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碎銀子有一個標準定價嗎?

2021-01-10 歷史話講官

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碎銀子有一個標準定價嗎?

在古代,黃金的數量稀少,由白銀充當起了硬通貨的角色。由朝廷統一鑄造的銀錠,五兩、五十兩甚至上百兩不等。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銀子,日常生活都是用銅板。就算富家子弟出門也不能帶著大銀錠,一來太沉,二來好多店家找不開。所以「碎銀子」就應運而生了。

古人在正常的商品交易中,大多是用銅錢,高消費、大面額交易才會用銀子。但是大塊的銀綻待在身上又沉又不方便,如果再一不小心磕壞了邊邊角角,那好幾天的生活費就泡湯了。這時候,碎銀就誕生了!隨身攜帶一些細小、輕便的碎銀,豈不是很方便?那麼,碎銀是怎麼來的呢?一種方法是將一塊完整的銀綻剪碎成一小塊一小塊地用,或者是直接將整銀子掐碎,或在敲掉一塊邊邊角角。

碎銀子一般是積攢了一定數量的碎銀之後鑄為銀錠。銀匠在代人鑄銀成錠之後,收取加工費,稱之為火錢。銀匠店鋪在把製作碎銀子和重鑄碎銀子的過程中,都有很有貓膩,有的偷工減料,有的以次充好,甚至還有往裡面加鉛的。

那怎麼判斷碎銀子的重量?明清年間有經驗的店鋪夥計,通常都練出這手藝,一塊碎銀子拿到手裡,掂量一下就知道斤兩。普通老百姓身上,也常帶著稱碎銀專用的戥子,這是一種袖珍的小秤。測量精度為一釐,五兩以下的碎銀都能精確稱量。甚至藥鋪買藥時,也通常用它來稱量藥材重量。是為明清年間老百姓常用器具。

當時,由於紋銀的地位深入人心,國家稅收和一般物價仍以紋銀為標準,即使在乾隆時代鑄造技術提高、很多銀錠的成色超過紋銀之後,大家仍然以紋銀的銀兩數來為商品標價。晚清上海通行的二七寶銀錠,重五十兩的銀錠加升水二兩七為五十二兩七錢紋銀,以九八除,得五十三兩八錢紋銀,即是規銀重量,即此五十兩錠按九八規銀計算,作五十三兩八錢使用。

