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舉中 陰謀與醜聞永不變 十部與美國總統大選有關的政治影片...

2020-12-01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特稿

 距離2020年11月3日——美國第59屆總統的選舉日,已經過去了一周多的時間。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國時間11月7日),據美國媒體測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


  美國媒體已經宣布拜登贏得總統大選,不少國家領導人也都已經向他表示祝賀,而共和黨候選人、當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並未接受這一結果,並一再強調大選中存在舞弊現象。


  在法律意義上拜登還未勝選,明年1月20日總統就職日之前還有沒有變動,我們只能走著瞧了。

  美國總統大選每4年一屆,選舉日是當年11月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二,實行選舉人團制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獲得絕對票數多者取勝」,而是每個州為一個選舉人團單位,擁有自己的「選舉人票數」,為該州參、眾兩院議員總人數——如紐約州有2位參議員和27位眾議員,所以共有29張選舉人票。目前全美共538名選舉人票,得到超過半數(即270票)的候選人獲勝。


  各州當中以加州選舉人票最多,達55張,德州38張,紐約州、佛州29張。一旦某選舉人在該州獲勝,無論雙方差距多大或多小,都代表該選舉人拿下了這個州所代表的所有票數(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除外)——所謂「勝者全得制」。


  在這個拉鋸的過程中,時光網秉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準則,列出了10部與美國總統大選相關的電影。



《風起雲湧》(Primary Colors,1998)


導演:邁克·尼科爾斯

主演:約翰·特拉沃爾塔、艾瑪·湯普森、比利·鮑伯·松頓


  傑克·史坦頓(約翰·特拉沃爾塔飾)是個天生的政客,在他能幹妻子(艾瑪·湯普森飾)的鼎力支持下,在1992年民主黨總統爭奪戰中,傑克贏得了許多選民的青睞,有人甚至拿他與甘迺迪相比。


  但是時間一長,傑克私生活中的許多汙點就暴露出來了:逃避兵役,令少女懷孕等等。這時亨利·伯頓(阿德裡安·萊斯特飾)出現了,他是黑白混血兒,祖父是著名民權領袖,他本人很早就在政界摸爬滾打,全片以他的視角來看待競選的整個過程。


希拉蕊和艾瑪還真是有點像……


  這個片子背後的故事可太有意思了,拍攝過程中,艾瑪·湯普森在自己的房車裡接到了電話——唐納·川普想約她吃晚飯約會。艾瑪在片中的角色影射的是希拉蕊·柯林頓,當時希拉蕊還不是總統候選人,不過時隔多年之後她會與川普競爭,並且輸給他。


  約翰·特拉沃爾塔飾演的男主角,影射的當然就是曾經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了。本片原本選中了湯姆·漢克斯來出演,但漢克斯和柯林頓太熟,婉拒了出演本片。不過比爾·柯林頓本人還挺喜歡本片,他曾經邀請特拉沃爾塔打扮成片中所飾的傑克·史坦頓來參加party,不過被特拉沃爾塔拒絕了。



《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2006)


導演/編劇:巴瑞·萊文森

主演:羅賓·威廉士、克里斯多福·沃肯、蘿拉·琳妮


  湯姆·道布斯(羅賓·威廉士飾)主持著一個收聽率非常高的晚間談話節目,專門對政客冷嘲熱諷。美國總統選期臨近,他突發其想去競選了美國總統,結果竟然以絕對優勢勝出。


  謹小慎微的選票分析師埃莉諾·格林(蘿拉·琳妮飾)發現,竟然是自己公司的選票計算機發生了故障,才讓湯姆得到了不應該屬於他的勝利……得知真相的湯姆,是將錯就錯在政治的漩渦中繼續迷失自己,還是做回那個大家熟悉、喜愛的主持人?


