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林︱明媚湖山寫意濃:中國畫研究院憶往

2021-01-12 澎湃新聞

在中外聞名的頤和園裡,有一處從未對外開放過的地方,它地處偏僻、隱蔽神秘,這就是藻鑑堂。一座四面環水的小島,為了便於交通,小島和陸地修了一條長堤,準確說應該是三面環水了。島上有一座兩層中式小樓,依稀掩映在綠樹間,門庭清幽,花木扶疏。藻鑑堂雖在頤和園公園裡,卻不歸公園管轄,據說,建國後就一直作為某機關的內部招待所使用,是顯赫人物休憩的地方。本來這和普通人水米無幹,誰能想到,這處權貴人物的別館禁地,在「文革」後有一段時間,曾是中國畫研究院的所在地,是現在國家畫院的發祥地。因此,藻鑑堂就有了不同的意義。

先交代一下,這篇小文的標題「明媚湖山寫意濃」,是借用葉劍英元帥的詩句。不是有意拉大旗,這是有出典的。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1979年,一個蟬鳴幽靜的夏日,時為國家副主席的葉劍英來藻鑑堂垂釣休憩,無意間遇到了在這裡創作的畫家。葉帥以「魚叟」自喻,留下了 「畫家魚叟喜相逢,明媚湖山寫意濃,清代興亡昨日事,匠心鉤出萬山松」的詩句,落款題:「請四市三省畫家指正 葉劍英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一日。」這首詩後來收入《葉劍英詩集》,題目就叫「藻鑑堂贈畫家」,可算是現代藝苑一段佳話。當時,中國畫創作組剛搬入藻鑑堂。此後,這處神秘的別館禁地,變成了名家大師寄跡書畫之地、嘯歌觴詠之所了。

從1979年到1984年,先則叫「中國畫創作組」,後則名「中國畫研究院」,大約有四年多的時間,幾乎所有的畫苑名家都在藻鑑堂留下過印跡。如李可染、劉海粟、朱屺瞻、葉淺予、吳作人、關良、蔣兆和、謝稚柳、陸儼少、亞明、黃胄、黃永玉、黎雄才、李苦禪、吳冠中、何海霞、關山月、程十髮、宋文治、方濟眾、王雪濤、梁樹年等,還有不以書畫名世的張伯駒、趙丹等,可謂燦若星辰,極一時之盛。有人說當年的藻鑑堂是中國畫的創作中心,代表了那個時期畫壇的最高水平,此話絕非虛譽。可以舉幾個硬數字,以見一斑。中國畫研究院在藻鑑堂的四年多的時間裡,完成了數以萬計的禮品畫、陳列畫和出口畫等創作任務,還為國家收藏了近四千多幅珍貴藏品。作者都是一時之選的名家,這些作者現在大多已去世了,可見其珍貴難再。

藻鑑堂的實寄封藻鑑堂始建於清乾隆時期,是清漪園時期重要的景點建築。與昆明湖上的冶鏡閣、南湖島鼎足而三,象徵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乾隆皇帝有「昆明湖泛舟至藻鑑堂」詩:「視事餘清暇,昆明一泛舟。棹穿錦繡浦,堂據鳳麟洲。到此暑何有,於焉興每留。」乾隆時期的藻鑑堂老建築,早已毀於英法聯軍之役。啟功先生在《啟功韻語》裡,有一組《藻鑑堂即事十二首》。詩前序文簡要介紹了藻鑑堂的歷史:「頤和園西南角有藻鑑堂,前有石鑿方池,殆堂所由名也。堂構已拆,改建小樓,妖姬曾居之,蹄迒可辨。今改招待所。一九七九年酷暑,餘借寓數日,苦蚊不寐,口佔短詠。」所謂「石鑿方池」,就是乾隆時期藻鑑堂的遺蹟。文中「妖姬」者,江青也。所謂「蹄迒可辨」,指江青居住過的遺蹟。江青被捕那年的夏天,她曾到藻鑑堂避暑療養,秋風漸涼的10月,則已身入囹圄矣。距啟先生來藻鑑堂小住,僅過了三年的時間。

