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漢字:鳥棲樹上為「巢」,搶女成婚為「妻」,感受漢字魅力

2021-01-09 被草叢包圍的湖

解讀漢字:鳥棲樹上為「巢」,搶女成婚為「妻」,感受漢字魅力

大家好,我們今天走進漢字的故事,歡迎大家的閱讀,想要獲得更多的漢字解讀,歡迎關注小編哦。盤:盤是盛水器,畫是注水器。盤和叵一般配套使用,用匝澆水洗手,洗過手的水用盤承接。盤和畫在商代已經出現,一直到戰國都在使用。但是,「國寶」虢季子盤和散氏盤是否作為洗手的盛水器,尚是待解之謎。

古:「古」在甲骨文裡的字形,上方一個「申」,下方一個「口」。「申」指東西南北上下中所有的方位,「古」的意思是向宇宙發問。金文裡「古」的字形則由「十」、「口」兩部分組成。古代信息的傳播手段,主要通過口耳相傳,所以,經過許多人的口以「十」、「口」來會意悠久的歷史即「古」。

三:「三」最初似橫放的三根籌碼,用作計數的,此後「三」的字形沒多少變化。「三」作為實數,很容易理解。若作為虛數,既能表示多數如「三令五申」,又能表示少數如「三句不離本行」;既能表示全數如「一問三不知」,又能表示約數如「三分模樣七分裝」。

皇:「皇」的字形有個演變過程。最初的「皇」字:下部似「土」,上部似放射光芒的太陽,字義是升起在地平線上的輝煌太陽。後來,把輝煌太陽引申為天神、天。再往後,引申為君臨天下的帝王。到了秦王嬴政「書同文」,在小篆裡「皇」字下部原有的「土」改成了「王」,上部原來表示放射光芒的太陽也被改成「自」。「自」在古文字裡是鼻」,含開始之意。於是,「皇」就成了秦始皇的「皇」了。

話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往往會從「三皇五帝」講起。然而在傳說中「三皇五帝」之前還有一批名字常被提及,如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等等。正所謂:「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一本神話小說名叫《封神演義》。在它的開篇裡有一首詩,把上述人名串聯在一起了:子天醜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神農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相傳,盤古是中國神話裡位開天闢地的英雄。盤古出世前,宇宙一片混沌,就像一個大雞蛋,萬物全在雞蛋當中。盤古大約在雞蛋裡足足待了十萬八千年,有一天終於醒了。他不想再生黃帝(左)、伏羲(中)和炎帝(右)活在混沌中,他想知道外面是啥模樣,於是好不容易找來一塊斧狀的石頭,使勁向「蛋」殼砸去。突然間聽到一聲巨響,隨著響聲原來混沌的物質開始分化,混濁的重物質往下沉澱,清淨的輕物質往上升騰,於是有了地、有了天,盤古十分高興。

但是,盤古擔心天還會掉下來,地還會升上去,天地還會再次合在一起,回到原先的混沌狀態。於是,他不顧疲勞,用頭頂住天,用腳踩著地,獨自頂天立地。隨著光陰流逝,每隔一段時間,天上升一丈、地增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隨著長大,一直長到身高九萬裡,儼然是一位超級巨人了。

等到有一天,盤古覺得天與地都已穩固住了,於是收起雙手和雙足,他終於累死了!他的呼吸化作天上的風和雲,他的聲響化作電閃雷鳴,他的左眼化作太陽,他的右眼化作月亮,他的四肢五臟化作三山五嶽,他的血液化作滔滔江河,他的經脈化作大小道路,他的皮膚化作良田沃土,他的發須化作閃爍群星,他的皮膚汗毛化作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化作石料礦藏,他的精液骨髓化作美玉珍珠,他的汗水化作甘霖,盤古為世界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三皇」這個詞在閱讀古籍時經常遇到。到底「三皇」指的是那些人物?歷來眾說紛紜 說,「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一說為泰皇);二說,「三皇」是指盤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三說,「三皇」是指伏羲、女媧、炎帝;四說,「三皇」是指伏羲、炎帝、黃帝。其中,比較流行的是第四說。

有:「有」的古字形,上方似一隻手,下方是「月」形。「手」容易理解,「月」就不那麼容易解釋了。一些學者主張:「月」當「肉」解,在「茹毛飲血」的年代,誰能獲得「肉」就標誌富「有」了。另一些學者認為,「有」中的「月」就是日月的「月」,古時出現日食月食,就要進行祭祀,預卜國之吉兇。「有」字的使用與月食相關。此後,春秋時期「有」曾經是一個姓氏,相傳他們源自有巢氏,比如孔丘有一個弟子姓有名若魯國人。