  在美國,政治與流行文化日益結合緊密的今天,在這個動作明星可以當州長,打造真人秀節目的地產大亨可以當總統的年代,數百萬的美國人開始從談話節目了解當今的政治動向,而不再像以前那樣來自於嚴謹的新聞播報員。羅賓·威廉士飾演的角色,是結合了自己和著名主持人傑·雷諾的脫口秀主持人經歷。



《規則改變》(Game Change,2012)


導演:傑伊·羅奇

主演:朱麗安·摩爾、伍迪·哈裡森、艾德·哈裡斯


  《規則改變》根據同名紀實文學改編,影片以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艾德·哈裡斯飾)為主角,他聽從了高級競選參謀史蒂夫·施密特(伍迪·哈裡森飾)的建議,選擇了媒體熟悉的保守派女性競選搭檔莎拉·佩林(朱麗安·摩爾飾)作為副總統候選人,兩人共同競選2008年美國總統。


  然而佩林的資質並不合格,外交、經濟知識都非常匱乏,只能靠背答案來應付一切。最終他們輸給了民主黨候選人、當年當選的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


3個「佩林」


  前阿拉斯加選美小姐莎拉·佩林在政壇上的出現,成就了一位美國喜劇女演員——蒂娜·菲,她在《周六夜現場》上對於佩林的模仿太過相似,一下爆紅,不僅影響到了佩林自己的心態,也間接影響到了當年佩林所收到的選票數量。


  Youtube上有個蒂娜·菲所模仿的佩林,與傑森·蘇戴奇斯所模仿的喬·拜登之間的2008年 「副總統辯論」視頻,下面評論都在說,拜登這20年間都是在和瘋子辯論啊……真實生活中的高級顧問史蒂夫·施密特,和白宮關係處主任妮可·華萊士看了本片表示,影片非常非常真實,完全抓住了當年競選時的精神與情緒精髓。

《關鍵投票》(Swing Vote,又譯「關鍵一票」,2008)


導演:約書亞·麥可·斯坦恩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丹尼斯·霍珀、瑪德琳·卡羅爾


  單親爸爸巴德(凱文·科斯特納飾)只是個非常普通的藍領工人,他渾渾噩噩的生活裡,唯一的陽光就是12歲的乖女兒茉莉(瑪德琳·卡羅爾飾)。然而在選舉日那天,巴德卻突然成為了全世界媒體聚光燈瞄準的對象,因為機緣巧合,他手中的一票竟將決定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


  平靜的小鎮很快沸騰,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長槍短炮媒體機器,也對準了這個手足無措的老爹。到底誰能把猶豫不決的巴德拉入他們的陣營?


2000年,戈爾 vs 小布希


  科文·科斯特納與丹尼斯·霍珀繼《未來水世界》之後再合作!本片編劇表示,《關鍵投票》的靈感來源,是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年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打敗了民主黨候選人阿爾·戈爾,兩個人在佛羅裡達州的差距非常小,只有區區500票。


  不過影片改成了設置在新墨西哥州,也是在那兒拍攝的。片中飾演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凱爾希·格蘭莫與丹尼斯·霍珀都是共和黨人,但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由於討厭薩拉·佩林,丹尼斯改為了支持民主黨的巴拉克·歐巴馬。 



《白宮奇緣》(The American President,又譯「美國總統」,1995)


導演:羅伯·萊納

編劇:艾倫·索金

主演:麥可·道格拉斯、安妮特·貝寧、馬丁·辛


  女主角雪梨(安妮特·貝寧飾)是一個政治觀點比總統更激進的說客,為一家從事環境保護遊說的諮詢公司工作。一次她在白宮善意地挖苦總統(麥可·道格拉斯飾),碰巧被總統聽到。


  總統的妻子剛剛去世不久,有個年輕的小女兒,很受公眾歡迎,他一下墜入了雪梨的情網。總統借用國宴的機會,非正式公開了自己的戀愛新動向,兩人的情事被總統的競爭對手(理察·德萊福斯飾)知道,他對他們展開了無情的詆毀。


《白宮奇緣》中的馬丁·辛 在《白宮風雲》中當了總統


  《白宮奇緣》其實是個披著政治外衣的愛情電影,不過本片完全是按照政治電影的標準來籌備的。導演羅伯·萊納跟著當時真正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一起,在白宮中從頭到尾度過了兩天,柯林頓也允許本片劇組和藝術設計人員到訪白宮。