雨後遙青入小樓,藻鑑堂招待所可見「石鑿方池」啟功先生當年是應創作組之邀,來藻鑑堂小住的。現在國家畫院還珍藏有他當年創作的丈二巨製。當年來藻鑑堂有那麼多書畫名家,好像只有啟先生留下了這組即事詩。通過「藻鑑堂即事詩」,後人可以了解藻鑑堂的歷史風物,想見畫家在藻鑑堂生活的情形。這組詩可作當代藝壇掌故來看。限於篇幅,不便全抄,選錄幾首看看:「佛香高閣暮雲稠,雨後遙青入小樓。咫尺昆明無路到,真成廷尉望山頭。」「人巧天工合最難,匠心千古不容攀。宜晴宜雨宜朝暮,禁得遊人面面觀。」「舊鑿方池跡已荒,心成邃宇樹千章。凋零帷薄依稀在,過客尤窺武媚娘。」「滿池秋水納秋晴,石欄臨流韻倍清。暫豁雙眸貪遠眺,偏聾左耳任蛙鳴。」「昆明池映甕山阿,秋月春花閱幾多。今日午晴逢我倦,松風無語水無波。

《啟功韻語》,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藻鑑堂即事十二首》中國畫研究院的前身是中國畫創作組。這個創作組的設立,是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的。1977年,大革命風停雨霽,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國家需要大量的國畫來裝飾政府機關和大型公共場所,經濟建設更需要書畫出口外銷來創匯。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為滿足這些實際需要,國家用行政手段成立了這麼一個專門創作單位。畫家應邀來創作組,不轉關係,不辦調動,實行經費包幹,任務完成後還要各回各家。創作組由文化部管理,老漫畫家華君武出任組長。創作組開始租住友誼賓館,後來搬遷到門庭清幽的藻鑑堂。不久創作組就更名為中國畫研究院,首任院長是李可染,副院長黃胄、蔡若虹、葉淺予,都是大名鼎鼎的一時之選。中國畫創作組,多少有些像前清的「徵調供奉」,給人有臨時的感覺,更名為中國畫研究院,則顯得正規化、現代化了。

蔡若虹手札,用的是藻鑑堂時期的公文紙中國畫研究院正式成立,能在藻鑑堂風生水起、名震美術圈,關鍵人物就是黃胄先生。黃先生是大名人,頭上有各種各樣的桂冠,其中「社會活動家」的帽子,是最引人注目的。據說,當年的文化部長黃鎮說過這樣的話:「要辦好中國畫研究院,就要選一個能力強肯辦實事的人,所以我選了黃胄。」中國畫研究院就是黃胄先生的「畫家之家」的夢,他也確實讓這個夢想在白塔庵下落地生根了。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藻鑑堂時期發生的轟動美術界的黃胄、黃迴的「二黃相爭」,最終導致黃胄去職,中國畫研究院成為他的傷心之地。

黃胄提及黃迴的批文,此時他們還相安無事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商業街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樓,這裡曾是榮寶齋第二門市部,也稱東城榮寶齋。一樓是門市,樓上則別有洞天。「置辦精雕細刻的家具,以及琴桌棋桌、書畫臺等,並有舒適的房間作為招待所」。經常邀請各地書畫家來此筆會雅集,榮寶齋收取外銷畫件,畫家們也得到了潤筆之資。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外面常常風急雨驟,這裡卻翰墨飄香,儼然世外桃源,所以被稱為「畫家之家」。黃胄先生以他善於交際的天性,成為這個「畫家之家」的實際組織者和聯絡員。大樹底下好乘涼,「畫家之家」得益於黃胄的高官朋友鄧拓,以鄧拓當年的政治地位,為「畫家之家」的生存帶來了許多便利。所謂「福兮禍之所伏」,到大革文化命的時期,黃胄沾「三家村黑老闆」鄧拓的光,首先被揪出批鬥。「畫家之家」判定是資產階級「裴多菲俱樂部」,也被徹底砸爛。所以 「畫家之家」成了黃胄先生一個永遠的夢。近年來,黃胄先生的一些手札流入拍賣市場。有一封黃胄當年寫給文化部長朱穆之的信函,透露出「二黃」矛盾之深。信函轉自網上,內容如下:

穆之同志:

黃迴同志的問題,我已向巍峙同志書面和口頭匯報,也向起揚同志書面匯報。領導很重視並指示黃迴同志要搞好團結不能繼續對著幹。部領導抽時間解決研究問題。黃迴同志接到部領導通知後,仍繼續亂來,引起蔡若虹同志氣憤,他近來住院動手術,情緒很容易激動。請指示。

此致

敬禮

黃胄

十二月十二日

巍歭同志即周巍歭代部長,起揚即趙起揚,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事實證明,這封信沒起什麼作用,「二黃」矛盾只是序幕,最後終於上演了重頭戲,是「驚動了最高層」,險些釀成新的冤假錯案。神仙打架,驚動天庭,我等凡人自然不明就裡。幾十年的階級鬥爭教育,使人性之惡放大化了。有人借題發揮,鬧得驚天動地,其過程曲折跌宕。因涉及高層,諸多敏感,事後大家都明哲保身,又好像什麼事沒發生過一樣。「二黃相爭」的另一主角黃迴,原是中央歌舞團副團長,據說是延安時期的老革命。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身在漩渦裡的人,現在大都已往生。黃胄先生畫畫得好,天資厚,造詣深,並不稀見。稀見的是他傳奇的經歷,曾受過兩代最高領導人的點名,人生大起大落,易簀之際應該是悲欣交集吧。

