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是夏天的第二個星座。炎熱的夏天賦予獅子座的人果敢和膽略,嚴於律已亦嚴於律人。獅子座的人經常閃爍著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火花。
獅子座的明星很多,如羅伯特·德尼羅、麥當娜、詹妮弗·洛佩茲、克裡斯·海姆斯沃斯、傑森·斯坦森、蒼井優、凱文·史派西、艾米·亞當斯、本·阿弗萊克、鈴木保奈美、張惠妹、王菲、庾澄慶、鄭秀文、陳奕迅、孫燕姿等。
本文選了27位獅子座導演。
羅伯特·德尼羅
麥當娜
27位獅子座導演
1.格斯·范·桑特
導演簡介:1952年7月24日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美國導演,1985年拍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個人作品《Mala Noche》,1987年,執導短片《自殺的五種方式》,獲得第3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獎最佳短片,開始引起了國際的關注。1985年編導的《迷幻牛郎》。1991年,編導愛情片《不羈的天空》,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劇本獎,其中《迷幻牛郎》這部影片也確定了他本人青年導演禁衛軍的地位。2012年,拍攝劇情片《應許之地》,該片入圍第63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 。《心靈的捕手》和《大象》等廣為人知的作品,也使得他在好萊塢打下屬於自己的一小片生境。自如穿梭在獨立電影和主流電影當中,有勇氣而又個性鮮明的導演。
2.斯坦利·庫布裡克
導演簡介:1928出生7月26日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美國著名電影導演,1953年庫布裡克初露頭角拍攝了他的處女作《欲望與恐懼》,1957年拍攝了戰爭片《光榮之路》,影片獲得了影屆評論的一致讚揚。1965年庫布裡克開始製作後來被認為是他的顛峰之作的《2001太空漫遊》,影片迅速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座裡程碑,1980年,他執導了恐怖片《閃靈》,1987執導越戰片《全金屬外殼》,1996年年底開始著手拍攝《大開眼界》。1999年3月7日,庫布裡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一位穿梭在瘋子和天才之間的藝術家,視角新穎和令人吃驚的深入細緻,獨一無二的存在於重複和模仿主導的傳媒圈。
3.克裡斯·馬克
導演簡介:1921年7月29日,出生於法國塞納河畔的訥伊,法國導演,他最著名的影片是以「真實電影」理念拍成的《美麗的五月》和科幻未來的預言詩《堤》,馬克混合了真實電影和個人論述的方法,也使他成為左岸派中相當具個人色彩的創作者,克裡斯·馬克早年經歷頗為神秘,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始主修哲學,後來參加了地下抵抗軍,發表影評,短篇小說,翻譯,涉及多個領域,1952年他赴赫爾辛基拍攝首部片《奧林匹亞52》,之後參加五月運動,他具有批判性的風格確定了他成為新浪潮運動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只要貧窮尚存,你就不算有錢。只要憂傷尚存,你就不算快樂。只要監獄尚存,你就不算自由。」
4.吳念真
導演簡介:1952年7月29日出生於中國臺灣,臺灣電影導演,編劇。1978年,吳念真開始接觸劇本創作。1980年,吳念真結識小野一起合作並推動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在這期間拍攝了《光陰的故事》《恐怖分子》《戀戀風塵》等風格迥異的影片,後離開中影成為自由編劇,1986改編劇本《父子關係》獲得第二十三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到1994年,拍攝影片《多桑》也獲得了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等多個獎項對生活細膩的表述如同貼地飛行,在淳淳平靜之下令人驚羨的才華。
5.理察·林克萊特
導演簡介:1960年7月30日出生於美國休斯敦,美國獨立電影導演和編劇,他拍攝了《都市浪人》之後贏得一致讚譽,獲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獨立精神獎提名,並且已經上映就立刻吸引了主流媒體的關注,他的知名作品包括《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等,其中1995年的《愛在黎明破曉時》和2014和《少年時代》兩度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少年時代》為其贏得第7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和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理察·林克萊特經常聚焦於叛逆的青少年,給予少有的同情和理解,是美國最成功的獨立導演之一。
