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撈難禁,長江已「無魚」,十年禁捕嚴打地下「捕運銷」

2020-11-23 騰訊網

趁著夜色,非法捕魚者偷偷駕駛小艇在長江捕魚,選一處隱蔽的岸堤上岸,迅速與收魚人完成交易,再由廂式貨車冷鏈運輸至外地,銷售給長期合作的水產攤攤主,最終轉賣給飯店或個人。

今年3月1日,江蘇省進入了為期4個月的長江春季禁漁期,但非法捕撈仍時有發生。警方從單一案件入手,在多地挖掘出一條「捕-運-銷」的地下產業鏈。

目前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1954年長江流域天然捕撈量達42.7萬噸,近年來即使大規模增殖放流,長江每年的捕撈量也不足10萬噸,僅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總量的0.32%。

春季休漁期對長江「無魚」之困的改善效果已變得越來越不明顯。最遲至明年1月1日起,長江沿線省份都將正式開展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根據公安部部署,沿江地方和長江航運公安機關要組織開展為期三年的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專項行動,打擊組織團夥作案和「捕運銷」犯罪全鏈條成為專項行動的重點。

8月10日,湖南啟動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高發水域巡查執法。新華社發

可疑的遠光燈

「啪!」面前駛來的麵包車突然將近光燈調成遠光燈,晃得車上的民警睜不開眼。

3月12日凌晨時分,長江常熟段望虞河附近的江堤鮮有車輛路過,長江航運公安局蘇州分局與常熟市公安局便衣民警正在此段巡邏,麵包車的這一反常行為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會車時,遠光燈仍「不為所動」,民警特意留意了車內的情況,發現7座麵包車的後座已被拆除,隱約能看到白色的塑料箱,但光線太強,看不清駕駛員的長相。民警記下了麵包車的車牌號碼。

帶著疑慮繼續行駛約100米後,巡查人員路過一處岸堤口,發現泥地上印著一道清晰的車轍,好像剛留下不久。民警下車查勘,在車轍印附近還找到一塊方形的水漬,俯下身子,能聞到濃烈的魚腥味。

今年3月1日起,江蘇省進入了為期4個月的長江春季禁漁期,但仍有人偷偷非法捕撈。「剛剛的麵包車很可能是輛收魚車!」民警初步得出結論。

在長江打漁要緊跟著潮水的動向,落潮時撒網,漲潮時收網。有經驗的老漁民都知道,夜晚是捕魚的最佳時機,不僅因為晚上相較白天更容易捕到魚,還有一些心懷鬼胎的人借著夜色的掩護,更方便躲避執法人員的監管。

民警調查發現,這輛可疑的麵包車也常常在夜幕中出沒。常熟市某水產門市的老闆葉某經常在凌晨時分駕駛麵包車從水產門市出發,目的地皆是長江邊的各岸堤口,並很快回到店內,幾乎不超過15分鐘。

隨後一段時間,民警們通過細緻偵查,逐漸梳理出以葉某為核心的疑似非法捕撈犯罪團夥。最終,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網,包括非法捕撈人員4名、農貿市場水產品經營者3名,涉案漁獲物6000餘公斤,涉案價值約27萬餘元。

7月28日,湖南省沅江市禁用漁具銷毀點現場。新華社發

地下產業鏈浮出水面

在上述案例中,警方經過偵查,揭開了一條「捕-運-銷」的非法捕撈地下產業鏈。但這並非孤例,長航南通公安最近也破獲了一起近年來當地規模最大的非法捕撈案。

長航南通公安啟東派出所發現,有犯罪嫌疑人在今年5月至6月期間,組織漁船在長江北支水域非法捕撈水產品,漁船結束作業後並不靠岸,而是由專人駕駛小艇在水上收取,再用專用的廂式貨車全程冷鏈運輸至浙江和上海水產批發市場銷贓。

在這起案件中,警方經過縝密偵查,直接抓到了非法捕撈的現場。民警在岸上使用高倍望遠鏡,發現兩艘漁船疑似正在進行非法捕撈作業。雖然執法人員以最快速度趕到漁船處,但由於江面寬闊,仍花了約半個小時。

民警發現兩艘船上共有十多張漁網,但現場僅查獲了3.72斤漁獲物。「這是很不符合常理的。」長航南通分局啟東派出所辦案民警于洋說,他們懷疑嫌疑人利用警方趕赴前場的這段時間,用小艇將漁獲物運走,或者將撈上來的魚又倒入江中,以銷毀非法捕撈的證據。