我來畫院工作時,身邊大多是從藻鑑堂過來的同事,聽他們聊藻鑑堂時期的往事,也是很開心的。那個時候國家領導人常到藻鑑堂來,領導關心,經費充足,生活優越。藻鑑堂四圍荷塘彌望,柳蔭下悠然垂釣。工作餐堪比吃飯店(也不奇怪,招待所是給首長做飯的,夥食肯定差不了)。他們每天坐班車,逛半個頤和園去上班,藻鑑堂島上遍植桃樹,花事爛漫,收穫時節的大蜜桃是永遠的記憶。歲月不居,四十年過去了,花樹微茫,朱欄寂寞。藻鑑堂裡還有多少當年的痕跡可尋呢?恐怕連知道這段歷史的人都不多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明媚湖山寫意濃——閒話藻鑑堂
    這裡曾是中國畫研究院的所在地,是中國國家畫院的發祥地。這處神秘的別館,一度變成了名師大家寄跡書畫之地、嘯歌觴詠之所,這樣,藻鑑堂就有了不同的意義。頤和園西南湖中藻鑑堂所在的小島是40年前的往事了,1979年一個蟬鳴幽靜的夏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葉劍英,公餘之暇到藻鑑堂垂釣休憩,無意間遇到了在這裡搞創作的畫家們。
  • 中國畫從題材上細分起來有幾十種之多,你又了解多少呢?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中國畫從題材上細分起來有幾十種之多,你又了解多少呢? 01文人畫 文人畫,也稱"士大夫寫意畫"、"士夫畫",古代藝術教育內容。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始於唐代王維。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在這個過程中,王來文以人物畫入手練就了以形寫神的造型能力,繼而又進入到寫意花鳥畫領域進行深入探究。他在明代寫意花鳥畫的輝煌成就中,悟得了蒼勁圓潤、清逸俊秀的藝術風格,深受青藤、白陽、石濤、八大的理念影響,從而在寫意花鳥畫的筆墨形神之中強化了對於物質與精神的「物我」關係的思考表達,並且以鞭炮花、海棠花、紫藤、海棠、幽蘭、菖蒲等故鄉風物中十分熟悉的野逸花草作為創作母題,由此開啟了他對於白描繪畫體系的縱深研究與執著探索。
  • 都說寫意畫好,好在哪?如何欣賞呢?
    這「六法」不僅告訴人們中國畫怎樣畫,同時也告訴你中國畫如何賞。 「六法」把「氣韻生動」排在第一位,「骨法用筆」列居第二,接著才是「應物象形」,依據這三條法則我看基本上就能判斷中國畫的好與不好了。也就是說,看畫首先要看畫面是否有客觀的物象,技法上是否為骨法用筆,而最重要的是畫面的意境,這個意境實際上就是中國畫的藝術精神所在。
  • 直擊書畫:陳雲鵬畫馬(硃砂小寫意)
    其工筆、寫意皆善。尤其小寫意馬畫得可謂獨有風格。特別是陳雲鵬老師畫的硃砂小寫意馬,其以神寫形呈現畫面意蘊,意蘊中吻含了馬的精氣神。創作手法是線皴結合,把馬的筋骨皮肉的質感與健碩完美體現。
  • 大寫至道 莊毓聰大寫意花鳥畫全國巡迴展深圳開展
    本次展覽共展出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家莊毓聰近期作品百餘幅,集中展現莊毓聰先生的藝術成就,全面反映他近年來的創作心路歷程以及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堅守、追求和探索。「我的大寫意花鳥畫全國巡迴展是中國美術家協會著力推出的學術系列展之一,旨在弘揚中國傳統寫意精神,傳承中國寫意文脈,矯正當下畫壇繁密綺麗、製作工藝的時風。」
  • 中國近現代花鳥畫的衍變|南潘北李:寫意花鳥畫的推陳出新
    1928年,國立藝術院(後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創立,蔡元培提攜倡導中西融合改造中國畫的林風眠為院長,聘請沒有受過系統西洋美術教育、堅定捍衛中國畫傳統的潘天壽為國畫系教授、主任。1930年,林風眠聘請同樣堅定捍衛中國畫傳統的李苦禪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
  • 展覽搶鮮看 | 百件中國畫名家作品走進餘東·中國鄉村美術館
    1994年出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2018年任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繪畫作品曾參加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獲獎)、中國書畫藝術節全國書畫家新作展(獲獎)、全國中國畫展(獲銅獎)、全國百名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年展、寫意中國全國中國畫提名展。作品及傳略輯入《中國美術年鑑》《當代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等辭書。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談中國畫藝術
