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物理學人:四種力量:重力、電磁場、核強和核弱,只有前兩種力量,重力和電磁場可對遙遠的物體產生作用(距離至少有一個核原子那麼遠)。因此,如果行星和恆星對我們有直接影響的話,這種影響應該是通過重力或電磁場或者兩者來發揮作用的。
月球的重力作用可引起地球上的潮漲潮退,但月球的電場幾乎為零(有趣的是並非完全為零),它的磁場是隨機散漫的,幾乎不存在。重力的作用比磁場的作用大很多,哪怕行星之間的重力作用也是很小的。那些微弱力量的作用由於地球自由移動和在太空下沉(自由下沉時你是感覺不到重力的)而被抵消了。因此,只剩下更弱的第二級「潮汐」需要重力作用(地球的重力作用與那些幾米高的潮汐的重力作用的區別),雖然這種潮汐表面上很迷人。
月球的重力作用引起潮汐,除此之外,別無其它。太陽的重力40%受到月球和土星的影響,其它行星加起來對太陽重力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只有月球重力引起潮汐作用的20萬分之一。
此外,行星的重力和電磁場作用並非如此表面的,僅以統一的方式作用於你。它們不會一次性抓取一些細胞或者改寫你的愛情或者改變你的情緒。關鍵是極有可能我們對宇宙這些所知力量的理解假設的前提就是行星和恆星對人們有直接影響。
客觀地說,不能找到符合現有模型的東西不能立刻排除它的可能性。這樣的例子可回溯到液體力學能很好地解釋物體,如空氣和水,如何移動,但也「證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飛。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二十世紀前後地理學家所面臨的複雜難題。他們有很多證據證明地球至少上億年之古遠(那些認為地球在更古遠時已存在的人被證明是正確的)。然而,通過望遠鏡計算顯示那時地球的內核應該是很冷的以至於火山和其它地熱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瞥見這個飛鳥聚集火山環繞的世界,是否有其它東西存在對當時盛行的科學理論來說是毫無影響的。因為現實為王。這甚至被寫入科學史冊:「現實為王」。
然而,飛行物體存在的問題因把交替的氣流和粘度考慮在內而解決了。因此,那時的地球是熱的問題因放射性衰變的存在而被解決了(雖然放射性衰變至今未被發現)。
因此,更好的問題不是「稱之為『科學』能否解釋星體的作用?」而是「是否存在星體作用?」。大量對星體現象的研究,但至今所有的研究結果都是否定的或者是不可重複的(科學上稱之為「不存在的東西」)。自18世紀或19世紀科學社團經過漫長的觀星研究後徹底放棄。沒有大量的學術論文嚴謹地研究這樣東西,要不因為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要不因為所進行的實驗是很簡單的。那些實驗更多地在中學的科學展上進行(這正是為什麼在《科學》雜誌上不會出現討論烘焙蘇打和姜火山的論文)。
例如:把報紙(請原諒:網站)中所有關於天文的預測以隨機的順序朗讀給其他人聽(這叫盲測),看哪一個預測更準確。你會發現被選擇為「正確」的預測的比例是十二分之一。
長話短說:其它行星或恆星對我們每個人可能產生的影響是完全被本地的「雜音」所掩蓋了(如重力和經過的卡車的電磁場)。更糟糕的是似乎並不需要去解釋究竟有什麼影響。
作者: The Physicist
FY: 陳潔燕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