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115:寇準被貶,宋真宗居然不知情,誰敢如此矇騙皇帝?

2021-01-09 聊文史

太監周懷政與寇準商量,想要除掉劉後和丁謂,請太子登基。寇準沒有答應。過了一天,周懷政被抓,被樞密院曹瑋審問。寇準捏了一把冷汗,生怕被此案牽連。

曹瑋是累積戰功的曹彬的兒子。他不許株連其他人,只問了周懷政的罪。而周懷政又挺身招認,一人服法,就這樣了解了此案。

丁謂等人仍然不肯善罷甘休,又借著揭發朱能、周懷政偽造天書的事情,說此書是寇準上奏的,有欺君之罪。

為此,寇準被貶為太常卿,出知相州。寇準受詔後暗自嘆息道:「不遇大禍,還算幸事。丁謂啊丁謂,你難道能長久富貴嗎?」

這時,朝廷又派人追捕朱能。誰知朱能竟然擁眾拒捕,經官軍入剿,朱能惶懼自殺。寇準又被加罪,再被貶為道州司馬。

所有這些詔旨。都由劉後擅定。等到宋真宗病癒以後,環顧左右問:「怎麼我很久不見寇準呢?」左右以有罪被貶為辭。宋真宗這才知道是劉後所為,無可奈何,只是嘆息而已。

相關焦點

  • 宋史112:寇準離開朝廷後,丁謂等五鬼橫行,宋真宗日漸昏聵
    這一般人專門設法迎合宋真宗。王欽若入朝時,必備奏章數本,看哪本合真宗的意便拿出哪本上奏,其餘帶回。樞密副使馬知節痛恨王欽若的奸佞。他當著宋真宗的面,指著王欽若說:「何不把懷中的奏議都取出來?」王欽若大驚失色,二人爭執起來。馬知節見王旦時還恨恨地說:「本來要用笏板打死這個奸賊,可是當著皇帝的面不敢貿然。王欽若這個奸賊不除掉,朝廷不會有安寧的日子。」
  • 宋仁宗推行改革的原因:除「三冗問題」,他爹宋真宗也是罪魁禍首
    雖然結局有那麼一點不光彩,但好歹換來了難能可貴的和平,卸下了壓在大宋頭上數十年的戰爭包袱。於是,宋真宗下令,合併防區,裁減軍隊,讓大批的士兵回家種田去,將那些因戰爭而荒廢已久的土地重新開發出來,儘快恢復經濟。不得不說,在農耕時代,宋真宗的這一決定,絕對是一條利國利民的聰明決策。如果宋真宗就此打住,在後面不瞎折騰,宋朝的局面就不一樣了。
  • 宋真宗:籤訂澶淵之盟,改年號鹹平為景德,賜名小鎮為景德鎮
    這跟北宋的一位皇帝有關。他就是宋真宗趙恆,他有一個年號叫景德,就把當時的昌南鎮改為景德鎮。一、 天子難做否?宋真宗出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太宗為他取名德昌。他出生的時候身上就自帶紋身,左腳指頭上有個"天"字。他小的時候就長得很帥。童年時和別的貴族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喜歡軍事遊戲,自己當元帥。夢想著有一天可以親自帶兵打仗,事實上他後來也如願以償。
  • 北宋名相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皇帝為了百姓和江山要去徵戰敵人,秦王您作為主上的親人和縣城,應該做表率追隨、保護皇帝,而不是留在京師處理政務,這是不合時宜的。趙廷美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懇請宋太宗隨行。看到這大家還覺得呂端是個糊塗蛋嗎?
  • 北宋政治家「寇準」敢做敢說!可為何得不到太宗的重用?第二章
    北宋政治家「寇準」敢做敢說!可為何得不到太宗的重用?「皇上,」寇準突然開口,皇上睜開眼睛,「旱災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朝廷有不公正的地方。天公是在故意懲罰我們。」太宗的臉漲成豬肝色,只甩下「一派胡言」4個字,就離座回宮去了。皇上傳旨讓寇準進入宮內。他要細細盤問寇準:朝廷究竟在哪一點上不公正?聽了皇上的問題,寇準知道皇上的火氣並未消盡。
  • 宋真宗荒誕的「造神運動」
    在一次退朝後,宋真宗目送寇準離去,王欽若趁機說:「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功嗎?」宋真宗點頭肯定。王欽若道:「澶州一役,陛下不以為恥,反認寇準為功臣,臣實不解?」真宗愕然,王欽若又道:「城下乞盟,歷代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
  • 寇準不貪汙受賄,為何他侍妾說「無地起樓臺」?他到底是清是貪?
