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通訊員 呂曉萌 濟南報導
秋風起,涼意漸濃,晝夜溫差增大,並且「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應該未「寒」綢繆,注意適量「秋凍」,加強禦寒鍛鍊,提高抗寒能力。9月又是開學季,各大中小學、幼兒園都相繼開學,外地學生集中返校,人群流動性強,短時間內大量學生聚集,在預防新冠肺炎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濟南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9月份應注意預防以下5種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為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變異產生新型流感病毒,感染後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流感病毒感染往往表現為突然發病、高熱、畏寒、頭痛、乏力、咽痛、肌肉酸痛、乾咳等;兒童流感有時伴有胃腸症狀,包括噁心、嘔吐、拉肚子等;一般情況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數人遺留咳嗽症狀,部分老年人、孕婦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重症或死亡。
對於流感的預防,濟南疾控專家表示,需要控制傳染源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隔離期一般不少於5天;同時切斷傳播途徑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換氣;並且保護易感人群,減少與病人近距離的接觸,本病流行期間儘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亦可選擇帶口罩,做好呼吸道防護措施;如果學校出現疑似流感病例集中發病,應及時報告疾控部門,以儘早採取控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紅眼病:秋季學生入學後一兩周易發生紅眼病
秋季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期。根據監測數據,每逢夏秋季,特別是秋季學生入學後一兩周,學校易發生紅眼病。該病通過接觸感染,通常有1—3天的潛伏期,在兒童身上很常見。如果感染了,會出現眼紅、燒灼感、異物感、流淚、怕光、眼瞼水腫等症狀,嚴重的會全身發熱。
紅眼病的應對措施主要為:學校要注意搞好環境衛生,強化晨檢制度,發現眼紅、出疹患者,應及早就醫,並按醫生要求暫離學習、工作環境,居家治療休息;除此之外,應教育學生不要用手揉眼睛,經常洗手、更換枕套,不共用毛巾、浴巾、枕套等貼身物品 。
其它感染性腹瀉:幼兒及青壯年發病較多
其它感染性腹瀉臨床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主要通過被汙染的水、食物傳播,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幼兒及青壯年發病較多。預防上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託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應加強晨檢,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品,把好病從口入關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性乙型腦炎: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是由媒介蚊蟲傳播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患者症狀輕重不一,從隱性感染、輕症腦炎到病情嚴重的重症腦炎。乙腦的傳染源主要是豬,主要通過蚊蟲叮咬而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多數人在感染後呈隱性感染,僅少數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高熱、意識障礙、驚厥、昏迷等。病死率較高,少數重症病人半年後仍有後遺症,主要有意識障礙、痴呆、失語、肢體癱瘓、癲癇等。
對於該病的預防,接種乙腦疫苗是預防乙腦的重要措施之一,乙腦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因此滅蚊防蚊在預防乙腦中也很重要。在農村重點是消滅牲畜棚(特別是豬圈)的蚊蟲。夜間睡覺防止蚊蟲叮咬可用蚊帳,驅蚊劑等,提倡不露宿。黃昏戶外活動應避免蚊蟲叮咬。搞好環境衛生,翻缸倒罐,清除積水,填平窪地等,及時消滅蚊蟲滋生地,早期徹底消滅幼蚊。流行季節宜用蚊帳、蚊香、紗窗等驅蚊、防蚊措施。對家庭來講,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防蚊滅蚊手段,是一種有效的預防乙腦的方法。
其他呼吸道傳染病:15歲以下少兒尤為易感
呼吸道傳染病是經由呼吸道傳播、感染的疾病。病菌主要從呼吸道出入,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黏膜及肺。傳染源來自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秋季天氣冷暖多變,晝夜溫差加大,天氣乾燥,都會導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15歲以下少兒因免疫力較低,尤為易感。
對於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應對措施,首先就是勤洗手,進餐、如廁、接觸錢幣等情況下都要洗手,要用流動的清水、使用香皂徹底洗淨雙手;其次,要多喝水,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水和維生素的攝入;同時,還應注意搞好環境衛生,不要隨地吐痰,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也要搞好個人衛生,勤曬被褥,勤換洗衣服;並且保證生活有規律,保證睡眠,並注意保暖防,提高免疫力;堅持體育鍛鍊和耐寒鍛鍊,適當增加戶外活動,但霧霾天不要晨練,因為濃霧中不僅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且水汽較多,會影響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如果咳嗽、打噴嚏,要捂住口鼻,或帶口罩出門,防止汙染空氣;還應儘量減少與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及其患者家屬的密切接觸;最後要注意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能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九月份是萬物收穫,百花盛開的季節,有哮喘病史的人應注意避免吸入過敏原而誘發哮喘。秋季鍛鍊,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調攝精神,調節飲食,以清潤、溫潤為主。中醫認為,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責編:莫元婧
審核:辛 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