嫌疑人拒不承認上述行為,警方最終通過偵查掌握的大量證據確認了團夥更多非法捕撈所得,目前已查明的涉案漁獲物共計1.7萬餘斤,涉案價值近100萬元。

6月4日,在長沙縣江背鎮金洲村,環保志願者章志標勸導非法捕撈的村民上岸。 新華社發

打擊竭澤而漁式捕撈

在南通的案例中,民警在抓捕現場發現,兩艘漁船上有十幾張底扒網,每張長60米以上。底扒網是國家禁用的捕魚工具,它網眼極小,往往只有一兩釐米,會將幼魚小蝦也一網打盡,因此也被叫做「絕戶網」,對漁業資源有毀滅性的破壞。

常熟案中的嫌疑人葉某落網後,警方也深挖出此前他的電捕魚「黑歷史」。2019年5月,葉某夥同他人用電捕魚工具捕撈50公斤。

電捕魚同樣是我國嚴厲打擊的非法捕魚手段,漁民使用工具向水中放電,將一定範圍內魚電暈後撈起,即便將幼魚放回江中,但被電擊過的魚也很可能喪失了繁殖能力,堪稱另一種「絕戶」方式。

電捕魚門檻很低,漁民自己就可以製作電魚工具。葉某供認,自己就是去市場上花200多塊錢買了個變壓器,很容易做好了電魚設備。民警表示,甚至有些漁民連船都不用,坐在一個大號的臉盆裡就能電捕魚。

製作、售賣非法捕魚工具的商戶,能否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被打擊?長航南通分局刑偵支隊支隊長陳棟介紹,對此,司法實踐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以江蘇省為例,今年7月31日,江蘇省高院、檢察院、公安廳、農業農村廳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嚴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刑事犯罪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自此打擊售賣禁用漁具的商家才有了更明確的法律依據。

「長江保護的問題被重視後,我們的執法力度進一步強化。」陳棟說,目前打擊售賣禁用網具的商戶也被納入全鏈條執法範圍,法律依據便是《意見》中提到的,「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從事非法捕撈活動,仍長期為他人提供運輸工具、交易場所、便利設施,牟取利益的,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共犯論處。」

8月12日,長航南通公安打掉了製售網具窩點2處。

漁政工作人員在閩江口芭蕉尾附近航道割除違規放置的浮球,打擊佔用航道非法捕撈行為。 新華社發

「江鮮」兩字全部從飯店招牌撤下

餐館是非法捕撈鏈條的最末端,徹底斬斷該產業鏈離不開對餐桌的監管。

「江鮮曾是南通市的一張名片。」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稽查處處長吳丘林告訴南都。但現在走在南通街頭,不管是農貿市場還是餐飲街,都已見不到「江鮮」兩字。

吳丘林介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打擊江鮮的銷售和餐飲,替換「江鮮」招牌便是從宣傳教育角度切入的一項監管措施。除此之外,部門也在建立長效機制,將長江禁漁工作的相關要求納入今後日常的監管工作中。

同時他也表示,對江魚銷售的監管難度並不小。首先,長江野生魚、內河魚和養殖魚在外觀上並無明顯差別,執法人員很難判定。其次,有些商家銷售的不是長江魚,但也會打著江鮮的名號,以求賣出高價。這涉及到虛假宣傳的問題。

但對於商家而言,禁止售賣江鮮帶來明顯的收入下滑。鄒老闆的水產店已從「兄弟江鮮城」改名為「兄弟魚鮮城」。從前他賣江魚時,售價通常在100多元每斤,現在賣螃蟹和河魚,只能賣到30-40元/斤,收入也下降了40%-50%。「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政策一定要遵守,目前會多售賣一些高品質的魚類以彌補收入損失。」他稱。

6月4日,環保志願者在長沙縣曹家園碼頭巡河。 新華社發

長江已「無魚」,非法捕撈為何屢禁不絕?