綜上所述,碎銀在具體使用過程中是非常複雜的,只靠手就能掂量出重量恐怕不實。

相關焦點

  • 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
    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呢?就是古人在交易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用銀子支付,比如什麼銀元寶,小碎銀等等。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古人們真的出手好闊綽,好有錢,那麼問題來了,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 現在的鋁錠放在古代當銀子用可以嗎?有何依據?
    一、頂戴花翎按照當時全世界的鋁產量來計算,1噸鋁的價值應該跟幾百萬兩銀子的差不多(全世界僅法國有750KG),你這一送給皇帝,那就等於是送了道光年間的一個小型國庫啊,這等貢獻,恐怕沒有幾個人比得上,皇帝怎麼也得賜你個三眼花翎,跟李鴻章等人平起平坐(從乾隆時期到清末僅有7人享此殊榮),送了大禮,就有了這花翎,至少是親王、郡王、貝勒、皇子的待遇。
  • 古代的一兩銀子,換算成現代的人民幣相當於多少錢呢?
    勸大夥還是別做夢了,大白天的,還不如算算古代一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多少錢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古代」這個概念實在太大,春秋戰國是古代,秦漢魏晉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鴉片戰爭以前都算是古代,從有文字記載算起,古代跨越了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銀子的購買力怎麼可能一成不變?
  • 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那麼對於銀子的計算方式你知道多少
    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那麼對於銀子的計算方式你知道多少,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一提起古代生活,我們總能聯想起那白花花的銀子,但凡跟金錢有關的話題,大家總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裡面的人出手闊綽,動不動就從袖子裡掏出銀子,那麼清朝一兩銀子等於多少錢呢?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
    雖然古代的生產力落後,古人的思想比較封建迷信,但是古人的聰明才智卻讓人不容小覷,他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很多的發明,都讓人佩服不已,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和發明,就可以讓我們看出,古人也是非常聰明的,尤其是老祖宗的智慧,也讓人佩服。很多人對於古代人的生活風貌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歷史畢竟是歷史,我們也不能夠像電視劇那樣穿越到古代去親眼見證一番,只能通過一些史書典籍去了解。
  • 古代的大俠到底是怎樣花銀子的 要不要拍個銀礦了解下?
    即便如此,由於銀子缺乏,因此價值很高。有資料顯示,清初以前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道光以後更通貨膨脹到三千多文。在明代,一個平民1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著名的戚繼光的戚家軍,普通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尚不足一兩。甚至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現在的1.2斤)豬肉也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自從人類文明誕生開始起,貨幣作為一種流通市場具備契約性質的物體,廣泛的開始流行,如今絕大部分國家的貨幣都是紙幣,但是在過去,畢竟沒有如今這樣的科技,同樣也沒有鑑別真偽的能力,因此相對來說比較稀有的金屬,都具備有貨幣的功能。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看你現在月收入是幾兩銀子
    2020-11-30 09:35:02 來源: 小李博史 舉報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品官員的收入
    如果去掉銀子古董的價值,就按照跟我們現在的硬幣價值來換算的話,如果非要做出一個定價的話,實際上是很難算出一個數字來。和現代的物價做比較進行換算,還是可以算出一個數字來的。雖然古代和現代的物價是天差地別的,但至少有一個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在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他們對這個價格是認可的,是可以接受的。
  • 古代一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看看你每月能拿幾兩銀子
    在中國古代,人們進行交易時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便是銀子,那倘若用古代的銀子來替換如今的人民幣,一兩銀子大概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據中國古代明朝時期的相關古書記載,那時的一兩銀子大約可以買到二石大米,換算成我們現在的計量單位,一石大約是九十四公斤,那也就是說,在古代一兩銀子便可以買到一百八十八公斤重的大米。
  • 古人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這些古代錢財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明代萬曆年間國庫收入為200萬兩白銀,當時的一兩白銀相當於600到800元人民幣,而一個普通人一年的生活只需要花費一兩半,所以當時普通百姓嘴裡根本聽不到銀子這個詞,因為這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都見不到的東西,在那時,人們說自己沒錢,都是說自己沒有銅錢,而不是沒有銀子,可見古代銀子多值錢。
  • 古代的十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金投外匯網訊,古代的十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古代」概念很長。按照明清年代的十兩銀子換算為人民幣,約一萬元。計算依據如下:(1)明清朝時,一兩金子兌十兩銀。其實這個金銀價格比比例歷朝歷代一直比較穩定,相差不多。
  • 古代俠客看起來遊手好閒,花錢大手大腳,他們究竟哪來的銀子?
    可以算一筆帳,以上飯菜如果按照現在的物價來算,接近300元。古代生產力落後,生產和加工這些食物,比現在要費事很多,因此,這些飯菜在古代的實際價格會更高。從點菜信息可以看出,古代俠客的飯量很大,一頓飯可以吃掉普通人一天的量。還能看出,古代俠客好像很有錢,尤其在酒足飯飽之後,連消費價格問都不問,會直接從懷裡掏出一塊銀子揚長而去。
  • 在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銀子這個「名詞」。眾所周知,銀子是我國古代社會中貨幣的一種,尤其是唐宋以後得朝代,銀子的使用非常廣泛。然而,銀子作為我國古代貨幣的一種,它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古代社會中,銀子可以說是硬通貨,不管朝代如何更替,銀子的價值和作用始終存在。由於深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時常看到古人用銀子購買東西的畫面。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看看你在古代收入如何
    我們總會看看本人的工資漲沒漲,生活環境有沒有提升,或許也想著逃離理想。那我們一同去看看,假如在古代我們如今的收入能不能養起一個家吧。早期的人們就是以群體或者部落的方式生活,每個人又都是個體,所以擅長的範疇也不一樣。有的會種地、有的會打獵、有的會捕魚,自但是然就會發作之間交流物品的狀況。
  • 一兩銀子為何物?換算成如今的單位,大觀園花了多少銀子?
    銀子是古代的重要流通貨幣,初中政治書上曾經對貨幣有過非常重要的判定,「用於交換的商品」,所以說貨幣本身是有價值的,而紙幣就不一定了。但是古代人常常使用的銀子到底是什麼概念,比如在清王朝一兩銀子到底可以做多大事情?能買多少斤米、能租多久的房子、又能吃一次什麼級別的大餐呢?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在古代是個幾品官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而這些白銀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又能值多少呢? 其實,古代的白銀和現在的貨幣並沒有嚴格準確的換算制度。不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硬是要換算的話,可以從等價貨幣買到的對應食物來換算。
  •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子?或許扔地上都認不出來,全是牙印!
    相信大家在看影視劇的時候,都有發現在影視劇中,古人所使用的銀子大多都是金燦燦或銀閃閃的,很少規整,不過要知道影視劇所要給觀眾們呈現出來的畫面就是好看,其實古人所使用的銀子根本不是影視劇那般閃亮,而是很醜。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子呢?或許扔地上你都認不出來,全是牙印!銀兩其實就是古代用銀錠為主的一種用於稱量的貨幣。它最起初是出現在漢代的,在明清兩代時最為流行。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飯後,丟下錢包扭頭就走,店小二也不仔細數數?
    然後武松又接過來繼續數,數來數去武松一拍大腿,唉,還真是欠了一錢,你再等等,我兜裡面還有點錢,然後拿出來一個小的散碎銀兩。這個散碎銀兩差不多值兩錢,我給你之後你再給我一錢。然後小二說不好意思,今天店裡剛開業,是一文錢都沒有。然後武松說:這樣吧,你拿個小刀來,我把這個散碎銀兩給它一分為二,這樣的話你來一錢我來一錢,咱們就可以好聚好散了。
  • 民間故事:窮書生趕考途中撿了一袋銀子,坐等失主,命運從此改變
    很久以前,在一個小山村裡,生活著貧困的一家,夫妻兩人和一個男娃。因為家徒四壁,夫妻倆三十歲上才添了一個娃,以後再也不敢添了。聞老漢砍柴為生,甘氏紡線織布,一家人苦度時光。 也不是聞老漢不勤勞,他起早貪黑,手裡就沒有停過,但是就是存不起錢來,每當他存起一點錢來,總要出一點事,或者生一場病,把錢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