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擇一事,終一生:中國植物畫第一人

2021-01-18 騰訊網

他筆下的世界是最動人的科學

最嚴謹的繪畫博物畫第一人

前不久閉幕的北京世園會上

一件巨幅花卉畫作前人頭攢動

甚至有人拿著放大鏡仔細查看

生怕錯過了什麼細節

這幅堪比相機拍攝的畫作

連一根根細小柔軟的植物絨毛

都描繪得一清二楚

更不可思議的是

如此精細入微的畫作

出自一位80歲老人之手

老人畫了整整180天

多彩的畫面讓無數人直呼

「簡直都畫活了!」

「隔著畫都能聞到花香!」

「他的畫能把人美哭!」

老人看到這幅作品也欣喜不已

並非因為他人的讚美

而是

畫中的37種植物全都出自中國

傳播出去影響世界

我只希望大家看到之後能感嘆一句

原來這些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植物

這位老人叫曾孝濂

已經80歲的他

每每伏案臺前

頭上總戴著一頂2斤重的「帽子」

帽子是特別定製的放大鏡

一戴就是8個小時

因為這頂特殊的「帽子」

柿子上的白粉

獼猴桃上的絨毛

甚至是花蕊上搖搖欲墜的花粉

他都能精細地刻畫出來

別人眼中苦行僧般的生活

老人卻沉醉其中

「這是我一個退休老人,

能為中國植物科學傳播出的一己之力。

只是少有人知

架著兩副眼鏡畫畫的曾孝濂

是國內僅剩不足10人的

植物科學繪畫師

有人稱他是「中國植物科學畫第一人」

也有人稱讚他是「中國最會畫畫的科學家」

甚至有人叫他「現代郎世寧」

可這個80歲的老爺子卻不同意

「在畫家面前,我不過懂點植物;

在植物學家面前,我就是個畫畫的。

1939年出生於雲南的曾老

從小就喜歡畫畫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信手塗鴉一頑童」

什麼都敢畫,但畫什麼不像什麼

有人說畫畫這種事需要天賦

曾老卻用自己大半生的經歷證明

「繪畫不需要天賦,

你只需一點點勇氣,

哪有什麼堅持打敗不了的事。

一天畫不好那就畫兩天

一年畫不好那就畫兩年

這股軸勁讓他在20歲時

進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實習繪圖員

但對自幼愛好畫畫的曾孝濂而言

這簡直比考上大學

更讓他興奮

也是這一年

《中國植物志》立項開始編排

曾孝濂加入其中畫花木鳥獸

這一畫,就是整整45年

植物畫不是普通繪畫

這種繪畫不僅追求繪畫的藝術美

更要能作為大眾和科學家

同時認知的傳播物

它是藝術,更是科學

它的精細不止於枝葉

更重要的是葉片

每一根絨毛都不能有差錯

長時間傾注在這些細微的東西上

一抬頭看別處

眼前滿是飛舞的絨毛和細刺

做這一行不僅僅需要異於常人的專注

也意味著坐冷板凳

長年累月與孤獨和寂寞為伍

除了繪畫,便是在標本館、圖書館

有時甚至畫家都認為

這個枯燥又無趣的事

不藝術、也沒有情感

曾孝濂卻說

「它就應該這樣,

這是一種生命的力量,

燦爛至極,歸於平淡。」

「我不奢望人人都喜歡植物科學畫

只願看的人能

關愛這些大自然裡的生命

它們和人類一樣

應該擁有生存和繁衍的權利。

時至今日

曾老筆下的2000多幅作品中

無一花無出處

無一葉無根據

每一株植物的家底

他都如數家珍

被歐洲人稱作「東方女神」的綠絨蒿

從中國傳出去的野生月季

成為西方世界和平友誼的象徵

然而這樣一位無數人眼中

文弱書生模樣的曾孝濂

竟也有過一段「叛逆期」:

跟著部隊和科學家跑去深山老林裡考察

尋找抗瘧疾藥物

當時,身邊人都勸他不要去,

「你一個拿筆桿子的文弱書生,

去深山老林不是找罪受嗎?」

彼時年輕氣盛的曾孝濂

只當這是一次無比光榮的事

普通科學家能去他又怕什麼

從原始森林到熱帶雨林

他「玩」得不亦樂乎

最厲害的一次

身上被螞蟥足足叮了42口

直到第二天起床時

看到被單上乾涸的血塊

他才意識到被叮咬

這段別人眼中「慘不忍睹」的經歷

對曾孝濂而言卻無比自豪

因為這趟「不安分」的科考之旅

他看到

「最好的植物畫不是從辦公室或標本館而生

而是大自然。

每天穿梭在深山老林裡

他被大自然的奇蹟深深打動

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讓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位置

