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日本新出生人口又減少5.6%,這會拖慢未來經濟增速嗎?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南生今世說

2019年第三季度,日本經濟的環比年化增速和同比實際增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反差——其中,環比年化增速由二季度的1.8%縮減到0.2%,這是一個大幅的下降。但同比實際增速卻由上季度的0.9%,增長到1.31%。

這說明了什麼呢?

三季度的GDP環比年化增速為0.2%,這個經濟指標是指「2019年第三季度與2019年第二季度對比,並經過年化後,得到的數據」。它體現的是經濟的「短期經濟走勢變化」——今年一季度日本的環比年化增速是2.1%,二季度是1.8%,三季度是0.2%,這說明了短期內日本經濟在不斷下行。

即,從2018年下半年,稍微開始有點起色的日本經濟,又「下行」了,並且短期內仍不能明顯恢復。但是,三季度日本的同比實際增速卻由二季度的0.9%,上升到1.31%,這說明與往年相比,日本經濟繼續保持在1%上下波動,並未出現明顯下降。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相關刺激政策,並未起到明顯效果。日本經濟又回到了最近20多年的老樣子——緩慢增長。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媒體分析認為是「安倍經濟學」失敗了,但南生認為這或許要從日本的人口角度來分析。

前三季度,日本新出生人口又下降了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11月26日發布人口數據顯示:2019年1月到9月,日本的新出生人口又下降了,僅約為67.38萬,同比下降了5.6%。為什麼說「又」呢?是因為,日本人口下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好幾年都是如此。

我們知道,推動經濟增長要麼是不斷採用新科技、新技術,推動生產效率的提升(質量角度);要麼就是不斷擴大規模,擴大生產(數量角度)。無論是哪個角度,都離不開高素質人口,以及大量的高素質人口。

現在日本人口不斷在減少,意味著日本的勞動力整體也在縮減,意味著推動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科技進步了。但是,目前日本所擁有的優勢產業基本和20多年前沒有太多的變化,新興領域主要被中美等國搶先了一步。

顯然,對日本經濟來說,科技優勢也在日漸「減少」。南生認為這或許就是日本經濟最近20多年,增長緩慢的最主要原因。

全球著名的人口研究領域經典著作——《人口原理》,以及《人口論》中就強調:構成國家強大的因素是人,在增加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方面,人們本身就成為自己財富的第一個創造性因素。

此外,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認為:認為北美財富增速快得多,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增長。經濟發展對人口的需求支配著人口的生產,(工業革命之前)勞動力數量是財富創造和國家實力的主要決定因素。

