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晟祥 · 主播 | 晟祥
馬丁曾說:
「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
過去了,這就是你的成人禮,過不去,求饒了,這就是你的無底洞。」
深以為然。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很多人不是敗給命運與他人,而是自己。
黑格爾說:「只有永遠躺在泥坑裡的人,才不會再掉進坑裡。」
這句哲理名言,時刻提醒著人們: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是會有浮浮沉沉,不會永遠旭日東升,更不會永遠痛苦潦倒。
有浮有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才是最好的磨鍊。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頗有道理:
「急事慢做,慢事急做,事急則緩,事緩則圓。」
沉得下心、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沉得下心,是在失敗時保持冷靜,不自暴自棄,不怨天尤人;
彎得下腰,是懂得取捨,懂得隱忍,能屈能伸,不急於求成;
抬得起頭,是在遇到困難時,樂觀進取,全力以赴。
沉得下心,才能成大器 。
人生,就像一株沙漠中的樹,沉得住氣,將根深深扎進土地裡,才能後續發力,抽條長枝。
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更是如此,沉得下心,才能發得了力。
沉得下心,是冷靜,是積累,更是沉澱。
最近,「同事們等著用呢」這句話經常被劉亮掛在嘴上。
中午下班時同事經常說:「又不吃午飯啦?」他說:「早上多吃了點,中午就不吃了,趕快弄完,同事們還等著呢。」
項目組設計人員 「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他說:「還不行,還可以更好,要不,把這個地方,再改改?」
就連妻子都經常對他說:「我覺得你真應該去睡覺了。」
他說:「一會再睡,我得快點弄出來,同事們還等著用呢!」。
同事們到底等著用什麼?
近段時間,劉亮所在的管道局設計院工藝室成立了數位化設計黨員責任區,要求儘快開展輸氣管道數位化模塊設計,並投入項目應用。
劉亮作為負責人,又是黨支部書記,此時的他,選擇身體力行,衝在最前!
劉亮帶領設計團隊對工藝室每一名設計人員進行需求調查,收集整理了近3年完成的10餘個項目共88座典型輸氣管道站場設計成果進行歸納總結。
按不同管道公司、不同站場類型、不同功能區域、不同設計壓力、不同設備選型,同時還需兼顧配管專業三維設計、儀表自動化系統設計的協同設計需求。
殊不知,這一句「同事們等著用」給團隊帶來多大改變呢?
半年中,劉亮團隊共完成了23個功能系列、240餘項模塊化設計、約410餘張A1圖紙。
這些數位化標準設計成果像「紅場閱兵」一樣「剛下生產線就上前線」,僅中俄東線南段項目便可以節約1275個人工時。
人生,就像一場與自己的戰爭。越心浮氣躁,越會失去對事物的理性判斷,更會容易失去對生活的主導權。最終,自己只能與成功擦肩而過。
唯有沉得下心,有條不紊地處理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獲得成功。
沉得下心,是對任何人來說都適用的生存智慧。
人活一世,不可能永遠交好運,總是要經歷各種失敗、打擊和磨難。
當你面對困難的時候,沉下心,才能有所作為。
上一秒沉得下心,下一秒就有希望!