在長江下遊,寬闊的水面可達十餘公裡。在江面航行時,舉目一片茫茫水波,風大浪急,甚至有種置身大海的錯覺。但江邊的景象馬上將人拉回現實。近幾十年,長江兩岸的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橋梁和水利工程興建,江上航運漸漸繁忙。與此同時,水下的世界也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曾表示,1954年長江流域天然捕撈量達42.7萬噸,上世紀80年代為20萬噸左右。近年來即使大規模增殖放流,長江每年的捕撈量也不足10萬噸,僅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總量的0.32%。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在接受南都採訪時表示,目前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春季休漁期過後,漁民捕撈強度迅速加大,休漁期時間有限,對「無魚」之困的改善效果已變得越來越不明顯。

據官方數據,近年來,沿江省市漁政部門加大對涉漁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年均查處涉漁違法案件超1萬起。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非法捕撈犯罪嚴打高壓態勢,今年6月以來,沿江各級公安機關就已偵破非法捕撈刑事案件29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350餘人。

非法捕撈為何屢禁不絕?民警們發現,大多數漁民沒怎麼上過學,許多人甚至連字都不識,對法律或政策缺乏足夠認識,存在僥倖心理。常熟案的嫌疑人吳某根告訴南都:「我從出生後就跟著上一輩打漁,以船為家,連小學都沒上過,也不懂法。」多位嫌疑人均稱,自己雖然知道在禁捕期捕魚觸犯法律,但被抓了才知道後果這麼嚴重。

據悉,江蘇省目前已基本完成漁民退捕工作,對漁民上繳的漁船給予相應的補償,並幫助漁民安置工作。但有的漁民習慣了以打漁為生,不願上岸做工。

此外,物以稀為貴,利益誘惑也是促使不法分子鋌而走險的原因。南通案主要嫌疑人之一曹某軍告訴南都,團夥主要捕撈梅童魚、白蝦等,其中梅童魚從漁民收購時價格為30-40元/斤,轉手在浙滬市場上銷售價為130-180元/斤,最高甚至可達300元/斤,翻了十倍。

長江十年禁捕已經開始。根據此前官方文件,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此之前實施禁捕。

7月22日,江蘇省發布通告,長江幹流江蘇段除水生生物保護區以外水域即日起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江蘇省的長江十年禁捕正式拉開帷幕。

自今年7月1日開始,公安部部署沿江地方和長江航運公安機關組織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專項行動。與此前相比,「產業鏈」成為了專項行動的關鍵詞之一。行動要求,堅決斬斷非法捕撈、運輸、經營的地下產業鏈。不僅要偵破非法捕撈案件,還要打掉職業化團夥化犯罪網絡,整治非法運銷捕撈器具、漁獲物窩點。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張曉鵬表示,公安機關將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緊盯組織團夥作案、使用「電毒炸」「絕戶網」等惡劣手段方法作案,捕獵、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等行為,突出「破網斷鏈」,全力摧毀非法捕撈犯罪團夥、網絡,切實斬斷「捕運銷」地下產業鏈,有效遏制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活動,為長江十年禁捕贏得治本時間,推動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行穩致遠。

