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手掌撐地,致肩關節脫位!骨科醫生一招即復位

2021-01-09 騰訊網

82歲的劉奶奶凌晨起床上廁所時不慎身體側位跌倒,當跌落時習慣性用右手手掌撐地,立刻感到右邊肩膀疼痛,無法自行活動,於凌晨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就診。

曹斌副主任醫師仔細接診後,發現劉奶奶兩側肩膀對比形狀不一,右側肩膀失去了正常飽滿圓鈍外形,將劉奶奶右手肘部接觸胸前部時手部不能觸及左肩,且在腋窩可觸及肱骨頭。

根據這些症狀,曹斌醫生很快就確定了劉奶奶是右肩關節脫位,在吳向陽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了手法復位,復位後劉奶奶立即感覺疼痛消失,劉奶奶直呼真是「神奇」。

肩關節脫位X光片

手法復位後X光片

吳向陽副主任醫師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也是全身最不穩定的關節,跌倒等間接暴力容易導致肱骨頭脫離肩胛骨的關節盂而引起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1/2。像劉奶奶這樣的脫位在醫學上稱之為前脫位,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約佔肩關節脫位的85%,而併發症可高達21%。

那麼一旦發生肩關節脫位後應該怎麼辦呢?

吳向陽副主任醫師指出,發生脫位後應儘快就醫進行復位,復位分為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一般前脫位常採取手法復位,但復位前需排除骨折,應儘早、輕柔復位,並採取多種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復位成功後要固定,佩戴前臂吊帶3-4周。

此外,還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功能鍛鍊,如早期可做伸指,握拳練習、腕關節的主動屈伸等練習,防止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中期可以做前平舉、側平舉練習法,將手臂在體前或體側抬起至無痛角度,以促進關節活動度恢復至正常水平,後期可以進行抗阻力量訓練,可通過啞鈴運動增強肌肉力量等。

李寶軍主任醫師給患者檢查肩部(資料圖)

肩關節是人體最容易「累」的關節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肩關節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科李寶軍主任指出正確的生活保健是骨關節保護的首選方式,肩膀喜溫怕寒,應注意保暖,避免提重物,單肩背過重的包等,每天做3-4次的:

聳肩(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肩用力緩慢上提,達到極限時停留片刻,再緩慢下落),前推(十指交叉於胸前,兩手用力緩慢前推);

後伸(雙手往後,兩手交叉,用力後伸);

爬牆(手指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使上肢儘量高舉,然後緩慢向下返回原處);

畫圈(以肩為中心,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先做順時針,再做逆時針,幅度由小到大,動作緩慢輕柔)的拉伸動作對保護肩關節及預防肩關節疾病大有益處。

