股價大漲的蔚藍鋰芯,到底是公司本身確實厲害,還是蹭熱度炒概念呢?

跨行,毛利率跌成負數

更名之前的澳洋順昌,主營業務是金屬物流配送,主要客戶是富士康等企業,公司2008年在A股上市。

雖然是行業龍頭,但金屬物流這個主業過於傳統,缺乏發展空間,股價自然也缺少想像力。

於是澳洋順昌就在2011年成立了江蘇澳洋順昌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進軍半導體照明晶片領域,發展LED晶片業務。

從金屬物流到LED晶片,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澳洋順昌能搞好嗎?

在進軍LED晶片之後,澳洋順昌的打法是靠低成本佔領市場份額。但LED晶片跟手機、電腦晶片比起來,技術含量差的太多,可以說是低端晶片的代表,競爭也十分激烈。

因此時間不長,澳洋順昌在LED晶片行業就遇到了價格下降導致的毛利率下滑問題。

2018年後,LED晶片價格持續下滑。2019年,公司LED晶片的毛利率甚至降到了負值,可見這行的廝殺多麼慘烈。

當年,澳洋順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的淨利潤暴跌87%。

2019年,澳洋順昌LED晶片業務大幅滑坡,但好在有鋰電池業務撐著,加上獲得政府1.67億的補貼,公司業績顯得不那麼難看。

鋰電池業務,又是怎麼回事?

那麼,澳洋順昌的鋰電池業務又是怎麼回事呢?

前文說到,澳洋順昌在2011年跨行進入LED電池行業。也許是跨行上癮,也許是又嗅到了新的商機,公司在2016年又收購江蘇綠偉鋰能,進入三元鋰電市場。

具體的收購是:2016年,澳洋順昌獲得江蘇綠偉47.06%股權;2019年,公司出資11.65億元收購剩餘52.94%的股權,實現對江蘇綠偉的100%控股。通過此收購,澳洋順昌間接控制了天鵬電源。

因此,澳洋順昌目前的主營業務有金屬物流、LED晶片、鋰電池三大板塊。

從今年半年報的數據來看,金屬物流依然為公司第一大業務,營收佔比近47%,利潤為1.26億;而2016年後涉足的鋰電池業務利潤略微超過8000萬,營收佔比約31%;大打價格戰的LED晶片業務最慘,上半年毛利率為-5.32%,虧了近2000萬,給公司拖了後腿。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票要想獲得市場青睞,就要揚長避短。

今年氮化鎵概念很火,9月7日早上,澳洋順昌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業務為鋰電池、LED晶片及金屬物流,其中LED業務主要產品為氮化鎵基藍綠光LED外延片及晶片。

於是公司股價馬上漲停!

不得不說,澳洋順昌這招簡直666!

澳大利亞籍老闆,背後操盤手

之前,澳洋順昌的控股股東是澳洋集團。

今年7月份,澳洋集團擬將所持澳洋順昌的4907萬股股份以3.96元/股的價格轉讓給第二大股東綠偉有限。

轉讓完之後,綠偉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澳洋順昌的表決權比例達到22.16%,綠偉有限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個人方面,綠偉有限的實控人陳鍇(英文名:CHEN KAI)將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

綠偉是一家註冊地址在香港的投資公司,而它的實控人陳鍇,有澳大利亞國籍。陳鍇還是澳洋順昌的總經理,管理公司日常運營。

陳鍇控制的昌正有限公司,也是澳洋順昌的兩名發起人股東之一。說到這大家也都明白了,澳洋順昌這個名字,就是源自澳洋集團和昌正公司。

現在,陳鍇的身份從澳洋順昌的職業經理人+股東,變為了實際控制人。

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到,陳鍇還是天鵬電源的董事長,因此可以這麼說,目前澳洋順昌(即蔚藍鋰芯)和全資子公司天鵬電源的實控人都陳鍇。

也可以這麼說,把澳洋順昌這個普普通通的名字變為蔚藍鋰芯這個高大上、突出主業、熱度十足的名字,也是陳鍇的手筆。

結束語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碳中和」一詞越來越熱,與新能源有關的上市公司股價整體越來越高。在這種環境下,澳洋順昌的改名為蔚藍鋰芯,可謂神來之筆,時間火候把握的非常準確。

蔚藍鋰芯的名字,無疑會提升估值,但這給公司股價帶來的提振依然是短期的。公司面臨的問題依然不少,比如LED業務的萎靡,金屬物流配送業務的停滯不前,陳鍇旗下公司之間關聯交易等等。