連人類也只是其中渺小的一員

這之後,曾孝濂更是醉心博物畫

不僅畫植物,也畫動物

每一個細節只要求精益求精的「像」

職業畫家不屑的畫法

他卻「偏覺得味道足」

攝影記錄瞬間

科學繪畫記錄的是

物種的永恆

就是這樣一位記錄永恆的老人

也在中國的郵票史上,留下過一道重彩

他曾為國家郵電設計了9套郵票

其中的《中國鳥》獲得第十三屆政府間

郵票印製者大會最佳連票獎

要知道,「政府間郵票印製大會」

並非什麼普通小獎

而有著「郵票界的奧斯卡」之稱的

世界上郵票印製最高獎

這一次獲獎

是中國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

唯一一次獲得這個獎項

無數美譽撲面而來

他卻依舊埋頭苦畫

「我也不能憑空畫活,

也要日日筆不離手」。

退休之後的曾孝濂

更不敢有一絲懈怠

畫科學畫是個枯燥的苦差

且不論一低頭就是數時

植物學功底的要求更是阻斷了無數人的腳步

以致於真正的植物畫家

只有曾經共同參與編撰《中國植物志》的畫師

而大部分如今都已不在世

中國植物多姿多彩

很多甚至都沒有被人類了解

就已經消失了

為了和時間賽跑

退休後的他依舊每天五點起床

一生畫畫,唯願有更多人知道

我們的家園如此美麗

外面的世界繁花似錦

他卻說自己只是一名老職工

一輩子只進了一家單位直到退休

這麼多年只做了一件事

為植物畫畫

卻偏偏是這位只做了一件事的老人筆下

一花一鳥皆生命

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的一生

筆耕不輟六十載

一意孤行意未盡

總有人說

擇一事,終一生

短短六個字說來簡單

但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

千百次重複

數萬時獨自伏案臺前

一件事若是做到極致

再平凡的小事

又何不能成為獨一無二

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交流,分享。

相關焦點

  • 擇一事,終一生
    擇一事,終一生。一個人能找到終身奮鬥的目標,是幸福的。    當然也有無奈:  有的常年夫妻分居,來回奔波幾千公裡,一年也只能見一兩次面;  有的上洞窟時,只能把無人看護的孩子用繩子拴在宿舍;  有的常年不能照顧父母,甚至連父母臨終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  有的把孩子留在老家無暇顧及……    他們也曾彷徨,也曾流淚,也曾有過想要離開的念頭,可是,對敦煌文化藝術的眷戀
  •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2020-10-13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工匠大歷史 擇一事終一生
    (原標題:小工匠大歷史 擇一事終一生)
  • 擇一事終一生 「小人物」也成「大英雄」
    這些為事業奮鬥終身、奉獻寶貴生命的英雄們讓人感動與敬佩,他們這種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擇一事終一生,就是對崗位恪盡職守,有堅定不移的韌勁。守島衛士王繼才夫婦收入不高,島上條件也異常艱苦,是什麼支撐著他們在孤島上的32個春秋?王繼才說,島上必須得有人去守,我也答應了領導,答應了就要做到。
  • 【秦聲嘹亮】擇一事 終一生
    「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1987年,這一塵封了兩千多年的中華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樣在1987年,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精美絕倫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琉璃器……三秦大地,文物點密度大、數量多、等級高,是一座「天然歷史博物館」。
  •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敦煌守護者——樊錦詩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敦煌守護者——樊錦詩 2020-07-17 16:45:34 央視新聞客戶端
  • 靳鳳林:擇一事終一生
    2016年,基於自身承擔的國家社科重點項目《權力、資本、勞動的制度倫理考量》,靳鳳林出版專著《追求階層正義》,為解決好橫亙在「中國道路」上的各種「中國問題」作了全新的道德檢審,具有重大而廣泛的鏡鑑價值。
  • 史新春:以初心致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像匠人一般,擇一事終一生,是極少數人的堅持。然而,那些被大家羨慕的成功人,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做到了「擇一事終一生」。史新春,1963年出生。1985年進入河南省人民政府招待所,在省直事業單位一做就是18年。後來他放棄事業單位安穩的工作,進入廣東粵海酒店管理集團,開始掌舵五星級酒店。
  • 擇一人務一事盡一生
    我喜歡你,像風走了八千裡每個人心裡都這樣愛過一個人不知疲倦,不問歸期我能想到的美好愛情便是擇一人,務一事,盡一生在一個人世界總是不能好好的呆住,那種失衡以後的沉浮讓人覺得無力,會不會人的身邊一個磁海,靠近的時候波光粼粼,沉沒的時候深不見底。
  • 擇一事終一生,30載「機要戰線」寫忠誠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懷揣初心,一個崗位一幹就是30年,他無怨無悔。密碼、電報、數字,平凡枯燥中走出不一樣的精彩,他用滿腔忠誠書寫碩碩戰果。他就是一直默默奮戰在公安戰線的「機要先鋒」——雲南省公安廳警令部辦公室機要科原科長肖之東。
  • 擇一事、終一生 追求極致永不止步