這也應驗了那句話: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一個人問智者:「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智者回答說:「三尺。」
提問者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超過三尺,如果天地間只有三尺,那天空豈不是成了大窟窿?」
智者笑道:「所以啊,我們學會了彎腰和低頭。」
彎得下腰,是將目光放長遠,懂得取捨,鑽的下去。
最近一段時間,管道局一公司中俄東線8標段項目部的趙陽飛沒少費心思。
如何更好地降低項目運營成本?不俯下身來設身處地的計算,原有流程很難被打破。
以往,測量放線需項目人員攜帶基站、移動站、手步等設備,且需要最少三人配合。
用趙陽飛的話說,就是以往測量6公裡,就需往返調整基站2-3次,既增加工作時間,又增加了車輛往返的油耗。
通過不斷探索,趙陽飛和項目部找出了一套基於衛星定位導航的測量放線軟體。通過新的軟體,一次就能完成單次測量任務。
通過這項新的衛星定位系統:
可減少設備租賃費10000元,單次測量縮短近40分鐘工作時間,節省油料約400餘元,全線可節省近3萬元。
按10公裡測量任務計算,如今可節省一臺基站設備的使用,壓縮工作時間200分鐘,減少車輛往返5次,且坐標定位更加準確。
真正實現了提質增效。
有人說:會做小事的人,才能幹成大事。
很多時候,多數人都急於成就一番大事業,想讓自己變得不平凡。
於是,他們總把目光放在遠處,急於趕路奔向目標,渴望能完成一件大事鑄就自己的成功。
殊不知,欲速則不達。
成功並非依靠完成一件大事來取得的,而是能夠把眼前的平凡小事一件件地做好。
世上所有的橫空出世,不過是厚積薄發。
真正的勇者,在置身漫長的黑暗時,懂得萬般皆有苦,唯有自渡之。
渴望別人從旁相助,遠不如從自身找問題,讓自身變強更為重要。
想成蝶,必先破繭。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世上所有的優秀背後,都有著你所熬不了的苦。
越成長就會越加明白:
命運面前,莫論公道,因為痛苦和磨難,註定會是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誰祈求一生沒有任何風暴, 註定不會擁有一片海洋,而是終其一生,活在泥塘之中。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面對風暴的來臨,選擇沉淪還是奮起,也永遠取決於你自己。
木心在《素履之往》中寫道:
「所謂萬丈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裡。」
真正的強者,敢於直面問題,挑戰高難度,他們安靜時可鹽可甜,溫暖包容;爆發時「氮氣加速」,全力以赴!
當你被夏天的風溫柔拂面,在空調房裡被可口的食物暖化治癒,你是否感受到歲月如此靜好?
你可曾留意這靜好歲月的背後,有多少默默無聞的人正在負重前行,你可知又有多少鮮活的青春在風吹日曬下執著堅守?
高山是管道局中俄東線的一名管工,這個夏天,他被烈日曬黑了皮膚,被汗水浸溼的工服,誰能說他不苦?
然而這些,並沒有阻擋他追尋真理的腳步。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他,有了新的發現!
最近,高山發現廠商配置的管圈非常沉重,每次坡好口都要兩個人能抬動,這樣操作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管內進異物。
如此費人力的行為不但減慢了施工進度,而且夏季多雨,第二天很容易生鏽,還要重新打磨,耗費大量時間。
高山心想,如果把布做大一點,像給管口穿個風大衣,完全把外管口包住,再用封車帶捆牢,這樣豈不是可以防潮,又可以達到跟管圈一樣防沙的效果?
於是他多次跟廠家溝通,終於做出了新型管口封堵布,以前兩個人需要15分鐘才能封好管圈,現在一個人兩分鐘就能完成,做到了省時省力,進行短時間管口封堵,一舉兩得。
現在管子正躺在中俄東線的工地上,向人們驕傲的展示著他那多功能的「風大衣」。
能夠保持淡然,足夠專注,對熱愛的事業充滿生生不息的希望,才能看到新世界的開始。
真正的智者,在逆境中錚錚若鐵,堅守執著,絕地反擊;在順境中謙謙如玉,收斂鋒芒,虛懷若谷。
人不畏其低,故能孚眾為王。潛心修得一顆安定的內心,才能應人生之萬變。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
「什麼樣的人才算活得幸福?」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為:
「牌好、技術高且懂得悲天憫人的人。」
而擺在我們眼前的人生,你永遠無法預料下一刻命運會發給你什麼牌。
唯一能做的便是:
不管拿到什麼牌,都要努力、盡力打到最好。
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前行途中,即使身陷泥濘,請依然要保持一顆向陽的心。
如若身處繁華,便闢出空山幽谷,安之若素。
萬人如海一身藏,潮落之後是潮起。
風平浪靜時,穩得住;驚濤駭浪時,扛得住。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在文末右下角點個「在看」吧!
策劃 | 管道局團委 新聞中心
文案 | 苑晟祥 黃廣昊
主播 | 苑晟祥
海報 混音 | 苑晟祥
編輯 | 苑晟祥
審讀 | 劉立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