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功名》 第六章 勢位
紅林悟道《韓非子-功名》上一章韓非子講了勢位的重要性,一句話:山高人為峰。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所講的巨人就是他所崇敬的科學家和其發現的物理理論,牛頓就是在這些科學家與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成就了自己。勢位,不是一張「任命書」就能確立和形成的,勢位猶如牛頓所依據的科學家及其成果一樣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勢,是歷史形成的一種能量,需要時間的積累,是一個人在某組織中權威的來源和表現。我們總說某人很有勢力,不一定是說這個人官職有多大有多少錢,而是指這個人說話別人服氣能聽。不管是在正式組織裡,還是非正式組織裡,勢力都是存在的,而且不同的團體有不同的勢力範圍,也許這是人類從原始部落時就產生的意識與思想。中國人最講勢力,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政府組織還是非政府組織其實都是不同社會勢力的表現。勢力,也是人類群體意識的結果,文化認同與同宗的體現。
勢力,並不是一個不好聽的詞,它是一個中性的詞,只是一種力量的體現和成事的能力。韓非子將得勢位作為明君立功成名的第四要素,也是前三個要素(天時、人心、技能)的總結,前三個要素決定了勢位。這是韓非子將「道」最為世俗的應用與闡述,如果依法治國是剛性的表現,是為君之道的顯學,那麼勢位之說就是隱性的表現,是為君之道的隱學或是玄學。
韓非子上一章舉例「山高人為峰」,意在說明勢位的價值,這一章韓非子拿桀堯說事,他說「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意思是:夏桀作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因為他賢,而是因為他權勢重;堯作普通人,不能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因為他不賢,而是因為他地位卑賤。桀,夏朝末代君主,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堯,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韓非子說得很明白,這也就解開了我們的許多疑惑,為什麼那些德才不佳者能成為領導者,是因為君位世襲的制度產生的勢能,再加上桀的殘暴形成的勢能,讓他能控制國家,我們暫且不論這種勢能的善惡,最起碼象韓非子所說的這種權勢足夠讓他控制天下。顯然,這種惡勢也是夏桀滅亡的原因。現實中,一些資質平常的人能處在領導崗位上,就是這個原因,是他背後的勢力所致。當然,這只能是一時之為而不能長久。
堯自不必說,一代賢君,卻管不好三戶人家,是因為地位卑賤。這就是世俗社會,很現實很真實,不是你有多大的學問和賢能就能解決問題,如果你不在某一勢力範圍內你就解決不了這個勢力範圍內的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先天的存在於某一勢力範圍內的原因。也許,這也說明了個體的能力永遠超越不了團隊能力。一個人總要在某一團體和平臺上才能發揮自身的價值,這就是勢力的意義。
韓非子還舉例「千鈞的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意思是:千鈞重物依靠船就能浮起來,錙株輕物沒有船就沉下去,不是因為千鈞輕而錙銖重,而是因為有沒有依靠船的浮力這種勢的差別。錙和銖都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於一錙,四錙等於一兩。錙銖比喻微小的數量,這裡指輕微物體。不用多說,勢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現實中,有時候個體解決不了的問題,依靠某一組織的勢力就能解決,我們在影視劇中總能看到這樣的事情。當你在一人身在海外,你就能切身體會的依靠祖國實力的重要性。所以韓非子說「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意思是:所以短木居高臨下憑藉的是位置,不賢者制服賢人憑藉的是權勢。這是現實,當然韓非子並沒有說這是社會的全部,他只是藉此來說明權勢的力量。
【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鈞的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
有人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勺,有人奮鬥一輩子還是普通人,也許是每個人所在的「勢位」不一樣。勢力論,是人類社會學研究的問題,總之,你所處的「勢力」決定了你的人生。這種勢力,既有你所處的大環境勢力,也有以你為中心自己營造的小環境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