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鋁錠放在古代當銀子用可以嗎?有何依據?

2021-01-09 雜談胡侃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拿著現代的鋁錠回到古代,用對地方,完全不亞於一個小型國庫,說不定還能被賞賜個大官噹噹,要啥有啥,輕鬆走上人生巔峰。要是輕易在民間使用,馬上就會被官府抓捕,很有可能性命難保。

用對地方,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我們能將一切理想化,你帶著鋁錠能夠接觸到當時的權貴階層,那命運就完全不一樣了,極有可能因為這個稀世珍寶獲得皇帝賞賜,賜給你幾座宅院,一幫丫鬟和數千兩黃金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綜合鋁被人類提取出來到製備出少量的時間段和拿破崙三世繼位到死亡的時間來看,鋁被他當成代表身份和地位象徵的時間應該是在1854年到1873年之間。中國正處於道光皇帝和同治皇帝年間,這段時間內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洪秀全領導的天平天國起義和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左宗棠領導的邊疆領土收復戰爭。

在1857年,全世界的鋁產量僅有750千克,並且還只有法國可以生產,即便如此,拿破崙三世還是不能給每位來賓提供鋁製餐具,一個王室都無法足量供應的貴金屬,可見其價值有多高,倘若你能從現代帶著一噸鋁錠到那個時期,比一座金山都值錢。給當時的統治者送上一件比金山還值錢的寶貝,賞給你的東西還能少?

來想像一下,你送了皇帝一噸鋁,皇帝可能給你回什麼大禮?

一、頂戴花翎

按照當時全世界的鋁產量來計算,1噸鋁的價值應該跟幾百萬兩銀子的差不多(全世界僅法國有750KG),你這一送給皇帝,那就等於是送了道光年間的一個小型國庫啊,這等貢獻,恐怕沒有幾個人比得上,皇帝怎麼也得賜你個三眼花翎,跟李鴻章等人平起平坐(從乾隆時期到清末僅有7人享此殊榮),送了大禮,就有了這花翎,至少是親王、郡王、貝勒、皇子的待遇。如果感覺這分量還不明顯的話,再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康熙時期,施琅收復臺灣,寧願用靖海侯的爵位來換一隻花翎,並且還不是三眼的。有了三眼花翎,地位也就有了,那府邸宅院、丫鬟侍妾能少得了?

二、來自皇家的溫暖小馬甲

清朝皇家賞賜的小馬甲,倒是頗有講究,主要分為四種,分不同的場合穿著。第一類是在皇帝身邊的工作人員,上班的時候才能穿;第二類是跟皇帝一同去打獵的時候才能穿的行圍褂;第三種是隨時可以穿出去晃悠的武功褂子,在道光年間大為盛行,慈禧曾賞賜給她的火車司機一件;第四種是賞賜給欽差大臣之類的特使的。

被皇帝賞賜了小馬甲,儀式感是少不了的,有人給你牽著寶馬繞著紫禁城一日遊,豈不是風光無限。

三、紫禁城內飆馬

當年只有親王一類的人物才可能在紫禁城內享受如此特權,到了康熙年間,上了歲數的大臣也可以騎馬,再到後來,貝勒子之類的也可以騎馬了,要是你給皇帝送了個小型國庫,那也能夠在紫禁城內飆馬。

四、若干物質獎勵

皇帝送出的東西,就沒有什麼便宜的,古人名家字畫各種新奇玩意,生活用品,進口美食之類的,想送啥就送啥。

身份、地位、豪宅,從精神到物質,該有的全都有了,命運從此與眾不同,可古人誰又能想到,到了後世,他們曾經認為比黃金珍貴無數倍的鋁到現代卻變成一種生活中最普遍的建築材料了呢?

若是那個時代傾家蕩產屯鋁的富豪知道現如今的鋁價,會不會被氣得滿地打滾?

為什麼用鋁錠當銀子用會被認出來?

