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整部電影跨越的時間不長,差不多就24小時,但是,裡面一絲一絲的細節,欲言又止,細膩感傷。那種含蓄委婉的敘事,慢條斯理但涵義豐富的將這個故事零零碎碎的一筆一筆勾勒出來。它的講究之處還在於整體色調的處理,乾淨透徹,儘量避開了喧囂嘈雜的可能,傳達不易察覺的生活美感。
電影用鏡沿襲是枝裕和一貫風格,幾乎所有鏡頭都是靜止的,相配合的內中風景之人之物也一如既往地雅致平靜,但又不同於[距離],探討死亡和救贖的靜止不可避免地帶著壓抑和沉重,在[步履不停]的鏡頭裡,用詩意簡直不夠形容這種對時間的安靜審視,導演給出了最接近自然的畫面和最乾淨的情感。
表面上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一次家庭聚會,卻飽含冷暖真情。這種親人之間的不溝通與微小的誤會,往往都是些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當時不屑解釋,過後無從提起,也羞於承認自己的胸懷狹隘。很多的不滿就這樣過去,很多小疙瘩悄悄的結起,許多想說的瑣事終被遺忘,不知不覺間磕磕絆絆便是一生。
全篇沒有一個大的事件,戲劇衝突被埋在瑣碎的生活細節裡了。做飯,散步,吃飯,睡覺,洗澡……每一個小小的事都傾注了導演的構思,如良多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家走在往上的階梯上,丈夫在前獨自抱著西瓜,妻子提了很多東西吃力地緊跟在後,最後的兒子在四處張望和查看,夫妻關係可以看出沒那麼好,丈夫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兒子因為對一切都好奇,所以在四處玩,一家人的關係有裂痕,但是還得繼續走下去。
尤其喜歡電影結尾,鏡頭突然搖升向上,出現了天與海的大全景。上升過程中,天空中的雲層擋住了陽光,眼前光線驟暗了一下然後重新變得光亮。這個鏡頭拍攝可能是遇上的,因為出現在生活中正常不過。只是明暗本身就包含了短暫的時間流逝,雲層讓光線產生了變化,時間的流動得以用另一種視覺化來呈現。它確實太常見了,但你能在那一瞬間感受到有東西在流逝而走嗎?那趟回家的一天一夜,對主人公來說,仿佛包含了人生的全部。 片中良多的父母終究留下未竟心願辭世,那心願竟只是和兒子看一場棒球賽、坐一次汽車那麼簡單,導演的一片苦心終歸是那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可以說表達得滴水不漏,沒有絲毫說教的生硬。原因除了導演深厚的鏡頭功力,主要還應該在於,他原原本本地將自己的痛楚拿出來與世人分享了。
與生命相對的必然是死亡,電影裡,故事的一個核心就是純平的死亡。每一個家庭的人,都不得不面對他的死亡對自己生活帶來的影響。蝴蝶的故事和蝴蝶帶來的小小騷動,墓地裡的默默祈禱貫穿了電影的兩場死亡。一個是純平,一個是父母。有些人,一轉身就不見了,有些人,慢一步就分別了。死亡對生命的反映是深刻和嚴肅的,正是死亡,讓活著的人更多的看透了人間的真情和冷暖,以及生命輪迴的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