    擇一事、終一生 ;追求極致永不止步——訪安徽旭陽集團董事長朱雙單2個月後,第一批16桶鋁銀漿順利交付客戶,朱雙單成功賺取了創業的第一桶金。旭陽,自此誕生!2017年,朱雙單將原本準備購專用小車的錢改為購置研發設備,給研發中心添置了電子掃描顯微鏡和氣質聯用色譜儀等關鍵性檢測儀器,幾百萬的資金投入進去,讓研發人員「長了」一雙可以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進一步提升了旭陽控制產品質量和為客戶服務的水平。
  • 擇一事 終一生——快來認識2020年度北疆工匠!
    擇一事 終一生——快來認識2020年度北疆工匠!
  • 從警故事丨重慶銅梁新警黎林:擇一事 終一生
    從警故事丨新警黎林:擇一事 終一生在銅梁區公安局,有一位剛剛踏入警營的新兵,他叫黎林,剛滿23歲,來到銅梁區公安局巴川派出所工作不到一個月,系該所治安民警。擇一事,終一生。今年1月10日,他迎來了從警生涯中第一個「中國人民警察節」,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標記,也是對他成長的激勵。青春與使命同輝,奮鬥與光榮相伴。他將以節日設立為激勵,牢記囑託和關懷,不斷奮鬥,以思為引、以學為本、以幹為先,不斷學習,提高自我,更好地投入到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中去,努力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為公安事業貢獻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 中國畫大象第一人安兆山,用畫讚美祖國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7年10月,由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地組織的第十三屆書畫名家作品大展中,有一位畫家所作的畫,被海峽兩岸的專業人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特別是他畫的大象,不但溫和憨厚,又健壯威武,畫出了大象的靈氣,仿佛讓人看到了大象那種仁慈而又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當時,海外書畫界亦對這位畫家的畫讚不絕口。
  • 擇一事終一生 用熱情和擔當詮釋奮鬥初心
    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6月入黨,現任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本報記者 李存才  自1985年大學畢業以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以下簡稱「鎮海煉化」)黨委書記、總經理呂亮功在自己熱愛的石油化工領域一幹就是35年。
  • 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暖聞熱評·擇一事 終一生⑦)
    【人物】老英雄張富清【故事】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來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
  • 舒勇:「每日一畫」的第100天 藝術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5月5日,這是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舒勇「每日一畫」的第100天。第100天,舒勇用一幅《大拇指上的優雅》展現人們對自由、博愛的呼喚和嚮往。作為藝術家的舒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層出不窮的英雄人物與故事感動著,他的「每日一畫」也在彰顯著此次抗疫必勝的決心與信心。
  • 易經入畫第一人何旻熹64卦「易畫」解讀
    原標題:易經入畫第一人何旻熹64卦「易畫」解讀   當代青年畫家何旻熹(Anika He)傾情創作的64卦「易畫」是她從近年來創作的300多幅作品中精選而出。作品廣泛徵求了易學大家、書畫名家、國學大師及普通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幾易其稿,最終選定。其64卦「易畫」作品色彩清新,氣韻流暢;構圖和諧,充滿靈氣。
  • 2019年上半年,正桃花來臨,紅鸞星動,擇一人走一生的四個星座
    但其實小編覺得有些時候是說,也沒有能夠遇到那個能和自己走完這一生的人,主要是因為,正桃花還沒有來到,還沒有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2019年上半年,這四個星座正桃花來臨,紅鸞星動,擇一人走一生。一,2019年上半年,正桃花來臨,紅鸞星動,擇一人走一生的星座:射手座對於射手座的人來說,他們最期望的就是自己能夠早點遇到那個能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但是想要找到這個能和自己走完一生的人,非常不容易,但是射手座的人也覺得,也只有找到這個能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自己才能夠放棄自由安定下來。
  • 【夜讀】一人,一生,一事
    【夜讀】一人,一生,一事 原標題: 由我國自行研製,有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殲-10,依然作為中國空軍的標誌,接受檢閱。  殲-10的橫空出世,令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這是數以萬計的研製人員二十年的奮鬥,也是被譽為「殲-10之父」宋文驄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