對當前的日本完全適用——在其科技未發生明顯進步(未發生新的工業革命前),勞動力數量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日本的人口卻在減少,動力不足,未來經濟增速還能起來嗎?未來在全球地位或許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減幅在下降(全文)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的1523萬人有所減少。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出生人口數量還是很大,增量是在減少,不過減幅是在下降的。全面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生嬰兒中,二孩的比例達到了57%,連續幾年都是提高的,生育政策發揮了成效。
  • 27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爐:山東列位第三,湖北反超安徽
    前三季度山東省生產總值52186.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9%,比上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43.15億元,增長1.6%,比上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20171.16億元,增長1.8%,比上半年提高2.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8271.70億元,增長2.0%,比上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我們預測,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陷入負增長,2050年左右開始將急劇萎縮,2100年佔全球比例將從當前的約19%降至7%。4)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比2019年減少23%;2010-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已從10.6%降至6.1%,即將進入「5時代」。
  • 日本1至9月出生人口銳減5.6%,或創下30年來最大減幅
    日本1至9月出生人口銳減5.6%,或創下30年來最大減幅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11-27 16:19 來源:澎湃新聞
  • 為什麼2018年出生人口較上年減少200萬?
    ② 2018年二孩出生佔比依然最多南都:去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公布的2017年全年住院分娩數為1758萬。相比之下,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了200萬,這是因為全面兩孩政策失效了嗎?導致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下降的另一方重要原因是,年輕育齡婦女婚育推遲。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結婚人數持續下降,為764.9萬對,下降了3.1%。而且女性的初育平均年齡由2015年的25.8歲推遲到2018年的26.84歲,生育二孩的平均年齡由29.24歲推遲到30.44歲。此外,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下降也客觀上受到經濟社會政策的影響。
  • 餘永定:我不相信任何關於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的計算
    一般來說,製造業投資的增長速度往往會慢於經濟的復甦速度。比如,在2009年,中國經濟強勁復甦之後,製造業的增長速度也仍然慢於它,花了兩年的時間才真正實現了復甦。但是這次製造業的恢復速度相當快,遠遠高於其他行業的復甦速度,我們還需要研究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 前三季經濟增長穩中提質 專家建議保持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展望四季度,應保持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政策組合,保持 宏觀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經濟出現積極變化  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均為6.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於預期。經濟增長內在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運行質量、效益在提升。
  • 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原標題: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本厚生勞動省5日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在日本國內新出生的嬰兒僅86萬5234人,較上年減少5萬3166人,創1899年有統計以來新低,也是日本新出生嬰兒數首次跌破90萬。
  • 不想生孩子有錯嗎?賣了10萬冊的《人口與日本經濟》告訴你答案
    「日本宏觀經濟學泰鬥」,宏觀經濟學家吉川洋,在自己的《人口與日本經濟》一書中,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的人口與經濟問題,針對本國嚴峻的人口負增長趨勢和加深的老齡化現象,他得出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不是人口,而是技術進步,是創新。一、我們為何會如此擔心人口問題?我們的明天會是日本的現在嗎?
  • 我國上半年經濟增速6.3%!國家統計局用了5個形容詞
    我國上半年經濟增速6.3%!  記者: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了,三季度增速會不會繼續下探?今年完成全年6%-6.5%的目標增速有沒有壓力,有沒有困難?  毛盛勇:上半年國民經濟實現了6.3%的增長速度,應該說還是不錯的。
  • 蔡昉萬字授課:未來15年看清人口趨勢才能找對風口
    總體上來說,前人口紅利組就是現在的低收入國家;早期人口紅利組就是現在的中等偏下收入國家;晚期人口紅利組對應的是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後人口紅利組對應的高收入國家。   最近這幾年,前人口紅利組和後人口紅利組都是沒有人口紅利的,因此它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差一些。增長最快的還是早期和晚期人口紅利組,是否有人口紅利,確實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 餘永定:經濟增速下降還沒有見底 樓價下跌終難避免
    問題是:我們並不知道中國經濟是處在L的一豎上還是在一橫上。經過四年的等待和失望,我現在傾向於認為,經濟增速下降還沒有見底,因為我們沒有看到PPI回升的跡象。換言之,物價下降和有效需求減少的負循環還未結束。難道我們不可以通過增加消費需求增速的辦法來抵消房地產投資增速驟降帶來的影響嗎?當然,這最好不過。
  • 人口大省也「缺人」?河南、山東等7省市出生人口連續3年下滑,累計...
    事實上,河南出生人口連續下降的情況並非孤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近5年各地出生人口數據發現,2016年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首年,全國29個省份出生人口數量都出現明顯反彈。但從2017年開始多數地區人口增長勢頭即開始減弱,到2019年全國超九成省份出生人口呈下降態勢。其中,河南、山東等7個省份的出生人口數已連續三年持續下滑。
  • 2020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出生的人口大概是多少?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目前人口數量達到14億,但這個數據並不是非常準確,這個只是抽樣調查得出的一個結果,最終具體人口是多少,在第7次人口普查之後,會有一個相對比較準確的數據出來。雖然我國人口基數非常龐大,但是過去幾年時間,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其實是處於下降趨勢的。我們來分析下2015年到2019年這5年時間,我國人口出生情況就知道。
  • 韓第三季度出生人口同比減6.2%,或現歷史首次人口負增長
    韓國統計廳25日發布的資料顯示,韓國今年第三季度出生人口為6.9105萬人,同比減少6.2%,創開始統計的1981年以來最低。韓聯社25日報導稱,9月份出生人口為23566人,同比減少2.2%。單月出生人口自2015年12月以來連續58個月同比減少。
  • 金融百家|劉俏、顏色展望2021年: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
    2020年12月31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並對全民免費提供,這意味著接種將全面有效推進。此外近期國家相關部門表示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今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疫苗免費接種和兩會召開時間確立意味著疫情在中國基本被控制住,各種經濟活動逐漸回歸正常。202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6%左右。
  • 海通策略: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出生率低迷 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前所...
    2019年中國新生兒數量為1465萬人,較2018年減少約58萬,預計2020年將繼續下降,出生人口連降加快老齡化到來。人口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主體,年齡結構是人口質量和人口結構最基本、最核心的決定因素,研究人口年齡結構特別是老齡化問題意義重大。
  • 伍超明解讀2020經濟數據:消費恢復整體偏慢 房地產市場表現亮眼
    周一早間,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系列四季度以及全年經濟數據。2020年中國GDP突破100萬億元初步核算,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突破10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
  • 2019年出生人口僅1465萬,出生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2020年的新生兒會跌破1000萬嗎?怎麼都不願意生孩子?這個問題筆者是這樣認為的,2020年的出生人口是不會跌破1000萬的,雖然我們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從80年代的20‰左右下跌到90年代的17‰左右,再下跌到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12.3‰左右,到了二十一世紀進一步跌破12‰,這個過程是逐漸實現的,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0.48‰,對應的2019年新出生的人口為1465萬。
  • 任澤平:全球房價大趨勢|房地產|人口|土地|金融_網易財經
    1)1970-2017年23個經濟體房價累計漲幅中位數為20.6倍、年均增速平均為6.5%,其中有南非、英國、澳大利亞等7個經濟體累計漲幅在40倍以上或年均增長超過8%,也有德國、瑞士、日本、泰國等4國累計漲幅低於4倍或年均增長低於3.5%。2)1970-2017年,23個經濟體本幣房價年均增速、本幣名義GDP增速分別為6.5%、7.8%,二者相關係數為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