  片中的白宮布景原本是為《霧水總統》(1993)準備的,之後《白宮風雲》(也是艾倫·索金打造的)與本片都採用了同一布景,馬丁·辛也同樣出演了後兩部電影。《白宮奇緣》中一些沒用到的臺詞,後來都被用到了《白宮風雲》的劇集中。



《搖尾狗》(Wag the Dog,1997)


導演:巴瑞·萊文森

主演: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德尼羅、安·海切


  離選舉只剩兩周時間,謀求連任的總統卻在節骨眼上爆出了性醜聞,他召見了政治顧問康拉德·布裡恩博士(羅伯特·德尼羅飾),後者建議轉移公眾注意力,具體做法是捏造一場子虛烏有的戰爭。


  為了做好這場戲,康拉德拜訪了好萊塢著名製片人(達斯汀·霍夫曼飾),請他導演一出發生在阿爾巴尼亞的愛國戰爭。這場「戰爭」不久後破綻百出,隨著公眾和政府內部對白宮的懷疑越演越烈,這場戲的主創人員該如何收場呢?


柯林頓與萊溫斯基


  影片剛剛上映沒多久,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就爆出了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的性醜聞。1998年8月17日,柯林頓在呈堂證詞中承認,他與萊溫斯基發生了「不正當肉體關係」;


  僅僅3日後,柯林頓下令對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的恐怖分子目標實行巡航飛彈襲擊,人們對性醜聞的注意力因此被轉移了,這一做法無疑與《搖尾狗》中的劇情形成了巧合。不過有趣的是,本片中的「總統」從未真正出現過,只讓觀眾們見到了背影。



《華府風雲》(The Best Man,1964)


導演:弗蘭克林·斯凡那

主演:亨利·方達、克裡夫·羅伯遜、伊迪·亞當斯


  總統大選來臨之時,為了競選黨內提名,國務卿威廉·拉塞爾(亨利·方達飾),與參議員喬·康特威爾(克裡夫·羅伯遜飾)成為了兩名頭號種子。拉塞爾信念堅定,希望政治鬥爭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康特威爾可是善於政治上的「街頭鬥爭」,相信為了達到目的,要手段不擇一切。


  兩人都想要爭取前總統(李·屈賽飾)的支持,最終,兩位候選人都對於自己有了更深發現,一位接受了自己的弱點,另一位被打敗,最終勝者為王。


戈爾與甘迺迪總統,1960年


  影片改編自編劇戈爾·維達爾的同名百老匯舞臺劇,他的繼父後來娶了傑奎琳·甘迺迪的生母(他和傑奎琳之間沒有血緣關係)。片中喬·康特威爾這一角色,是戈爾基於尼克森總統、約瑟夫·麥卡錫(迫害共產黨的那位),以及J·F·甘迺迪、羅伯特·甘迺迪兩兄弟改編的。


  戈爾原本與甘迺迪家族很熟,但《華府風雲》的上映,讓他們之間的關係冷了下來。片中的前任總統,則是改編自艾瑟豪威爾和杜魯門兩位總統。隆納·雷根在日後當選共和黨總統之前,曾經試鏡過本片,不過被拒絕了,因為製片人們覺得他看上去「沒有總統相」。

《諜影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又譯「滿洲候選人」,1962)


導演:約翰·弗蘭克海默

主演:弗蘭克·辛納特拉、珍妮特·利、安吉拉·蘭斯伯瑞


  故事背景是韓戰之後的美國,雷蒙德·肖(勞倫斯·哈維飾)返國時被當作戰爭英雄,榮獲了國會勳章。但他的排長本尼特·馬克(弗蘭克·辛納特拉飾)經常做噩夢,夢見兩位手下都被雷蒙德殺了。


  當發現其他戰友也做了同樣的夢時,馬克決定調查真相,終於發現他們那一排的人,原來曾被北朝鮮軍隊俘虜並加以洗腦,雷蒙德已變成蘇聯派到美國作政治暗殺的洗腦殺手,他的下一個暗殺目標,就是黨內的總統候選人。