巢:「巢」在甲骨卜辭中出現的字形,好似樹上有個鳥窩。「巢」字的上方似用枝條樹葉編織的鳥窩,下方的「木」表示鳥窩在樹上。也許,正是鳥類發明的窩開啟了先民樹上居住的新紀元。「巢」的小篆字形,最上面的三條縱向曲筆似鳥形的簡化,下面似鳥窩。鳥的窩稱為巢,老虎等動物的窩稱為穴人類像鳥一樣棲息在樹上稱為巢居。

乘:「乘」在甲骨卜辭裡的字形,上方的「大」表示人,下方的「木」表示樹,合起來就似一人站在樹上。此人在樹上幹什麼呢?有的學者解釋他在伐木,也有的學者認為他們在樹上棲息。小篆裡「乘」的字形突出了人的兩隻腳。「乘」字的本義表示升、登。火:「火」的古文字形似物體燃燒時騰起的光焰。最初是三柱光焰,後來左右兩柱光焰簡化為兩個點了,在小篆字形裡只保留了火焰形狀的簡單筆畫,不再具有立體形象感了。

人類最早住在哪裡?古代有的傳說認為:住在樹上。為什麼先民們不住在地面卻住到樹上去呢?因為在那個年代,人類還不懂得蓋房子,白天黑夜都得在野外生活。吃什麼呢?除了採摘植物就是捕獵動物。當時尚未學會種植莊稼的先民們,只能將未經馴化的動物當作主要食物,而那些禽獸蛇蟲正是人類的天敵。因為從數量對比上,禽獸蛇蟲遠比人類要多,所以人也成了猛禽野獸的口中之食。怎樣才能保全生命呢?古人想到了樹,住在樹上肯定會比在地面上安全。

誰是這項重大舉措的發明人呢?顯然,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果。集體也得有為代表吧,眾人就稱之為有巢氏。有巢氏的祖籍在哪裡呢?已難考查了。也許華夏大地都是他們的老家。但在鄰海的山東琅玡,有座石樓山,相傳石樓山的南麓曾是有巢氏活動的區域。

燧人氏,相傳是有巢氏的兒子,也許稱為後裔更恰當些。之所以命名他為燧人氏,就因為他能鑽木取火。「燧」的意思是指:用一根小木棒,在木板上使勁旋轉,利用相互摩擦 火星,從而獲取火種。他被稱 為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人類生活離不開火。但在燧人之前,人類的火種從何面來呢?在北京周口店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當初是怎樣生活的呢?他們會不會使用火呢?周口店一帶曾經有著大量的湖泊和沼澤。「北京猿人」靠捕獵水牛、羚羊等動物以及採摘多種植物的根莖果實為食物。考古人員在採集用火遺蹟過程中,看到了厚達幾十釐米到幾米的灰燼層,看到了焚燒過的樸樹子、木炭、燒石以及被烤過的石器,看到了焚燒過的鹿角及其他動物骨骼。

考古人員據此分析:一、「北京猿人」還沒有能力摩擦生火,但他們懂得引進自然火種。要引進自然火種所用的燃料是草本植物,而帶有油脂的獸骨也常用來作為燃料。二、「北京猿人」不僅懂得引進自然火,還懂得控制火、保存火。從他們居處的灰燼不斷積壓,至第四層控制和保存火種的能力了。 灰燼厚度達到了4米,足以說明他們禦寒、照明,有時會在洞口點上火把,用以防禦野獸侵襲。 三,「北京猿人」不僅用火烤食植物種子,而且也將肉食烤熟了才吃。他們能用火種的能力了。

「北京猿人」用火的事實,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隨著時代的變遷,鈷木取火,漸漸被金燧取火和擊石取火所替代。而今在一些鄉間偶然還能見到以火石相擊、點燃旱菸袋的老習俗呢!再往後,與金燧與火石相比,銅鏡取火出現了。銅鏡取火,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明之一。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