以清朝的銀子為例,分為制錢和民間私鑄兩類,第一類稱為官銀,在北京的政府鑄造機構有東城大道石大人胡同的寶源局(隸屬戶部)和北新橋的寶泉局(隸屬工部),每一枚的重量統一為五十兩,以成色高、鑄造工藝精美聞名,銀錠上面鑄有製作工匠、生產年份、生產地址等等,這些銀子大部分納入國庫成為存銀。

另外一類稱為民間散銀,一些大地主、銀樓或者錢莊,都會根據自身商業需求來進行鑄造,每個省份所鑄造的形狀也有所差別,常見的有元寶形、方形、砝碼形。大錠銀兩主要用於大宗商品交易,支付大額款項,日常生活中,百姓用的主要是散碎銀兩,使用時將大塊銀子用錘子敲扁,交易時買賣雙方先就銀子成色購買額與商品價值達成共識後,再用專門的鐵剪剪下合適的大小,用精度較高的銀秤(戥子)稱量,多退少補,完成交易。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綠林好漢們所推崇的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論稱分金銀的話就把大額錢財的分配過程說得非常清楚了。由此可見現代人在生活陷入困頓時說的恨不得把錢掰做兩半來使也是有歷史淵源的(只不過古代的銀子使用剪子來剪開)。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描寫銀子使用的場景,當時晴雯生病了,襲人又不在家,請了大夫來看完病,準備付給大夫馬錢,「二人來到襲人堆東西的屋內,在一個螺鈿柜子的抽屜小竹籃裡面找到幾塊銀子和一桿戥子,麋月拿了一塊銀子,提起戥子來問寶玉,哪個是一兩的星兒?」用過桿秤的人應該十分清楚,桿秤上有標記重量的點,稱重時先朝秤盤裡面放東西,再用手提住秤桿上的提環,另外一隻手撥動秤砣,秤砣線到哪個點上就對應著哪個重量,這個場景裡面,說明古人使用銀子時便是使用一種精度更高的秤來稱量銀塊的重量,所有才有了幾兩銀子的稱謂。

顯然晴雯不知道銀秤怎麼使用,便放下戥子,撿了一塊,掂了一掂說這隻怕是有一兩了。結果有個婆子在門口教了晴雯一個生活小妙招:你拿著的是五兩的銀子夾了半個,你拿這一塊只有還有二兩,現在又沒有銀剪,姑娘你重新換塊小的。

只是簡短的一兩句話,就把銀子的使用方式交代得十分清楚了,如果對方沒法補錢,只能是主人家拿零錢(碎銀子)付給人家了,但家裡都是大額銀子啊,又沒有零錢怎麼辦,只有用一種特殊的工具,把銀子剪下來一塊,再用銀秤稱量,重量合適了再交給對方。

這種特殊的工具跟現代的破壞鉗非常相似,只不過古代那鉗子只有在銀樓、錢莊、金店才會有,需要專門學習過操作的人才會使用,夾剪的一邊是固定在大木板上,另外一邊可以開合,使用的時候,一手拿著銀子放在剪口上,右手扶在活動柄上,等一切準備完畢,操作員便用屁股朝剪柄上猛地一坐,銀子就被剪開了。

為什麼要藉助人的體重來操作鉗子呢?最大的可能是古代的這種鉗子並不具備現代破壞鉗的機械結構,只是一邊有短剪口,另外一邊為長柄,兩塊剪葉被簡單的鉚合在一起而已。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剪銀子還算是個技術活。

古代這種特殊的找零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鑑別銀子真偽最為簡單直接的方法。造假之事,古已有之,有些不法商人會在銀子裡面摻入鉛或錫,更過分的是一種套娃模式,銀元的內核是銅,外面包衣是銀,另外一種心思更巧妙的是,在鑄造好的元寶上面挖洞,掏出一部分銀子,再往洞內灌入鉛,最後用銀塊融化後填補註鉛口。

用剪子找零的方式,在很大概率上會讓這些不法之徒造假手段難逃商家法眼。

再一個,交易銀子還涉及到純度問題,由於各地冶煉工藝不一樣,全國各地之間銀子兌換標準也有所不同,跟今天的貨幣匯率十分相似,庚子年時有一位官員曾留下一個匯款筆記:從四川匯到上海的銀子以「九七六」看色,也就是說四川的一百兩隻能兌換上海的九十七兩六錢,要除掉三兩三錢的雜色。全國各地之間銀子兌換的「匯率」很有可能一天一個價。