任何公司,只有腳踏實地的做事,才能讓股價長牛,靠投機取巧蹭熱度的辦法,固然能取得短期效果,但潮水褪去後,就會馬上被發現是在「裸泳」。

相關焦點

  • 9個交易日股價接近翻倍 這家鋰電新貴有多大後勁
    新年的四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已累計上漲近60%。再往前回溯一周,公司股價還在9元左右,最近10個交易日,股價已接近翻倍。  為什麼突然大漲?「公司的電解液溶劑業務開始收穫。」有券商研究員分析。  回查公開信息,2020年10月底,奧克股份發布「年產2萬噸新能源鋰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的進展公告稱,截至目前,「年產2萬噸新能源鋰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已完成安全、環保、職業衛生、消防等竣工驗收,並於近日取得了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已達到連續、穩定的生產條件。
  • 高瓴高位重倉新能源浮盈翻倍 入股不到一個月獲利百億 大手筆投資...
    摘要 【高瓴高位重倉新能源浮盈翻倍 入股不到一個月獲利百億 大手筆投資背後的正確性是什麼?】在新能源賽道上,高瓴資本先後重倉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通威股份。從股價走勢來看,高瓴在新能源的賽道上的投資成績卓越,累計浮盈已翻倍。
  • 機構繼續博傻,一家冷門好公司,未來有機會翻倍
    聰明的牛頓同學一看股市這麼賺錢,摸了摸口袋,也跟著大家買了7000英鎊南海公司(1720年的7000英鎊=...算了,不跟牛頓比了)。僅僅2個月,南海公司的股價又翻倍了,牛頓同學作為著名的科學家和金融學大家,還是比較嚴謹的,所以選擇了落袋為安,把手中的股票掉後,一下就賺了7000英鎊。沒過多久,聰明的牛頓就後悔了,因為剛剛把股票賣掉,南海公司又翻倍了。
  • 透視牛熊股:3天漲4倍牛股引爆白酒股 新能源汽車還要火多久?
    (原標題:透視牛熊股:3天漲4倍牛股引爆白酒股 新能源汽車還要火多久?)過去一周,滬深股指集體上漲,北向資金淨買入84.84億元,連續第7周保持淨買入。
  • 5天「翻倍」的英飛特收深交所關注函 要求說明充電樁未量產原因
    來源:e公司原標題:5天「翻倍」的英飛特收深交所關注函 要求說明充電樁未量產原因充電樁概念火爆之下,「自曝」沒有充電樁業務的英飛特(300582)股價仍然5天4漲停接近翻倍。10月28日晚間,深交所對英飛特下發關注函,要求該上市公司披露充電樁業務具體情況以及公司短期漲幅較大的情況與經營業績等基本面是否匹配等。近段時間,A股充電樁概念火熱,英飛特股價從10月22日至10月28日累計上漲94.02%,期間5個交易日4天漲停。而且在10月25日晚間,英飛特發布異動公告稱,上市公司雖然推出過充電樁樣品和有過少量銷售,卻未進行批量生產和銷售。
  • 長城汽車逆行新能源
    文丨巨潮商業評論,作者丨菠蘿,編輯丨楊旭然若論抖音上最火的網紅生產地,阿拉善絕對算一個。它是越野發燒友心目中的「詩和遠方」。每年10月,這裡都會舉辦一場越野的盛大集會——阿拉善英雄會。2019年,「阿拉善抖一抖」視頻在抖音總播放量4000萬次,還衝上央視、新浪、騰訊等多家媒體熱搜。「落日飛車」、「自由不羈」的越野文化徹底火了。
  • 新能源汽車「三兄弟」市值一夜暴漲1700億 機構高喊行業將迎黃金十年
    A股領漲龍頭下半年以來飆漲250%雖然不像中概股「造車新勢力」一飛沖天,A股新能源汽車股近期也是牛股不斷。萬得新能源整車指數下半年累計上漲68.43%,長城汽車7月以來股價累計上漲253%,比亞迪、福田汽車均走出翻倍行情。
  • 那些改名的上市公司後來怎麼樣了?
    上市公司改名字很常見,當然大部分是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更換、核心業務變化,或者ST戴帽摘帽而改名,但也有很多是為了蹭熱點、蹭概念、蹭風口而改名,其中還真不乏引發市場熱點、股價一飛沖天的。但是上市公司價值面沒有變化,光靠改個名字就能轉運嗎?不見得。下面糜叔帶你一起盤點下近年來幾個比較熱門的上市公司改名事件。
  • 新能源汽車多火爆,看寧德時代的招聘廣告
    本文來源:金融界近年來,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突飛猛進,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造車新勢力走過了後補貼時代的「至暗時刻」,完成了懸崖陡壁的「自我救贖」。近日,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寧德時代的一則招聘信息火了。
  • 2020年IPO大事件:這家頭頂光環「一路綠燈」,那家上市前夜一場空
    一上市,中芯國際就受到市場追捧。7月16日,中芯國際A股發行價為27.46元/股,開盤猛漲246%,盤中總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次日,中芯國際股價卻大幅回調,大跌7.07%。因三個交易日市值跌去近千億元,中芯國際甚至被網友懷疑會成為中石油第二。隨後數月內,A股股價接連跳水,從「全村的希望」演化成「教育散戶的反面教科書」。
  • 10億資金湧入 股價直線封漲停 剛剛上市公司正式發聲
