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奴十二載》描述了美國黑人奴隸在壓迫和剝削下的痛苦生活,本報特邀學者張聚國追溯了美國黑人奴隸買賣以及黑人追求自由的歷史。
起源 販賣黑人,解決勞動力奇缺
《獨立宣言》中的「人」,不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和婦女。在傑斐遜眼裡,黑人的理性和思維比白人低劣得多,缺乏想像力。
自從16世紀初開始,歐洲殖民列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先後將1200多萬非洲黑人擄掠到了美洲。以1619年第一批黑人奴隸輸入維吉尼亞殖民地為開端,先後有大約60萬黑人被販賣到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以解決當時北美的勞動力奇缺問題。
1776年,託馬斯·傑斐遜在自己起草的《獨立宣言》中寫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了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幸福的權利。」這裡的「人」並不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和婦女。獨立革命期間,美國人使用最為頻繁的一個詞是「自由」。他們認為,如果不反抗英國的強制徵稅,不爭取獨立,自己就要淪為「奴隸」。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傑斐遜、華盛頓等等獨立革命的領袖,很多自身都是擁有數百奴隸的奴隸主。1785年,傑斐遜在《維吉尼亞紀事》中指出,由於黑人與白人在生理、道德、理性和思維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鴻溝,二者無法在同一個政府之下和平共處。在他眼裡,白人的膚色是美的象徵,而黑色膚色則體現著醜陋;在理性和思維方面,黑人比白人低劣得多,缺乏想像力;在道德上,黑人的兩性關係混亂,而且愛偷竊。總之,黑人劣等於白人。為了避免他們與白人混血,應該把他們遷出美國。這代表了當時以及之後的一個多世紀主流社會對黑人的態度。
美國獨立革命後建立的所謂「民主」政府,完全被奴隸主們控制。作為獨立革命重要成果的1787年美國憲法為了維護南部奴隸主的利益,規定輸入美國的奴隸貿易一直可以合法存在到1808年;奴隸主有權追回逃往他州的奴隸;在根據各州人口選舉各州眾議員時,五個黑人奴隸算三個人。黑人奴隸實際上成為南部和北部政治鬥爭的砝碼。從1789年第一屆美國政府開始,一直到1861年美國內戰前,15任總統中有10人身為奴隸主。1793年和1850年,被奴隸制勢力劫持的聯邦國會通過了《逃奴法》,要求北方各州協助南部奴隸主追捕逃奴。
史事:北美幾十萬黑人奴隸,當時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九個殖民地,作為白人家庭的傭人和工匠,承擔各種雜務。另外的黑人奴隸集中在南部的四個殖民地,為奴隸主種植菸草、稻米和靛藍。在獨立革命前夕,依靠榨取奴隸的血汗,北美洲成為「歐洲的穀倉」。而南部則成為英屬北美殖民地最富裕的地區。到1776年,美國脫離英國獨立時,各個殖民地黑人人口達到了五十多萬,佔整個殖民地的五分之一。
變化 北部廢除,南部增長
白人們認為,這是一個「白人的國家」,黑人遭受了種種歧視。
美國獨立之後,北部和南部各州逐漸分道揚鑣,走上了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從1776年到19世紀初葉,北方諸州通過立法的形式逐漸廢除了黑人奴隸制,走上了發展工商業和現代化工業的道路。然而,在南部,奴隸制也隨著美國從東海岸向西部的領土擴張,逐漸從美國的東南部擴大到了西南部,佔據美國的半壁江山。從18世紀末期開始,南部在原來的單一大宗農作物稻米和菸草的基礎上,又發展起棉花和甘蔗等種植園。南部的蓄奴州和奴隸人口也不斷增長。到1860年,在當時美國的33個州中,15個屬於蓄奴州,在這些蓄奴州中,奴隸人口達到了395萬,佔南部總人口的48.8%。
在內戰前,在北部的所謂「自由州」,黑人們雖然獲得了人身自由,但是,他們卻並不能為主流社會接納。白人們認為,這是一個「白人的國家」,是白人為他們自己創建的,與黑人等有色種族無關。黑人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遭受各種歧視。如在醫院、教堂、劇院、旅館、飯店等公共場所,在居住區、學校、還有公共馬車、汽船、火車等交通工具上,甚至在死後的公墓裡,黑人都要被迫與白人隔離,或者乾脆不允許他們進入。內戰前,北部黑人普遍被剝奪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平等的就業機會和接受各級教育的機會、與白人通婚的權利、在法庭作證的權利、參加陪審團的權利等等。一些西部州通過法律,限制黑人進入。在所謂「自由州」,在人身上,北方黑人也缺乏安全感。他們常常成為嘲笑奚落甚至暴力襲擊的對象。南方奴隸主憑藉《逃奴法》時常到北方追捕逃奴,很多自由黑人也時常面臨著被他們綁架並出賣到南部做奴隸的危險。1857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定,美國黑人屬於劣等種族,「沒有白人一定要尊重的權利」;他們並不包括在憲法所規定的「公民」一詞中,因而不能享有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特權。
史事:在南部奴隸制下,黑人奴隸在法律上被視為奴隸主的個人財產,可以隨意買賣。他們不得隨意離開種植園;禁止集會;禁止學習文化知識。他們住在四面透風的簡陋棚屋。從日出到日落,兇神惡煞的監工們手持皮鞭,像是驅趕牲畜一樣,把他們驅趕到田地勞動。奴隸被奴隸主毆打致殘致死的事件屢見不鮮。女性奴隸常常受到奴隸主的凌辱強暴;奴隸的妻子和孩子也常常被賣掉,造成妻離子散的人間悲劇。
分歧 奴役黑人,導致南北戰爭
奴役黑人導致美國內戰,五年間60多萬美國人喪生。
反對歧視和奴隸制、爭取自由,是美國黑人歷史的一條主線。非裔美國詩人蘭斯頓·休斯寫道:有些字像自由/說出來甜蜜動聽美妙無雙/在我心弦的深處/自由無時不在盡情地唱歌。
奴役一個種族,也使美國付出了慘重代價。1861年11個南部蓄奴州退出聯邦,挑起美國內戰,五年間60多萬美國人化為枯骨。好在1863年林肯總統審時度勢,毅然發布了《解放奴隸宣言》,宣布叛亂諸州的奴隸獲得自由。186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徹底廢除了美國境內的一切奴隸制。不幸的是,獲得解放後的黑人奴隸,又很快被戴上了種族隔離的枷鎖;暫時獲得的選舉權也被剝奪殆盡。美國黑人要獲得完全的自由,還要再等一百年,還要靠他們在20世紀60年代發起和參與的震動全國乃至世界的民權運動。這個種族在美國的歷史上被壓迫最久最甚;他們反抗壓迫的鬥爭也最持久,最激烈。
美國黑人以及在民權運動時期受到黑人啟發和鼓舞的其他美國少數族裔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自由絕對不會是統治者的恩賜,而是需要去自己爭取的。今天,歐巴馬總統和布希政府的國務卿賴斯能夠躋身美國政府的高層領導人,有賴於黑人在獨立革命以來持續近兩個世紀的鬥爭。
史事:在內戰前的北部,自由黑人通過定期召開全國性大會、組建社團、創辦報刊、參與廢奴運動等形式譴責奴隸制、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和對黑人權利的剝奪,遊說國會,影響輿論。而南部黑人奴隸,則披星戴月,在北極星的指引下,源源不斷地逃亡北方或加拿大。
本版撰文/張聚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