如果用鋁錠到古代當成銀子用,風險極大,首先密度不同,銀的密度為10.49g/cm,鋁的密度為2.7g/cm,都以最理想的純度計算,兩者密度相差將近4倍,也就是說,同樣重量的鋁和銀,鋁要比銀子大出將近4倍的體積。

如果堂而皇之的拿鋁去當銀子用,有經驗的生意人,一看就知道你用的銀子是假的。那可就惹上了官司了,放在宋朝可是要被流放千裡的,按照當時的科技水平,流放幾乎可以跟死劃上等號。(若民間偽造,許人陳告,支小錢五百貫,犯人決訖,配銅錢界)。後世還有更可怕的,直接在貨幣上印刷:偽造者斬,賞銀伍錠,仍給犯人家產。

總而言之,造假用假沒有好果子吃。

拿現代鋁錠到古代去用是成為人上之人還是刀下亡魂,完全取決於你的使用智慧。

相關焦點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看看你在古代收入如何
    人類文化開展的路上,大局部的遊牧民族就開端用家畜、獸皮類來交流物品,而農業民族就用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最早開端改動是在中國殷周時期大家根本都以齒貝來當作貨幣,後來齒貝不夠用便用仿製的銅貝。再往後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六國的錢幣,規則只能採用有外圓中間有一圓孔的圓形方孔錢。自此之後大家都開端用錢幣來交流貨物了。
  • 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
    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呢?就是古人在交易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用銀子支付,比如什麼銀元寶,小碎銀等等。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古人們真的出手好闊綽,好有錢,那麼問題來了,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的十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金投外匯網訊,古代的十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古代」概念很長。按照明清年代的十兩銀子換算為人民幣,約一萬元。計算依據如下:(1)明清朝時,一兩金子兌十兩銀。其實這個金銀價格比比例歷朝歷代一直比較穩定,相差不多。
  • 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碎銀子有一個標準定價嗎?
    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碎銀子有一個標準定價嗎?在古代,黃金的數量稀少,由白銀充當起了硬通貨的角色。由朝廷統一鑄造的銀錠,五兩、五十兩甚至上百兩不等。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銀子,日常生活都是用銅板。就算富家子弟出門也不能帶著大銀錠,一來太沉,二來好多店家找不開。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看你現在月收入是幾兩銀子
    2020-11-30 09:35:02 來源: 小李博史 舉報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銀很久以前便已經是一種硬通貨,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又值得多少銀子呢?首先我們按照單純的價格來看,國際上的銀價是按金衡制,也就按照每盎司(33.10克)來計算的。2019年12月30日,一克白銀等同於3.65元人民幣的價格。而如今一兩等同於一斤的十分之一,也就等於50克。那麼一兩白銀也就抵值182.5元。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
    在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生出了很多的文明,有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湮滅,有的卻依然留存了下來,直到現在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雖然古代的生產力落後,古人的思想比較封建迷信,但是古人的聰明才智卻讓人不容小覷,他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很多的發明,都讓人佩服不已,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和發明,就可以讓我們看出,古人也是非常聰明的,尤其是老祖宗的智慧,也讓人佩服。
  • 在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銀子這個「名詞」。眾所周知,銀子是我國古代社會中貨幣的一種,尤其是唐宋以後得朝代,銀子的使用非常廣泛。然而,銀子作為我國古代貨幣的一種,它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古代社會中,銀子可以說是硬通貨,不管朝代如何更替,銀子的價值和作用始終存在。由於深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時常看到古人用銀子購買東西的畫面。
  • 古代一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看看你每月能拿幾兩銀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購買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人們出門身上都是帶著大量的現金,而現在,人們可以通過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相關渠道購買東西,甚至可以足不出戶便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隨之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那麼對於銀子的計算方式你知道多少