供稿:骨關節科 唐英 戴進軍

編輯:石榮

相關焦點

  • 骨科醫生告訴你真實答案
    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教授 劉勇骨折後躺出一身病前不久,64歲的田奶奶在買菜路上不慎踩空摔倒,導致右側小腿骨折,去醫院做了石膏固定。回家後,田奶奶嚴格遵守自己理解的「傷筋動骨100天」的古訓,臥床休息,幾乎腳不離地、足不出戶,天天躺著。
  • 都是牽手惹得禍,大手一牽小手脫臼?聊聊小兒「牽拉肘」
    元旦假日剛剛過完沒幾天,陳醫生一朋友夫妻倆個帶剛剛3歲的小寶逛街,上下樓梯時為了逗著玩,大人在兩邊拽著小寶的手一階階樓梯上,結果樓梯沒上一半,小寶一邊的胳膊肘動不了,哭的哇哇直飆淚,電話馬上就打過來了,我告訴他很可能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即「牽拉肘」,安排他到馬上到醫院一看,果真如此。
  • 牙齒意外受傷,脫位該如何補救?
    但日常生活中,不慎跌倒、糾紛打鬥、交通或運動意外經常會造成牙齒急性外傷。外傷牙的折斷、移位或脫落會造成牙齒的功能受損或喪失,給我們帶來功能上、美觀上甚至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如果能及時處理得當,多數人的牙齒是可以得到保留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牙齒還能復位,白白錯失了急救的最好時機! 所以!
  • 醫學史上的7月27日: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外科醫生去世
    1917年7月27日瑞士外科醫生科切爾去世。科切爾醫生任職伯爾尼醫院外科主任45年,是普通外科、泌尿科、婦科、神經外科以及創傷外科的權威。1883年,科切爾揭示了甲狀腺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並展示了如何在良好的手術衛生條件下和如何以最小的失血量來安全地進行手術。科切爾特別強調,在手術過程中,腺體的一部分必須完整保留。
  • 3招教你自我復位
    下巴脫臼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髁突及顱骨在大多數時候關節窩都可以配合地很好、可以正常工作。在一些特殊某情況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嘴巴不能閉合,口水往下掉,說話含糊不清,這就是我們說的下巴脫臼。復發性脫位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表現,病人不敢把嘴巴張大。
  • 90後姑娘手背長怪疙瘩 骨頭如豆腐渣一碰即骨折
    到醫院一查,竟然是手骨上長了個腫瘤。雖然此軟骨瘤為良性,但病變的骨頭如同豆腐渣,一旦外力碰觸就會發生骨折。術中,醫生從患者髂骨處,取出一根3-5釐米長的骨頭,填充到病變骨頭內。康復後,新骨頭能夠幫助手掌發揮正常功能。醫生提醒,軟骨瘤好發於年輕人,且早期不痛不癢易被忽視。
  • 跌倒死亡人群老人佔半數冬季老人首要防跌倒
    常言說,人老有三怕:一怕跌倒,二怕激動,三怕便秘。立冬以來,北方許多城市已經降雪,多地氣象部門也提醒老人下雪天少出門,防止跌倒。世衛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有30餘萬人死於跌倒,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了一半。
  • 跌倒死亡人群老人佔半數 冬季老人首要防跌倒
    原標題:跌倒死亡人群老人佔半數冬季老人首要防跌倒   近日,支付寶新推出一項「扶老人險」,用戶只需支付3元,如果發生「扶老人後被訛」後,一年期間最高可獲得2萬元的法律訴訟費用,並提供全年的法律諮詢服務。這一「怪異」險種在公眾中褒貶不一,同時也將老人易跌倒這一社會現象再次放大到眾人眼前。
  • 骨科醫生教你5招,有效止痛
    其實,不僅僅是膝關節,肩關節、髖關節、指關節都是骨關節炎的"高發地帶"。大家不信,可以看看自己父親和母親的雙手,可能就有手指出現變形了——這正是指關節骨關節炎的表現之一。上了年紀的朋友出現指關節疼痛,拋開外傷,絕大多數都和骨關節炎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零件"也會老化,比如我們的關節。
  • 這種骨科外固定方法已傳承2000年 四肢骨折特適合!
    因不用開刀手術且注重功能恢復,這種骨科外固定方法正被越來越多的患者認可。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魏成建主任醫師告訴交匯點記者,雖然當下各種現代骨科手術技術日新月異,但中醫正骨保守療法仍具有明顯的優勢,四肢骨折通過我們拔伸、折頂等手法進行閉合復位,再用小夾板外固定,既減少患者的損傷與痛苦,又方便調整鬆緊、外敷膏藥、早期功能練習,臨床效果非常好。
  • 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下巴脫臼別自己亂託
    前幾天,正在卡拉OK引吭高歌的莉莉突然面色一變,手託下巴發出「呀」的一聲。原來,她的下巴脫臼了,頓時連話都說不了。莉莉說,這種尷尬的事情近一年來已經發生第二次了,上一次是在朋友飯局上,她正哈哈大笑,突然就遭遇了這噩夢般的一刻。
  • 手腕舟骨骨折一年多未愈 仁慈骨科機器人讓手術「如虎添翼」
    騎電瓶車不慎摔倒,左手腕舟骨骨折一年多未癒合家住徐州周邊的小劉(化名)今年28歲,一年半前騎電瓶車時不慎摔倒,致左腕腫脹、疼痛,傷後於當地醫院拍片顯示左舟骨骨折,予石膏外固定治療,傷後一年多次複查示左舟骨骨折依然沒有變化,手腕疼痛越來越重,活動也不靈活。
  • 運用3D列印技術 102歲老人腰椎注入「骨水泥」成功出院
    「我又能回家過大年啦,感謝這麼多醫生為我手術」,今年102歲老人戎奶奶高興地說。2月2日,她不慎跌倒致胸腰部疼痛不堪,在腰椎裡就注入了「骨水泥」,不到20分鐘的時間,「水泥」就成功凝固,將裂縫的骨頭徹底粘牢了。戎奶奶臉上又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 26歲小夥平時不運動 爬山三小時致半月板裂開
    我想可能是膝蓋恢復得比較慢,沒太把它當一回事,只是上下樓梯的時候還是不敢曲腿。讓我沒想到的是,膝蓋處的疼痛始終沒有減輕。快四個月了,所以我找骨科醫生來看看。」  看了陳先生的磁共振片子,丁醫生發現他兩條腿膝關節的半月板內側都有部分裂開,「這就是造成他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就這麼爬了一次山,半月板就裂開了,這未免也太脆弱了吧」。
  • 10歲男孩磕掉門牙,媽媽的做法,連醫生都點讚,堪稱「教科書級」
    不過,今天要說的是真摔倒,即各種原因導致的身體重心不穩而摔倒。若這個摔倒還帶來了身體上的損傷,意外發生後的緊急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今天要說的案例就可謂經典,10歲的小男孩因為摔倒磕掉了門牙,媽媽的做法堪稱「教科書級」,連醫生都為她點讚,是怎麼回事呢?
  • 雪天路滑不慎向前跌倒用手撐地是最好的方法嗎 螞蟻莊園12.6答案大...
    雪天路滑不慎向前跌倒用手撐地是最好的方法嗎 螞蟻莊園12.6答案大放送雪天路滑,如果不慎向前跌倒,用手撐地是最好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