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七星
仰望夜空,在北方天際有七顆排成鬥勺形的亮星特別醒目,就是人們熟知的北鬥星。勺頭兩星相連並延伸五倍就見到北極星,可以幫助我們在夜間辨認方向。北鬥星繞著北極星作逆時針緩慢旋轉(實為地球自轉所致),春季鬥柄朝東,夏季鬥柄朝南,秋季鬥柄朝西,冬季鬥柄朝北。古代的農曆紀年法就是據此制訂的。「鬥轉星移」成了人們形容時間流逝的成語。
這種異乎尋常的天體運行現象,使人們對北極星和北鬥星產生了特別的崇拜。北極星始終端坐不動,猶如天帝。北鬥星圍著北極星轉,好比大臣。要想朝見天帝,就要通過大臣。所以道教齋醮儀式中的步罡踏鬥成了不可或缺的程式。古人還將量米的器具製成鬥狀,並稱鬥稱斛,以示米糧為上天所賜。上海世搏會的中國館,也依鬥狀建造,象徵「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有感於北鬥星不知倦怠地繞著北極星旋轉,《易經》中寫下了「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這一千古名句,鼓勵人們奮發向上,永不鬆懈,並成了清華大學的校訓。
北鬥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顆亮星組成。七星相連成鬥形。前四星為鬥身,合稱「魁星」;後三星為鬥柄,合稱「罡星」。道教吸收古人的星宿崇拜,將北鬥七星神化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位星君,司人世壽命,故有「北鬥主死,南鬥(玄武中的鬥宿)主生」的說法。所以朝拜北鬥,或在盂蘭盆會供養鬥燈,都是祈求消災招福、長生不老的方式。古代帝王將祭祀北鬥列為國家祭典。
《三國演義》中亦有諸葛亮五丈原禳星延命的精彩描述。
由於北鬥七星與北極星(紫徽大帝)、勾陳星(天皇大帝)都是鬥姆元君所化生,故道教的朝鬥法科均以鬥姥為主神。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天體運行造成的星座與北天極(圖中座標交叉點)的歲差,導致所謂的北極星並非永遠不變的指某一顆星。公元前是「北極二」,公元初改為「北極五」,明清後則變為「勾陳一」。再過1.2萬年,北極星就要輪到織女星擔當了。
在北鬥第二星(天璇)之前,橫著兩兩相對的三組六星,稱三臺星。道書將之比作北鬥的華蓋,稱「三臺華蓋星君」。上臺為司命主壽,中臺為司中主宗室,下臺為司祿主兵。「三臺星君上拱衛紫薇,中和陰陽而理萬物,下承萬星神眾,為眾星之宗」。天台山就因其位置「上應臺宿,故曰天台」。
二十八宿
古人為了觀測天象方便,將天上的星空分成三垣(Yuán)二十八宿(xiù)共31個天區。三垣指北天極附近代表天帝所在的紫徽垣,以及環繞天帝運行的太徽垣和天市垣。二十八宿是按黃道(太陽行經的天區)中可見恆星劃分成的二十八個星座。
古人又將二十八宿依東南西北所處方位分為四組,並以四靈命名,稱四象。
東方青龍,有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合三百餘顆星,狀若騰龍。又因東方五行屬木,色青,
故稱青龍;
南方朱雀,有井、鬼、柳、星、張、冀、軫等七宿,共五百多顆星,狀若飛雀。又因南方五行屬火,色赤,
故稱朱雀;
西方白虎,有奎、婁、胃、昴、畢、觜、參等七宿,共七百餘顆星,狀若躍虎。又因西方五行屬金,色白,
故稱白虎;
北方玄武,有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共八百餘顆星,它們組成了蛇、龜相交的形象。北方五行屬水,色黑,黑即玄,蛇鱗龜甲為武,
故稱玄武;
道教將星宿崇拜中的四靈演變為四方護衛神。《抱樸子》稱老君「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作為護衛。道觀山門亦有左青龍,右白虎充當門神。
道教還認為每個星座都有一位神將,統稱二十八宿神。道士在齋醮作法時,常召二十八宿神將下凡除妖降魔。二十八宿在《西遊記》中頻頻出現:硬逼唐僧成親的琵琶洞蠍子精,就是靠二十八宿中的昴(mǎo)日星官變成七尺高的大公雞所降伏;孫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困於鈸中時,二十八宿更是全部出動營救……
道教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世間若有重大變故,天象必有異常反映。這種天人感應觀念影響深遠,甚至偉人也不例外。1976年,是中國極不平常的年份。1月8日周總理逝世;3月8日吉林下了一場罕見的流星雨,其中有三塊特大隕石,最大的一塊舉世無雙,重達1770公斤,將凍土地面砸出直經2米大坑並鑽入地下6米多深。重病中的毛主席不禁產生聯想:難道三塊特大隕石是指周、朱和自己?那麼流星雨又是指什麼呢?正在疑惑之際,7月6日朱德逝世、7月28日唐山特大地震又壓死了24萬人。毛主席得知後流著淚說:「應驗了,應驗了。剩下就是這塊舉世無雙的大石頭了。」從此病情日重,於9月9日逝世。而這塊大石頭呢,在十八年後的一場火災中竟被燒裂成兩半,難道是對毛主席也要「一分為二」的一種暗示?
太極八卦
太極圖,俗稱陰陽魚,是道教的標誌性圖案。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處於天地陰陽之間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體現了道教「相反相成」、「和諧共生」的思想。
「太」為至的意思,「極」即極限。「太極」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
宇宙有無限大,又是有形的。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生太極。宇宙運動不息,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便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根源,運轉不息。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就人部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變化無窮。
八卦的「卦」字,從圭從卜。「圭」指土圭,是用於測量日影的泥制土柱。「卜」是測量的意思。古人立土圭測量日影,從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逐漸演變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yáo)」,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爻」有陰陽兩類,「—」為陽爻表示陽光,「- -」為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稱天文。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為地理。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結合,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一橫叫二爻,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xùn)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通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其中「乾」和「坤」兩卦最為重要,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本源。
太極八卦揭示了宇宙和諧發展的本質,啟發了二進位計算機的發明和木王星發現等科技成果,也成為韓國的國旗圖案。按八卦布局的新疆特克斯縣城,毋須紅綠燈,就巧妙化解了交通擁堵
問題
八卦有先天和後天兩種。有「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之說。先天八卦反映了宇宙形成的過程。
後天八卦是從四時的推移和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律,成為易學的理論基礎,用於指導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
古人認為,多姿多彩的萬事世界萬物,是由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而形成的。「金、木、水、火、土」,各有不同的屬性,如:「金」為肅殺、收斂,「木」為生發、向上,「水」為寒冷、趨下,「火」為炎熱、上升,「土」為平和,存實。
五行相生:水生木(水潤澤生木),木生火(木乾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礦藏生金),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五行相剋:金克木(刀可伐木),木克土(木可固土),土克水(土可擋水),水克火(水可滅火),火克金(火可化金)。
五行的相生相剋密不可分。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事物才能正常生發。道教將陰陽五行八卦學說,糅合煉丹養生的思想內容,演述其仙學理論,用以指導金丹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