6.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導演簡介:1939年7月30日生於美國紐約州金斯頓,50年代邊打工邊在一些電視劇中演些小角色,並逐步成為特呂弗等法國新浪潮作者導演的信徒。1959年起在外百老匯導演戲劇。1966年進入影界,先當助理導演,後寫劇本,1968年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目標》。以後又曾和F.F.科波拉、W.弗蘭特金等人合辦了一家發行公司,從而走上了導演兼製片的道路。博格達諾維奇是美國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大量湧現的新一代導演的代表之一。導演代表作包括《最後一場電影》《面具》《紙月亮》等。
7.克里斯多福·諾蘭
導演簡介: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倫敦,英國男導演,攝影師編劇1996年,諾蘭拍攝了個人首部故事片《追隨》,初露頭角。在2000年,諾蘭憑《記憶碎片》成名並獲得第74屆奧斯卡和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後來更是佳作不斷,《致命魔術》《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等科幻大片2015年3月,更是憑藉執導電影《星際穿越》入圍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最佳導演,電影的奇謀與意識的詭異總是在他的作品裡總是如雙蛇潛行、蹤跡莫測。
8.管虎
導演簡介:導演管虎1968年8月1日出生於北京。1991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拍攝了《頭髮亂了》,《上車,走吧!》《西施眼》等作品。之後轉戰電視劇導演,先後拍攝了冬至》《七日》《生存之民工》《活著,真好》等。2009年再次回歸大銀幕,先後拍攝了《鬥牛》《殺生》《廚子戲子痞子》《老炮兒》等,今年,他的最新力作《八佰》即將上映。
9.帕維爾·祖拉契克
導演簡介:1935年8月2日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捷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63年由他所編劇,Jindrich Polak導演的《Ikarie XB-1》是影響《2001太空漫遊》創作的靈感源泉,作為製片人,他是Vera Chytilova的名作《天堂的果實》(1969)和Jiri Menzel最富傳奇色彩的電影《弦上的雲雀》(1969年拍攝,1990年解禁)的執行製片;作為一位極具創新意識的電影導演,他一生卻只拍攝了兩部長片和一部短片,由於69年的《為年輕劊子手的辯護》中對共產主義和極權主義的批判和諷刺,影片被當局禁映並永遠禁止祖拉契克再拍攝任何影片,1977年他被迫流亡西德,經過6年不得志的生活後回到祖國但依然看不到重新創作電影的希望,1989年5月20日年逝世。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世事多變難料,但不能否定帕維爾·祖拉契克是捷克新浪潮電影革命中真正的靈魂。
10.崔健
崔健1961年8月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人、電影人。1993年,崔健和張元合作拍攝了實驗性影片《北京雜種》。2014年,崔健導演的首部作品《藍色骨頭》在中國內地上映。
11.安迪·沃霍爾
導演簡介:1928年8月6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斯堡,美國導演 攝影師 電影製片人 沃霍爾的影片多半是十六釐米的黑白片,影像的顆粒明顯,這種粗糙的質感,增強了紀錄的特色。後來沃霍爾將《口交》、《沉睡》、《吻》、《帝國大廈》,的影像抽出來製成網版版畫,用不同的媒材二次回收自己的作品。或許比起電影生涯,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也一直是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無論是那種藝術創作,爭議如何發酵,他都為後人留下了濃烈的一筆。一個消費時代的藝術神話。這不僅僅是指他的藝術作品,更指他的思想、生活和處理藝術的方式。
12.尼古拉斯·雷
導演簡介:1911年8月7日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雷哥羅斯,美國導演,編劇,在1945年從影。在伊力卡山導演的《長春樹》擔任副導演。1948年到雷電華公司,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They Live by Night》,其後導演詹姆斯狄恩主演的《養子不教誰之過》而成名,1954年導演《Johnny Guitar》曾被提名竟選最佳導演。他的作品十分有勁,個人風格鮮明。在1963年拍攝Days at peking .Ray 突發心臟病,終止了電影生涯。精緻的攝影畫面被濃縮在導演這位觀察者的凝視之中,無論古典亦或是現代都足以讓人驚豔。
13.押井守
導演簡介:1951年8月8日出生於日本東京大田區,日本動畫電影導演,1982年劇場版《福星小子ONLY YOU》是押井守的首部電影作品,隨處可見的抒情演出,充分反映了押井守的才能。到1983年,押井守的異世界物語《天使之卵》發布。這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套OVA。在之後的6年內,押井守和伊藤等人始終進行著《機動警察》相關作品製作。雖少了份喜劇感,但作品布局、故事更見精密、細緻。對科技過分繁榮的展現,因為未知而顯得空洞而龐大,導演虛無主義的體現。
