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思涵聊歷史
說到鋼琴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呢?小編第一個想到的是「樂聖」貝多芬,但是,好聽的曲子可是不只一種哦!所以今天小編想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那些偉大的作曲家,看看他們的成就是什麼樣的,他們的出現,給噹噹時帶來了什麼不一樣的影響,給後世又帶來了什麼影響,現在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8世紀中葉,原初由史卡拉蒂首創的歌劇三樂章序曲被移到音樂會上單獨演奏,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即交響樂。不過,最初的交響樂儘管受到眾多作曲家和聽眾的喜愛,但仍沒有徹底擺脫歌序曲的舊框框,而使交響樂獲得自身獨立形式的是奧地利作曲家海頓。海頓對交響樂所作的改革是把樂曲建立在某一主題上。可以說,近代交響樂中的主題發展,最初就是由海頓自覺引入的,因而他常被譽為「近代交響樂之父」。
海頓的交響作品是21部《倫敦交響曲》。在每一都交響樂中,他總是由一小段短短的樂句即所謂「動機」發展成整個樂章。這就是近代交響樂的基本形式。除了為交響樂定型之外,海頓還將弦樂四重奏定了型,因而他也被譽為「奏鳴曲之父」海頓雖然為交響樂定了型,但使交響曲的表現力進一步豐富的卻是海頓的摯友莫扎特。莫扎特有「神童」的美稱,因為他3歲便能在鋼琴上奏樂,5歲便能作曲,17歲便擔任大主教宮廷樂師。擔任宮廷樂師4年後,由於對大主教不滿,他憤而辭職。
此後他一直貧病交加,年僅歲便與世長辭,死後只有兩三個好友為其送葬。然而,他卻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他寫有3部歌劇,即:《費加羅的婚禮》《堂璜》和《魔笛》;49部交響曲,其中以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三部最為著名,還有各種獨奏樂器的協奏曲、鋼琴奏鳴曲以及未完成的《追思曲》等。莫扎特的作品以清麗流暢、結構工整而見稱。在交響樂方面,他尤其具有獨特的造詣,連海頓也時常向他請教。他的交響作品既像歌唱一樣甜美,又不失其深度。
雖然他有時也會在歡快的樂章中引入一點哀傷「神童」莫扎特的成分,但總的來說,他的作品就像春天的太陽一樣給人以愉悅和溫暖。此外,他還奠定了近代協奏曲形式。可以說,莫扎特是18世紀眾多音樂大家中最具天賦的一位,他的許多不朽的作品,至今仍為成千上萬的人帶來歡樂和美的享受。貝多芬可謂是西方近代音樂史上的巨人。他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更在於他用音樂表現了悲壯的時代精神。在藝術上,他繼承海頓、莫扎特的傳統,同時吸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成果,既集古典音樂之大成,又開浪漫派音樂之先河。
在創作手法上,他進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如運用廣闊發展的對比主題、富有動力的和聲,使奏鳴曲式發展成戲劇性結構;賜予管弦樂曲以具有交響樂構思的配器等等。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九部交響樂,其中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以及第九《合唱交響貝多芬曲》,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不朽巨作。貝多芬的音樂,既具有莫扎特式的豐富旋律,又具有海頓式的主題發展,故而能產生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他的作品,永遠以一個主旋律為中心,和聲、伴奏、對位都與主旋律有機相連,使主旋律表現得極為突出。在有些作品,如第四交響曲中,他同時處理幾個主題,自由穿插,無拘無束,而這給了後來的浪漫派作曲家以莫大的啟示。
他的每一部交響樂都自成體系,而且相互迥然不同。也就是說,他的每一部交響樂都是對藝術峰巔的一次攀登,其高度無人企及而其蘊含著的精神力量,更如排山倒海,令人驚嘆。貝多芬以後,德國的交響樂壇上猶有三大名家:孟德爾頌、舒曼和勃拉姆斯。孟德爾頌和舒曼是浪漫派音樂的代表,前者風格優美,善於抒情,重要作品有《蘇格蘭交響曲》和《義大利交響曲》等;後者風格詭請,耽於夢幻,著名作品有交響樂《春》和《萊茵河》等。勃拉姆斯雖受孟德爾頌和舒曼的影響頗深,但其作品風格卻具有古典傳統,且有意追摹貝多芬。這在他的交響樂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對於他們還有哪些了解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很感謝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要是喜歡小編的分享,直接給小編點個關注吧,也可以收藏慢慢看那,要是對小編的文章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或者還有什麼補充的,可以直接給小編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