相關焦點

  • 為來華留學生講好漢字故事
    合在一起,「採」字表示用手在樹上採摘,它的本義是用手指或指尖輕輕摘取,後來引申為採集、採納等含義。  同樣,象形字「人」和「木」會意出「休」,表示人靠著樹木休息;「手」和「目」,會意出手搭在眼睛上「看」的動作;「刀」和「衣」,會意成初級的「初」,表示製衣的「初」步工作是用刀裁剪布料,進而讓學生體會現代漢語初出茅廬、初來乍到等意義。
  • 漢字的魅力
    原標題:漢字的魅力漢字是一個生命體。它生根在中華大地上,綿延千載,標識著中華文化的一脈傳承,記錄著中華民族悠長而富有活力的歷史。追尋它的根源,就仿佛是在閱讀一部氣象萬千的中華文化史。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了解並熱愛我們的文字,將更加堅定我們的自信。
  • 從「鳥」和「烏」的區別說起,追根溯源,發現漢字之美
    在漢字造字法中,還有一大類別是形聲字,從有了形聲這種造字方法,漢字數量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現在有四分之三的漢字都是形聲字。所以,在學習漢字時,務必要深刻理解形聲字,才能學了一個字,由此拎出一大串字來。以「鳥」為例,鳥作為漢字的部首之一,常常作為形旁存在,表明這個漢字所表示事物歸屬的類別,本身就是鳥類或禽類,或者與鳥有關。
  • 五行屬木的漢字
    我們知道,五行中,木對應於春天,方位為東方。春天的特性就是木的屬性。春天,大地復甦,萬物生發,生機勃勃,所以木的特性就是「生發」。《尚書洪範》:「木曰曲直。」《說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所以木作為哲學概念,表示具有生發、條達、曲直屬性的事物和現象。一句話,木的屬性就是「生發」,主仁,主生。故凡有生發、條達、曲直屬性和偏旁的漢字,五行皆為木。
  • 教育部分三級為《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
    歷時10多年、先後修改90餘稿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門對字表進行解讀,共為8105個漢字頒發了「身份證」,其中,45個異體字改頭換面,加入規範字行列。   分三級收錄8105字   《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一級字表為常用字集,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一、二級字表合計6500字,主要滿足出版印刷、信息處理等方面和社會生活的一般用字需要。
  • 系統簡化漢字,改革漢字偏旁部首
    如何改革漢字偏旁呢?漢字造字規範要對筆畫進行限定,形旁不能超過6畫,整個漢字的筆畫不能超過16畫,這完全能做到。如下形旁「角糹金氣鳥龍隹魚鹿鼠虍革矛衣酉黑雨骨肉鼻音鬼身高色疒穴玉」 可簡化為:「隹」和「鳥」合併成「鳥」,「隹」表短尾巴鳥,「隹」字筆畫多且與「住」形近,「隹」旁組字通過改字應與「鳥」旁合併,隹---隼雀集雅雁雛雍雉雕雄雌崔僱難雋,鳥---鳩雞鳶鳴鴇鷗鴉鴆鸕鵓鴣鶇鴯鶓鷥鴕鴨鴦鴛鴿鴰鴴鴻鸞鷙鵝鵑鸝鶉鵪鵬鵲鵾鵡鷀鶩鶴鷂,「鳥」字本是象形字,經過演變反而不象形了,鳥旁筆畫多應簡化為
  • 全國人大代表安然:建議每年4月20日設為「漢字紀念日」
    「設立『漢字紀念日』可以讓全世界人民更主動積極學習漢語,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喜歡甚至愛上中華文化,將為中華文化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與推廣起到廣泛而積極的意義。」  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安然在廣州接受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
  • 全國人大代表安然:每年4月20日可設為「漢字紀念日」
    全國人大代表安然:每年4月20日可設為「漢字紀念日」金羊網  作者:陳亮 張璐瑤  2020-05-17 今年兩會,安然將繼續就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交流與傳播方面提出建議,並建議設立「漢字紀念日」,以增強文化自信。
  •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
    一撇一捺、一點一橫……漢字筆畫構成了變化萬端的漢字宇宙,體驗者開動腦筋用肢體和筆畫拼著自己心中最喜愛的漢字,也感受著漢字的脈絡,探索著奇妙的漢字世界。  進入木活字印刷的展室,濃鬱的墨香撲面而來,一字排開的木桌上,宣紙、墨汁、刷子、字盤、硯臺一應俱全。幾名小朋友戴著圍裙坐在桌前,鋪上宣紙,用刷子壓過字盤。「我認為我的作品更完美。」
  • 三點水偏旁漢字大全 五行為水的漢字
