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卦 兌卦
附原圖文
卦圖:
象辭: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卦辭:兌,亨,利貞。
彖傳: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爻辭及其象傳: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五:孚於剝,有厲。
象曰:孚於剝,位正當也。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一、卦圖破解
(一)卦變與天時
《兌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的。《兌卦》是《大壯卦》變為《革卦》的過渡卦。《大壯卦》先變為《兌卦》,然後《兌卦》再變為《革卦》。
《大壯卦》是消息卦,陰消陽息,已息四陽。所以《大壯卦》及其所變之卦的天時為辰時,《兌卦》以辰命行事。辰時為一年當中的季春之月,節氣為清明到穀雨,辰正即為穀雨日;辰時亦為一天當中的食時,時間為上午8時左右,即7~9時之間。
《禮記·月令》云:「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戶,祭先脾。」又曰:「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又曰:「是月也,命司空曰:『時雨將降,下水上騰,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堤防,道達溝瀆,開通道路,毋有障塞。』」
當辰之時,五行屬木而將轉為火,萬物畢出而相見也。《雜卦傳》所謂「《兌》見而《巽》伏也。」《兌卦》近夏而《巽卦》入秋,近夏則萬物出而無內者,故皆相「見」也;入秋則萬物收斂而欲藏,故「伏」也。季春之月,將近於夏,萬物畢出而不句於內,到處煥發著勃勃生機,生命的活力和進取精神充分展現。天道重在生長,人道重在仁和禮之間,在積極進取的同時,注重秩序的建立。
(二)交互卦及其內涵意義
《兌卦》的交互卦為《家人卦》。
「兌為說」,「說」通「悅」,高興、喜悅的意思。人什麼時候最喜悅?那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人生之樂,首為養家,家人幸福,人生首樂,家安則國泰,民富則國強。「家人」是我們最親近的人,見到家人我們當然很喜悅,尤其是久別之後見到的家人時。引申之,見到志同道合的友人,我們也象見到了家人一樣,會很高興。故《兌卦·象》曰:「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與久別的友人在一起交流、切磋,豈不是一件快事!見到志趣相投的老友,豈不象見到家人一樣親切!北宋·汪洙《神童詩·四喜篇》曰: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就被列入了人生的一大快事,而且是一種驚喜!
象對待家人一樣待人,象處理家事一樣處理天下事,這就是兌道。「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這就是君王的兌道,是君王的御民之術。君王善於應用兌道,視民如子,愛天下如愛家,人民就會捨生忘死地擁護他。《兌卦·彖傳》所謂「說之大,民勸矣哉。」《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周文王是最擅長兌道的君王,所以庶民百姓都愛戴他。文王始建靈臺,庶民聽說後,不用號召,不用徵役,大家都爭先恐後地來出力,所以這個靈臺很快就建成了。文王並沒急於建造靈臺,只是百姓都象兒子替父親辦事那樣積極,所以工程才能這麼快竣工。
君愛民如子,則民視君如父。君王「家天下」,關心民生,愛民如子,這就是兌道。如果君王視民如草芥,使民不聊生,家破人亡,則民心曰革,天將改命。到時,百姓悅以犯難,捨生忘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矣。
(三)綜卦及其互補意義
《兌卦》的綜卦是《巽卦》。
《雜卦傳》曰:「《兌》見而《巽》伏也。」這裡面有幾方面的含義。首先「兌為口舌」,換言曰「言語」。「言語」有宣傳、鼓動的作用。宣傳、鼓動就是要把所要表達的意思充分表達出來,故曰「見」,「見」是「現」的古字,「現」就是顯示的意思。而「巽為進退」,引申為「權衡」。「權衡」就要斟酌謀劃。行權用謀是私密之事,故曰「伏」,伏者,隱匿也,不為人所知也。
其次,《兌卦》天時在辰時,辰時為一年當中的季春之月,亦為一天當中的上午8時左右。季春之月,「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萬物皆已出乎外,故「見」。上午8時左右,天已大亮,萬物都在外面活動,故亦「見」。而《巽卦》天時在申時,申時為一年當中的孟秋之月,亦為一天當中的下午16時左右。孟秋之月,盛德在金,天地始肅,萬物始斂。斂則為藏,故曰「伏」。下午16時左右,日已昃,人已倦,始有歸意,故曰「伏」。再者,《兌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卦變時,陽出乎外,陽氣出達為「見」。而《巽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卦變時,陽入乎內,陽氣收斂於內為「伏」。
《兌卦》最終會變為《革卦》,而《巽卦》最終會變為《中孚卦》。可見,革命之前是需要宣傳鼓動的,要讓大家樂於為革命效命。武王革命,先是孟津之誓,後又在牧野舉行大戰前的誓師,就是這個道理。而要得「中孚」之道,則要權衡斟酌,進退行權,以便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君子行事,既要善於兌道,同時要善於巽道,既要善宣傳鼓動,調動大家積極性,取得大家的衷心擁護,還要善於進退權衡,把握恰當的時機和分寸,這才是完整全面的領導藝術。
(四)錯卦及其否定意義
《兌卦》的錯卦為《艮卦》。
《艮卦·彖傳》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艮卦·象辭》曰:「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傾向於保守,安分守己,忌妄動,思不出其位,這正是《兌卦》所要否定的。
《兌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大壯」者,大者壯也,血氣旺也。時在季春,生氣方盛,血氣方剛。兌者,悅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悅而行之,事必成。「兌為口舌」,引申為鼓動宣傳。勁可鼓不可洩。《兌卦》最終是要變成《革卦》的。革命是「大過」之事,程頤曰:如立非常之大事,興不世之大功,成絕俗之大德,皆大過之事也。」大過之事則不能權衡求中,猶豫不決。革命思想就是左的思想,革命就是要變革天命,要打破舊的體制,故《艮卦》「思不出其位」的思想在這裡是不適用的,是被否定的。
《兌卦》言乎宣傳鼓動,尤其是革命前的宣傳鼓動。既是宣傳鼓動,就未免有言過其實的成分,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正常現象,勁可鼓不可洩,宣傳鼓動不是循規蹈矩,而是要發動力量,去改變舊的規矩,所以《兌卦》所要否定的,就是「思不出其位」的保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