    寇準是北宋賢相,四朝元老。現在社會很多人在批判貪官以權謀私時,常舉寇準為對比,引用北宋民間的兩句詩曰:「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寇準當真是因為沒錢而「無地起樓臺」嗎?那麼,民間同樣廣為流傳的「寇準罷宴」又說明什麼?
  • 「北宋五鬼」都有誰?他們做了什麼事被稱「五鬼」?
    更重要的是宋朝皇帝大多都是文人皇帝,引出了大量趨炎附勢,附庸風雅的之人,這些人為了權利做盡奸佞之事,而皇帝又對這些人非常寬容,這就造就了歷代奸臣最多的皇朝。那麼,在歷史上著名的「北宋五鬼」都有誰?他們做了什麼事被稱「五鬼」?據說在北宋時期,宋廷出現了五名奸臣: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規,這五人被稱為「五鬼」,其中王欽若和丁謂最為著名。
  • 皇帝也逆行,宋真宗向王旦行賄
    歷史上還真有這麼回事,就是宋真宗與宰相王旦之間幹的「好事」。在歷史上,宋真宗的業績在歷代皇帝們中還是不差的,應該排在中上流的水平。如果把他放到今天的世界舞臺上,趙恆先生就憑「澶淵之盟」,在局勢完全有利於北宋時,趙恆卻為了和平而率先舉手,一反常態地以每年給遼國一定銀絹為條件,於澶淵達成和解的盟約,與遼國稱兄道弟,這「澶淵之盟」應該是歷史上最講和平的事件之一。
  • 「北宋五鬼」都是誰?他們為何被稱為五鬼?
    他最出名的事跡就是在遼蕭太后攻宋的時候,積極支持宋真宗逃跑,讓宋欽宗趕緊遷都昇州,也就是今江蘇南京。當時遼軍剛剛打到河北澶州,距離京城還有幾百裡,而宋朝在河北更有著名的楊家將、折家將,這些人都是抗遼主力,而王欽若聞聲就讓皇帝遷都。要知道遷都在歷代都是一件大事,不到危亡時刻或者特殊時刻根本沒有人提遷都。但王欽若去力主遷都,讓宋真宗做個逃跑皇帝。
  • 宋真宗即皇帝位,呂端以身犯險驗明正身,昭示「大事不糊塗」
    這回趙光義是立有皇太子的,那就是真宗趙恆,如不出意外,趙恆即位板上釘釘,但王繼恩卻想改立長子楚王趙元佐。史料記載「初,帝不豫,宣政使王繼恩忌太子英明,與參知政事李昌齡、知制誥胡旦等,謀立楚王元佐,頗間太子。」一個宦官,有如此能力?竟然想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國家繼承人?
  • 「萬歲」一詞究竟有何特殊含義,為何中國古代要稱皇帝「萬歲」?
    之所以「萬歲」一詞如此敏感,原因自然不用過多解釋:這個詞在中國帝制時代是最高統治者——皇帝專用的。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相當長時間內,「萬歲」就等於「皇帝」,屬於高度敏感的詞彙。可是,這種現象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中國的帝制時代是從秦始皇時候開始,但稱皇帝為「萬歲」又是何時開始的?
  • 正直不阿,兼資文武,寇準真是一位非常難得的人才
    寇準就是宋朝時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也是我非常欣賞的一個人,我認為他有著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氣質。寇準的家族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家族,不僅祖上有人曾經當過大官,他的父親也因為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在當時也能夠算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在這種家庭裡面長大的寇準,不僅沒有被這樣優越的環境磨滅掉心中的志向,反而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理想的人。
  • 赤光、異香繞室,出生是個小金人,宋朝皇帝誕生吉兆令人大開眼界
    然生活如此美好,哪有那麼多的「謀」等著我們去「劃」呢?!今天和大家聊點有趣兒的話題,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們,為了證明自己「天選之子」的身份名副其實,都會搞出一些或多或少的「吉兆」來證明皇位就得由「我」來坐,於是乎一些正史資料中就留下了他們作為「天子」的神跡,那神的簡直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