辛納特拉與甘迺迪


  《諜影迷魂》還有個更廣為人知的翻譯——《滿洲候選人》,因為影片中的「洗腦」行動發生在滿洲裡。2004年丹澤爾·華盛頓、梅麗爾·斯特裡普等人出演過翻拍的新版,故事背景雖然從韓戰改成了海灣戰爭,片名還是沿襲了「滿洲候選人」,可能會讓很多不了解原版背景的觀眾一頭霧水。


  20世紀最偉大的歌手之一弗蘭克·辛納特拉來主演了本片,220萬美元的預算中,1百萬美元給了他當片酬,20萬美元給了勞倫斯·哈維,只剩下1百萬用來拍戲。影片發行方聯美電影公司老總一開始非常不喜歡本片,覺得煽動性太強,辛納特拉為此去找了甘迺迪總統,他曾在1960年,為甘迺迪的總統競選募集了2百萬美元。有了甘迺迪總統背書,聯美老總最終同意了影片的發行與上映。



《總統殺局》(The Ides of March,2011)


導演:喬治·克魯尼

主演:瑞恩·高斯林、喬治·克魯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年輕優秀的媒體發言人史蒂芬(瑞恩·高斯林飾),在為總統候選人麥克·莫裡斯(喬治·克魯尼飾)陣營工作時,氣勢當紅。對手陣營甚至祭出挖角策略,讓他的頂頭上司保羅(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飾)等人開始懷疑他的忠誠。


  而隨著史蒂芬與大學實習生莫莉(埃文·蕾切爾·伍德飾)的露水戀情即將浮出臺面,史蒂芬被捲入了一場複雜的政治幕僚鬥爭,以及險惡的權力陷阱。到底在選舉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政治秘辛?


華盛頓的「法拉格特北站」


  鮑爾·威利蒙根據自己2004年身為助選總統候選人的經歷,創作了話劇《法拉格特北站》(華盛頓DC地鐵的一站),影片正是根據本劇改編而來。


  索尼本來想要採用《法拉格特北站》作為片名,因為認為北美觀眾會更熟悉,但導演喬治·克魯尼堅持要將本片片名定為「The Ides of March」——這是3月15日,凱撒大帝被刺殺的日子。在莎士比亞的戲劇《裘力斯·凱撒》中,一位佔卜者曾告訴凱撒,「小心3月15日」。



《候選人》(The Candidate,1972)


導演:麥可·裡奇

主演:羅伯特·雷德福、彼得·伯耶爾、茂文·道格拉斯


  加州律師比·麥凱(羅伯特·雷德福飾),不想涉足「骯髒的政治」,只想為普通民眾鬥爭。民主黨注意到了他的個人魅力和正直,說服他競選參議員,對戰不可能獲勝的共和黨在職參議員。


  競選顧問告訴比爾,他可以輕易獲得提名,但不會真的贏,所以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比爾的父親是曾經的加州州長,但他不想要父親的幫助。他原本鄙視一切政治交易與妥協,但當他的贏面越來越大時,信念也在不斷動搖,他開始在野心與良知之間動搖。


尤金·麥卡錫


  《候選人》其實講的並不是總統競選的故事,而是美國參議員競選的故事。參議院議員由各州州議會選舉,每州選舉參議員2人,任期6年,相互交錯,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但無參議員資格。


  本片編劇傑裡米·拉爾內爾,此前曾為1968年的總統候選人尤金·麥卡錫(和約瑟夫·麥卡錫沒關係)寫過政治演講稿,麥卡錫曾以堅定的反越戰立場參加了1968年大選,並直接導致積極主戰的詹森總統退出選舉。麥卡錫在競選民主黨候選人時輸給了赫博特·漢弗萊,後者輸給了尼克森總統,1973年,尼克森宣布達成越戰停戰協議。《候選人》的劇本,當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的小金人。