來源:南方都市報

原標題:非法捕撈難禁,長江已「無魚」,十年禁捕嚴打地下「捕運銷」

編輯:李英旋

相關焦點

  • 荊州觀察|禁捕之後,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
    本報評論員 曹歌1月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浩蕩長江將暫時告別櫓聲帆影,進入休養生息。漫漫十年禁漁路由此開啟,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重大決策,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擁有483千米長江岸線的荊州,是湖北省禁捕工作成敗的關鍵。
  • 2021年1月1日0時起清江實行十年常年禁捕...
    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清江實行十年常年禁捕今後,釣魚還能釣嗎?哪些漁具和捕撈方法是違法的?「三無」船舶涉嫌漁業活動會如何處罰?根據農業農村部的通告和省農業農村廳的批文,我縣長江流域禁捕水域分兩種類型:01.常年禁捕水域宣恩縣白水河省級大鯢種質資源保護區;這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從2018年起實施永久性禁捕。02.十年禁捕水域清江水域宣恩段;十年禁捕從2021年1月1日0時正式實施,之前已經實施的,從其規定。
  • 長江已到「無魚」等級,十年禁漁迫在眉睫,是否影響老百姓吃魚?
    「2019年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的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這一空前嚴格、正在積極推進中的長江「十年禁漁」措施,出自今年年初多部委聯合印發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份方案的出臺,為長江擺脫『無魚』等級帶來了希望。」
  • 對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露頭就打
    新聞發布會還通報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  解決法律適用、證據採信及漁獲物認定鑑定等重點難點問題  長江流域禁捕是保護長江母親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 長江江豚
    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督察總隊副總隊長 周遵貴我們連續開展了打擊非法捕撈、非法網具製售、市場銷售非法漁獲物,以及「招牌清理」整治等一系列執法行動,從源頭和終端斬斷地下產業鏈,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提升綜合執法的能力和水平,營造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氛圍,確保「十年禁漁」落實落地。
  • 太湖十年禁捕?還能吃到太湖三白嗎?省太湖漁管辦回應
    /a/20200918/d7e297d6bc4545109a2e131dbfbc9cbb.shtml   日前,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第12號公告顯示,從2020年10月1日起,收回太湖漁業生產者捕撈權
  • 定將「禁漁」換「興魚」——陝西安康以禁為機賦能「安康漁」
    今年以來,市上陸續出臺了《安康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通告》《安康市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工作方案》《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關於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方案》等系列剛性配套措施,全速全力推進此項工作,確保漢江流域禁區無「漁」。
  • 安徽涇縣:男子為解饞電捕20條小魚被取保候審
    魚獲20餘條(鯉魚、小河魚)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月14日9時許,安徽宣城涇縣公安局治安大隊接農業農村局禁漁巡查員報警稱:凌晨時分有人在丁家橋境內青弋江上駕駛小船非法電捕魚,但犯罪嫌疑人已逃離現場。
  • 見證長江大保護 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退捕漁船
    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看到這個消息坐不住了,他迅速聯繫了武漢市禁捕辦,提出博物館想收藏一艘漁船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市禁捕辦的大力支持,經過一系列審批操作,去年12月中旬,張先鋒館長在江夏區封存漁船的倉庫裡,找到一艘木質漁船,把它運回了博物館。張先鋒館長認為,由水生生物博物館來收藏一條漁船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 權威訪談丨「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如是說
    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院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 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退捕漁船
    2020年7月1日零時起,武漢市正式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漁船被拆解,漁民上岸再就業。截至2020年11月中旬,620艘漁船已經拆解583艘、集中封存20艘、另作他用17艘。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看到這個消息坐不住了,他迅速聯繫了武漢市禁捕辦,提出博物館想收藏一艘漁船的想法。
  • 上海政協委員建言野鳥保護:成立森林公安,加重非法捕鳥刑罰
    2017-01-14 15:06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2016年下半年,一場針對非法捕鳥的「清網行動」在全國多個省市同時展開。
  • 查幹湖冬捕,頭魚300萬成交,火爆中伴隨爭議,是是非非何時休?
    夏天看荷花,冬天看冬捕,觀冰雕景觀帶、逛雪地遊樂園,去年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期間,吸引遊客超140萬人次。如今的查幹湖冬捕奇觀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查幹湖冬捕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查幹湖冬捕採用的人工鑿冰、布網,馬拉絞盤等方式,已成為人類原始漁獵文化的活化石。冬捕現場堆起魚垛,甚至壯觀。被捕撈上來的「頭魚」寓意著吉祥,歷來年都是受到爭搶的「彩頭」。
  • 今天起,這些水域禁捕10年,這些化妝品要特殊管理--上觀
    重點水域10年禁捕農業農村部制訂《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要求,確保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實行10年禁捕,鞏固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成果。
  •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這些天然的海洋漁場匯聚了各種豐富的海洋資源生物,魚蝦蟹及貝類等。對於人類來說,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海洋金礦,極具商業捕撈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由於過度捕撈而消失的漁場——紐芬蘭漁場。曾經輝煌一度的世界級漁場,有著幾百年漁業捕撈歷史,如今已經消失殆盡,20多年後的今天仍無魚可捕。這是人類對海洋資源不敬畏而造成的一場悲劇。
  • 三白潭「冬捕 」撒下第一網
    承包人黃忠明告訴記者,三白潭水質清澈,出產的魚體型大、無異味、肉質鮮美,以鰱魚、鱅魚、草魚等淡水魚為主,市場認可度比較高。 好水才能養好魚!這些年,為了保護水質,仁和街道相繼開展畜禽禁養、河蚌禁養,並對三白潭進行了大面積清淤,實施禁電捕魚、禁獵、保護溼地等舉措,努力維護三白潭的原生態環境。 如果把魚和水比作是三白潭的「魂」,那三白潭則更像是仁和發展「美麗經濟」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