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我國開始施行《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在此之後,我國各地的百姓們開始辦理身份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第一代身份證。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第二代身份證。在辦理第一代身份證的時候,需要前往警察機關辦理,警察隊伍主導了辦理身份證的過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我國警察隊伍在1984年為何要推行身份證制度?
一、人口流動開始逐步增多,我國缺乏戶籍管理制度
在眾多的影視劇中,大俠帶著武器能夠從東北走到西南。認真的說,這種情況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不會發生的。在中國古代社會,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普通的農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立刻過自己的家鄉。只有那些走南闖北的商人們,見識多一點。但古代也有各方面嚴格的規定,不準隨意立刻居住地,否則就是流民。在明清時期,如果百姓需要出遠門,首先需要當地的鄉紳寫擔保書,然後去衙門開具路引。路引上關於出行的地點、時間、長相寫的非常清楚,只有擁有路引才能出門。否則估計連周邊州縣都出不去,根據路引出門的辦法持續了很長時間。在建國的初期,我國仍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百姓是不經常出門的。例如一些踏實的農民,在80年代之前,可能根本沒有出過遠門,因為沒有這方面的需要。不像現在,可以隨時前往各地。
當時,我國沒有非常詳細的戶籍制度。如果需要出門,一般需要開具介紹信。如果是城市工廠的職工,還需要自己的工作證。在80年代之前,我國一直沿用著這樣的模式。但是從7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的社會治安開始迅速變化,治安穩定面臨很大的挑戰。由於各方面的問題,出現了很多流氓團夥。根據一些老人回憶,80年代初期的社會治安確實不好。年輕的女性在晚上根本不敢出門,即使在白天也需要結伴同行。警察或者部隊官兵行走在偏僻路段時,甚至遭到了流氓團夥的挑釁。還有一部分人在全國流竄作案,百姓們俗稱為盲流。從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的人口流動逐步增多。由於缺乏戶籍管理制度,對於很多人的身份,根本就無法確定。例如警察隊伍抓獲了外省的罪案,罪案使用了假名字和假地址,警察隊伍根本無法查證真偽。
二、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推行第一代身份證
警察隊伍在偵破一系列案件的時候,遇到了很多類似的問題,由於沒有身份證能夠證明自己,出現了各種麻煩。警察隊伍反映了這些問題,在80年代前期,一系列重特大案件的發生,從側面反映了戶籍制度的缺失。例如二王兄弟案件等等,就出現了這個問題。總結了各方面的建議之後,1984年4月,我國推行了《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在此之後,我國各地群眾需要從警察機關辦理居民身份證。從此以後,百姓們外出的時候,警察檢查身份證開始成為一種常態。有的罪犯看到警察對顯露出慌張的表情,警察通過檢查身份證,確實發現了一些外地警察隊伍通緝的罪案。不過那個時代還沒有聯網,警察需要通過查閱協查通告才能判斷一個人的身份。認真的說,對於絕大多數人們來說,身份證的出現方便了自己的生活。但對於犯罪分子來說,第一代身份證卻是可以偽造的。
在紀實性電視劇《121大案》中,西安地區的警察為了偵破案件,可以說是歷經艱難。在偵破主要案件的同時,順手破了很多案件。其中屢屢出現了假身份證的問題,例如一名持槍搶劫的罪犯就擁有好幾張身份證和好幾個名字。面對身份證,如果編造過於真實,按照當時的技術很難發現。在八九十年代,第一代身份證內根本沒有晶片,而且警察隊伍也沒有聯網。很多逃犯為了躲避警察隊伍的打擊,基本上都會追捕各種假身份證。例如《刑偵1號案》中的白某,由於白某編造的地址和身份證沒有任何漏洞,成功騙過了檢察人員。假身份證的問題困擾著警察隊伍,這是科技和時代制約造成的。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開始推行第二代身份證,也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身份證。由於身份證內安裝的晶片,而是各地警察隊伍已經聯網,辨別身份證真偽成為非常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