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2019年第三季度,日本經濟的環比年化增速和同比實際增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反差——其中,環比年化增速由二季度的1.8%縮減到0.2%,這是一個大幅的下降。但同比實際增速卻由上季度的0.9%,增長到1.31%。
這說明了什麼呢?
三季度的GDP環比年化增速為0.2%,這個經濟指標是指「2019年第三季度與2019年第二季度對比,並經過年化後,得到的數據」。它體現的是經濟的「短期經濟走勢變化」——今年一季度日本的環比年化增速是2.1%,二季度是1.8%,三季度是0.2%,這說明了短期內日本經濟在不斷下行。
即,從2018年下半年,稍微開始有點起色的日本經濟,又「下行」了,並且短期內仍不能明顯恢復。但是,三季度日本的同比實際增速卻由二季度的0.9%,上升到1.31%,這說明與往年相比,日本經濟繼續保持在1%上下波動,並未出現明顯下降。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相關刺激政策,並未起到明顯效果。日本經濟又回到了最近20多年的老樣子——緩慢增長。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媒體分析認為是「安倍經濟學」失敗了,但南生認為這或許要從日本的人口角度來分析。
前三季度,日本新出生人口又下降了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11月26日發布人口數據顯示:2019年1月到9月,日本的新出生人口又下降了,僅約為67.38萬,同比下降了5.6%。為什麼說「又」呢?是因為,日本人口下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好幾年都是如此。
我們知道,推動經濟增長要麼是不斷採用新科技、新技術,推動生產效率的提升(質量角度);要麼就是不斷擴大規模,擴大生產(數量角度)。無論是哪個角度,都離不開高素質人口,以及大量的高素質人口。
現在日本人口不斷在減少,意味著日本的勞動力整體也在縮減,意味著推動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科技進步了。但是,目前日本所擁有的優勢產業基本和20多年前沒有太多的變化,新興領域主要被中美等國搶先了一步。
顯然,對日本經濟來說,科技優勢也在日漸「減少」。南生認為這或許就是日本經濟最近20多年,增長緩慢的最主要原因。
全球著名的人口研究領域經典著作——《人口原理》,以及《人口論》中就強調:構成國家強大的因素是人,在增加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方面,人們本身就成為自己財富的第一個創造性因素。
此外,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認為:認為北美財富增速快得多,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增長。經濟發展對人口的需求支配著人口的生產,(工業革命之前)勞動力數量是財富創造和國家實力的主要決定因素。
對當前的日本完全適用——在其科技未發生明顯進步(未發生新的工業革命前),勞動力數量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日本的人口卻在減少,動力不足,未來經濟增速還能起來嗎?未來在全球地位或許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