    三點水偏旁漢字大全 五行為水的漢字有氵部首的字:氾6 汀6 汋6 汁6 汜7 汝7 汐7 汎7 汕7 汊7 池7 汲7 汛7 汙7 江7 汗7 沁8 沅8 姑8 沛8 沏8 汳8 汴8 汽8 汔8 汪8 沙8 沆8 沈8 沚8 泐8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漢字的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最牛的漢字當屬「犇」,美中不足的是「犇」的字義不是特別牛。古人為何用三頭牛來表示「奔跑」呢?我估計造字者曾目睹三頭牛角鬥你追我趕奮力奔跑的場景。據說有球隊的名字叫「犇牛隊」的。如果名字牛,球隊就牛的話,我強烈建議中國隊改名為「犇牛隊」。好像有個叫「牛犇」的,是個老藝術家,他在1983年憑《牧馬人》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犇」自然是最牛的漢字。
  • 通過對漢字「義」的解讀,理解傳統道德文化的內涵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發展的見證。漢字的出現已有近8000年的歷史,從河南賈湖發現的一些刻在龜甲上的符號,到仰韶文化時期的文字圖形,到殷商時代轉化成成熟而系統的甲骨文,再經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草書,行書,以致形成今天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富魅力和美感的語言溝通手段和信息交流工具。
  • 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為什麼只有漢字流傳至今?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漢字科普者、「漢字思維」課程體系創立者李山川演講實錄:實際上,每個人的認知都需要語言作為紐帶和橋梁,也需要語言充當最終固化認知的工具。其中有一種語言是大腦語言。比如當我提到「蘋果」,你想到的要麼是又大又紅的水果和它的滋味,要麼是一臺手機或IPAD。
  • 走進漢字的世界——訪北師大漢字學專家孟琢
    我深深地為漢字之美所吸引,在研讀《說文》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把漢字的精彩與魅力傳遞出去?」自2011年留校任教以來,孟琢就在北京師範大學裡擔任古代漢語、漢字學、四書精讀等多門課程。這些課程聽上去頗有「拒人於千裡之外」的距離感,但孟琢生動的講授卻總能讓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孟琢看來,有趣與深刻並不相悖,關鍵看你有沒有找到恰當的講授方法。
  • 漢字的演變和筆畫拓撲
    一、漢字的形體演變1.蝌蚪文與蟲鳥書:相傳為黃帝的史官與「虞書賡歌」中造字用的書體。形似蝌蚪,故曰「蝌蚪文」;多畫蟲鳥的簡形,故曰「蟲鳥書」。這種年代久遠的書體為華文的起源,距今有七千年的歷史,留下的文字資料極少,只能散見於遠古的陶器上。如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上,就有魚、蛙、鳥、鹿等圖飾。
  • 怎麼選對漢字的五行屬性為寶寶起名
    二就是對漢字的五行屬性理解不夠,選取入名的漢字不當,今天就著重談談這一點:漢字的五行屬性比較複雜,準確判斷有一定難度。因為,大多數漢字都有多種五行屬性,單一五行屬性的漢字是極少數。以「清」字為例,三點水的偏旁,有水屬性;「清」字中的「青」是木之色,又有木屬性;「青」字上下結構,上面部分帶「土」,也有少量土屬性。
  • 了不起的漢字: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
    到了現代,大家覺得中國文字除了記錄漢語的文字外,其實還包含了少數民族文字,因此把記錄漢語的文字稱為「中國文字」不太準確,就改稱為「漢字」,所以「漢字」是現代才開始流行的概念。 漢字從遠古走到今天,現在所知成系統的文字,是從甲骨文開始的。
  • 語林漫步:奇妙的漢字2——從「火星文」說起
    【拋磚引玉】某日,幾個好朋友閒來無事,聊起了最近的新發現——首先開口的是小明,以「問題先生」著稱:「有一段時間來,我注意到一個現象:一些網友的網名看起來是怪怪的,那些字像漢字又不是漢字,字典上也查不到。如『涐諟焱謃亼』這句話,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簡體漢字常見偏旁
    部首的說法,是為了選取漢字結構上某些相同的部分編排字典。如「江、河、湖、海」都有「氵」;「他、你、們」都有「亻」,這「氵」和「亻」就是部首。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比如「你」,偏旁有「亻」和「爾」,部首隻有「亻」。聯網時代大家很少再去查字典,部首也就不需要了。下面從3500個常用漢字中整理出138個偏旁,將近似的歸在一起,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