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駐餘杭記者 陳方傑 通訊員 陳連孝)魚兒們在漁網中跳躍翻騰,漁民們在岸上喜慶豐收……1月12日,在漁民嘹亮的捕魚號子中,三白潭一年一度的冬網捕魚正式拉開序幕。
仁和三白潭,風光旖旎、水產豐富,總面積1800多畝,是餘杭區最大的淡水湖泊,上榜省第二批重要溼地名錄。
上午10點,一百多位漁民將千米長的漁網合力收攏,再通過漁船將網箱運送到湖中央,場面壯觀。
「這一網大概有1000擔,也就是10萬斤,價值在100萬元左右!」承包人黃忠明告訴記者,三白潭水質清澈,出產的魚體型大、無異味、肉質鮮美,以鰱魚、鱅魚、草魚等淡水魚為主,市場認可度比較高。
好水才能養好魚!這些年,為了保護水質,仁和街道相繼開展畜禽禁養、河蚌禁養,並對三白潭進行了大面積清淤,實施禁電捕魚、禁獵、保護溼地等舉措,努力維護三白潭的原生態環境。
如果把魚和水比作是三白潭的「魂」,那三白潭則更像是仁和發展「美麗經濟」的縮影。
圍繞「全域美麗」建設,仁和因地制宜,「美麗鄉村」「四好農村路」「五水共治」等「美麗」工作擲地有聲、落在實處。
美麗環境助推美麗經濟。2018年,仁和成功創建寶斛祿、仁姚黑魚、啟美3家農業規範園區及恆澤漁業、益民兩家示範園區;培育發展農村特色民宿、養生養老、運動休閒等業態,讓仁和的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進一步跨越。
「二月掘筍,三月嘗梅,四月收繭,六月品桃吃新米飯,七月掘藕,八月摘梨,九月柿黃,十月桔紅,十一月拔甘蔗,十二月宰豬殺羊網魚打年糕。」仁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農產品銷售展、冬捕節、魚湯飯等活動在全年持續開展,農民的增收渠道拓寬了,「美麗經濟」的甜頭也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