14.三木聰
導演簡介:1961年8月9日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日本導演,2005年,他以電影《烏龜意外之速遊》開碎創「脫力系」風格,隨後創下高收視率的《時效警察》系列電視劇又令三木式的冷幽默廣泛深入人心。「三木聰」意味著出離一般人想像範圍的搞怪能力,意味著層出不窮的好玩點子,意味著對生活別樣的審視與回味。代表作還包括《轉轉》《熱海的搜查官》《廢柴三人組》等。
15.戴瑋
導演戴瑋於8月10日出生,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她是近幾年來活躍在電影領域的新銳導演,她的西藏題材電影《岡拉梅朵》《西藏往事》《古格王朝》構成了「西藏傳奇愛情三部曲」,形成了她在中國影壇獨具風格的電影創作。2020年在杭州拍攝電影《柳浪聞鶯》,該片由鄭大聖和程青松擔任監製。
16.費爾南多·阿拉巴爾
導演簡介:1932年8月11日出生於西班牙梅利利亞,西班牙著名劇作家、編劇、導演、詩人,旅居法國,自稱為「半個流亡者」。鑑於他的多重身份,以致他的導演作品也並不多,最著名的三部當屬《我像瘋馬般行走》《死亡萬歲》和《格爾尼卡之樹》,至於《神聖的儀式》則由他編劇並主演,而《人形動物園》中也僅僅只作為演員。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他出版過100多個劇本,14部小說,800首詩,多部故事書,畫書,還有大量文論,紐約時報評論員Mel Gussow曾稱其為「現代主義三天神」中最後的倖存者。阿拉巴爾的劇場是一個狂野殘忍,粗俗刺耳,挑釁無度的世界。它尤如一個戲劇狂歡節,在那裡我們『先進的』文明被肢解成肉塊,放在永恆革命的肉叉上炙烤。
17.塞繆爾·富勒
導演簡介:1912年8月12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伍斯特市,美國電影導演,塞繆爾.福勒在美國乃至世界獨立製片界都享有極高的地位,他的影片受到戈達爾的高度讚揚, Dennis Hopper曾指導過以他為題材的影片《最後的電影》, 富勒戰爭電影採用反英雄手法用小成本和小製作善於通過簡單而富於象徵意義畫面來反映士兵真實心理和處境以及戰爭殘酷並通過電影中對白進行社會政治批判和對人性反省。富勒被譽為「美國B級片、黑色電影、獨立電影——三線教父」 還對戰爭電影這一類型作出了獨到貢獻。
18.陳凱歌
導演簡介: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陳凱歌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1987年憑藉劇情片《孩子王》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後來也陸續拍攝一些作品如1998年的《荊軻刺秦王》2002的《和你在一起》,2005年執導的史詩片《無極》曾打破中國電影點映票房紀錄,而1993年執導的文藝片《霸王別姬》熾烈的光芒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巔峰,可以說是文革之後最有藝術價值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中國半個世紀的風雨變換和人物命運。即使在今天陳凱歌在創造的藝術成就也是蒸騰在電影的血脈裡的
19.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導演簡介:1899年8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1920年以字幕設計員的身份進入電影界。192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第十三號》,後拍攝的《房客》成為奠定其拍片風格的作品,富於幽默、擅長製造懸念的拍攝手法,著作有《驚魂記》、《西北偏北》、《蝴蝶夢》、《捉賊記》、《群鳥》、《迷魂記》等。他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藉以使銀幕下的觀眾「身臨其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境」。
20.維姆·文德斯
導演簡介:1945年8月14日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德國導演,編劇,製作人。1970年,維姆·文德斯拍攝了第一部長片《城市之夏》。令文德斯聲名鵲起的是他的「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愛麗絲漫遊城市》,1975年的《歧路》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七十年代中後期憑藉《事物的狀態》開始確定國際地位,後來更是佳作不斷,1983年的《德州巴黎》「標誌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現了人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但是文德斯並沒有滿足,而是在以後的創作中不斷豐富和擴充著自己的電影世界。他越來越喜歡在城市裡表現流浪的狀態,將現代社會裡孤獨與疏離的狀態描述得愈加生動。
21.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