    來源:公告旗下一級子公司要混改上海電氣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裝備製造企業集團之一,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66.47億元,同比增長26.45%;歸母淨利潤為35.01億元,同比增長16.06%。
  • ...瘋狂石頭」不再滾動,「海底銀行」無法吐錢,上市公司渴望「改命」
    在這一年,A股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股民數量突破1.76億、上市公司總市值增至近80萬億元……讚嘆,泣涕,揶揄,助威,質疑之聲不絕於耳。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作為A股的中流砥柱,4000多家上市公司經歷了共同的疫情夢靨,嘗下了不同的酸甜苦辣。在此過程中,衍生出千奇百怪的資本異聞。
  • 這一公司預告業績大增5倍!行業火得難以想像
    你肯定想像不到,紙產品的漲價速度能如此之高,造紙公司也有機會擁有和科技公司一樣高的業績增長。業績大漲5倍有餘1月15日晚間,博匯紙業公告,預計2020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22億元至8.49億元,同比增加514.15%到534.38%。
  • 民族新能源汽車宏光MINIEV銷量127651輛
    2020年,宏光MINIEV自7月上市以來全年銷量累計127,651輛,成為銷量第一的民族新能源汽車!其中12月銷量35,388輛,突破歷史新高。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宏光MINIEV以強勁的銷量勢頭4個月蟬聯中國新能源銷冠,並以價值驅動賦能供應鏈,被業內人士點讚「國貨之光」。與此同時,這輛「小神車」持續創新營銷,奮力拓圈跨界,創造出無限可能與精彩。
  • 杜坤維:7000億元金龍魚股價過山車揭示龍頭個股也有風險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杜坤維 持有核心資產,憑藉持股優勢資金優勢,不斷推高股價,是近年來的投資主流,尤其是機構抱團股更是玩得爐火純青,凡是機構抱團的白酒、醫藥生物、新能源、高科技和食品飲料個股無不漲幅巨大,但是不管是什麼公司,只要股價出現泡沫,就會帶來泡沫破裂的風險
  • 矽料價格上升通道已啟動,大全新能源(DQ.US)2021年首周股價漲逾34%
    至此,整個新能源板塊的個股也就「漲聲不斷」了,作為光伏行業的原材料,矽料企業也在此次大漲的行列中。在2021年首周,大全新能源(DQ.US)股價便大漲34.43%。受供需緊張影響,多家矽料企業產能被「包養」。如隆基多家全資子公司與亞洲矽業籤訂了關於多晶矽料的長期採購協議、晶澳科技全資子公司東海晶澳與新特能源籤訂《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隆基與通威籤訂《合作協議》、《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増資擴股協議》、《雲南通威高純晶矽有限公司投資協議》等。再看價格,2020年9月,由於矽料生產事故等因素影響,矽料價格在快速上行97元/kg。
  • 換個名字就漲停?上市公司掀起更名熱潮
    而股價大漲的「催化劑」,或是公司上周五發布的一則更名公告。  11月20日晚澳洋順昌公告稱,鋰電池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大利潤來源及最大的盈利增長點,擬將公司名稱由「江蘇澳洋順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將經營範圍擬變更為電池製造、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等。並將在變更登記完成後根據名稱變更情況向深交所申請變更證券簡稱。
  • 民族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宏光MINIEV年銷量127651輛
    2020年,宏光MINIEV自7月上市以來全年銷量累計127,651輛,成為銷量第一的民族新能源汽車!其中12月銷量35,388輛,突破歷史新高。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宏光MINIEV以強勁的銷量勢頭4個月蟬聯中國新能源銷冠,並以價值驅動賦能供應鏈,被業內人士點讚「國貨之光」。與此同時,這輛「小神車」持續創新營銷,奮力拓圈跨界,創造出無限可能與精彩。
  • 龍頭股4個月暴漲3倍,無線耳機概念太火!上市公司急蹭熱點,誰才是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紛紛向無線耳機概念「靠攏」,比如奮達科技近期在互動平臺明確表示生產銷售無線耳機;安潔科技在互動平臺回復稱,公司已有配合客戶提供無線耳機相關產品;蘇州固鎝則在互動平臺表示,參股公司的傳感器產品有應用於TWS耳機類產品上。那麼,哪些才是貨真價實的「無線耳機概念」股呢?
  • 2018年上半年,都有哪些網際網路公司上市了?
    網際網路向來都是個「熱鬧」之地,基本上都是你唱罷來我登場,就連上市也是,今年上半年一大波網際網路公司爭相恐後的上市,那今日筆者就盤點一下,今年上半年都有哪些網際網路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