相關焦點

  • 陰謀和醜聞永遠是焦點!盤點十部和大選相關的電影
    最近美國的瓜吃的有點多,在總統選舉中,陰謀和醜聞總是永恆的焦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幾部和大選相關的電影。哪部電影比現實中的大選更犀利呢?然而在選舉日那天,巴德卻突然成為了全世界媒體聚光燈瞄準的對象,因為機緣巧合,他手中的一票,將決定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平靜的小鎮很快沸騰,猶豫不決的巴德,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時間線 美國大選對市場的影響解讀
    據美聯社當地時間11月19日最新報導,美國喬治亞州官員稱,該州已經完成了手動重新計票,確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該州勝出。喬治亞州州務卿Brad Raffensperger表示,手動計票的結果與此前「幾乎沒有不同」。Raffensperger並稱,喬治亞州將在當地時間11月20日認證拜登獲勝的結果。
  • 1984年以來美國總統大選,每一次他都預測對了
    他叫艾倫·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是一位美國歷史學教授。歷來對美國大選結果的預測有很多,但從來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機構能像利希特曼教授那樣,從1984年以來,連續9次預測美國大選結果,都被他預測中。
  • 1984 年以來美國總統大選,每一次他都預測對了
    他叫艾倫·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是一位美國歷史學教授。歷來對美國大選結果的預測有很多,但從來沒有哪一個人、哪一個機構能像利希特曼教授那樣,從1984年以來,連續9次預測美國大選結果,都被他預測中。
  • 美國總統拜登的13大謊言|美國總統|川普|美國總統選舉|拜登
    來源:思想地圖(ID:sixiangditu)今年這次美國大選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選情更是撲朔迷離,川普不停的在推特指控拜登和民主黨作弊,共和黨團隊也提出多起訴訟。那麼拜登和民主黨到底有多少謊言?有沒有作弊?川普還能翻盤嗎?本文就來梳理梳理最能引起大眾關注的拜登總統的12大謊言。最深入的分析在後半篇。
  •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北京時間十一月四日下午揭曉
    #,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這次是近些年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川普與拜登在首場辯論中互相辱罵,場面幾度失去控制。拜登指責川普說,「你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給他貼上了「騙子」、「小丑」和「種族主義者」的標籤。
  • 美媒:號稱「南美川普」的巴西總統將在2022年大選掀起腥風血雨
    【南方+1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作為「南美川普」的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的2022年巴西總統大選或許將會同今年一樣,引發類似的暴力活動,《赫芬頓郵報》報導稱,博索納羅應當以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為戒,避免在2022年的巴西總統大選上出現類似的暴力活動
  • 美國大選選舉日投票開始
    新華社發(卡琳·哈裡根攝)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記者徐劍梅 孫丁)2020年美國大選選舉日投票3日開始,全美預計將有數千萬名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選出下一任美國總統、數百名國會議員及部分地方官員。  美國東部時間3日零時(北京時間3日13時)剛過,新罕布夏州兩個小鎮的近30名選民按照傳統率先投票,並當場開票。
  • 150秒看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落錘前的「驚魂一日」
    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凌晨3時45分左右,美國會確認大選結果:拜登當選第46任美國總統,哈裡斯當選副總統。而在選舉結果正式宣布之前,原本在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舉行的國會兩院聯席對選舉人團點票的會議緊急叫停,聚集在國會大廈外抗議的川普支持者與警察發生大規模衝突。
  •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下狗」杜魯門的逆襲
    「現在(1973年)超過40歲的美國人,在記憶中有四件事特別突出:珍珠港事件、羅斯福逝世、1948年大選和約翰•甘迺迪被刺。」威廉•曼徹斯特在《光榮與夢想》中寫道,「男人們也許會忘記他21歲生日那天發生過什麼事,女人們也許會忘記她怎樣失去童貞,但每個人都想的起來他或她聽到這四件事時是在什麼地方。」時過境遷。
  • 美國選舉「大戲」迎來劇終?國會確認新總統前夕,川普「絕望...