    著名指墨藝術大家朱祖國老師作品  我們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向來不成問題,可以說是基本常識。筆與墨不僅是中國畫的「雙翼」,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手段,更是中國畫的底線與靈魂。而中國畫的用筆直接來源於書法,強調線條本身的質量,強調中鋒用筆且筆筆分明。中國畫講究用筆規律,在時間上具有不可「逆」的屬性,而西畫的用筆屬於描、塗、抹等堆砌手法的範疇可塗可改。於是中國畫的用筆的核心是寫!而西畫用筆的關鍵是描!
  • 「牛道嘉——蔣志鑫寫意水墨作品展」開幕
    在牛年來臨之際,「牛道嘉——蔣志鑫寫意水墨作品展」於2021年1月5日在琉璃廠西街人美學院派開幕,展出了蔣志鑫30餘件寫意水墨近作。  在展覽現場,七旬的蔣志鑫鬚髮銀白卻精神矍鑠,他向記者介紹,這批作品是他近期創作的,展示了牛原始的野性與壯美。其中有的作品以中國畫傳統的構圖和留白,表現了雪原上的野犛牛;有的作品以極簡的寥寥數筆,勾勒出牛作為高原靈魂的彪悍與不屈。
  • 李嘯堂:硃砂寫意畫的優秀傳人
    您以大寫意聞名遐邇,尤以硃砂寫意畫見長。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硃砂寫意畫,好嗎?李嘯堂:感謝主播給我這次機會,同大家一起研習硃砂書畫藝術。中國人使用硃砂、喜愛硃砂,最早可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時代。主播:這麼早啊?李嘯堂:是的,我們的先民用硃砂粉末塗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使其美觀、闢邪。風水學說稱,硃砂帶有極強的陽氣,百邪不侵,道家用硃砂制符,用於開運、闢邪、鎮煞。
  • 圖文教程:寫意畫雞技法
    寫意雞的一般技法 1.雄雞頭部畫法 用中鋒蘸濃墨草勾頭部結構,從嘴畫起,依次勾眼睛、面部、雞冠、肉垂等 用淡墨點染結構關係,表現頭部的體積感。
  • 適合家中掛的花鳥畫,當代名家石開寫意花鳥佳作,值得擁有一幅
    第四幅:一幅畫,讓你看遍人間四季  石開精美寫意花鳥四條屏《春夏秋冬》作品來源:易從網    四條屏畫,也就是以四幅為一組的畫,是中國畫中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每一幅都有單獨拿出來欣賞,組合在一起又是一個統一的主題,唯美大氣,意境綿長,包羅萬象,可增添空間趣味
  • 巴蜀畫派·戰疫:左宇龍中國畫《生命線》賞析
    下附左宇龍中國畫《生命線》賞析左宇龍 《生命線》中國畫 180cmx97cm  以生命的名義致敬抗疫戰士——讀左宇龍中國畫作品《生命線》文/李傑  白色的醫務防護服和床單、淺藍色的口罩、橘紅色的電力工作服。這是左宇龍中國畫作品《生命線》的畫面主色調。
  • 中國繪畫與戲曲相映相通 寫意傳神意境是共同藝術追求
    在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看來,戲曲的藝術語言包括歌、舞、劇、詩等元素,繪畫的藝術語言包括筆、墨、境、韻等元素,一個是表演性藝術,一個是表現性藝術,但有共通與交融之處,比如寫意、傳神、意境,都是兩者共同的藝術追求。寫意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國畫藝術以意為主導,以象為基礎。國畫家恪守「計白當黑」,畫筆在「藏與露」「隱與顯」中,出入於亦真亦幻、似有似無的畫面。
  • 研究院專題:博鰲國際「美麗中國」詩書畫研究院院長劉繼聰
    現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院院士,中國國畫院四川分院常務副院長、理事會副主席,中華詩書畫院四川分院名譽院長,博鰲國際"美麗中國"詩書畫研究院院長,宜賓江安中學教授,達州市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會顧問,宜賓鹿鹿文化公司藝術顧問,藝術作品《國色天香》、《巴山秀水》獲得特等獎,作品多次被中外企業,文化單位,學術機構,皇家王室友人收藏。
  • 中國畫作品|新時代 盛世情一一2021年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展
    獲「97中國畫壇百傑畫家」和「江蘇省優秀中青年藝術工作者」稱號,l994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民盟中央委員,南通大學副校長,南通市人大、政協、民盟、文化局、畫院、文聯、美協等領導職務。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協理事、南通市美協名譽主席、南通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 畫家劉玉泉:堅守文化信仰才是中國畫的萬象之根
    劉玉泉中國畫藝術展覽  花語如釋,筆墨凝韻。12月22日,「劉玉泉中國畫藝術展覽」在煙臺畫院陳列館開幕,這是山東藝術學院中國畫教授、著名花鳥畫家劉玉泉先生從藝、從教近四十年首次在煙臺舉辦畫展,百餘幅花鳥畫作品以大自然鮮活的生機意趣為題材,展現劉玉泉教授「天人合一」的美學理念。