導演簡介:1963年8月15日出生於墨西哥城,墨西哥導演、編劇、剪輯師、製作人。2001年,執導處女作——劇情片《愛情是狗娘》 。2006年,執導劇情片《通天塔 》,獲得第6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大衛·林恩導演獎提名,後在2015年,憑藉喜劇片《鳥人》 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次年拍攝的《荒野獵人》不僅廣受讚譽,也結束了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奧斯卡的長跑。
22.詹姆斯·卡梅隆
導演簡介:1954年8月16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好萊塢電影導演、編劇。1984年,因自編自導科幻電影《終結者》成名。1986年,自編自導電影《異形2》,整部影片洋溢著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異形》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攝了著名的《鐵達尼號》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以想像的困難,這一切使卡梅隆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這一切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不僅打破了票房紀錄更是榮獲14項奧斯卡提名,在頒獎臺梅隆近乎瘋狂地舉起奧斯卡獎,大聲說出片中的著名臺詞:「我是世界之王!」2009年12月,他執導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映,打破了他自己創下的票房紀錄。
23.羅曼·波蘭斯基
導演簡介:1933年8月18日出生在僑居巴黎的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家庭裡,法國導演。1962年他拍攝了使他多次獲得電影節大獎併名噪世界影壇的影片《水中刀》。1974年他執導由傑克·尼克爾森主演的《唐人街》,成為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2002年他憑藉《鋼琴家》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登上了事業的最巔峰,但因為個人生活和電影創作讓他在世界上有雙重的知名度。對人性黑暗面的深刻洞察,沉浸在死亡,孤獨與恐怖,只能一沉到底。
雖然波蘭斯基的藝術成就頗高,但因1977年在好萊塢性侵13歲的未成年少女案至今被美國政府通緝,目前,他只能待在波蘭、法國和瑞士,一旦他去往其他國家 ,都會被捕。
24.阿蘭·羅布-格裡耶
導演簡介:1922年8月18日生於法國西部菲尼斯泰爾省,法國作家,編劇,導演,他最為轟動的作品是電影小說《去年在馬裡昂巴德》作品由阿蘭·雷奈(阿倫·雷乃)拍攝成電影後於1962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他在1963年單獨攝製的影片《不朽的女人》獲得路易·德呂克電影獎。1969年因《撒謊的男人》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編劇獎,一位具有反派精神的文學匠人,他的逝世已然是法國知識分子的一個時代的結束。
25.南尼·莫萊蒂
導演簡介:1953年8月19日生於義大利布魯尼科。義大利演員 導演 1997年他曾任第50屆坎城電影節評委,他的最新電影《教皇誕生》曾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與世人見面。2001年,導演並主演《兒子的房間》讓莫萊蒂榮獲金棕櫚大獎,裡面的喬瓦尼就是由他親自出演,此時的演技已是臻化入境了,1994年的作品《親愛的日記》也讓他收穫了最佳導演的提名。文學色彩在電影當中升溫,從觀影細節到面對自己。
26.成瀨巳喜男
導演簡介:1905年8月20日生於日本東京,電影導演,與溝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齊名的日本電影大師,其導演生涯經歷了戰前和戰後兩個高峰。1930年,執導了導演處女作《武打夫婦》1933年,先後自編自導了劇情片《與君別》和《夜夜做夢》,兩部影片並列入圍《電影旬報》年度十大影片,這兩部作品達到了默片電影的巔峰。這其中的主題也貫穿了他此後的作品,由於早年艱辛生活的激勵,成瀨在其所有作品中,格外地注目於女性承受的由於歷史性的不公平帶來的痛苦。有人形容他就像貝多芬的第四交響曲,夾在偉大的第三號與第五號之間,風採始終難以彰顯。代表作有《浮雲》《情迷意亂》《放浪記》《女人步上樓梯時》等。
27.萊妮·瑞芬斯塔爾
導演簡介:1902年8月22日生於德國柏林,德國電影導演,攝影師,她一生導演了8部電影,主演了11部電影;《藍光》、《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低地》等影片,在世界範圍內廣受爭議。雖然有人為她辯解,認為她的電影藝術成就很高,可是當電影變成為極權者唱頌歌並在美學形式上為極權者服務的時候,她的藝術就變成了助紂為虐的惡之花。她拍攝的紀錄納粹領袖和納粹大會的影片,並沒有採取冷靜客觀的紀錄態度,而是調動了所有手段來製造出帝國的強大和領袖的偉大,遠離了真實,也褻瀆了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