    美國新一屆國會參眾兩院從美東時間下午1點(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2點)開始舉行聯席會議,對2020年總統大選的選舉人票進行清點和認證。就在會議前幾天,美國媒體曝光了總統川普的電話錄音,他在錄音中敦促喬治亞州州務卿設法推翻喬治亞州的總統選舉結果,但遭到對方拒絕。
  • 【川普:我們永不退讓】多家外媒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剛剛在白宮...
    【川普:我們永不退讓】多家外媒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剛剛在白宮外集會現場對大批支持者發表演講,稱「我們永不退讓」。這一演講原定於美國時間6日11時開始,到川普遲到近一小時才登臺。川普在演講中還稱,有「數十萬人」出席當天的「拯救美國」集會。
  • 大選夢提前破碎?拜登做夢也沒想到,川普會動用總統特權!
    現在即將舉行美國大選。雖然疫情危機繼續在這個國家蔓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之間的衝突仍在繼續。這次暴發似乎並未對雙方的對抗產生影響,雙方的對抗目前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段時期內的表現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選舉結果,並決定誰將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
  • 拜登「炮轟」白宮 副總統彭斯衝上熱搜
    當2020年美國大選開票那一刻起,大選失利的川普嘴裡就反覆念叨,是「瞌睡喬」那個老頭偷了自己的選票,而且隨即就採取法律訴訟等手段試圖推翻大選結果,以至於美國就像隨火藥桶一般極為不穩定。火上澆油的是,在大選與疫情疊加作用下,導致兩黨之間的鬥爭日趨白熱化。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令全球對2020年美國大選格外關注,也對美國格外失望。
  • 即將78歲的拜登,或將成美國年齡最大的當選總統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多家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率先贏得270張選舉人票,不出意外將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當天宣布拜登贏下賓夕法尼亞州和內華達州,累計選舉人票達到279張。福克斯新聞則宣布拜登還拿下亞利桑那州,因此其累計選舉人票達到290張。
  • 76歲拜登宣布參加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回應了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通俄」一直是川普昔日最大的政治包袱,近日,美國司法部層層挑選過的「刪節版」報告出爐,川普暫時甩掉了這個跟隨了2年的「包袱」,顯然,目前這個結果無疑有利於川普的連任。目前,20多名民主黨人士正在角逐他的總統寶座,其中包括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哈裡斯(Kamala Harris);最新消息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當地時間4月24日上午於社交網站上宣布了他將參選2020美國總統的消息.......
  • 同樣是大齡候選人,裡根只說了一句話就贏得了1984年美國總統大選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凡是年滿  35  歲並在美國境內生活超過  14  年的美國人都可以競選這個職位。不過這種規定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美國大選自從第  15  屆以後一直都是由民主和共和二黨把持,總統人選也在兩黨之間相互交替,說是自由選舉還不如說是拼錢選舉  ——誰花的錢多,誰勝出的可能性就越大。
  • 美媒:「法輪功」媒體圍繞美國總統選舉散布大量陰謀論
    核心提示:2021年1月4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網站(Sfgate.com)報導說,與神韻歌舞團同屬反華組織「法輪功」的《大紀元時報》正不遺餘力地大肆散布「大選舞弊」和新冠病毒等謠言,企圖與川普、蓬佩奧團隊組建反華反共陣營。報導最後指出,「法輪功」還接受美國反華金融勢力資助。
  • 川普被二次彈劾,義大利等65國幹涉2020年美國大選!
    川普的兩次總統彈劾,說明了美國建制派對他的深惡痛絕。然而,從川普的反應平淡來看,似乎並沒有受到彈劾案太大的影響。當然民主黨和佩洛西們通過這一次彈劾成功地轉移了輿論關注的焦點。以至於我們已經遺忘了正在調查中的大選舞弊案,事實上,圍繞美國2020年大選弊案的調查又獲得了幾個重大突破。
  • 美國政壇驚天醜聞「水門事件」的來龍去脈,其實也是源於大選作弊
    在1968年的美國大選中,第三次參加總統競選尼克森終於戰勝對手當選美國第36任總統。在任期內,他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對外實現了美國總統的首次訪華,結束了讓美國損失慘重的越南戰爭,對內遏制通脹,提振經濟,將失業率降到歷史最低水平。有這些成績做背書,尼克森當然對第二個任期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