    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那麼對於銀子的計算方式你知道多少,銀子是古代最為流通的貨幣,一提起古代生活,我們總能聯想起那白花花的銀子,但凡跟金錢有關的話題,大家總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裡面的人出手闊綽,動不動就從袖子裡掏出銀子,那麼清朝一兩銀子等於多少錢呢?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中國的貨幣歷史悠久而且流通貨幣種類多種多樣,從早期的貝殼作為貨幣,到現在的紙幣,可以稱之為是中華文明的一朵璀璨的明珠。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到了明代,白銀才替代傳統的銅錢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 古人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這些古代錢財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古代的money。一.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錢?由於明清小說對於古代銀子價值的描述,很多人就誤以為古代銀子特別多,似乎有錢人吃頓飯隨隨便便幾十兩銀子就出去了,但其實古代的銀子不是普通百姓之間最常流通的,因為實在是太珍貴了,一般都是國家對外貿易的時候才用,而且歷史車輪越往後推,銀子越值錢,咱們倒著來說。
  • 古代的一兩銀子,換算成現代的人民幣相當於多少錢呢?
    勸大夥還是別做夢了,大白天的,還不如算算古代一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多少錢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古代」這個概念實在太大,春秋戰國是古代,秦漢魏晉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鴉片戰爭以前都算是古代,從有文字記載算起,古代跨越了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銀子的購買力怎麼可能一成不變?
  • 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可別說你不會算
    今天就為大家解答這個疑惑,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古代的「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大家順便也能看看自己現在的月收入換算成銀兩有多少! 一、首先從銀兩本身的價值著手 學過《政治經濟學》的朋友想必清楚,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而貴金屬金銀就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現代社會流通的紙幣實際上只是貴金屬金銀的「替代物」,金銀既然是商品,就有價值,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兩銀子本身的價值著手!
  • 農村過生日講究「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其中有何依據嗎?
    文 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過生日講究「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其中有何依據嗎?其實中國人對於年齡有著很多的講究,這是我國從古代以來就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也代表著中國人在對於這一方面的傳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的習俗文化都漸漸的被遺忘,現在的人們也用現代的思維來看待一切,但是相比比較落後的農村來說,也有很多的習俗,仍然傳承著。農村過生日講究「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其中有何依據嗎?
  • 古代俠客看起來遊手好閒,花錢大手大腳,他們究竟哪來的銀子?
    可以算一筆帳,以上飯菜如果按照現在的物價來算,接近300元。古代生產力落後,生產和加工這些食物,比現在要費事很多,因此,這些飯菜在古代的實際價格會更高。從點菜信息可以看出,古代俠客的飯量很大,一頓飯可以吃掉普通人一天的量。還能看出,古代俠客好像很有錢,尤其在酒足飯飽之後,連消費價格問都不問,會直接從懷裡掏出一塊銀子揚長而去。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在古代是個幾品官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而這些白銀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又能值多少呢? 其實,古代的白銀和現在的貨幣並沒有嚴格準確的換算制度。不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硬是要換算的話,可以從等價貨幣買到的對應食物來換算。
  • 古代那麼多銀子和銅錢,為何如今都消失了?答案讓人意想不到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看到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白銀,而且人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經常用銀子付款,可是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卻幾乎看不到銀子的蹤影,那麼,這些銀子是到哪裡去了呢?首先,古代的銀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達官貴人一出手就是好幾錠白銀,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古代是很少見的。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品官員的收入
    經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某些財大氣粗的公子哥,隨便一揮霍就是幾千兩,幾萬兩銀子,給人的感覺好像不值錢一樣,但是相對百姓來說,有時候幾個銅板就可以讓他們一家子過上一陣時間。很多人會好奇古代的銀子,一兩到底能買多少東西?或者說換算到現在的人民幣到底值多少錢?
  •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子?或許扔地上都認不出來,全是牙印!
    相信大家在看影視劇的時候,都有發現在影視劇中,古人所使用的銀子大多都是金燦燦或銀閃閃的,很少規整,不過要知道影視劇所要給觀眾們呈現出來的畫面就是好看,其實古人所使用的銀子根本不是影視劇那般閃亮,而是很醜。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子呢?或許扔地上你都認不出來,全是牙印!銀兩其實就是古代用銀錠為主的一種用於稱量的貨幣。它最起初是出現在漢代的,在明清兩代時最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